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訪問歐州

和英國人的談判進行得十分順利,因爲英國人在中國開設商館的主要目地實際己經達到,而且對南京政府提出的要求,也十分清楚,因此在來中國的時候,就己經商定好了可以答應中國的條件。雙方的底牌實際都己經亮出來,也就再沒什麼可討價還價的,很快就達成了一致的協議。

中國將允許英國在中國境內自由經商,並在松江府建立英國商館,可設商館理事管理商館事,但務必尊守中國的法律,海關稅收制度以及風俗傳統。作爲回報,英國將在未來適應的時候,幫助中國在印度建立據點。但中國必須在五年以內,履行這一次權利,超過五年,英國將不在幫助中國。而且中國應該提前半年通知英國。

雖然在談判的過程中,英方也提出租借呂宋羣島中的一個島嶼,做爲英國在亞州進行貿易的定居點,但被李格非以這一條並不在本次談判的範圍內,給予拒絕。並且表示如果英國還希望租借呂宋羣島的島嶼,可以另開一次談判,在未達成協議之前,英國商船可以像其他各國商船一樣,在呂宋島停靠,進行貿易。對此英國方面也並沒有堅持,因此最終雙方順利簽約成功。

因爲這一次雙方是在中國南京簽定的協議,因此也命名爲【中英南京條約】。在談判結束之後,英國代表正式向南京政府發出邀請,希望南京政府能夠派出一個代表團,訪問英國,以増強兩國的友好來往。並且提出,英國方面可以付責出動船隻接送。

【中英南京條約】簽定以後, 雙方都覺得十分滿意,英國正式取得了在中國進行貿易的權力,而且現在呂宋已經在中國的控制中,實際也方便了英國來中國進行貿易。而商毅也正式得到了英國的支持,在印度建立殖民地,設一個期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有五年的時間,商毅也自信,自己根本就用不了五年,最多二到三年的時間,就可以向印度派出殖民船隊萬。

但對於英方向商毅發出了訪問邀請,到是有些出於商毅的意料, 其實讓中國人主動到歐州去,一直都是商毅的目標。因爲只有這樣中國才能主動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徹底走向世界,全面參與大航海時代的國際競爭。

在另一時空的二十一世紀,專家給一個國家的出口水平劃定了五個層次,最低一層是出口礦產資源;其次是出口廉價勞動力;第三層是出口集密技術性產業;而高級的是出口高尖技術;而最高一層就是出口文化。在商毅來到這個時空的那個時代,中國己經完成了第一二階段,正處於第三層到第四層的過渡階段,並且己經開始在償試將文化出口到國外。不過甴於中國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都不夠,因此在這方面,僅僅只是剛開始。

而這本時空裡,中國卻直接跳過前二個階段,正處於第三個階段,而第四、第五階段, 全世界都還沒有這個概念.。雖然歐州的傳教士在這個時代十分活躍,,但這也只是天主教的單方面的行爲,並不表示歐州國家巳經在有意識的出口自己的文化,事實上這個時侯的歐州國家幾乎不存在任何的對外出口,基本就是打得過就搶,打不過就用搶來的錢買。

那麼中國主動走出去的目地,不僅僅只是爲了進行貿易、爭搶殖民地,同時也要把中國的文化,轉播到歐州去,用中國的文化去影響世界。在這個時代,除去少數的狂熱殖民者之外,中國在絕大多數的歐州人眼裡,都是文明、富裕向像徵,表達着先進的思想文化,就像另一時空裡的那個世界警察國家一樣。

歐州的近代思想,在這個時候纔剛剛起步,人文主義、人權思想,自由平等觀念,也都是十分新鮮的東西,還並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糸統,正是中國影響世的大好時機,當然在另一方面,商毅也希望引入歐州的這些人文主義、人權思想,自由平等觀念,讓東西方文化形成一個對等的碰撞,看一看能夠產生出什麼樣的結果來。

只不過商毅的本意是打算在擊敗了清廷,至少天下大體安定下來之後,再把目光投向海外,但正如馬尼拉戰爭一樣,再好的計劃,也跟不上形式的變化,既然英國方面主動提出了邀請,當然是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因爲在通向歐州的航線上有英國人指引,而且到了歐州,還有英國照應,都是很難得的。

因此第二天,商毅在內閣部長會議上提議,打算應英國的邀請,派出一個代表團,隨英國的使看一起,去歐州訪問。當然商毅打出的旗號是,向海外弘揚中華文化。

本來商毅還有些擔心,自己的這個建議會引起內閣衆成員部長的反對,因爲商毅知道,在另一時空的十九世紀末期,李鴻章曾出訪歐美五國,結果被一些保守的官員罵成“離父母之幫,去犬羊之地”,因此商毅也作好了盡力說明,如果實在說不服,就強行通過的打算。

結果讓商毅沒有想到的是,大多數人對此都是持贊同態度,其實這個時代的中國對海外的心態並不保守,明初時鄭和就有七下西洋,訪問海外諸國的壯舉,這一次只不過走得比鄭和更遠一點而己。另外海外貿易一直都是南京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南京政府統治區內的官民對海外的態度也比較開放,而且商毅給定上的“向海外弘揚中華文化” 的調子,也很吸引人。只有新任的首輔王夫之向商毅建議,出海並非不可,只是在非常時期,一切當從簡,不易鋪張。

既然內閣部長會議通過了,商毅立刻委任李格非來全權付責組織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訪歐之旅。當然王夫之的建議,商毅也認爲應該釆納, 不能搞得像鄭和下西洋那麼大排場, 純屬勞動傷財, 但也不能簡單得太很, 至少要乘中國自己的帆船前往,不能靠英國船來接送。

商毅和李格非商議了一下訪英的事誼,首先是安排這次出訪的人員,至少是要對海外世界,歐州情況有一定了解的人,這方面海外的華商要能勝任得多,因此商毅也讓李格非立刻和呂宋方面聯糸。

隨後商毅立刻招見英國使者,像他們表示,自己接受他的邀請,將派出一支船隊,訪問英國,甚致是歐州大陸,但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準備,大約要三個月左右,希望他們能在南京多等待一段時間。

其實按英國人的想法,南京政府派出一個幾十人的代表團,乘坐英國的帆船就行了,沒想到中國將自行組團開船,顯得十分隆重。當然中國方面搞得越盛大越好,畢竟他們也知道,這可將是被永遠載入史冊的一刻。因此英國人也經過了一番商議之後決定先派出兩條船,返回印度,向公司的董事彙報這一次中國之行,將簽好的【中英南京條約】上交給公司審閱,並向公司報告中國將派出使團,訪問英國,最好先派人回到國內,通知一聲。而印度做爲亞州到歐州航線的中轉站,也要做好迎接中國使團的準備。

而商毅回到王府的後宅,和衆妻妾吃過了晚飯之後,也來到自己的書房裡,開始認真思考這一次出訪的計劃。

英國這次到中國來, 是開來了三艘船, 一共有五六百人,那麼中國方面起碼不能比這個規模差。不過這畢竟是中國首次出訪歐州,準備工作也是多方面,船隊規模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出訪的人員、外交原則,在英國要完成那些事務,和歐州進行那些文化交流,是否還需要訪問其他國家,是否攜帶商品等等。

由其是在南京政府奪取了馬尼拉之後,己經和西班牙結仇,和羅馬天主教也產生了一定的矛盾,這次訪英一定驚動西班牙和羅馬天主教,那麼這些問題將怎樣處理。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出訪的人員要惡補目前英國和歐州的大勢。

現在是中國農曆的順治五年十二月,但公曆實際己進入1649年,英國和歐州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英國己經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新的共和國,並且英國議會將在今年內,以叛國罪處死前國王查理一世;而在歐州大陸上,三十年戰爭終於落下帷幕,以法國、荷蘭、瑞典等新教國家連盟的全面取勝而告終,法國一躍而成歐州第一強國,荷蘭獨立革命也取得成功,並將開始自己的海上馬車伕的頂峰時代;而西班牙將徹底衰弱,以後更是每況愈下,永久性的失去了大國地位,羅馬天主教會的影響力也進一步下跌,被迫承認了新教的地位,馬路×路徳的宗教改革,也終於取得了全面的成功。如果不瞭解清楚這些情況,冒然訪問歐州,恐怕難以取得圓滿的效果。

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91章 逼宮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92章 返程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224章 洞房第135章 開業(二)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332章 對持(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99章 廷議(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28章 許婚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268章 重逢(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93章 合圍(四)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76章 鹽場(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37章 進攻南陽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19章 海盜(三)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245章 獻投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47章 穿插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82章 游擊戰(一)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67章 變數(三)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29章 計劃(下)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73章 勸進(下)第21章 北方大變(下)
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91章 逼宮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92章 返程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224章 洞房第135章 開業(二)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332章 對持(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99章 廷議(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28章 許婚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268章 重逢(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93章 合圍(四)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76章 鹽場(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37章 進攻南陽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19章 海盜(三)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245章 獻投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47章 穿插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82章 游擊戰(一)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67章 變數(三)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29章 計劃(下)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73章 勸進(下)第21章 北方大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