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撤軍

半個多時辰後,天色漸漸亮了起來,淮南軍的營地也漸漸平靜下來。

黎明前敵軍發起的突襲給淮南軍造成的損失並不算大,除了蘇州炮被毀掉大半外,將士死傷一百多人,基本上都是混亂中被敵軍殺死甚至是自相殘殺而死的;至於發起襲擊的樑軍騎兵則趁着淮南軍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就撤退了。

這一次,楊渥直接下令讓侯瓚率領騎兵進行追擊,即便不能徹底消滅他們,至少也要避免他們繼續搗亂。

隨着敵軍的撤離,敵軍發起突襲的經過很容易就查探清楚了,從敵軍騎兵的隱藏地點,到敵軍的突擊過程,可以判斷出這是一場特意針對淮南軍的開花彈的襲擊。

然而因爲淮南軍早就將開花彈轉移到營地裡面去了,所以樑軍的企圖未能得逞。

而蘇州炮卻因爲笨重,被有些疏忽大意的將士們留在了戰場上,只修建了一個簡陋的營地,派了幾千人負責守衛,結果就給了敵軍可乘之機。

遭到了突襲暫時卻沒法報復回去,心中憋屈的將士們只好將怒火發泄到還在逃竄中的康懷貞大軍身上。

剛剛吃過早餐後,大軍便立即出發追擊敵軍。

到了中午時,總算有好消息傳來,因爲不熟悉路的緣故,加上又是在夜裡行軍,樑軍在逃跑的時候居然迷失了方向,等天亮了才反應過來,結果他們那時候已經偏離了三十多里路,這使得他們與淮南軍的距離被迅速拉進,最終在上午的時候被淮南軍抄近路追上了。

康懷貞見無法逃脫,無奈之下只好擺下陣型準備與淮南軍大戰一場,結果不管是兵力、士氣,還是體力等都完全處於下風的的樑軍被打得大敗,有近千人當場被斬殺,另外還有上萬樑軍被俘,剩下的數千樑軍無法再維持建制,各部紛紛四散而逃。

見此,淮南軍乾脆也將一部分兵力解散建制,分散追擊,剩下的將士則繼續向西與秦裴匯合。

得到這個消息後,楊渥這才鬆了口氣。康懷貞的大部都已經被消滅,剩下的一些散兵遊勇即便最終會有一些逃離出去,不過那些潰兵也起不到什麼作用了,所以接下來楊渥要做的就是準備好與朱全忠的交戰。

雖然一戰擊敗了康懷貞,但朱全忠手中還有十多萬大軍,又是朱全忠親自率領,實力不容小覷。

當然,楊渥也不會怕他,論兵力的話,如今淮南軍加上壽州城中的軍隊也有十二萬人,並不比樑軍少;論士氣,淮南軍剛剛打了一場大勝,而樑軍則剛剛打了一場敗仗,士氣上肯定是淮南一方佔優勢;至於其他方面,淮南軍的實力也不比樑軍的差。

“將勝利的消息傳遍全軍,讓大家也一同高興一下,告訴他們,咱們繼續趕往壽州去教訓朱全忠!”楊渥滿臉笑容的吩咐着。

不久,全軍歡聲雷動,士氣大振,之前因爲被偷襲而帶來的憋屈也消減了許多。

“到壽州去教訓朱全忠…”將士們神色輕鬆,相互鼓勁道。

到了下午,又有新的消息傳來,樑軍派來的援兵前鋒一萬多人與秦裴的前鋒打了一仗,雙方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所以各自罷兵,準備等候援兵的到達。

然而,又過了不久,或許是已經有樑軍潰兵與他們匯合了,這支一萬人的樑軍大軍突然向後撤了十幾里路程,在一座石橋後面佈下防禦陣型,試圖藉助地形優勢來抵擋淮南軍的進攻。

秦裴的主力趕到後,發起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結果被樑軍擊退,損失了五百多人,只好暫時停下來,派人去河流的上游尋找地方渡河繞道敵軍後方。

不過樑軍卻沒有給淮南軍包圍他們的機會,等到天黑後,他們便藉着夜色的掩護順利撤退了;因爲敵情不明,秦裴擔心遭到敵軍伏擊,所以並沒有沒有發起追擊。

深夜,樑軍大營裡面,朱全忠被剛剛得知的消息震得渾身發顫。

“五萬大軍一天之內就這麼完了?僅僅一天時間!就算是五萬頭豬也不至於這麼快就被消滅吧?”朱全忠彷彿心頭在滴血。

康懷貞的五萬大軍都是他麾下的精銳兵力,雖然如今的他稱得上是兵多將廣、家底豐厚,五萬人的損失他還是能承受得起的,甚至於,只要他下達募兵的命令,一支新的五萬大軍要不了多久就能組建起來。

然而,家底再怎麼厚實也不能這麼輕易敗壞,新招募的五萬士兵也不可能比得上之前那支身經百戰的精兵,所以這一次吃的虧實在太大了。

“康懷貞呢?他死了沒有?你來告訴孤,大軍到底是怎麼敗的?”朱全忠大聲咆哮着向信使詢問。

信使似乎被他的怒火嚇癱了,面色慘白,卻是結結巴巴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朱全忠大怒,當即便準備讓侍衛將這信使拖下去打殺了,幸好被李振勸阻了。

“大王,康將軍並非無能之將,若是一般情況下斷不可能被淮南軍在一天之內就消滅,所以這其中定有隱情。若是大王將此人砍了,那麼這其中的隱情大王就沒法搞清楚了!所以大王不妨等問清楚了再說!”

朱全忠這才稍微平靜下來,揮揮手讓侍衛先退下。

或許知道自己若是繼續結巴的話他的性命就鐵定不保的緣故,這時候緩過來的信使說話流利了許多,他三言兩語便將他知道的情況交代了一遍。

“……大王,小人知道的就只有這麼多了,還請大王饒命!”說完後,信使連連求饒。

朱全忠卻絲毫不理會,他揮揮手就讓侍衛進來將信使拖了出去。

不久,外面傳來一陣陣慘嚎,接着聲音越來越弱,最終再也沒有聲音傳來。

部將們噤若寒蟬,沒有一個人敢爲那信使求情,生怕被朱全忠遷怒了,甚至他們心中還有些慶幸有這個信使來給朱全忠發泄怒火。

果然,打殺了信使後,朱全忠漸漸平靜下來,開始思考下一步的行止。

如今康懷貞部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連康懷貞和李思安以及他的侄兒袁象先等將領都不知死活。

失去了這五萬人後,如今他已經只有十二萬人,即便在兵力上他都不佔優勢,更何況在士氣和、後勤等方面,樑軍更是落在下風,此時與淮南軍交戰顯然對他不利。

不過若是就此撤軍回去的話,這次他親自率領大軍南下,結果被楊渥這個小輩打得大敗,最終只能倉慌而逃,他想不出天下人會怎麼看他。

更重要的是,如今天下不服他的藩鎮還有許多,之前都是被他的強大軍力所震懾,這纔不敢輕舉妄動;但經過這一戰後,天下人都會看出他的虛實,從而覺得他也不過如此,到時候各路藩鎮肯定會再次興兵。

“悔不該當初沒有聽從敬先生的話啊……”想起當初敬翔勸阻他出兵時說的話,朱全忠頓時後悔不跌,可惜天下卻沒有後悔藥可吃。

“大王,如今淮南軍士氣正盛,不可硬拼!要不,咱們先撤軍回去,等以後再找機會來報此仇?”李振小心翼翼的提議道。

雖然出兵南下是朱全忠自己的決斷,以他的固執性格,一旦下定了決心的事情別人是很難勸動的,但李振當初畢竟出言支持過,如今遭到大敗,他當然也要小心一點。

好在,李振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加上他對朱全忠忠心耿耿,取代唐朝的事情也還需要他負責,所以朱全忠並沒有遷怒到他身上。

“撤軍?”朱全忠有些猶豫。

“不錯,如今的局勢,若是繼續留下來與淮南軍交戰,我軍也很難取得勝利,而一旦……”李振小聲勸道:“所以還不如保存這十二萬大軍。只要這十二萬大軍還在,淮南軍難道還敢渡過淮河來與我軍爭鋒不成?若是那樣的話,到了淮河之北我軍的騎兵就能好好教訓教訓他們了!”

“此外,我軍撤退回去,也可以用這十多萬大軍作爲震懾。可以預料的是,接下來肯定會有其他藩鎮跳出來,大王可以集中兵力先好好教訓一下最先跳出來的,以此來震懾其他藩鎮!”

聽了李振的說辭,朱全忠不由有些心動,此時與淮南軍交戰,他的確沒有多少勝算,一旦戰敗的話,局勢就真的不可挽回了。

見了朱全忠的反應,李振當即明白了他的心思,當即打起精神勸說起來,而衆將同樣不願在這種時候與淮南軍交戰,所以紛紛出言請求撤軍,朱全忠這纔不情不願的應準了。

“傳令下去,後軍變前軍,立即撤退,命龍驤軍負責斷後!”朱全忠沉聲下令。

龍驤軍就是朱全忠麾下最精銳的部隊,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支純騎兵部隊,人數有八千多,用來斷後最適合不過。

另外,因爲康懷貞敗得太快的緣故,此時他的大軍離開壽州還不遠,所以他沿着原路撤回去要不了多少時間。

只是,這樣一來康懷貞的潰兵就相當於被他放棄了,他們能否逃出來就要看他們的運氣了。

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五章 家宴(上)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五十章 悠閒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十章 王茂章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章 家宴(下)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二十章 詢問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
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五章 家宴(上)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五十章 悠閒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十章 王茂章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章 家宴(下)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二十章 詢問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