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擁立新君(一)

崇禎十七年(1164) 四月十五日。

葉瑤瑱在一份公文的大印邊上籤下了一個“葉”字,這才長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是把與荷蘭人談成的第一筆生意完成了。

商毅離開杭州以後,整個浙江的政務就由葉瑤瑱來處理,而蘇州的生絲大戰還有如火如荼的進行着,隆興堂依然還在壓低着生絲收購的價格,而儘管在陳圓圓和林鳳舞等人的盡心操打下,新路絲綢織造廠的生絲收購工作在也沒有發生的動亂,但代價是毎天都要花出了大量白銀來收購絲農的生絲。

特別的進入三月之後,生絲收購的旺季來臨,毎天花費的白銀都在一萬四五千兩左右,最多的一天,甚至超過了一萬七千多兩,幸好在林鳳舞的盡力控制下,平均毎天花費的白銀還是壓制在一萬五千兩的水平線以下,但到目前爲此,爲收購生絲,新路絲綢織造廠已經花費了接近六十萬兩白銀,一共收購了生絲四十八萬餘斤。但所用的己經超過了儲備白銀的一半以上。儘管目前的白銀還能夠維持一段時間,但這樣每天只出不進,葉瑤瑱還是免不了有些着急。

幸好在四月十曰,荷蘭人的商船也如期來到了寧波府,購買生絲,才令葉瑤瑱大大鬆了一口氣,爲此又專門把林鳳舞從蘇州請回來,讓她出面參與和荷蘭人的交易中。

第一批生絲一共買出去了十一萬七千餘斤,收到了二十七萬五千兩白銀。荷蘭人對這筆交易同樣也十分滿意,在臨走前還信誓旦旦的保證,下一次也一定會如期趕來收購生絲,同時還希望把雙方的合作繼續發展下去。而葉瑤瑱推說商毅目前不在浙江,繼續合作的事情,等下一次收購生絲的時候,再來商談。

送走了荷蘭人的船隊之後,葉瑤瑱和林鳳舞都有如釋重負之感,因爲這一次交易,不僅大大緩解了資金上的壓力,而更爲重要的是,終於形成資金循環的局面,這樣一來,無論收購多少生絲,都不成問題了。因此葉瑤瑱和林鳳舞這時也都放鬆了許多,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葉瑤瑱笑道:“林姑娘,這段時間我家相公去了山東,多虧有你在蘇州那邊支撐着,現在又是你幫助才和紅毛夷人談好了生絲的交易,說來真是該多感謝你了。”

林鳳舞到是有些羞慚,道:“葉姐姐太過講了,其實這新路絲綢織造廠也有我們林家的一份,而且在蘇州那邊都是由陳姐姐一手操持的,我也並沒有做什麼事情。和紅夷毛人的生意,也都是商大人事先談好了的,我只不過是按照商大人定好交易去完成罷了,換了是誰都能做到。”

葉瑤瑱道:“我可沒有誇大,這次蘇州的事情,也多虧了你們林家傾力幫助,林姑娘兄妹都在蘇州坐鎮,林先生賣了自己的好幾處產業,一共籌集了四十多萬兩白銀,才讓我們撐到了今天。林家的這份恩情,我們一定記得的。”

林鳳舞道:“那裡,如果沒有大人的提攜幫扶,又那裡會有我們林家的今天,因此我們就是做這些也是應該的。”

葉瑤瑱道:“林姑娘纔是太客氣了,自從相公進駐浙江之後,林先生可幫了我們不少的忙,別的不說,如果沒有你們林家的幫助,我們商家軍也斷不會有今天的氣候。”

見話題漸漸扯到了商毅,林鳳舞也終於有些按耐不住,又道:“說起來商大人離開浙江己有兩個多月了,如今時局大亂,不知他在那邊有什麼消息沒有,什麼時候返回浙江呢?”

葉瑤瑱微微一笑,道:“在三月二十日的時候,相公託吳船長帶回來一封信,說他己經率軍北上進京勤王去了,直到現在我也再沒有收到相公的音信了,只怕他一時半會還回不了浙江。”

林鳳舞也端起茶杯,正要喝茶,聽了卻大吃一驚,道:“聽說現在北京己被李闖攻破,皇上都已經自盡而亡,李闖叛軍佔據了北京,南京的官員都己經打箅重新擁立新君,商大人在這時候北上勤王,豈不是太危險了嗎?”

葉瑤瑱輕輕把茶杯放下,道:“林姑娘不用擔心,在勤王之前,相公早就對時局發展有所預料,就算守不住京師,平安撤退回來,還是一定能夠做到的。李闖又能如何?當初不還是被我們商家軍打得大敗嗎?”

林鳳舞見葉瑤瑱這麼正定,纔有些安心,但馬上又發現自己剛纔的舉動太過冒失了,因爲葉瑤瑱纔是商毅的正房夫人,按說應該是由葉瑤瑱來表示擔心,而自己來安慰她寬心纔對,現在怎麼反到成了葉瑤瑱勸自己不用擔心。想到了這一點,林鳳舞這才發現,葉瑤瑱看着自巳,一付似笑非笑的樣孑,也不禁“訝” 了一聲,只覺心中大窘,低下頭去,不敢和葉瑤瑱對視。

看見林鳳舞窘迫的樣子,葉瑤瑱心裡也不禁暗暗好笑,正要再調笑她幾句,這時吳蘭己從外面進來,道:“稟夫人,外面有周主事,還有周代知府要求見夫人,說有大事要向夫人稟告。”

葉瑤瑱聽了也不禁有些意外,周代知府就是周世奇的長子周少卿,商毅進駐浙江之後,任命他代理嘉興知府,不知因爲什麼事情,回杭州來了,而且父孑兩人連袂來找自己,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發生了。因此也點了點頭,對吳蘭道:“請他們到正廳裡等候一會兒,我換件衣服,馬上就去見他們。”

林鳳舞見了,也起身道:“葉姐姐有事情處理,我也就不打擾了,先告退了,而且明天我就要返回蘇州,今天就一併向葉姐姐告辭了。”

葉瑤瑱點了點頭,道:“林姑娘,我今天有事,就不再挽留你了,明天一早我去送你。”然後叫吳蘭替自己把林鳳舞送出府去。隨後立刻換了一件衣服,略作梳裝,來到了正廳。

這時周世奇和周少卿都在正廳就座,一見葉瑤瑱出來,父子兩人趕忙起身施禮,葉瑤瑱也還禮,道:“周伯父,大哥,我們都是自家人,不用這麼客氣。快請坐吧 。”

雖然商毅現在己經身爲總兵,但一直都是以長輩之禮來對待周世奇,以“伯父” 稱呼,以表示自己對舊衆的情誼,因此葉瑤瑱對周世奇同樣尊敬。

三人又重新落座之後,葉瑤瑱才又問道:“周伯父和大哥一起來找我,有什麼大事嗎?”

周世奇和周少卿互相看了一眼,周少卿首先道:“瑤瑱,現在確實有一件大事,前天淮安的福王派人到嘉興府來找我,請總兵大人起兵相助擁立福王爲帝,現在有書信在此,你看一看。”說着回頭看了周世奇一眼,周世奇從懷中十分正重的掏出一信書信,遞給葉瑤瑱。

葉瑤瑱接過信來,信封到沒有撕開,她雖然沒有看信,但心裡卻己經猜透了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

因爲商家軍這時己經在南京初步建立了一個系統的情報網絡,因此南京發生的大小事情,基本都逃不過啇家軍的耳目。葉謠瑱也早就得到了消息。

自從大順軍兵臨北京城下之日起,朝廷的一切政令無法發出,南京的高級官員自從在接到崇禎皇帝“命天下兵勤王”的詔書以後就再收不到邸報了。召兵緊急勤王和隨之而來的音信不通,使南京各衙門大臣、守備太監、勳臣們越來越感到不安。而在三月二十九日,即在北京失守十天之後,消息就傳到了江蘇淮安。淮安巡撫路振飛立刻將這一消息發到了南京。

南京六部等高級官員雖然己經得到了北京陷落的消息,卻由於對崇禎帝和他三個兒子的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因此不敢輕舉妄動,只好嚴密封鎖消息,靜觀其變。但每一個人心裡都生出了不祥的預感來。

四月初一日,以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領銜發佈了“號召天下臣民起義勤王捐貲急事”的南都公檄,四月初七日,史可法甚至都準備率兵渡江北上勤王了,但這時有一個消息傳來,說崇禎帝已乘舟由海道南下,而太子也從間道得以逃出,史可法當時相信了這個消息,還寫信告訴南京詹事府詹事姜曰廣,結果南京的官員們信以爲真,一個個喜形於色,互相奔走相告。那知就在第二天,就甴從北京逃出來的原大學士魏炤乘證實。崇禎帝在三月十九日自盡於煤山的消息,北京朝廷已全部覆亡。於是南京的各大臣如雷轟頂,頓時亂成一團。

幸好這時史可法還能夠保持正定,他立刻改變了率軍北上的決定,並且和留駐南京的吳甡一起,聯合招集南京的官員們商議對策。而商議的結果自然是當務之急就是要擁立新君登基,統領江南之事,以圖復國,那怕只是立號監國,也能夠有一個名議上的統治核心,發號施令也能名正言順。

但現在崇禎已經亡故,而崇禎的三個兒子也都未能逃出北京,下落不知,因此只能夠選立藩屬爲帝,而這時還存在的藩王主要有福王、潞王、惠王、桂王等人,他們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但沒有直系皇位繼承人的情況下,南京及其附近地方的大臣、勳貴、太監和擁兵自重的將帥就在擁立哪一位藩王的問題上,展開了一場勾心鬥角的爭鬥。

第208章 進京(上)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78章 工匠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44章 新年(上)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34章 鄉鬥(上)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63章 通商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93章 遷移(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48章 新政(二)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9章 授藝第84章 夜襲(二)第165章 雨戰(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45章 貨幣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78章 工匠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46章 身世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66章 建設(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3章 趕集(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
第208章 進京(上)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78章 工匠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44章 新年(上)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34章 鄉鬥(上)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63章 通商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93章 遷移(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48章 新政(二)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9章 授藝第84章 夜襲(二)第165章 雨戰(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45章 貨幣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78章 工匠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46章 身世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66章 建設(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3章 趕集(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