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

劉金到底是重病在身,僅僅訓斥了幾句後,便已經大汗淋漓,咳嗽不止,顯得非常虛弱。

劉仁規趕緊上前扶住,將他扶到竹蓆上坐下,又喊了下人進來服侍,過了許久纔好些。

重新穩定下來,劉金藉着燭光看了看自家兒子的臉色,見他一副關心焦慮的樣子,心中的怒火到底是消了很多。

作爲一個父親,哪裡有不希望自己兒子過得好的,便是劉金,他雖然對楊行密忠心耿耿,但這不意味着他就沒有私心。實際上,他如今已經病入膏肓了,也沒指望再進一步,之所以主動上書請求辭職,正是爲了他的兒子着想。

對於劉仁規的想法,劉金自然清楚得很,知道他是擔心自己調離濠州後,他在濠州的根基也會受到影響,將來不能成功繼承刺史之位。而若是劉金不主動上書請辭的話,以楊行密的厚道,應該不會主動調離他。這樣等到將來自己死了,劉仁規以楊行密女婿的身份,加上他父親的功勞,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實際把持了濠州的權利,或許到時候就能直接繼承刺史之位了。

不過,作爲淮南的老功臣,劉金覺得他這個兒子雖然有些聰明,卻都是些小聰明,或者說自作聰明。

楊行密父子實行軍政分離的決心如此之大,哪裡是劉仁規反對就有用的;而且,劉仁規作爲楊行密的女婿都不支持他,那麼將來他死後楊行密會如何想?楊渥又會如何想?如今,他倒是成功的留在了濠州,但卻因此讓楊行密父子心中存了疙瘩,這怎麼看都有些愚蠢。

反過來,若是他主動上書請辭的話,卻能給楊行密留下好印象,將來等到自己死了,楊行密或許出於補償心理,會對劉仁規更多的優待。更何況,劉仁規還是他的女婿,將來肯定不會虧待他。

劉仁圭聽了劉金的分析,心中也有些後悔不跌,覺得當初自己怎麼就被眼前利益矇蔽了心智,一心只想着留在濠州呢?不過,如今再說這些都已經晚了,現在事情已經定下來,再糾結於此沒多少意義,他連忙向劉金請教該如何補救。

而劉金也強撐着道:“如今再做什麼都晚了,而且會顯得太過刻意,所以你現在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一切照常便是。”

“一切照常?”

“不錯,當然,一切照常並不是讓你什麼都不做。”劉金點點頭道:“你媳婦如今已經快生了吧?”

“是的,還有一個月時間,父親您就要當爺爺了,孩兒也要當父親了。”說到即將出生的孩子,劉仁軌不免露出笑容。

“這些天有空的時候多在你媳婦身邊陪陪她,我這裡可以少來點。她是大王的女兒,世子殿下的親姐姐,她的孩子也是大王的外孫,世子的外甥。到時候你帶着她們娘兩去趟廣陵,多和大王還有世子交流一下,或許還能補救。”

“另外,你這次去廣陵,將你小弟也帶去,那孩子很機靈,也很討人喜,上次大王見到他時便很喜愛,曾經多次誇讚過他。而且,聽說世子殿下正在爲他的親弟弟尋找伴讀,這一次你去廣陵就把他留在節度使府吧,給大王的二公子當個伴讀也不差。”

“小弟?他今年才三歲啊,是不是太小了?而且,如今二公子年紀還小,又能濟得什麼事?即便將來二公子長大了,只怕也難以與世子抗衡啊?”劉仁規有些疑惑,讓自家媳婦回廣陵這點很容易理解,不過將自己小弟送到楊渥的弟弟楊隆演那裡,卻有些看不明白,還以爲劉金是想讓他支持楊隆演,將來與楊渥爭奪權力。

其實,劉仁規能被楊行密看中選爲女婿,在爲人上自然也不差,對自己父親極爲孝順,對妻子也算不錯,對小弟也比較友愛,可惜就是權力慾.望有些重,所以有時候不免被迷惑了心智,作出一些傻事來。

“愚蠢!我怎麼生了你這麼笨的兒子!”劉金氣得要吐血,連連咳嗽,好半晌才接着說道:“世子即位已成定局,二公子如今才六歲,如何能與他抗衡?讓你小弟去二公子身邊當伴讀,不過是找個理由好將他留在節度使府,這樣你弟弟從小在節度使府長大,將來自然會得到世子的重用!”

劉仁規這才明白過來,見劉金的病情又有發作的跡象,連忙上前爲他喂藥。

……

在劉金的勸說下,劉仁規總算沒有做出進一步的動作,而濠州也因此避免了一場動盪。不過濠州的局勢沒有惡化,但光州的局勢卻迅速出現大變。

在唐末,若要說到天下局勢,就不得不提一位重要的人物,這便是蔡州奉國軍節度使秦宗權。

中和三年(883年),黃巢起義軍退出關中,進入河南。當時秦宗權率部迎戰,卻爲起義軍所敗,於是投降黃巢。

第二年,黃巢起義軍被李克用的沙陀軍大敗於山東,黃巢本人也在狼虎谷被殺。自此,完全失去控制的秦宗權,野心也隨之極度膨脹起來。

光啓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權在蔡州稱帝,國號仍沿用齊,以示繼承黃巢之傳統,並大封親信爲官,建立起自己的小朝廷,並分兵攻取了陝州、洛州、懷州、孟州、唐州、許州、汝州、鄭州等二十餘州,一時成爲中原地區實力最爲強大的軍閥集團。

在他的淫.威之下,即便是朱全忠那時候也只能與其他幾個節度使聯手起來與之對抗。

而秦宗權爲人極其殘酷,所克州縣無不焚殺擄掠,百姓或被殺絕,或逃散殆盡,因此軍隊的後勤補給很成問題。秦宗權卻並沒爲此發愁,他下令部下殺光當地百姓,再把屍體用鹽醃製起來充作軍糧。

因此這個軍閥集團在成爲當時害民最烈的強盜團伙的同時,也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所以在他們內部反而比較抱團。

後來,秦宗權被剿滅後,他的許多殘部卻留了下來,並且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軍閥勢力。

光州,便是衆多秦宗權的殘部之一。

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六章 家宴(下)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九章 夜談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六章 家宴(下)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三百章 崩潰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三百五十六章投降
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六章 家宴(下)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九章 夜談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六章 家宴(下)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三百章 崩潰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三百五十六章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