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朝見皇帝

第二天一早,商毅跟着曾化龍換好了官服,趕奔皇宮。來到承天門外,曾化龍向守門的太監說明,那太監立刻帶着兩人,走進了皇宮中。

明朝的皇宮,也就是後世故宮紫禁城,商毅對這裡到不陌生,去遊玩過好幾次。不過後世的故宮其實是清朝留下來的皇宮。明朝的皇宮在李自成打進北京之後,燒燬了大半。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大體依靠明皇宮的格局,進行了重新修建,雖然在建築上有一些區別,但分格佈局在大體上差得不多。因此對商毅來說,這座皇宮反而成爲他在北京城裡最眼熟的地方。

不過和後世的開放不同,皇宮的守衛十分森嚴,所有的亭臺樓閣均有侍衛執刀槍嚴備,一動不動,只是不時可見一些太監宮女進出往來。但除了只能聽見腳步的響動之外,其他一切都寂靜無聲。

太監將他們帶到恭默室,等待皇帝傳旨召見,自己繼續進宮去通報去了。而曾化龍則抓緊時間,教商毅見到皇帝之後的各種儀節,以及回答皇帝問話時的固定格式,還有其要注意問題等等。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左右,剛纔那個太監又回來,說皇上傳兩人到建極殿的平臺見駕,兩人忙隨那太監前往,一路穿過重重宮門,花了約十分鐘,纔來到了建極殿的雲臺門前,而在殿內殿外,依然布着許多侍衛。很多雙眼睛都注視着兩人,令商毅感到極不舒服。而曾化龍立刻按剛纔教商毅的樣子,跪伏於地,等着皇帝傳見。商毅心裡雖然極度鬱悶,但也只好學着曾化龍的樣子,也跪在地上等待。

過了一會兒,只聽裡面有人扯着又尖又亮鴨公嗓子道:“皇上有旨,傳登萊巡撫曾化龍晉見。”

曾化龍聽了,高喊了一聲:“臣曾化龍晉見。” 從地上爬了起來,先整了整衣冠,又撣了撣袍服上的塵土,其實地面上乾淨得很,根本就沒有灰塵。然後才向殿內走去。而商毅只能還跪在地上,羨慕曾化龍運氣好,只跪了一會就可以進去了。

又不知過了多久,只聽裡面又有鴨公嗓子喊道:“皇上有旨,傳青州府穆陵關千總商毅晉見。”

商毅聽了,總算能解脫了,也趕忙答應了一聲,“臣商毅晉見。” 說着從地上爬了起來,也向裡走去。

不過商毅還是依照曾化龍的吩咐,不能昂首闊步,只能低着頭,邁着小碎步,走了約有二十多米,從低垂的眼中看到前面有幾級擡階,商毅就知道到了,於是又跪下磕頭,揚聲道:“臣,青州府穆陵關千總商毅,參見我皇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後以頭杵地,不敢再動彈。

過了一會兒,才聽到一個彷彿帶着許多倦意的聲音道:“平身。”

商毅道:“謝萬歲。”心裡想着終於是完了。

不過在起身的一刻,還是偷偷擡頭,向前面四周掃了一眼。只見一個身穿明黃色衣袍的人坐在臺階上的寶座上,御座兩旁侍立着十幾個太監。曾化龍還有三四個大臣都身一品大員的大紅官服,恭敬的在臺階下站立在兩邊。

寶座上的自然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而臺階下的那幾個大臣大概都是內閣大學士了。只是剛纔一掃而過,也沒有看淸他們相貌。而等起身之後,商毅又低下了頭退到右側邊去。

崇禎仔細打量了一下商毅,才又道:“商毅,朕看曾卿的奏本,說你以一己之力,獨守穆陵關,力敵酋奴數萬大軍,大小一十三戰,全獲勝績,收復一府二縣,斬首一萬七千餘衆,生擒九百佘人,解救百姓十數萬。實在是酋奴反叛以來,我大明前所未有的勝績。可是真的嗎?”

商毅馬上又向中間跨出了一步,低垂着頭,道:“回稟皇上,微臣不敢欺騙皇上,曾巡撫所言確實都是實情,如有半點假冒虛功,臣願自請死罪。”

崇禎點了點頭,道:“商毅你則把全部戰事的經過都講說一遍。”

商毅道:“尊旨。”然後將與清軍作戰的全部過程都詳細說了一遍,而在講說其間,又被崇禎和其他幾位大臣打斷了好幾次,都是詢問細節,而商毅自然也是不厭其煩,一一詳細講說,同時也把帶來的戰利品、首級、俘虜也都說了出來。足足說了近一個時辰,纔算是全部講說完畢。同時商毅也瞭解在場的其他幾位大臣,分別是陳演、魏藻行和吳甡,都是內閣成員。除了首輔周延儒請督師之外,其他的內閣大臣今天都到了場。

其實整個過程祟禎和在場的幾位內閣大臣都從曾化龍的奏本上看過,而且崇禎還看過錦衣衛的密報,因此都瞭解得比較清楚了。和剛纔商毅所說的一對照,基本都符合。由其是聽商毅所說帶來了一批戰利品、首級、俘虜,這些崇禎和幾位內閣大臣還是第一次聽到,因此對商毅所說,基本都不懷疑了。畢竟如果是冒功,是絕對不會帶這麼多實證來的。

這時吳甡道:“商毅,方纔聽你所言,你所以能夠多次擊敗酋奴進攻,以致收復濟南,全是多仗火器之功,是否如此?”

商毅道:“吳閣老,確是如此。”

吳甡又道:“但若論火器,我大明的其他軍隊中其實也有不少,比你所有的更多,但爲何他們卻無法以火器致勝呢?”

這個問題正是在場的衆人,也包括崇禎都想知道結果的,而且商毅也不是第一次聽過了,因此他也早有答案,立刻道:“回吳閣老,這是由於訓練不足,火器不精,因此才無法發揮火銃的最大作用,故而難以收取全功。”

吳甡道:“但據我看到,我大明的軍隊中,也有不少是訓練精良的,爲何還是達不到你說的效果呢?”

商毅當然不會和吳甡去爭辯明軍之中,還有沒有訓練精良的軍隊,只是道:“蓋因練不得其法也,而且又用不得其道也。”

吳甡笑道:“那麼是如何不得其法,不得其道呢?”

商毅道:“我大明各軍,使用火器時,大都是重火炮而輕火銃。然火炮威力雖大,但運轉不便,只適於守城而不適於野戰,而火銃威力雖小,但勝在輕使靈活,守城野戰,皆能適宜,二者相輔,缺一不可。其次,我大明各軍,大都是以火器輔,仍從刀槍弓箭騎射爲主,而我練之軍,卻是以火器爲主,輔以其他各軍,一主一輔之異,戰果自然就大不相同了。”

儘管商毅所說的都是戰爭未來的必然趨勢,在歐州基本都得到了列強的確認,但在這個時候的中國,卻還是一個全新的觀念,因此聽了商毅的話之後,崇禎和幾位內閣大臣仍然還都半信半疑,不過他們現在到是覺得,商毅畢竟還是有些道道,那厶能夠取得這些戰功,到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崇禎點了點頭,其實在他的心裡,到是十二分的希望商毅所立的戰功是真的,因爲現在的大明確實太需要這些戰績,也太需要商毅這樣的將材了,而現在基本可以確定,商毅的戰功應該屬實,崇禎自然是十分欣喜,只是爲了保持天子尊嚴,纔沒有在臉上顯露出來,只足道:“商毅你能以一介千總之職,力抗酋奴,振我大明之威,忠勇可嘉,朕心甚慰。” 然後又對曾化龍道:“曾愛卿,你等在登萊之地不望也朝廷選拔人材,提攜新進,實在是居功甚偉。”

聽到皇帝這樣誇獎自己和商毅,曾化龍也是非常高興,立刻道:“爲國盡職乃臣下本份,豈能當皇上如此過譽,微臣實在惶恐。”

崇禎又道:“之前是朕一時不察,誤聽了邪妄之言,累得兩位愛卿蒙受不白之冤,身陷囹圄。朕心甚是不安,還望兩位愛卿不必念及此事,曰後仍要爲國盡忠,爲朝廷盡力,爲朕分憂解難。”

曾化龍聽了,心裡激動不己,早就把被關坐監這幾天的委屈扔到了腦後,連忙跪下道:“皇上如此厚愛,微臣豈敢還念及此拿,日後便是肝腦塗地,粉身碎骨,也不足報陛下恩德之萬一。” 說着又連連磕頭。

他這一磕頭不要緊,只累得商毅也只好跟在他身後一齊叩頭,心裡卻把崇禎皇宮裡的所有女性全部都問候到了。其實在商毅心裡,現在對明朝和崇禎以經徹底失望,他本來就沒有爲明朝盡忠的想法,更不會因爲崇禎這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就馬上像曾化龍那樣,立刻對崇禎感恩戴徳。

儘管自己這一次入獄是被周延儒陷害,但崇禎也有不可推御的責任,在還沒有弄清事實真像之前,就盲目的相信了周延儒的一面之辭,也不容自己分辯,就立刻將自己下獄,如果不是沈揚等人及時趕回北京,而且在路上正好遇見葉瑤瑱他們移營。自己恐怕是稀裡糊塗的掉了腦袋,還不知道是爲什麼。反正大明朝是沒救了,自己還是好好爲自己打算。

這時崇禎又道:“商毅,明日朕要在大明門前,觀看你帶來的戰俘物資。另外也想看一看你的軍隊之威,吳愛卿,有關的準備你着兵部去安排吧。”

吳甡忙道:“臣尊旨。”

按崇禎所說,就是要舉行獻俘和閱兵的大禮,這可是難得的榮耀,還是皇帝特別的恩寵,因此陳演和魏藻行都用羨慕的眼光,看着商毅。

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95章 進攻南京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8章 計劃(上)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08章 進京(上)第84章 夜襲(二)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370章 戰術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01章 備戰(三)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92章 合圍(三)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25章 作戰原則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72章 不解(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91章 勸進(上)第184章 襲擊(上)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79章 大不敬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271章 妙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
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95章 進攻南京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8章 計劃(上)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08章 進京(上)第84章 夜襲(二)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370章 戰術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01章 備戰(三)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92章 合圍(三)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25章 作戰原則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72章 不解(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91章 勸進(上)第184章 襲擊(上)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79章 大不敬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271章 妙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