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

宋州城中,朱溫雖然判斷出了楊渥這才北伐的目的是爲了引誘危全諷主動出擊,不過還有一點疑問卻是朱溫還沒想清楚。

這個疑問就是,楊渥準備用什麼辦法來對付危全諷的大軍。

要知道淮南軍這次北伐的總兵力並不少,留在廣陵的兵力肯定不會太多,難道說楊渥打算就用留在廣陵的那一點兵力就去對付危全諷嗎?

危全諷組成的聯軍雖然不知道戰力如何,但兵力卻不少,在朱溫看來,要擊敗危全諷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難道說楊渥準備先在江西堅守,然後從宿州這邊迅速派兵回援嗎?”

朱溫一時想不明白,不過到了此時,既然危全諷已經派出聯軍進攻江西了,那麼樑軍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隨意了,至少也要給淮南軍加大壓力,讓他們不能抽兵回援江西。

“傳令下去,明天開始大軍拔營南下,進攻永城!”

……

“老夫原本還以爲短期內想要攻佔洪州沒有機會了,沒想到那吳王楊渥卻是如此不智,居然在這種時候將大軍都調去北伐,這難道是上天要將江西讓給老夫嗎?”

撫州城外,望着大隊向北進發的大軍,危全諷意氣風發,頗有種指點江山的豪氣。

當楊渥將駐守江西的淮南軍主力全部抽調一空時,因爲他故意將聲勢鬧得極大,所以危全諷等人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不過危全諷也知道若是與淮南軍的主力交戰的話,自己根本沒有勝利的希望,所以在淮南軍抵達宿州並於樑軍正式交戰之前,危全諷都按捺住自己的野心,繼續等待時機。

直到不久前受到樑軍與淮南軍正式開戰的消息,危全諷纔派出使者去聯合彭玕、盧光稠等人,這一來一回,又費了不少時間。

不過最後得到的迴應卻是不錯,馬殷和彭玕都同意了他的出兵計劃,派兵助戰。

這其中,危全諷控制下的撫州和他的弟弟危仔昌控制的信州共出兵四萬人,而彭玕控制的吉州和他的弟弟彭彥章控制的袁州則出兵兩萬人,一共是六萬大軍,詐稱十萬,進攻洪州。

另外,馬殷也派了兩萬大軍前來助戰,楚軍的進攻目標是位於洪州西南方向高安縣,這裡是江西與湖南的交界之處,地勢極爲重要,淮南在當地留守的軍隊較多。

可惜的是,虔州刺史盧光稠卻是沒有發來一兵一卒,福建的王審知同樣沒有加入到這次對洪州的進攻中來。

當然,雖然少了這兩家的兵力相助,但在危全諷看來,這次進攻洪州應該是十拿九穩的事情,淮南軍留守洪州的軍隊總共都不過幾千兵力,還要分兵把守高安,真正能用來守城的應該連他們這一方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這麼大的兵力優勢,危全諷覺得自己不可能攻不破洪州,所以有沒有盧光稠和王審知的加入都無關緊要。

“等到老夫攻佔了洪州後想必盧光稠一定會後悔的!”

虔州城中,今年六十七歲的盧光稠如今已經是滿頭白髮,垂垂老矣,在這個五十多歲就算老年的時代,盧光稠現在已經是隨時可能病亡的年紀了。

而他的摯友兼謀士譚全播的年紀比他更大,如今更是已經七十多歲了。

不過相比於盧光稠的滿臉老態,譚全播的身體卻還硬朗,看上去比盧光稠要年輕多了。他的智謀同樣沒有因爲年老而減少,反而越來越老辣起來。

“那吳王楊渥雖然年輕,但此人極有智謀,怎麼會無緣無故將洪州的軍隊抽調一空去北伐?肯定是有所謀劃!危全諷此番北上,只怕凶多吉少啊!”譚全播感嘆着。

說起來,盧光稠能有今日,可以說離不開譚全播在背後的大力支持。

當年盧光稠和譚全播二人見天下大亂,於是在虔州起兵,稱雄一方。

不過盧光稠那時候的名氣遠遠比不上高中進士的譚全播,所以衆人原本打算推舉譚全播爲首領,不過遭到了譚全播的嚴詞拒絕。

後來在譚全播的強力支持下,盧光稠才得以成爲虔州刺史。

本來若是一般人遇到這種部下的威嚴遠在自己之上的情況,肯定會引發二人之間的衝突,最後不是不是一方被另一方幹掉,就是兩敗俱傷,便宜了他人。

然而這種情況在盧光稠和譚全播之間卻沒有出現,二人一直以來都保持了極好的友誼,盧光稠並沒有因爲譚全播的威嚴和能力在自己之上而對他進行打壓;譚全播同樣沒有生出野心,而是一心輔佐盧光稠。

正式二人的齊心協力,才使得虔州的強盛在整個南方都極爲有名。

可惜的是,整個虔州也僅僅這兩人的才能出衆,其他人卻差得太遠,這才導致了虔州雖然多次對外擴張,但譚全播辛苦打下來的地盤卻不能守住。

到了如今二人都已經年老,自然知道擴張的時機已經過去,保境安民纔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前不久,當危全諷派出使者來請求盧光稠出兵助他攻打洪州時,盧光稠本來還想答應下來,出兵幫助危全諷打下洪州。

相比於淮南這個強敵,危全諷給虔州的威脅自然要小得多。

不過譚全播卻是堅決反對出兵,因爲他在這其中感覺到了一種不尋常。

“你說,危全諷就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嗎?”盧光稠依舊有些不甘心:“淮南軍固然強大,但其主力和最精銳的軍隊都被楊渥用於北伐了,剩下來的不過是次一等的州兵,其訓練程度最多也就比撫州軍隊強上一點,但其兵力卻差得太遠,危全諷也並非沒有機會啊!”

“機會?使君真的覺得這是個機會嗎?這次危全諷的兵力固然極多,但別的不說,光是號令不齊這一點,就可能成爲他的致命弱點,此外,訓練不足,將領無能,等等,這些都是危全諷的弱點。淮南軍只要以一員大將,領萬餘精兵,要擊敗危全諷並非難事!再加上楊渥這次北伐本來就有很多疑點,定然是有些暗中佈置,特意引誘危全諷北上!所以屬下覺得他這次北上,定然凶多吉少!”譚全播嘆道:“只可惜危全諷不肯聽我勸告,此番必然危急啊!”

所謂力不從心就是如此,以譚全播的智謀,虔州不應該只有如今這點勢力纔是,可惜其他部將實在不給力,使得譚全播的努力都是白費力氣。

而這一次,雖然譚全播看出了楊渥的計謀,可惜他人微言輕,根本不足以說動危全諷,這就是他的無奈之處。

好在危全諷雖然不聽從他的意見,執意要進攻洪州,但盧光稠卻依舊對他言聽計從,這一次最終選擇了作壁上觀。

“也罷!既然你如此不看好危全諷,那想必他是真的情況不妙。我虔州地勢偏遠,民心穩固,兵力充足,即便淮南擊敗了危全諷,但想要圖謀我虔州,卻沒有那麼容易!”盧光稠最後道。

在譚全播的勸說下,虔州最終沒有加入到這場對洪州的進攻中來,卻是讓虔州軍隊躲開了一劫,並且使得淮南攻佔虔州的時間被大大推遲了。

(今天同樣只有一更,明天開始補之前欠下的。)

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三百章 崩潰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二十章 詢問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
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三百章 崩潰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二十章 詢問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