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疑雲

嚴可求的觀點在淮南衆臣中並沒有得到太多的認同,不過楊渥本人卻極爲贊同他的意見,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最終還是決定,暫時按照原定計劃不變,先消滅王審知,然後再來對付馬殷。

商議完後,楊渥站起身來,便準備離去。

不過他剛剛出了華蓋殿,範遇突然小聲的對他道:“大王,剛剛得到的消息,溫州那邊似乎有變!”

“溫州?”楊渥頓時停了下來,皺眉問道。

溫州被納入吳國治理,如今已經有五年時間,除了最開始有一些動亂以外,之後的時間裡一直都很平靜,楊渥想不出那裡會有什麼大變。

“難道說王審知膽大包天,居然敢主動進攻溫州?”楊渥神情嚴肅的道。

“不是王審知,是趙匡凝!”範遇低聲道。

“趙匡凝?”

楊渥有些驚訝,他幾乎都要將此人給忘記了。

自從當初在宴席上對楊渥不敬,因而被罰沒家產,流放到溫州以後,楊渥就沒有再聽說過他的名字。

“走,回孤的書房去說!”見範遇一直都用很小的聲音說着,楊渥知道這件事情或許還有別的隱情在裡面,不方便被太多人知道。

回到書房之後,楊渥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趙匡凝想要造反嗎?他一個過了氣的節度使,如今要人沒人,要兵沒兵,連手中的錢財只怕都不多,又如何造反?”

“大王,是這樣的,我們的密探最近打探到趙匡凝似乎在與王審知的人聯繫,當然他手中什麼都沒有,最多也就是過去的那點名望而已,想來成不了什麼氣候。”

楊渥點點頭,直接道:“既然他自己活得不耐煩了,敢於私下裡跟王審知的人勾結,不管他有什麼打算,直接將他拿下治罪就是!”

當初趙匡凝在宴席上的話,可是着實惹怒了楊渥。

楊渥雖然出於種種考慮,沒有將趙匡凝處死,但心中可沒有忘記這件事。

不過他作爲淮南之主,一舉一動都不能隨意而行。

趙匡凝已經被流放到溫州去了,若是他在溫州老老實實的,楊渥便是放他一馬也無妨;但他如今還敢跳上跳下,那就不能怪楊渥了。

吩咐萬後,楊渥見範遇並沒有應承,不由有些奇怪的道:“怎麼?這其中是不是還有別的事情摻雜在裡面?你直接說吧!”

範遇道:“是這樣的,我們的密探不僅發現趙匡凝和王審知的人接觸頻繁,同時還發現他與溫州刺史張可宗同樣經常有接觸!並且張可宗有一次還與王審知的人一同喝過酒!”

“張可宗?”楊渥聽到這個名字頓時臉色陰沉下來,同時神情比之前也嚴肅了不少。

張可宗也是一位老將,當初淮南與兩浙以常州爲界時,他就是鎮守最前線的無錫守將;後來淮南攻取了蘇州和湖州兩地後,張可宗繼續鎮守緊靠杭州的嘉興;再後來,淮南吞併了兩浙,張可宗就改爲鎮守與王審知交界的溫州。

可以說這爲老將一直都是被當做鎮守邊疆的大將來用的,深受楊渥的信任。

之所以沒有將他放在禁軍裡面,就是考慮到他多年來都是作爲地方守將,表現一直很優秀。

如今突然聽說張可宗居然和趙匡凝以及王審知的人攪和在了一起,楊渥的心情可想而知。

“你說張可宗與趙匡凝還有王審知的人混在一起,可是有充足的證據嗎?還是說道聽途說的消息?”這可是個極爲重要的消息,楊渥自然要小心行事。

“是我們的密探親眼所見,絕不會有假!那個密探我們也派人調查過,絕對可靠!”範遇也知道張可宗乃是楊渥信任之人,所以對這件事極爲重視,多番查探反覆確認之後才向楊渥彙報的。

楊渥點點頭,心中更加惱火,若是張可宗真的背叛了,這事情就太讓他失望了。

當然,如今事情還沒徹底弄清楚,即便張可宗與趙匡凝以及王審知的人有過接觸,但那也不能就比說明張可宗就真的背叛了,最多隻能說是有背叛的可能性。

況且,在楊渥的印象中,張可宗這人雖然在戰場上有時候會有些魯莽,但他可不是個笨人。

在這個時候誰都知道跟着王審知一點好處都沒有,趙匡凝更是不受楊渥的待見,這兩點張可宗不可能不知道。

他既然知道,那就應該不會這麼笨到與這些人攪和在一起纔是。

“具體的還有別的消息嗎?有沒有能證明張可宗是否背叛的證據?”仔細想了一下,楊渥冷靜下來問道。

“這個目前還沒有,我們的密探畢竟身份較低,不可能打探到更加具體的消息。”範遇搖頭道。

長劍都畢竟不是明朝的錦衣衛,連大臣在家中吃了什麼東西都知道。

楊渥也無意將長劍都變成那樣的組織。

能夠對外打探情報就夠了,對內部自己人,楊渥還不想搞特務統治。

範遇道:“對了,大王,我們的人倒是打探清楚了,王審知派來的人,準確來說應該不是王審知的人,而應該是他的次子王延均的人!”

“王延均?就是那個殺了張知遠的人?”

“是的,正是此人!”

楊渥點點頭,溫州畢竟遠在千里之外,那邊的消息要傳過來都要花不少時間,更何況溫州臨近福州,當地事物都是張可宗說了算,若是一個搞不好,張可宗直接帶着溫州向王審知投降了,那事情就有些丟人了。

所以要想搞清楚張可宗到底有沒有背叛,最好的辦法還是先將他抓起來審問一番,至少也要先將他控制起來。

範遇的意見就是如此,先將人控制起來,然後再派出可信之人對他進行審查。

這是較爲穩妥的意見,不過楊渥卻有些猶豫,畢竟從道理上講張可宗應該不會在這種時候背叛纔對。

若是抓錯了,到時候就會傷了功臣之心。

此外,張可宗一心想要進入禁軍,曾經多次向楊渥提出這個請求,後來還是楊渥親自找他談話,他才同意轉爲刺史的。

在這一點上,楊渥也有些愧疚之心,所以也不想在沒有徹底搞清楚之前就隨便抓人。

思考了許久之後,楊渥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最後只好將高勖、周隱以及大理寺卿楊廷式三人招來,向他們詢問意見。

周隱本來就是個剛直之人,眼睛裡揉不得啥子,在聽說張可宗可能涉入勾結外敵的案件中時,他當即便道:“立即將他抓起來審問!若是他真的涉案了,那就將他繩之以法!若是他是無辜的,那等事情過後,老夫親自向他道歉!”

楊渥聽了不由得苦笑,這老頭子就是如此性格,不過他爲人向來公允,而且言出必行。

將來若是按照他的辦法真的查出張可宗是無辜的,那麼他也一定會道歉的。

所以他說的做倒也算一個辦法。

不過楊渥還是不想就這樣粗暴的處理了,或許還有別的辦法更加合適呢?

高勖想了想後說道:“大王,以老夫之見此事定然還有其他內幕在裡面,或許不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那麼簡單。張可宗這人對大王的忠心,老夫向來深知,定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背叛大王,而且這從道理上也有些說不過去!”

楊渥聽了連連點頭,這就是他不願隨便行動的最重要原因,因爲張可宗在此時背叛這不合情理。

“那依高閣老的意思,此事應當如何辦?”

“大王不妨下令讓張可宗在近期回金陵述職,然後親口向他詢問此事,看他如何回答便是!”高勖道。

楊廷式想了想問道:“那若是他以有事推脫不來金陵呢?我等怎麼知道他是真的有事不來,還是說心虛了呢?而且這會不會打草驚蛇,讓他真的帶着溫州背叛了?”

“無妨,大王多給他下幾道令旨,想來他就無法推脫了。至於說他心虛之下直接投靠了王審知,這一點應該不用太擔心。即便他想要背叛,他手下的人也不會到跟着他一起背叛!更何況,如今溫州城中不是還有兩千禁軍駐紮嗎?讓那兩千禁軍加強戒備就是,出不了什麼問題!”高勖捻了捻花白的鬍鬚道。

“好,那就這麼辦!”楊渥當即拿定主意:“至於那趙匡凝,此人與外敵勾結,陰謀不軌,罪在不赦。在張可宗啓程來金陵後,立即將此人以及王審知的密探拿下審問!”

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二十八章 逃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更新計劃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五百章盧枇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
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二十八章 逃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更新計劃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五百章盧枇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