第30章 福王登基(下)

文官都封完了,就該封武將了。因爲現在北方並不安定,清軍己經攻入了北京,而大順軍雖然被清軍所敗,但仍然還有數十萬人馬,這兩股勢力對南明都存在着相當大的危脅,因此這不僅僅是給衆武將加官進爵,同時也要佈置南京的守衛防線。

經過史可法等內閣大臣商議決定,在長江以北的淮、揚、徐、泗、鳳、壽、滁、和等地設立四鎮,由劉澤清轄淮州、海州,駐守淮北,並經理山東一帶。高傑轄徐州、泗州,駐守泅水,經理開封、歸德一帶。劉良佐轄鳳陽、壽州,駐守臨淮,經理陳州、杞州一帶。黃得功轄滁州、和州,駐守廬州,廬、巢、經理光州、固州一帶。同時封黃得功鎮南候,高傑興平候、劉澤清東平候、劉良佐廣昌候。每鎮額兵爲三萬人,本色米二十萬,折色銀四十萬,並悉聽各鎮自行徵取。而且如有收復中原之地,則該地受其管轄。

同時史可法又上疏自請,督師江北。也被朱由崧當殿批准。

在後世的一些說法,都認爲這是史可法的又一個大失誤,輕易的就賦予了四鎮兵權以及行政權力,終於釀成了武將擁兵自重,不尊朝廷的局面,而自己又輕率的離開南京的政治中心,將朝廷的大權拱手讓給了馬士英。

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也是不得以的事情,首先由於在朱由崧登基之前,史可法寫給馬士英的那封數朱甴崧“七罪”的信被馬士英交到朱由崧手裡,做爲打擊史可法的實證,因此史可法也清楚,自己留在朝中,也難以取得朱由崧的信任,而四鎮都各掌重兵,又立有擁立之功,肯定是要給予實質性的獎勵,就算史可法不提,馬士英也會提出,那還不如由史可法主動提出來,對四鎮加以籠絡,然後自己在督師江北,如果能夠收伏四鎮,也是達到削減馬士英羽翼的目地。而且朝廷的大部份位置都被東林黨人佔據,就算史可法離開南京,東林黨也能控制得住局面。

江北四鎮設立之後,南明還有其他三股武將的勢力,爲湖廣的左良玉、廣東的鄭芝龍和浙江的商毅。弘光朝廷加封左良玉爲寧南候,駐守九江、轄湖廣之地,加封鄭芝龍爲安南伯,駐守廣東,其弟鄭鴻逵爲靖魯伯,駐守鎮江,部將鄭彩爲總兵分管水師。但怎麼加封商毅,卻讓馬士英覺得很難辦了。

現在商毅的勢力範圍是浙江,這也基本得到了弘光朝的認可,因爲商毅帶回了崇禎的遺詔和玉璽,無論馬士英怎麼不願意,也要對他加封,但商毅已經是掛將軍印的總兵,又是臨邑候,如果再向上封,只能晉公爵或是出任南京五軍督都府的職務,再不就是加三公一類的虛銜。

但這三個方案都難讓人接受,出任南京五軍督都府的職務,就意味着商毅要進駐南京,馬士英是萬萬不能答應的,而另外兩項,除了在明朝開國期間,還從來沒有過那個武將能夠獲得這樣的殊榮,就連戚繼光也在晚年以後,才獲得一個加封少保的虛銜,連封候都沒熬到,因此就是一些傾向於接納商毅的東林黨人,接受不了商毅這麼年輕就晉升公爵,或加三公一類的虛銜。

最後還是吳甡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讓商毅出任浙江巡撫。這個方案也得到了內閣其他官員的一致同意,因爲巡撫不比公爵、三孤三公一類的虛銜,畢竟只是普通的地方大員,雖然在一般的情況下,巡撫只能由文官來充任,但現在畢竟是非常時期,由武將出任也未償不可,而且現在浙江己經就是商毅的勢力範圍了,讓他擔任浙江巡撫也只不過是正試承認他在浙江的地位罷了。

當然這也是商毅私下裡向吳甡提出的要求。商毅並不在乎什麼虛名,別說是封個國公,就是封王又能怎麼樣呢?沒有一點實質性的作用。自身的實力才能決定一切,當初商毅帶兵南下,只不過是個參將,像當時劉佐良、黃得功這樣的總兵,還不是老老實實聽他的。

因此在官位上,商毅其實更看重浙江巡撫一職,因爲巡撫纔是可以主管一方的軍政財大權的官員,雖然浙江是商毅的勢力範圍,但實際受他控制的,只有五六個府,對其他地方的控制力量還不夠,這也是商毅要驅逐王維如等人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用武力去強行控制這裡地方到也不是不可以,但會落得一個專橫撥扈的名聲,有損於自己的聲謄。因此商毅如果能夠獲得浙江巡撫的職位,就能夠名正言順的控制浙江全省,並推行自己制定的各種制度,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最後朝廷才下旨加封商毅爲督都同知,出任浙江巡撫。同時商家軍的諸將也都得到了一次提升,周少桓和成進都晉見爲副將、其他團長都晉升參將、團級軍官都升爲遊擊將軍。

而崇禎的另一份,爲商毅和朱媺娖指婚的遺詔,到是沒有引起多少爭議,一來是皇帝的女兒,愛嫁誰嫁誰,雖然商毅己經娶妻納妾,但關自己什麼事;二來各方勢力都顧着在新朝中爭權奪利,誰還在乎這個。因此這門婚事也得到一致的通過。只不過崇禎架崩,按制度朱媺娖是要守孝三年,實際爲二十七個月,等孝期滿了以後,才能夠和商毅舉行婚禮。

不過就在五月十八日,朱媺娖上疏,表示崇禎的遺詔和玉璽都己經送到了南京,新君也己經登基繼位,自己的任務也己經完成,因此不願住在南京,請求能夠帶着朱媺婕,在外地安置定居。

這個要求到也合情合理,因爲朱媺娖和朱媺婕到底不是朱由崧的親生女,朱由崧本身也是有兒有女的人,因此她們留在皇宮中也多有不便。

而馬士英也覺得,朱媺娖和商毅己是未婚的夫妻,留在南京說不定還成爲商毅的耳目,還是把她們姐妹兩送出南京也更好一些,而吳甡也受商毅的委託,也極力贊同,並且建議,把朱媺娖和朱媺婕送到蘇州安置,甴新任的蘇州織造太監朝贊周伺奉,理由是蘇州本來就是個宜於居住的好地方,而且離南京近,朝廷也好就近照看。

其實這個時候,蘇州發生的生絲收購事情也早就傳到了南京,只不過現在南京的大臣們誰都沒有空來管蘇州的事情。不過誰都知道,蘇州也算是商毅的勢力範圍,因此把朱媺娖、朱媺婕姐妹送到蘇州安置,其實就是送到商毅的手裡。不過朱媺娖和商毅早晚也是夫妻,這樣安排到也沒有什麼不妥的。

商毅接到自己晉升的聖旨之後,也下令將抓獲的王維如一行人放了,當然是美其名曰交給馬士英來發落。馬強在當了十幾天俘虜之後,這一次也幸運的又逃脫了出來。

新皇帝也有了,衆大臣該封的也封,該賞的賞了,但這也並不就等於從此之後,南明朝廷就太平無事了,事實上更多的麻煩纔剛剛開始,首先是北方還不安定,大順軍、清軍都是南明的敵人,現在清軍己佔領北京,而大順軍敗走陝西,南明坐收江淮,但在三者之間,河南、山東等地帶,還存在着一個巨大的緩衝地區,三方勢力在這裡犬牙交錯,怎樣處理這一地區,可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比這個問題更重要的,還有爲崇禎辦理喪事,以及崇禎的廟號、追諡等等事宜。

而對第一次權力分配並不感到滿意的各集團,也圍繞着這些問題,在朝廷中,又開始醞釀着新一輪的爭吵鬥爭。

同時也有相當一部份官員對南京朝廷、對新任的皇帝,對東林黨都感到了相當的失望,因此也紛紛棄職而去,山東總督曾化龍,也就是其中之一。而另一位山東大員布政使孟宏恭則暫時沒有封給官職,在杭州閒居,等南京朝廷選出新的山東巡撫之後,仍然回山東上任。

在曾化龍離開南京吋,商毅也去送他,兩人相對半響,卻都沒有說一句話。最後曾化龍才說了一句:“好自爲之。”然後揚長而去。

商毅看着他遠去的背影,也不禁苦笑不已,事實上南明南京朝廷的條件,比歷史上南渡的東晉、南宋在立國初期的條件都要好得多,不僅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機構,還有相當數量的軍隊,因此在北京被攻破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就組成了一個結構完善的政權糸統。

然而南明南京朝廷卻沒有像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就在於立國之初時,底子就沒有打好,表面上部門齊備,一應俱全,但在實際上矛盾重重,爲爭權奪勢,置國事於不顧。以致於江河日下,國土淪喪。在另一時空裡,南明南京朝廷只堅持了一年,而商毅自問,在這個時空裡,又能堅持多久呢?

第138章 軍歌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4章 反擊(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89章 交易(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66章 忽悠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45章 貨幣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52章 進軍武昌(三)山東戰役二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一章 安撫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4章 反擊(二)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77章 火炮對攻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380章 總結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72章 清廷進京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87章 挑戰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一章 安撫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90章 遇刺(上)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67章 變數(三)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86章 講和(上)第178章 工匠第93章 合圍(四)第40章 海軍出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72章 清廷進京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
第138章 軍歌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4章 反擊(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89章 交易(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66章 忽悠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45章 貨幣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52章 進軍武昌(三)山東戰役二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一章 安撫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4章 反擊(二)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77章 火炮對攻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380章 總結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72章 清廷進京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87章 挑戰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一章 安撫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90章 遇刺(上)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67章 變數(三)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86章 講和(上)第178章 工匠第93章 合圍(四)第40章 海軍出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72章 清廷進京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