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盧枇

樑震卻沒有他這麼樂觀,不過看到高季昌如此興奮,他心中的那些話也就沒有說出來。

“就算能夠實現蜀、樑兩家聯手,甚至真的三家聯軍擊敗了吳軍的入侵,但那又怎樣?三家聯軍能夠取得一次勝利,但他們能夠每一次都取得勝利嗎?”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王建,還是朱溫,他們都是垂垂老矣,而吳王楊渥如今卻是年紀輕輕,這就是吳王最大的優勢所在!”樑震在心中想到。

如今天下諸多勢力,大部分依舊由創業的老一輩梟雄們執掌,比如蜀國、樑國、岐國等,而已經傳到第二代的勢力卻只有吳國、晉國和燕國這三家。

燕國且不說他,劉守光愚不可及,妄自稱帝,覆亡就在眼前,樑震根本沒將其放在眼中。

真正讓他重視的乃是晉國和吳國這兩家。

這個時代許多勢力都會在上下兩代人相傳承的時候出現問題;即便不出問題,但那些繼位的第二代在各個方面都比不上創業的第一代,這一點卻是一個較爲普遍的現象。

如今樑國和蜀國都面臨着這種兩代人的傳承,而不管是朱溫還是王建,他們的子嗣中都沒有聽說有什麼能力傑出的。

等到朱溫、王建二人死後,兩國的勢力只怕會有較大幅度的衰減。

反觀晉國和吳國,不僅都已經完成這種傳承,更重要的是,兩國的繼承人都是極爲優秀的英傑,而且經過這麼幾年的歷練,他們都已經徹底掌握了權柄,能夠集中力量對外擴張。

換言之,即便蜀國和樑國兩家共同出兵救援荊南,並且在短時間內真的取得了勝利,但時間一久,荊南依舊會落入吳國手中!

當然,這一切樑震都沒有說出來,僅僅實在心中想想罷了。

而在另一邊,被樑震的一席話重新堅定了抵抗下去的心念後,高季昌神色有些興奮的問道:“前輩,聽說那劉崇景如今已經成爲禁軍指揮使了,不知這顆棋子現在如何了?”

樑震搖頭道:“只怕不怎麼妙!這人雖然貪戀權勢,不過尚未徹底昏頭,他現在做的事情,雖然傳揚出去的話會對他造成一些影響,但以劉家的權勢應該還威脅不到他。所以想要徹底將他拉下水,成功的把握還不到三成!”

“不到三成?那麼想要通過他將劉威甚至是陶雅拉下水就更不可能了?”高季昌皺眉道。

“不錯!其實將劉威、陶雅二人拉下水,這本來就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便是讓劉崇景徹底背叛吳國都是一件難事。若是時間充足,能夠從容佈置的話還有希望,如今嘛,節帥還是不要報太大希望的好!”樑震嘆道。

高季昌十分理解的點了點頭。

馬殷的突然投降,給高季昌帶來的另一個麻煩就在這裡,之前他還以爲有幾年時間可以慢慢準備,所以許多事情都沒有太過急切。

但如今馬殷的突然投降,卻使得吳軍進攻荊南的時間大大提前,許多準備就顯得有些匆忙了。

比如劉崇景,之前按照計劃,應該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想辦法讓其進一步提升爲都指揮使,同時等到有更多把握以後再設法逼迫他背叛吳國;但現在卻是沒有那麼多時間了。

吳軍的進攻想來已經不遠,若是不能迅速取得突破,那麼之前的投入也就白費了。

當然,對高季昌來說,劉崇景終究只是一步暗棋,雖然重要,不過卻並非決定性的。

真正能決定荊南的命運的,還是樑、蜀兩國能不能像樑震設想的那樣進行聯盟。

若是兩家真能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吳軍,那麼荊南就有希望生存下去;否則即便能讓劉崇景背叛吳國,那也不能改變大局。

……

高季昌、樑震二人不知道的是,正當他們設想着樑、蜀兩國聯盟時,從洛陽出發的使者就已經抵達了成都,準備商討兩家聯合對付吳國的計劃!

成都城中。

這一次朱溫派來的使者名爲盧枇,官拜光祿卿。

可惜的是,就在他抵達成都的前一天,蜀主王建就因爲前方戰事不利,所以親自前往利州督戰去了。

盧枇無奈之下,只好立即啓程追趕。

好在王建身爲皇帝,出行自然要帶着大量親軍護衛,再加上各種禮儀排場,行走的速度自然不快,所以只用了兩天時間,盧枇就追上了王建。

“樑主令你前來所爲何事?”一番拜見之後,王建便直接詢問道。

蜀國和樑國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雖然明面上兩家都不承認對方的皇帝身份,但兩家的使者到了對方的地盤上卻會非常識時務的以外臣之禮拜見,並且口呼“陛下”。

而朱溫和王建二人更是以兄弟相稱:王建年紀比朱溫大幾歲,所以朱溫稱王建爲兄。

“外臣這一次前來,乃是爲了兩家同盟而來!”

“爲了兩家同盟?你家陛下不是自詡中原正統嗎?難道他也要和我這個割據一方的土皇帝聯盟嗎?”王建有些戲謔的問道。

盧枇頓時額頭冒汗,不過他的神色倒數依舊鎮定。

他沒有接王建的話,反而繼續說道:“如今天下紛爭,各方勢力相互爭霸;而貴我兩家各霸一方,相距甚遠,因而一向是相安無事。不過若是提到敵人,貴我兩家卻是有共同的敵人啊!”

“哦,你說的是岐王李茂貞嗎?那老匹夫雖然爲人狡詐,實力強大,又有劉知俊這種名將相助,不過朕也不懼他!我蜀國有帶甲之士三十萬,又有沃野千里,府庫充盈,何懼區區一個李茂貞?”王建不以爲然的道。

的確,這一次劉知俊在青泥嶺大敗蜀軍,的確讓蜀軍損失不小,不過蜀國的實力畢竟擺在那裡,只要再戰下去,取得最終勝利的必然是蜀國,這一點王建深信不疑。

盧枇卻是笑着搖搖頭道:“外臣說的可不是岐王。外臣雖然不知兵事,卻也知道蜀軍強盛,這幾個月來接連取得勝利,最近的這次兵敗不過是個意外罷了。相信最終取得勝利的定然是陛下!”

“你倒也有些見識!”王建笑着讚賞道。

盧枇繼續道:“李茂貞雖然也算貴我兩家的共同敵人,不過若僅僅一個岐王,還值不得我家陛下派外臣前來。不過除了岐王其外,吳王和晉王又何嘗不是貴我兩家的敵人呢?”

王建瞳孔一縮,神色變得鄭重起來。

“你接着說說看,吳國和晉國,與我蜀國都不接壤,之前也沒有過任何衝突,反而當初還有不少交通往來,這兩家如何就是我蜀國的敵人了?”王建眯着眼睛道。

盧枇躬身行了一禮,這才站直身子道:“既然如此,那麼臣就先說說吳國的威脅吧!”

“且不說歷史上有劉備入蜀和劉裕入蜀的先例,就說現在,那吳王楊渥的打算想必陛下也能看清楚,無非就是先讓我國和晉國相互消耗,而他卻先集中兵力消滅其他勢力。”

“在以前,吳國的用兵對象乃是南方的各路藩鎮,楚王馬殷,琅琊王王審知等等。但如今,隨着馬殷的投降,南方已經沒有了任何勢力能夠阻擋吳國統一南方的步伐,甚至於剩下的一些勢力,吳國根本不用出動主力,只要出動一支偏師就能將那些勢力一一消滅。”

“所以以臣的估計,早則半年,遲則一年之內,吳軍必然會出兵江陵!而一旦吳軍佔領了荊襄,陛下還會覺得吳國沒有威脅到蜀國嗎?”

王建皺了皺眉,隨即冷笑道:“就算吳軍攻佔了荊襄,你怎麼知道他們接下來不是出兵中原,而是出兵蜀中呢?”

盧枇笑道:“這一點很好推測,陛下試想,那吳國目前的國策就是讓我國和晉國相互消耗,這就是說,吳國在攻下荊襄之後,若是吳王立即出兵中原,那隻會讓我國陷入兩面受敵的境地。”

“在晉國和吳國的兩家南北夾擊之下,我國自然是難以抵擋。不過這樣一來,最終獲利的卻是晉國,而且吳國也不得不在消滅我樑國之後就迅速與晉國對上。”

“而若是吳國在攻佔荊襄之後,不急着出兵中原,卻是派兵攻入蜀國,像當初劉裕北伐之前做的那樣,先吞併蜀國,坐等我國和晉國兩家鬥得精疲力竭,到時候吳軍再出兵北伐,一舉消滅我國和晉國兩家。”

“陛下覺得,這兩個選擇,吳王楊渥會選哪一個呢?”

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五章 家宴(上)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十七章 練兵
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五章 家宴(上)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十七章 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