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

軍隊人數的擴大其實也很正常,畢竟當初清口大戰時,楊行密奪取淮南的時間還不長,加上江淮各州還沒完全從孫儒軍的殘害中走出來,但接下來幾年裡淮南軍大舉擴張,如今全軍的規模已經有近二十萬人。

當然,隨着軍隊規模的擴大,軍隊中的精銳士兵的數量增加得並不多,反而是老弱士兵卻越來越多,有些十二三歲的孩子或者五六十歲的老人都被招募到了軍中,這樣的士兵打不了什麼仗,卻消耗了大量的錢糧。

楊渥的打算是趁着整編的機會,一方面將一些擔任刺史的武將改爲純正的軍事將領,另一方面也是要把軍隊中的老弱剔除出去,組建一支只屬於節度使府指揮的“禁軍”。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於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將各地的精兵收歸中央,成爲禁軍,剩下的老弱士兵留在本地,稱爲“廂軍”。

楊渥也打算這麼這,仿照宋朝的制度,從整個淮南軍隊中進行揀選,將其中精銳選出來,組成“禁軍”,而由其餘老弱組成的軍隊,則交給地方刺史用來承擔維持治安等次要任務。

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禁軍”的戰鬥力,也可以保證節度使府對地方勢力的絕對強勢。

當然,即便是建立禁軍,也不能說節度使府就能完全控制軍隊了,保證地方勢力造反的事情不再發生了。

如今的淮南軍隊被分爲節度使親軍、牙外軍、外鎮兵、州兵,其中親軍、牙外軍還好說,因爲駐地就在廣陵,節度使府完全節制得了,但外鎮兵和州兵就不好說了。

外鎮兵理論上也是淮南節度使所有,只不過駐紮在地方,比如說臺濛的軍隊,以前駐紮在海州,如今駐紮在宣州,都是外鎮兵。而州兵顧名思義則是屬於地方刺史所有的軍隊,並不直接屬於節度使。

這次內亂中,安仁義、田覠的軍隊就完完全全是州兵,而朱延壽的軍隊裡面一部分是州兵,一部分是外鎮兵,因爲距離廣陵較遠,節度使不能完全掌握。

而揀選禁軍,實際上不過是加強了牙外軍和外鎮兵的實力,削弱了州兵的實力,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外鎮兵上。

歷史上的北宋,即便是將軍隊劃分爲禁軍和廂軍兩種,也不過是將相當於州兵性質的廂軍給削弱了,但禁軍中依然分爲三種,一種是天子的親軍,一種駐紮京城,一種駐紮地方,與淮南軍如今的劃分方式其實並無區別。

真正讓北宋中央掌握全部禁軍的手段其實是換防制度。

宋太祖規定,禁軍約半數駐守京城及其附近,半數分戍邊境及內地若干重鎮;禁軍每一年或兩年必須換防一次,一則習於勞苦免於怠惰,二則因統帥並不隨地易防,從而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將不得專其兵”的局面。

而如今的淮南軍隊卻沒有這種制度,結果就是外鎮兵在地方一呆就是很多年,完全變成將領的私人所有了。而駐守廣陵的牙外軍雖然情況好點,但實際上將領對軍隊的把控也很嚴重。

雖然說換防制度造成的“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讓後世多爲詬病,認爲這是造成宋朝軍隊戰鬥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不過楊渥覺得事情有輕重緩急,換防制度雖然會造成軍隊戰鬥力下降,但對於解決軍隊爲私人把持的情況效果卻非常好,如今的淮南急需解決的是比較嚴重的軍隊私有化的問題,而軍隊戰鬥力下降的問題卻還在次要。

另外,宋朝軍隊戰鬥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馬匹數量不足,比如說以文制武等等。楊渥覺得換防的影響力或許並沒有那麼大,更何況,在北宋初年,趙匡胤時代,禁軍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大的,可見宋朝軍隊戰鬥力下降還是後世子孫的問題居多。

所以楊渥打算仿照宋朝制度,將淮南軍的主力也一分爲二,分別屬於駐守廣陵的牙外軍和駐守地方的外鎮兵,而外鎮兵和牙外軍也每隔三年就換防一次,以免造成將領把持軍隊的情況。

當然,這些都是楊渥的初步設想,具體細節上他還要好好想想。

一旁,見楊渥陷入沉思之中,楊行密也沒在意,笑着說道:“好了,關於軍隊整編的事情,你回頭想好了再告訴我。如今爲父有一件事想聽聽你的意見,青州王師範派了他的弟弟王師魯來我淮南求援,爲父打算派兵走海陸前去救援,不過領兵大將還未決定,你有沒有領兵前往的打算?”

楊渥一聽是這件事,連忙搖頭道:“父親,孩兒這一年打仗立功已經不少了,暫時沒必要再領兵出征,還是幫助父親管管淮南文治的好。”

他與楊行密之間說話也非常隨意,有什麼就說什麼,完全沒有一般皇帝和太子說話時的嚴肅小心,這一來是因爲楊渥的那些弟弟還年輕,沒有競爭對手,二來也是楊行密的性格隨和,對自家兒子非常滿意。

楊行密欣慰的點點頭道:“不錯,你是爲父的接班人,將來會成爲新的淮南節度使,光是帶兵打仗怎麼能成?你能想到要多涉及文治,這一點很好。”

讚了楊渥一句,楊行密又繼續問道:“那麼讓哪位將軍帶兵前往,你可有建議?”

楊渥有些疑惑的問道:“父親爲什麼非要出兵援助王師範?以孩兒的意見,不要等到年底,王師範就必然會失敗,我淮南爲何還要出兵呢?反倒是錢鏐,此人野心勃勃,又善於用人,深得其百姓的擁戴,可謂根基深厚,是我淮南的勁敵;好在武勇都之亂後其勢力遭到重創,加上地方各州多有背叛,如今正是大舉進攻,不讓錢鏐喘息的時機,怎麼能捨棄錢鏐卻出兵青州呢?”

楊行密看了他一眼,認真的道:“因爲信義!在戰場上兵不厭詐沒有關係,但在其他地方務必要講究信義。你是我淮南的繼承人,就更要重視信義,不能做背信棄義的小人,否則總有你吃虧的時候!”

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五章 家宴(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
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五章 家宴(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