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

對於接受戰書,在明日與吳軍決戰,這一點幾乎三家之人都一致同意。

對王宗壽等蜀軍將領來說,他們都對接下來這一戰信心滿滿,自然是欣然接受戰書。

而對高季昌來說,且不說此人的意見在三家之中最不受重視,就算讓他來做決定,他也會選擇接受戰書。

畢竟聯軍駐紮在江陵城外,高季昌作爲江陵之主,也需要爲聯軍提供一定的錢糧補給。

而三家的聯軍多達十萬之衆,以江陵那點錢糧儲備,如何能長期供應得起?自然是希望越早決戰越好。

至於剩下來的樑軍一方,寇彥卿和劉鄩二人同樣對明天決戰求之不得。

從洛陽那邊傳來的消息,聽說朱溫的病情正在加重,隨時都有可能病逝。

若是哪一天朱溫真的出了問題,到時候關於皇位繼承的問題必然就會成爲樑國朝堂最重要的事情,甚至都有可能引發樑國的內亂。

那時候,他們這支遠在江陵的軍隊,只怕就要被朝中的那些大佬們忘在腦後了;甚至在局勢動盪之下,他們這支軍隊的後勤輜重補給都不一定能得到保證。

而一旦連後方都不安穩了,連補給都出現問題了,樑軍上下必然軍無戰心,又怎麼可能破敵?

所以能夠在現在這個時候與敵軍決戰,這正好是二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這樣一來,不管是樑軍還是蜀軍,亦或者是高季昌,這三家勢力都同意明天決戰。

這就意味着,第二天必將發生一場人數多達近二十萬的大決戰!

不久,王宗壽等蜀軍將領以及高季昌等荊南軍的將領一起到訪,開始商議起明日決戰的安排。

“明日一戰,我軍將全力防守,以牽制敵軍的主力;至於破敵的重任,就要交給蜀軍來完成了!”等衆將分主次坐下來後,劉鄩就率先作爲樑軍的代表出言道。

趙本當即變了臉色道:“防守?光是防守如何能牽制住敵軍的主力?在下以爲,樑軍和荊南軍除了要做好防守外,適當的時候還要發起進攻,以更好的牽制吳軍。高節帥,不知你意下如何?”

高季昌臉色一沉,心中怒氣一閃而逝。

這個趙本不過是王宗壽身邊的一個親信部將罷了,竟然也敢仗着王宗壽的勢力,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對他說話,這自然讓他感到難堪。

不過高季昌畢竟是高季昌,爲了局勢的需要,更難以忍受的事情他都忍下了,更不用說此刻的一點小小不快。

所以高季昌哈哈一笑道:“趙將軍所言甚是,我荊南軍隊明天必定會對敵軍發起進攻,以更好的牽制住吳軍主力;不過本帥也希望,蜀軍明天能夠儘快攻破敵軍的左翼,不要拖拖拉拉的,故意拖延時間纔是。”

寇彥卿想了想,同樣點頭道:“要讓我軍在適當的時間對敵軍發起進攻也行,蜀軍必須在大戰開始後就對敵軍左翼發起進攻,以最快速度取得突破。”

劉鄩更是一臉冷漠的說道:“不錯,若是蜀軍不能做到這一點,光想着讓我軍去頂住吳軍,那明天一戰不打也罷!”

王宗壽有些驚訝的看了二人一眼,見他們神情堅定,顯然決心已定,當即苦笑說道:“二位將軍何必如此?貴我兩軍如今面對吳軍的壓力,正是需要精誠團結的時候,怎麼能因此而發生不快呢?明日一戰,只要能確定敵軍以樑軍爲目標,那麼我軍就會出兵攻打吳軍的左翼!”

寇彥卿二人得了王宗壽的保證,這才臉色好看一些。

他們擔心的就是蜀軍故意借吳軍的手來削弱他們,甚至擔心蜀軍已經與吳軍在暗中達成了某種協定。

不過如今看來,他們或許有些多慮了。

蜀軍或許有藉助吳軍之手來削弱他們的打算,不過他們應該沒有與吳軍達成什麼協定;同時,蜀軍出兵江陵的目的也沒有發生改變,他們依舊是想要阻止吳軍佔領江陵。

有了這個初步的判斷之後,寇彥卿二人心中都鬆了口氣。

寇彥卿接着道:“既然判斷敵軍將會以我軍爲主要進攻目標,那麼到時候我軍必然是以防守爲主;而蜀軍方面則以進攻爲主,這一點想必大家都是同意的吧?”

衆將默然點頭,張武卻是站出來道:“若是萬一敵軍不是以樑軍爲首要目標,而是以我軍爲首要進攻目標呢?”

衆將悚然一驚,隨即不由得嗤笑起來。

“張將軍多慮了,吳王一心想要佔領整個荊襄,他不以樑軍爲首要目標,難道說吳軍不想佔領襄州,反而想要攻打蜀中不成?”有將領笑着反問道。

另一位荊南軍的將領則道:“張將軍爲人謹慎,他能想到這麼多也很正常。不過本將覺得,這個時候若是還要去想敵軍不以樑軍爲首要目標的可能,那就不是謹慎,而是膽怯了!”

“你!”張武大怒,頓時就想出言反駁。

王宗壽見了連忙勸道:“好了,此時還是不要爭吵爲好。大戰在即,若是爲了一點小事而傷了和氣可不好!”

張武只好恨恨的看了剛纔那將領一眼,轉身坐下不再說話。

寇彥卿則沉吟了片刻才道:“張將軍雖然謹慎了一些,不過他提出的觀點也不無道理,至少咱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王宗壽笑着問道:“不知道寇將軍有什麼打算?”

“本將覺得,明天在開戰之前,咱們先不忙着作出決斷,等吳軍先發動進攻。若是吳軍一開始就對我軍發起猛烈攻勢,那基本就可以斷定敵軍的意圖了。”

寇彥卿的這個建議其實和沒說是差不多的,因爲即便是讓吳軍先發動進攻,那也不能就此斷定吳軍就是以樑軍爲首要目標的。

不過除此之外,寇彥卿等人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來判斷敵軍的意圖。

所以最終,衆將也只好接受寇彥卿的建議。

商議了一下用兵策略後,在兵力部屬方面,聯軍卻是沒有什麼好規劃的。

因爲聯軍乃是由三家勢力組成的,三家勢力的統帥各自都只能指揮動自己麾下的兵力,對其他兩部的兵力卻是難以指揮動。

這樣一來,聯軍方面的兵力部屬就很明確,左翼是由樑軍和荊南軍隊組成,右翼由蜀軍擔任。

如此明確的部屬,兵力相對很平衡,不過同樣也很容易被吳軍猜到他們的部屬。

這也是聯軍相對於吳軍的一個弱點所在。

吳軍能夠猜測到聯軍的兵力部署,而聯軍卻是難以猜測到吳軍的部署。

這樣一來,戰場的局勢相當於單方面的對吳軍透明,這對聯軍來說自然不是什麼好事。

可惜即便知道會被吳軍猜到自己一方的兵力部署,寇彥卿、王宗壽等人也沒有加以改變的打算。

畢竟他們都不願意把自己麾下的將士交給對方來指揮。

這不僅是關係到兩軍名望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擔心若是由對方來指揮自己的軍隊的話,對方會不會故意將自己的軍隊派去送死?

或許明顯派去送死的事情不會做,但那些危險的事情讓別人去做,這卻是可以肯定的。

有了這個顧慮後,寇彥卿和王宗壽二人雖然明白會被吳軍猜測到自己的兵力部署,但他們兩個卻極有默契,絲毫沒有提起這事的打算。

商議完大致安排後,寇彥卿突然又出言道:“高將軍,本將聽說江陵城中還有一萬守軍?”

高季昌心中一凜,不過這件事是瞞不住的,所以他雖然心中有了不好的預感,但也只好點頭應道:“不錯,不知寇將軍有什麼打算嗎?”

寇彥卿笑了笑道:“其實以如今的局勢,敵我兩軍都在這裡對峙,守江陵根本就用不一萬大軍。”

一旁王宗壽聽了頓時接着說道:“不錯,寇將軍所言極是,如今敵我決戰在即,多一份兵力,就多一份勝算。所以本王覺得,高將軍這時候也不要藏着掖着了,有多少兵力都一併調過來吧!”

高季昌臉色一黑,心中忍不住大罵。

不過在明面上,面對寇彥卿和王宗壽二人的威逼,他確實絲毫不敢顯露出什麼不滿。

“二位明鑑,我江陵城中雖然還有一萬兵力,但兩位想必也知道,這一萬人中有不少都是傷病,再除掉必要的留守兵力,真正能動用的也不多。”高季昌滿臉諂意的說道。

若是不知道他的身份,外人實在難以相信,眼前這人竟然就是荊南節度使高季昌。

不過對於高季昌而言,若是能保存實力,即便沒臉沒皮那也沒什麼。

他見寇彥卿二人還有些不滿之色,當即補充道:“二位,其實將那一萬守軍放在城內也是一件好事啊!明天一戰,若是敵軍沒有防備,而那一萬守軍在關鍵時候殺出來,豈不是比擺在明面上的作用更大一些?”

寇彥卿二人原本也只是這麼一提,不過聽了高季昌的話後,他們也覺得,或許將那一萬人留在城中的確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猶豫片刻後,二人最終同意了高季昌的說法。

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章盧枇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六章 家宴(下)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
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章盧枇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六章 家宴(下)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