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

儘管捷潘諾夫並沒有將中華軍的全部情況都全盤托出,但就是這樣,巴什科夫也不敢輕易向雅克薩城發動進攻,因爲中華軍的戰鬥力也有些超出了巴什科夫的預料,因此也決定先立足於守住尼布楚城。

首先是把城守好,然後不斷的派出二三百人的小股騎兵,到雅克薩城附近的村落、莊鎮去騷擾、劫擄,試探中華軍的實際戰鬥力,另外也是搶一些糧食、物資和錢財。因爲俄羅斯是不向尼布楚城的軍隊提供後勤補充和軍餉,一切都只能自己自足,而俄軍當然是不可能在尼布楚城開荒種地,最好的辦法就是搶了。

而中華軍在黑龍江流域的駐軍雖然要比俄軍多,但因爲防禦的地區太廣,在雅克薩城裡駐守的兵力只有一個師、和一個騎兵團,因此也不敢輕易主動向尼布楚城發動進攻。不過對俄軍的襲擾,中華軍也毫不示弱,也將軍隊分散成以連爲單位,在雅克薩城的周邊一帶巡視,保護當地的百姓。

雅克薩城、尼布楚城之間相隔約有三百多公里遠,雙方就在這一片廣大的地區內展開了拉劇戰。

在這段時間裡,雙方一共發生了十幾場小規模的戰鬥,雖然結果互有勝負,但總體來看,中華軍佔了明顯的優勢。因爲戰場大多都靠近在雅克薩城一方,而且中華軍在武器上明顯要優於俄軍,火槍不僅打得遠,而且射速也要快得多,還有不少輕便的迫擊炮。那怕是以步兵對騎兵,也絲毫不落下風。另外在雅克薩周邊的村落也都組建了民團,基本可以自保,軍**手對抗俄軍,當然要比俄軍好得多。

不過俄軍是全騎兵,一但戰局不利,就可以立刻逃走,而且有時候也能一個奇襲,打中華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也並不是全無還手之力。

從俄軍的援軍到達尼布楚城,一直到童大勇的大軍趕到雅克薩城的這段時間裡,中華軍總計殲滅了俄軍七百三十五人,俘虜八十二人,而自身陣亡、失蹤四百五十五人,傷二百三十七人。從戰果上看,中華軍確實取得了明顯的優勢。

而童大勇的人馬到達雅克薩城之後,中華軍在黑龍江流域的一帶地區已經集結了兩個步兵師、二個騎兵旅,總計約三萬二千兵力,各種船隻二百餘艘,另外還可以抽調地方民團兵力三到五千人,這一帶居民的民風其實也非常的悍勇,而且經過中華軍進一年多的軍事訓練,實際的戰鬥力並不差,只是缺少組織和大軍團作戰鬥經驗。

中華軍的實際兵力,己經超過了俄軍三倍,因此童大勇也決定,主動出兵,向尼布楚城發動進攻。

現在尼布楚城是俄羅斯在遠東南部地區的唯一駐點,一但攻克了尼布楚城,那麼俄軍在貝加爾湖以東的地區內都沒有任何駐點,中國基本可以保證從貝加爾湖到大興安山、以及外興安嶺東南地區的安全。因此這一次出兵進攻尼布楚城,童大勇也是志在必得,出動一個步兵師、一個騎兵旅另加一個騎兵團,另加三千民軍,共計約二萬一千的兵力,隨行的船隻有一百二十餘艘。而剩餘的一個師和一個騎兵團付責駐守雅克薩城,和後勤糧草運輸。

人馬集結齊之後,中華軍於五月二十五日,從雅克薩城出發,沿着黑龍江,向尼布楚城發動進攻。而就在同時,俄軍也得知了中華軍將要進攻尼布楚城的消急,也在積極的設法應對。

經過了這兩個月的小股人馬接戰之後,巴什科夫也基本弄清楚了,中華軍確實是一支武器先進、訓練有素、戰鬥經驗豐富的軍隊,而且隨着中華軍的援軍到達雅克薩城,在兵力上也遠遠超過了俄軍,因此這一仗俄軍取勝的機率並不大。

不過俄羅斯本來是一個性格極爲兇悍、而且逞武好戰的民族,當然不會因爲在實力處於劣勢,就消及怯戰。另外通過前兩個月的戰鬥,巴什科夫也摸到了一點譜,俄軍對中華軍並非是全無優勢,因爲俄軍的騎軍數量衆多,來去如風,這是也俄軍的一大優勢,如果運用得好的話,哥薩克騎軍還是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對中華軍作戰中,如果能夠充份的發揮騎軍的優勢,也未必沒有取勝的機會。

於是巴什科夫和捷潘諾夫等人商議,最終還是決定,集中所有的騎兵主動出擊,先以小股的騎軍襲擊中華軍的人馬或是輜重,等到拖得中華軍人馬疲憊之後,再集中兵力,向中華軍的主力進攻,爭取能夠一舉擊敗中華軍。

確定了作戰的計劃之後,俄軍也立刻分工,留下捷潘諾夫駐守尼布楚城,由巴什科夫和副將別克托夫帶一萬騎兵出戰。並且將這一萬騎兵分成兩批,留下五千騎兵養精蓄銳,而另外五千騎兵則分成五個千人小隊,分頭襲擾中華軍的隊伍。

二天之後,中華軍的大軍越過了額爾古納河,也遭遇到了俄軍的第一次襲擊。

俄軍在研究中華軍,但中華軍也同樣在研究俄軍,在出兵之後,童大勇就知道,俄軍騎軍數量衆多,而且精於騎射,善於用輕騎突進襲擊,因此在出兵的時候一帶上了足夠的騎軍,一共有三個騎兵團,騎兵人數在八千以上,而且在行軍途中,也派出了大量偵察騎兵散佈在大隊人馬的四周活動,以提前預警。

結果俄軍的騎兵離中華軍還有三四里的距離時,就被中華軍發現,並且向大隊人馬發出了襲擊的示警信號。童大勇接到信號之後,也立刻出動了二個營兵力,布好了防線,掩護大隊人馬的行進。

結果等俄軍的騎軍趕到的時候,中華軍已經列好陣式,向俄軍的騎軍展開了排槍齊射,因爲中華軍的火槍射程太遠,俄軍連衝了二三次,都無法衝開中華軍的陣式,相反還陣亡了近百名俄軍士兵。

其他的俄軍見勢不妙,也都紛紛拔轉馬頭,準備撤退。但就在這時,中華軍一支騎軍營己從則翼衝了上來。雙方的騎軍繳殺在一起,展開了激戰。

雖然中俄軍隊己經交戰了多次,但雙方騎軍之間的大規模交戰,還是第一次,一時之間戰場上塵土四起、人喊馬嘶,刀光閃動,不時還夾雜着火槍射擊的聲音,戰事十分激烈。

在冷兵器時代,哥薩克的騎兵以其速度快、機動性強、殺傷力大、驍勇善戰的輪番攻擊而威震歐洲,儘管現在俄軍的騎兵也都裝配了火槍,但在本質上,還是屬於冷武器時代的騎兵,作戰的方式還是戰馬的集團衝擊,然後進行近身格鬥作戰爲主。而且在戰鬥中很少使用火槍,仍然是以弓箭、長槍和馬刀爲主要的武器,在遠程用弓岢射擊,而在近距離,是以用馬刀劈砍爲主要的格鬥技術。

不過在馬背上交戰,哥薩克騎兵身高體重力量上的優勢並不明顯,比拼更多的是戰馬的速度、力量和士兵技巧的配合。在這個時代,哥薩克騎兵使用的戰馬還是蒙古馬系,後來著名的頓河馬到到十九世紀纔出現。不過在滅亡了清廷,又收服內外蒙古各部,中國也擁有了大量的優質牧場,並又引進了外囯的優良馬種進行大量的交配繁植,因此現在中華軍的戰馬數量和素質比起建國前都大有提高,論戰馬的素質,已經強於哥薩克騎兵。

雖然哥薩克人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在整體的騎戰能力上,還是要比中華軍的騎兵勝出一籌,但中華軍騎軍平時的訓練,騎戰技術也相當嚴格,因此中華軍的騎兵素質也並不遜色於哥薩克騎兵。就是在馬背上的近身作戰,無論是用長槍突刺,還是用馬刀劈砍,中華軍的騎兵都不弱於俄軍的騎兵。而且俄軍的單兵戰力雖強,但由於是遊牧民族,戰鬥也多是依靠個人戰鬥,而中華軍的騎兵在整體的衝擊搏殺隊形上,也要明顯比俄軍強得多,而且中華軍的騎軍是一支標準的近代騎軍,是以熱兵器和冷兵器混合使用,並配備了一批專門適用於騎戰的火槍。其中有長有短,長銃火槍用於遠程的打擊,而短銃火槍用於近距離格鬥。

由其是在已經過了弓箭、長槍的射程,但還未到雙方進入近身格鬥的這段距離時,短銃火槍也可以充份的發揮威力,因爲這時的距離太近,因此短銃火槍命中率也極高。有不少俄軍的士兵就是在眼看着就要接近敵人,正要揮刀猛砍的時候,只見對手的手一擡,只聽“砰”的一聲響,火光一冒,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就會傳來一陣巨疼,一頭從馬背上栽倒下來,或者是座下的戰馬發出一聲悲鳴,慘叫着倒地。

因此雙方激戰了半個小時之後,俄軍己經明顯的落入了下風,人馬己經損傷了過半,而其他的俄軍見戰局對自已不利,也不敢久戰,紛紛撤出了戰場,向北方遠處逃竄。

第272章 不解(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0章 浙江巡撫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01章 守城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23章 震盪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66章 建設(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03章 完婚(一)第173章 勸進(下)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78章 步兵進攻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8章 計劃(上)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38章 家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67章 重逢(上)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4章 天像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章 清廷(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32章 攻城(下)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44章 規則(上)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89章 繼續堅持第80章 放棄青州
第272章 不解(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0章 浙江巡撫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01章 守城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23章 震盪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66章 建設(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03章 完婚(一)第173章 勸進(下)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78章 步兵進攻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8章 計劃(上)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38章 家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67章 重逢(上)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4章 天像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章 清廷(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32章 攻城(下)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44章 規則(上)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89章 繼續堅持第80章 放棄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