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

楊行密本來準備說出口的話被楊渥堵了回去,不禁有些惱火。

他也是一個銳意進取的人,淮南能有今日,靠的不就是這二十年的不斷征戰嗎?這二十年裡面,淮南幾乎無一日不戰,所以纔有如今淮南軍隊士兵驍勇,良將輩出的局面。

實際上如今天下藩鎮裡面,那些強大的藩鎮都是在不斷征戰中打出來的,朱全忠,李克用,李茂貞,楊行密,王建,這幾個藩鎮在最開始都不是什麼強大勢力,是通過銳意進取才取得如今的地位的。

而像平盧節度使王師範,幽州節度使,魏博節度使,這些有過輝煌歷史的藩鎮,到了如今實力卻不如前面這幾個藩鎮,說到底還是缺少這種進取之意。

不過楊行密雖然進取之心不減,但年紀漸老的他畢竟已經沉穩了許多,不願再出現動盪;而且田覠之死也讓他更加不願對當年那些老兄弟動手。

所以此時面對對楊渥的強勢不禁有些無奈,過了片刻才嘆息道:“是啊,銳意進取!爲父已經老了,屬於我的時代也過去了;你卻還年輕,如今是你的時代了!”

楊渥這才察覺自己的話可能觸到了楊行密,因此連忙向他道歉,心中卻有些惴惴不安,覺得楊行密在田覠死後似乎變得消極了許多,曾經意氣風發的他最近卻經常嘆息起來;而且也比以前更加念舊了,對當年的老兄弟也比以往縱容了許多。

楊行密搖搖頭道:“你無需道歉,爲父還不至於爲這點事情動怒的。”

說到這裡,楊行密走到楊渥身前,仔細的打量了片刻,這才繼續道:“你明年就十八歲了,也是時候成親了。周家的那個姑娘爲父也見過了,很不錯,回頭便把婚事定下來吧。”

楊渥不由愣住,他和周夢潔的婚事早就可以定下來了,不過他卻不知道楊行密爲什麼忽然說道他的婚事上去,正想着怎麼回答,只見楊行密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重新坐下後沉聲道:“軍政分離的計劃還是按照之前的來,不做任何改變。至於徐溫的奏章,暫時先不要回復,不過內容可以宣揚出去,看看大家都有什麼反應。”

見到楊行密已經做出決定,衆人紛紛躬身應諾,殷文圭問道:“那麼李神福、李承嗣兩位將軍那邊要不要派人通知一下,讓他們也上書?”

“不必了,只要消息傳到他們那裡,他們會知道該怎麼做的。”楊行密搖搖頭,又看向楊渥道,“既然計劃不變,那麼接下來幾天你就要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軍隊整編計劃出來,你可能辦到?”

“孩兒會在三天之內拿出計劃!”楊渥連忙點頭。

楊行密點點頭,又交代了一些事情,便去議事廳召見淮南羣臣公議去了。

不久,徐溫的奏章迅速傳開,果然在淮南引起巨大的震動。

那些文士們雖然沒有喊出來,不過他們心中自然在爲徐溫的舉動而拍掌叫好。自從中唐以來,天下便是武夫當道,他們這些文士僅僅只能作爲武將的附庸或者幕僚而存在,自然讓他們感到不爽。而徐溫的上書雖然沒有直接提到讓文官來擔任刺史,但話中意思卻差不多是。這無疑讓他們看到了與武將們平起平坐的希望。是的,此時的他們,在心中的要求也不過是與武將們平起平坐而已。

而武將們卻覺得作爲武將出身的徐溫,卻上書要求軍政分離,此舉分明是在討好那些文士,這是一種背叛。在他們看來,淮南是他們這些武將一手一腳打出來的,與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何干?那些文士也就知道躲在後方吟詩作詞,然後就是對他們這些在前方流血的人指手畫腳,一點真本事都沒有,憑什麼當上刺史?

當然,不管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的,實際上都不是什麼高層人物;那些真正的淮南高層,除了節度判官周隱在第一時間就站出來支持外,其他人在楊行密表態之前,卻沒有一個人出來說什麼,都選擇了靜觀其變。

他們不知道徐溫的上書到底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楊行密或者楊渥的意思,所以在搞清楚之前,都只讓下面的官員們打打嘴仗,自己卻不插手。

過了幾天後,壽州刺史李承嗣上書節度使府,提出辭去刺史之位,只擔任軍職。當天下午,正在鄂州軍前的李神福也送來奏章,其中的意思與徐溫、李承嗣二人差不多,但話語卻比兩人要直接尖銳多了,不僅直言武將擔任刺史的各種危害,還公開宣稱文武分離,要求武將不得干預民政,文官不得干預軍務。

相比於以前一直低調,去年纔剛剛擔任蘇州刺史的徐溫,李承嗣、李神福二人的影響力就要大多了,尤其是李神福,這位淮南的常勝將軍,在軍中的威望極爲深厚,他的奏章剛剛遞交,那些之前還在反對的將領們便紛紛閉口不言了。

而兩人的上書也讓那些淮南的高層看清了局面,知道徐溫的上書並非是他自己的意思,而是節度使府提前安排好的。

李承嗣作爲外來將領,在淮南沒有什麼根基,之前除了忠於楊行密以外,對淮南的事情也一直保持中立態度;而李神福更不要說,對楊行密忠心耿耿。這兩人幾乎同時上書,大家如果還不明白這是誰的意思,那就該趁早捲鋪蓋回家養老了。

不過雖然知道了軍政分離是節度使府的意思,但淮南高層依舊風平浪靜,沒有誰出來表態,連之前公開支持軍政分離的周隱也沒有之前活躍了。

而吳王楊行密也依舊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對於徐溫等人的先後上書既不批准,也沒有反對,平日裡照常召見臣子,照常召開公議,決斷淮南的大小事務,似乎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般。過了兩天,楊行密又忽然親自操辦起世子楊渥的定親之事來,等到定親之事忙完後,楊行密才忽然宣佈,將要親自巡視淮南各州,而淮南大小事務,由留守的世子楊渥全權處理。

ps:今天還缺一章,不過可能要過十二點才能更了。

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二章 人選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
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二章 人選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