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

當楊渥偶感風寒,在自己的軍營裡面安心養病時,魏州城中,朱溫同樣病得不輕。

與楊渥的病情不同的是,朱溫這次得病,主要的原因卻是因爲心中的羞憤而引起的。

去年十一月,燕主劉守光親自統領兩萬大軍攻打王處直,王處直自知難以抵擋,當即向晉王李存勖求援。

今年正月,周德威統領五萬晉軍自代州東出飛狐嶺,與趙王王鎔的部將王德明,以及北平王王處直的部將程巖在易水匯合,不久便兵圍涿州。

而晉王李存勖則率領大軍隨之出征。

劉守光雖然面對王處直的時候底氣充足,完全沒有將王處直放在眼裡;不過在面對老將周德威的時候自然就沒有那麼輕鬆了。

他一邊停下對王處直的征討,撤軍回去抵擋,一邊迅速派人去向朱溫求援。

而朱溫畢竟是上了年紀,最近一年多時間經常得病。

他原本就打算出兵救援燕國;所以在見到燕國的求援使者,並且他自己的病情也有了好轉之後,朱溫當即就決定親自領兵出征。

這一次出征,他並不打算直接前往幽州與晉軍交戰,而是決定來個圍魏救趙,通過攻打趙王王鎔和北平王王處直來迫使晉軍撤軍。

爲了這一次的作戰,他可以說是從去年起就開始做準備,等到如今出動時,幾乎集中了中原各地的大部分軍隊,兵力高達十五萬,號稱五十萬之衆。

然而,就像去年的那一次出征一樣,朱溫這一次出兵在一開始就不怎麼順利。

首先一點自然就是朱溫那越發急躁的脾氣,動不動就會發怒,而一旦發怒,往往就有人會性命不保。

結果當朱溫從洛陽出兵之時,本來應該隨行的官員大多因爲朱溫的殘暴好殺而感到害怕,不敢隨他出徵。

朱溫在得知以後,心中更加惱怒。

等到大軍行軍到白馬時,朱溫在自己的營地裡設宴招待衆多隨軍的官員;結果大部分應該隨軍的官員都沒有及時抵達。

朱溫只好派騎兵前去催促,衆官這纔到達;而最後纔到達的左散騎常侍孫騭、右諫議大夫張衍、後部郎中張俊等人,卻被大怒的朱溫下令斬殺。

朱溫如此隨意殺人,固然是讓衆將更加畏懼自己,然而“畏威而不懷德”,這本來就難以持久的事情,除了使得軍中將士更加人心惶惶外,並沒有取得別的好處。

不久,樑軍抵達貝州,開始對趙國發起圍攻。

首先遭到進攻的是一個叫做棗強的小縣城。

這個縣城城池雖然小,但卻極爲堅固,趙軍集中數千精兵守城,樑軍大將楊師厚統領大軍日夜圍攻,戰死的將士有上萬人,卻是始終奈何不得區區一個棗強。

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爲當初高邑之戰後,杜延隱等二人聽聞兵敗的消息,當即將他們所佔據的深、冀二州的百姓屠殺一空,只留下一些女人作爲奴婢掠走。

結果當初的這一暴行,卻激起了趙國人的強烈反抗,到了如今面臨樑軍的進攻時,趙軍一個個都奮勇作戰,堅決不肯投降。

後來,城中箭矢用盡,糧草也有所不足,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城中守軍這纔打算投降。

結果有一個小兵,他的家人都死在冀州屠城之中,與樑軍有着血海深仇。

當其他人主張投降時,他卻站出來說,自己願意假意投降敵軍,然後尋找機會將敵軍統領刺殺掉。

若是能成功幹掉敵軍的主帥,說不定他們還有機會反敗爲勝。

所以雖然機會渺茫,但守軍最後還是打算讓這個小兵去試一試。

結果,這個小兵向樑軍詐降後,主動提出自己有大事要面見樑軍的主帥。

樑軍主帥楊師厚乃是何等樣人,怎麼可能讓一個小兵說見就見?

不過副帥李周彝卻是出面見了一下這個小兵,希望從他那裡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這小兵雖然存了必死的決心,但他畢竟只是一個小兵,見識閱歷和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足。

所以他在見到李周彝之後,雖然突然發難,用搶到的一根扁擔猛擊李周彝的頭部,卻是最終未能將李周彝殺死,反而自己送了性命。

這件事情被朱溫得知後,心中更加惱怒。

區區一個棗強就讓自己的大軍攻城多日未能取得突破,那麼面對那些有重兵把守的大城時,豈不是永無攻破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一個小兵都敢如此,若是不給這些趙人一個教訓,今後這樣的事情只怕不會少見。

“屠城!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將城池攻破,然後將城中守軍盡皆屠殺,方能起到震懾的效果!”朱溫的命令很快就傳到了楊師厚那裡。

對朱溫來說,他的性格本來就殘酷好殺戮;尤其是這幾年,他的性格更加容易動怒,而他一旦發怒,總是免不了要殺人。

所以他下達屠城的命令就很正常了。

棗強畢竟只是一座縣城,城中又是箭矢用盡,糧草匱乏,自然難以繼續堅持。

沒過幾天,樑軍攻破城池,將城中軍民盡數屠殺,一時間棗強城內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棗強屠城的消息傳來後,並沒有讓趙國人感到害怕,反而激發了趙國人進一步的反抗之心。

樑軍不管是行軍途中,還是外出打探消息,收集草料等時,都會遭到趙人的襲擊。

這種彷彿後世游擊戰的戰術,將樑軍攪得人心惶惶,疲於應付。

當然,“游擊戰”的效果雖然不錯,但總得來說依舊只能算小打小鬧,那些缺少組織的襲擊行動,雖然給樑軍造成了很多麻煩,但並不能改變樑軍勢大的局面。

不管是晉國,還是趙國、北平國,其兵力都遠遠比不上樑國。

而這一次討伐燕國,周德威已經將三國的軍隊大部分都調往幽州了,剩下來留守趙國的兵力只有由晉國名將符存審統領的少量軍隊。

符存審自知兵力不足,要想正面與樑軍交戰,那是絕對無法取得勝利的。

不過符存審並沒有放棄,他趁着樑軍主力進攻蓚縣時,與史建瑭、李嗣肱二人一起率軍赴援,屯兵於下博橋,準備在這裡阻擊樑軍。

他先以八百騎兵孤軍深入,俘虜了一些收集草料的樑軍士兵,將這些士兵全部殺掉,只留下少數幾個,被砍斷了胳膊後放回去。

符存審的目的就是想借用這些人的口告訴樑軍,晉王李存勖已經親自統領大軍抵達。

接着,符存審命史建瑭、李嗣肱二人各自率領三百精騎,穿上樑軍的軍服鎧甲,打着樑軍的旗幟,與那些外出收集糧草的樑軍士兵混在一起向樑軍的大營進發,與黃昏時候抵達。

當時朱溫正好率領大軍前來蓚縣與楊師厚匯合,全軍剛剛停下來,尚未來得及修築寨牆,將士們行軍了一天後都很疲倦,大家都沒有任何防備的坐在地上休息。

見到如此機會,史建瑭、李嗣肱二人自然不會放過,他們當即率領精騎在樑軍營地縱橫馳騁,放聲吶喊,製造混亂,將樑軍攪得一片大亂。

等到天黑之後二人才才率領騎兵,帶着俘虜和戰利品揚長而去。

樑軍在混亂之中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營地裡面的混亂在天黑之後更是難以平息下來。

就在這個時候,之前被晉軍俘虜後又砍掉胳膊放回來的幾個樑軍士兵,又帶來了“晉王已經親自統領大軍抵達”的消息。

晉王李存勖可以說是這幾年天下間風頭最盛的人,他麾下的晉軍精銳更是在這幾年裡接連擊敗樑軍,使得樑軍將士聽到他的名字就膽戰心驚。

而在現在這個時候,聽聞晉軍主力已經到達,而且還是李存勖親自領兵的消息後,朱溫在驚慌之下,根本沒有仔細分辨消息的真假,當即就下令燒燬營壘,連夜逃跑。

然而,慌不擇路的大軍在夜間竟然迷失了道路,曲折間行走了一百五十多里路,在第三天才到達冀州。

在這一路上,趙國的百姓聽聞樑軍潰敗的消息後,紛紛拿起鋤頭棍棒等追殺樑軍。

這些河北的民衆本來就比較尚武,更何況趙國與樑軍之間有着血海深仇,樑軍本來只是有些混亂,但經過當地百姓的這一番追殺,卻成了真正的潰敗。

最終抵達冀州時,樑軍將士損失數以萬計,一路上遺棄的軍用物資器械等,更是數不勝數。

如果這一次真的是晉軍主力抵達,真的是晉王李存勖親自領兵,那麼面臨這次慘敗,朱溫還能夠接受一些;然而,等到朱溫派人去打探後才得知,這一且不過是一個假消息罷了!

得知自己是被一個“晉王親自領兵抵達”的假消息給嚇得連夜逃命,甚至遭受了那麼大的損失之後,朱溫心中倍感羞憤,當即就病倒了。

他朱溫是什麼人?那可是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的梟雄,當年橫行一時的秦宗權、朱瑾、朱瑄、時溥等等一系列的藩鎮被他徹底消滅了,李茂貞、劉仁恭等強大藩鎮也被他壓服,甚至連李克用當初都被他打得差點遠遁草原。

而如今,他竟然就因爲一個假的消息,就因爲李存勖這麼個才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即將到來的消息,就嚇得一路逃了一百五十里路程。

一想到自己一世英名,最終卻要被李存勖羞辱至這種地步,他心中的羞怒可想而知。

結果他自然病得極爲嚴重,遠比之前幾次要重得多,甚至連轎子都坐不了。

他在回到貝州後停留了十多天,那些潰散的軍隊才重新會聚起來。

然而,經歷了這麼一場慘敗後,全軍士氣低迷,朱溫本人也沒有了戰心。

若不是身體還沒有好,而且想要維護自己的臉面的話,只怕朱溫都已經下令撤軍了。

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十章 詢問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章 人選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更新計劃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六章 家宴(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
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十章 詢問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章 人選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更新計劃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六章 家宴(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