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

大殿之中漸漸沉靜沉靜下來,端坐於上首的楊渥沉聲下令道:“殷尚書,宣旨吧!”

“臣遵命!”

負責今日封爵大典的乃是新任禮部尚書殷文圭,他既沒有軍功,同時又不是吳國老臣,甚至加入楊渥一方都是在田頵失敗之後,所以這次封爵他只獲得了一個子爵的爵位,這還是楊渥看在他這些年兢兢業業的勤懇工作的份上才恩賜的爵位。

殷文圭向前走了一步,先向楊渥行禮,恭恭敬敬接過冊封令旨旨,大聲宣讀道:“夫人周氏,仁慈智鑑,溫順有禮,慈德昭彰……當加封爲王后,母儀天下!”

首先冊封的乃是是周夢潔這個正室夫人爲王后。

在此之前的祭祖典禮上,楊渥已經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這兩代祖宗爲熙祖和興祖,尊他的父親楊行密爲太祖,並且將楊行密的諡號改爲武王。

同時尊楊渥之母史夫人爲王太后,尊楊行密的妾室王氏(也就是楊靜、楊濛、楊溥等人的生母)爲太妃,其他幾個楊行密的妾室也有一些加封。

所以今天將要加封的就只有楊渥自己的三位夫人,幾個弟弟妹妹等。

其中周夢潔這個正室自然是被加封爲王后,而鍾秀寧和何依依二人分別被加封爲昭儀和昭容,等日後她們有了子嗣之後再進一步提升爲妃。

在三位夫人冊封過後,接着便是冊封他的長子楊炯爲王太子。

楊炯年紀雖小,今年才三歲多,不過小傢伙還是比較懂事的,知道今日的典儀十分重要,再加上他母親提前就反覆叮囑過他,所以在整個冊封典儀上竟然規規矩矩的按照禮制來,沒有出半分差錯。

這讓楊渥見了不由得十分滿意。

而下方那些文武大臣們見了之後同樣極爲滿意,盛讚太子聰慧知禮,將來必成大器。

尤其是即將被冊封爲宿松郡公的周本,楊炯可是他的親外孫,如今他的外孫被冊封爲王太子,他自然是與有榮焉。

當然,也正是因爲有這麼個外孫在,深諳自保之道,之前本來就謙遜低調的周本如今就更加低調起來,在金陵府中如今反而很少與其他文武官員來往。

冊封完太子之後,接下來就是冊封他的弟弟楊隆演爲海陵郡王,世襲罔替。

如今楊渥的諸多弟弟中,楊隆演因爲與楊渥關係親近,加上如今楊氏急需培養宗室的力量,所以他才能直接封爲郡王,並且能夠世襲罔替。

至於其他弟弟們,他們想要獲得郡王的爵位,乃至獲得世襲罔替的優待,那就需要他們自己去爭取。

便是楊渥自己將來的其他兒子們,同樣需要遵守這道規定。

冊封了楊隆演之後,楊渥其他幾個弟弟如今卻沒有進行冊封,不過楊渥那兩個出嫁的姐姐和嫁給錢傳璙的妹妹楊雯都被加封爲長公主,他們的夫君,劉仁規、李承鼎以及錢傳璙三人都被加封爲駙馬副尉。

另外三個尚未出嫁的妹妹暫時沒有被加封。

當然,楊渥也沒忘記追封已經過世的楊靜爲潯陽長公主。

至此,對宗室的冊封總算完成,接下來便是對功臣的冊封。

“大王令旨,樞密院使、驃騎將軍李神福聽封!”

“臣在!”已經鬍鬚花白的李神福應聲而出,他到底是年老多病,身體大不如前了,這時前襟都被汗水溼了。

李神福急步向前,又向楊渥鄭重叩拜,這才大聲道:“臣李神福聽封!”

“驃騎將軍李神福,自靈武追隨太祖後,忠心戮力,竭誠以報太祖,向有功勞……今特封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魏國公,世襲罔替,爲功臣之首!”

“臣李神福謝大王恩典!”

饒是李神福養氣功夫甚深,而且也早就知道了自己將被冊封爲功臣之首,但此時也免不了心中激動萬分。

在李神福之後,張訓、陶雅、劉威、高勗、袁襲、臺濛等人分別被冊封爲信國公、鄭國公、宋國公、韓國公、鄖國公和蔡國公,皆爲世襲爵位,所不同的是,前面三位的爵位繼承到侯爵之後就不再下降,而後面三位的爵位最終繼承到伯爵之後才停止下降。

……

正殿之中,冊封爵位的大典一直持續到這天下午才宣告結束,一共有七人被封國公,六人被封爲郡公,二十多人得以封爲侯爵,反而是伯爵、自子爵、男爵這三個爵位的獲得人數較少,每個都只有十幾人獲得。

這麼多爵位之中,目前除了七個國公和鍾延規、鍾匡時兄弟的爵位外,其他人的爵位暫時都是需要降級繼承的。

至此,吳國立國的盛典終於告一段落,楊渥一面下令派出使者去蜀中、關中、河東等地傳達吳國立國的消息,一面又下令在宮中舉行盛宴,以慶賀吳國的建立。

******

當金陵府因爲吳國的建立而處於一片歡呼之中時,晉陽城中卻是一片慘淡肅然之象。

自從近四十年前,李克用與其父李國昌在晉陽舉兵以來,這位有名的沙陀勇將便開始了他縱橫天下的征途。

從年少成名,到初舉反唐大業,再到投效大唐領兵剿滅黃巢起義軍,再到割據混戰,乃至與樑王朱溫的長達數十年的爭霸戰,李克用的威名可謂是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然而這樣一位梟雄人物如今也到了生命的盡頭。

或許是因爲與老仇家朱溫在常年的爭霸戰中屢屢落於下風的緣故,尤其是幾年前樑軍接連大勝晉軍,甚至兩次包圍晉陽,差點迫使李克用拋棄晉陽基業逃往草原,這一系列的慘敗,使得晚年的李克用顯得有些消極頹廢,沒有了當初的意氣風發。

兩年前,天佑三年年底的時候,藉助魏博節度使內亂的機會,李克用出兵潞州,並且一舉攻克,奪取了潞州這座對河東極具戰略意義的要地,取得了一次重大勝利。

不過這次勝利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樑國遠遠強於晉國的現狀,在此之後,樑軍接連出兵圍攻潞州,希望收服這座城池。

雖然因爲多種原因,在加上南方吳王楊渥的北伐的緣故,樑軍對潞州的圍攻最終以失敗告終,不過對晉軍的壓力卻非同小可,甚至去年吳王北伐結束後不久,樑軍再次出兵將潞州死死圍困着起來,晉軍雖然多番出兵試圖解圍,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爲了操勞這些事情,去年年底的時候李克用偶感風寒,本來以爲只是一次小病,以他能夠常年領兵征戰的身體應該沒多大問題,不想這次風寒卻是來得非常猛烈,沒過幾天時間他就病倒了。

到這幾天,李克用更是在頭上生了一個毒瘡,病情十分嚴重,只好召集衆將,開始安排後事。

此時,晉王李克用看着下方站立的河東衆將,不由感到欣慰:最前面那個同樣鬍子有些花白的粗獷武將,乃是他的弟弟內外蕃漢都知兵馬使兼振武節度使李克寧;那個頜下無須,舉止陰柔的老者,乃是監軍張承業;此外還有大將李存璋、吳珙,掌書記盧質等,都是追隨他征戰多年的老將了。

不過此時最讓李克用感到欣慰的,卻是侍奉在身旁,眼中噙着淚水的長子,晉州刺史李存勖。

“諸位兄弟,孤如今命在旦夕,也就不多言了。諸位都是追隨孤多年的老兄弟了,應該明白孤召你們前來的目的所在!”

李克用指了指身旁的兒子李存勖道:“此子志向遠大,德才兼備,將來必能成就孤的未竟之業,你們務必要好好教導他,輔佐他,像對待孤一般好生對待他!如此,孤才能瞑目!”

“屬下等敢不從命!”衆人齊聲應諾。

這些人中,像李克寧、李存璋等人,或許心中對李克用在此時將河東大業都交付給李存勖這個才滿二十二的年輕人而感到不滿,不過此時當着李克用的面卻是誰都沒有說出反對的話來。

李克用雖然年老將死,但虎老餘威在,在他真的閉上眼睛之前,又有誰敢真正跳出來反對呢?

見衆人一致同意,李克用這才滿意的笑了,當即下令以李存勖爲晉王世子、河東節度留後,正式成爲他的繼承人。

又過了十多天,天佑五年正月十九日,晉王李克用終於到了最後的時刻。

他將李存勖召到病牀前來囑咐道:“李嗣昭(潞州守將)困於樑軍重圍之中,孤已經來不及見他了。等到孤的葬事完畢,你與周德威等必須立即竭力解救他!”

“孩兒謹遵父親之命!”李存勖泣道。

李克用點點頭,轉身又對他的滴滴滴李克寧等人道:“孤把亞子(李存勖的小名)煩勞給你們照管了!”

話剛剛說完,縱橫天下四十多年的晉王李克用便因病而亡了。

晉王府中一片哀慼之聲,年輕的世子李存勖,雖然在李克用死前被確立爲河東節度留後,但此時的軍政大權卻是被掌控在他的叔叔李克寧的手中。

李克寧長期總理兵權,有兄終弟及之勢,加上此時潞州之圍尚未解除,軍中衆將認爲李存勖年少,多有私下議論的,人心不定,局勢對李存勖來說極爲危險。

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四章 朱廣德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五十章 悠閒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
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四章 朱廣德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五十章 悠閒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