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佔領

“什麼?耽羅?我們已經到了耽羅島?”柴克宏又驚又喜的問道。

一百多艘船,五千名士兵,乘風破浪跨海而來,所爲的就是征服耽羅島,不想半路遇到風暴,最終他們這十多艘船與船隊主力失散了。

在這種情況下,柴克宏雖然做出了繼續北上的決定,但心中依舊不能確定接下來會到達哪裡,沒想到竟然真的被他們到了目的地。

“是的,將軍。昨晚我們上岸後,一直沒有找到村莊人口,所以無法得到有用的消息,直到上午時才遇到了一個村子。”副將解釋道,他指着那幾個土著中爲首的一個道:“將軍,這人名叫鄭員,乃是那個村子的村長,他年輕時去過新羅,甚至還懂一些我們大唐的官話,就是他告訴屬下這裡是耽羅的。”

“好,這就好!”聽了這個消息,柴克宏滿臉喜色。

雖然目前他手中只有八百名士兵,不過聽說耽羅島上的土著士兵同樣不到千人,若是運用得當,就算只依靠這八百人或許就能攻佔整個耽羅島了。

“這可是獨自滅掉一國的功勞啊!若是能夠立下這種大功,將來還要擔心不被重用嗎?”

柴克宏心中有些激動,他的父親柴再用原本就是孫儒軍的降將,在孫儒兵敗之後才投降,之後雖然依靠在攻打壽州、光州等地的過程中立下的功勞而被封爲光州刺史,但在淮南卻屬於不受重用的將領。

至於後面被楊渥提拔爲左騰驤軍的都指揮使,長年駐守光州,不過因爲缺少足夠的功績,柴再用要想在如人才濟濟的淮南軍中出頭還有些困難。

至於柴克宏,雖然他算是楊渥的親信將領,但要是不能立下大功的話,同樣難以受到重視。

而這一次,因爲風暴的緣故,遠征船隊被吹散了,這反而將獨自攻佔耽羅島的機會放在了他的面前,這可是天賜良機!

當然,心中雖然有些激動,但柴克宏卻沒有立即採取行動,畢竟他們現在連島上的實際情況都沒有搞清楚,只有一些斥候打探到的粗略消息。

聽上次隨着使者到過耽羅島的長劍都的細作說,島上只有數百士兵,不過卻有數萬百姓。

若是按照中土的人口和兵力的比例來算的話,耽羅島上的兵力甚至會有幾千人都說不準,細作打探到的消息未必準確。

此外,即便兵力真的只有數百人,但耽羅島畢竟也是一國,他們有沒有建立城池,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淮南軍固然擅長攻城,但在千里之外的異域他鄉,他們可沒有攜帶多少攻城重器。

所以柴克宏暫時按捺住有些激動的心情,開始與那個土著村長攀談起來。

可惜那土著村長雖然到過新羅,但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雖然還能聽懂一些大唐的語言,不過在交談上依舊存在很大困難,問了半天,除了再次確認這裡是耽羅島外,別的消息卻是什麼也沒得到。

柴克宏只好作罷,開始依靠目前的這點情報來思考下一步的行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島上的土著對他們的到來還不知情,甚至連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只怕都未能搞清楚,或許那幾個土著還把他們當成了從新羅來的。

所以現在擺在柴克宏面前的有兩個選擇,第一個就是直接採用武力,趁着土著軍隊還不知道他們的到來的消息之前發起進攻;另一個選擇就是派人去與耽羅國正式接觸,視具體情況再做下一步的應對之策。

前面一種選擇的優勢是可以突然襲擊,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缺點卻是萬一島上有城池,或者兵力較多,沒能一舉擊敗對手,那麼接下來他們就可能遇到麻煩。

而後一種方法,先派人接觸,等了解到具體情報之後再進攻,這樣就能做到知己知彼,針對各種情況做出應變;至於缺點,卻是會暴露自己這支船隊的存在,使得對方有了防備。

兩種方法,各自有優點和缺陷,一時間也說不準哪一種方法更好。

思考了片刻後,柴克宏還是決定,採用後一種方法,較爲穩妥。

當然,爲了不引起耽羅國的星主的戒備,柴克宏決定只帶三百人登岸去與對方接觸以打探消息。

三百人雖然不多,但柴克宏卻相信在他的率領下,已經足夠自保了。

“你派人去告訴你們的星主,就說我等乃是大唐吳王的使者,準備前往新羅國的,路上遇到風暴,有不少船隻受損,希望能在這裡得到一些給養!”柴克宏也不管那土著村長能不能聽懂,直接就將自己的意思說了出來。

其實對於這些土著來說,除了少數人知道在大海的深處有個極爲強大的國度名叫大唐以外,在大多數土著心中,新羅就是世上最強大的國度了。

好在眼前這個土著村長畢竟年輕時去過新羅,還知道大唐這個龐大國度的存在,不過什麼吳王的他就不清楚了。

派人去通知耽羅國的官府後,柴克宏立即帶着三百名士兵向島上進發,一路上小心的觀察着地形等情況。

到了下午時,終於有耽羅國的官員前來接待他們。

說是官員,但耽羅畢竟只是一個巴掌大的小國,又哪裡有什麼正式的官職呢?不過是星主身邊的一個親信而已。

當然,耽羅國主之所以派這人前來,卻是因爲這人懂得一些大唐的官話,比起那個村長的半吊子水準,這人的水準就要高多了。

“在下付溫,見過上國使者!”一見面,那官員便躬身行禮道,態度極爲恭敬。

對於小小的耽羅國來說,新羅就是他們的上國了,而這個大唐卻是上國的上國,這就完全不是耽羅國能夠得罪得起的。

這個付溫當年不僅去過新羅,甚至有幸與一個到過新羅的大唐商人詳細交談過,從那個商人口中,他知道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叫做大唐的偉大國度,即便如今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其實力也依舊強大無比。

有了這些認知,付溫自然會對柴克宏等人極爲恭敬。

至於警惕之心,付溫心中卻是半點沒有的,畢竟在他看來大唐是如此強大,如此富足,又怎麼會看中他們這麼一點貧窮落後的小地方呢?

更何況,以大唐的強大實力,若是真的看中了耽羅島這個小地方,他們也沒法反抗,畢竟實力差距實在太大,抵抗起來也沒什麼作用。

還不如好好招待對方,只要對方高興了,想必就會離開這裡去完成他們的“出使”任務了。

所以耽羅的星主不僅沒有對柴克宏保持戒備,反而對他們的到來極爲熱情。

當柴克宏一行人快要抵達島上的“都城”時,星主帶着自己的太子等人一同出來迎接,給柴克宏極高的禮遇。

星主對他們的待遇是如此之好,這裡的百姓是如此的淳樸熱情,以至於柴克宏心中都有一些羞愧之情。

不過這種羞愧之情僅僅維持了片刻,便被心中建功立業的欲.望給代替了。

“他們竟然一點防備都沒有,軍隊的數量同樣不多,兵器鎧甲和訓練水平更是差得令人驚訝,所謂的都城也不過是一道木質寨牆而已,這難道也能算一國嗎?”

若不是親眼所見,柴克宏只怕還難以想象天下還有這麼弱小的國家,這要是放在大唐,只怕那些稍微有實力的土匪都能滅掉他們。

“實力實在是太弱,若不是這裡對我淮南有極大的作用,本將還真不忍心滅掉這個小國。罷了,既然這些人對本將這麼熱情,那麼本將在滅掉他們之後儘量保全星主他們就是,至於這裡的這些百姓,若是能勸他們爲我淮南牧馬,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柴克宏搖搖頭,在心中暗自想到。

耽羅島的土著本來就有養馬的習慣,據說他們的祖上就是東胡,在商周時期渡海來到這裡定居的。

不過兩千多年過去之後,祖上的彪悍之風早就消失無蹤,倒是養馬的習慣還保留了下來。

可惜當地人養的馬的確太矮小了,用來拖運東西還能勉強勝任,但用來當做戰馬馳騁疆場那就遠遠不夠了。

三天後,當柴克宏覺得自己對這個小島上的情況已經瞭解得夠充足了之後,他以還需要完成出使任務的名義登上已經修補好的船隻,在當地土著的熱情送別之下告辭離去。

不過在離開了海岸線有一段距離之後,他們又暗中折返了回來,並在晚上再次派兵登岸。

而這一次就不是之前的三百人了,而是整個船隊的八百人!

之所以如此安排,卻是柴克宏想要進一步放鬆星主的警惕之心,以方便突然襲擊。

他的目的達到了,星主與島上軍民完全沒有半點防備,在柴克宏親自率軍進攻的情況下,僅僅過了半天時間,整個耽羅島便落入了他的掌控。

淮南軍的損失僅僅是三人受傷,而耽羅島一方的傷亡同樣很小:在戰鬥開始沒多久,那些根本沒有經過什麼訓練的土著軍隊便土崩瓦解,向淮南軍投降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
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