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馮道

過了一會兒,來人策馬飛奔到了劉守光身前,這才停下馬來。

除了幾個侍衛外,還有兩個文士,卻是燕王府中的幕僚。

這兩個文士一個看上去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另一個卻是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

那中年文士跳下馬來,向劉守光行禮之後,氣喘吁吁的說道:“大王,如今都快天黑了,大王怎麼還在城外遊獵?”

這人身穿白色儒服,神色堅毅,正是劉守光的幕僚孫鶴。

孫鶴本來是劉守文的幕僚,劉守文兵敗被殺之後才投靠劉守光。

作爲幕僚,孫鶴不僅兢兢業業的做着他的本分之事,更是常常向劉守光進諫。

比如劉守光喜愛遊獵之事,他就曾多次勸諫,可惜一點用處都沒有,反而時常觸怒劉守光。

若不是看在這個孫鶴的確很有才能的份上,依照劉守光的脾氣早就將此人殺了。

不過很明顯,孫鶴還沒有意識到劉守光對他的耐心已經要用盡了。

“你匆匆來此尋找孤,就是爲了這點事情的?”劉守光皺眉冷聲道。

孫鶴被他的語氣嚇了一跳,見他臉色極爲陰沉,頓時不敢再提遊獵之事,轉而說起正事:“大王,是這樣的,剛剛有鎮州趙王王鎔的使者和定州北平王王處直的使者一同前來,說是朱溫圖謀定州,已經佔領深、冀二州,所以兩人派使者來向大王求援!”

“王鎔和王處直向來與孤不和,他們與朱溫打起來了,與孤何干?孤又爲什麼要去救他?”劉守光冷笑道。

孫鶴一愣,連忙解釋道:“大王,那王鎔與朱溫鬧翻了,向大王請求援兵,這是上天要讓大王成就大業啊!”

“嗯?怎麼說?”劉守光皺眉道,神色有些不耐,顯然還在爲他剛剛驚動了自己的獵物而感到不滿。

“大王,您向來爲王鎔和朱溫兩家的關係穩固而感到憂慮,那朱溫的野心,唯有攻佔整個河朔才能讓他滿足;如今兩家鬧翻,只要大王答應出兵,與王鎔一同抵抗樑軍,則鎮、定這兩大勢力都會倒向大王啊!”孫鶴勸說道。

一旁,另一個年輕文士這時也開口說道:“是啊,大王還請早日出兵,不然出兵遲了的話,就會被晉軍搶在前頭,到時候王鎔和王處直就會轉而依附晉王了!”

“哼,那王鎔多次背信棄義,如今遭到朱溫進攻也是活該!他與朱溫兩家對耗,孤正好坐收其利,又何必救他?”劉守光冷笑道。

“大王……”那年輕文士和孫鶴異口同聲的喊到,顯然還想再勸。

劉守光卻是不耐煩的怒喝道:“夠了!孤纔是燕王,孤纔是幽州節度使!孤要怎麼做,難道還要你馮道來教嗎?”

他口中是呵斥那年輕文士,不過眼神卻是看向孫鶴。

畢竟相比於孫鶴,那年輕文士的地位要低了太多,而孫鶴在幽州也算有點地位的人,所以劉守光也不想直接呵斥他,打算給他留點面子。

遭受劉守光的呵斥之後,孫鶴和馮道二人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失望和無奈。

不過話都說到這種份上了,二人自然不好再勸,只能閉口不言。

“罷了,此時天色也快黑了,便就此回城中歇息吧!”經歷了這番事後,劉守光也沒有了繼續遊獵的興致,當即將手中寶弓扔給了周圍的侍衛,便打馬而去。

身後,孫鶴和馮道二人望着劉守光離去的背影,默然半晌。

“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若是能夠把握住,足以讓大王的勢力超出幽州,進軍定、鎮,可惜大王……唉!”孫鶴低聲嘆息道。

他再怎麼忠心,再怎麼苦勸又有什麼用,人家劉守光根本不聽他的,讓他徒呼奈何。

“孫先生,大王如此喜好遊獵,荒於政事,又不願聽從勸諫,將來只怕難以長久啊!”馮道向周圍看了看,見幾個侍衛離得比較遠,當即小聲說道。

孫鶴搖搖頭道:“盡人事,聽天命吧!老夫身爲大王幕僚,就有勸諫之責任。不管如何,老夫都不會讓大王走上滅亡之道的!”

“勸諫?恕在下直言,以大王的性子,他已經忍耐孫先生很久了,若是先生不在觸怒他,或許他還會委託先生以重任,否則殺身之禍只怕不遠啊!”馮道低聲勸道。

“殺身之禍?若是能夠讓大王醒悟過來,我孫某就算一死也是死得其所了!”

“孫先生!”馮道大爲動容。

眼前之人,雖然在天下間沒什麼名氣,不過他卻是馮道極爲佩服的一個人。

尤其是孫鶴一心爲了劉守光考慮,甚至不顧惜自己性命,這種在他看來有些愚忠的舉動,雖然不怎麼認同,不過他心中卻極爲佩服。

“好了,你不必多說了,老夫當初爲大王之父的臣子,後來又做了大王之兄的臣子,始終未能爲他們效死力,如今也該是效死力的時候了!”孫鶴嘆息道。

馮道默然不語,他對孫鶴的話在心中乃是不以爲然的。

爲主君盡忠,這固然是爲人臣的本分。

不過盡忠也要注重時勢,若是爲了一個根本不值得效勞的人盡死忠,那就不是馮道所認同的了。

此外,在馮道看來,除了忠於主君以外,還需要忠於百姓,以百姓爲重。

若是光顧着對主君盡忠,卻對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顧,那樣的愚忠之舉,同樣不爲他所取。

這時孫鶴輕聲道:“馮道,你還年輕,而且你在大王這裡也不怎麼受重用。老夫知道你極有才能,又是一個一心以百姓爲重的人。老夫也不求你一心爲大王效忠,只希望你能盡到自己的本份!”

馮道愕然道:“這個自然,馮某雖然沒有像孫先生一樣願意爲大王效死力,但也不會背棄大王的!”

孫鶴道:“那麼若是哪一天你不小心觸怒了大王,大王準備殺你呢?”

馮道額頭冒汗,癡癡說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孫鶴笑着搖搖頭道:“你可不是什麼老實守死之人啊!”

“孫先生……”

“罷了,你不需多言!”孫鶴擺擺手,制止了馮道。

“將來若是大王真的將你關押起來,想要殺你,那麼你有辦法逃跑的話就逃吧!”

馮道默然。

將來有沒有劉守光想要殺他的一天?他覺得很可能是有的。

劉守光以前就是個昏庸愚昧之人,做了燕王之後就更加驕縱暴虐。

他甚至專門做了個鐵籠和鐵刷,如果有誰觸怒了他,就將扔坐到籠中,從外面用火燎,或刷剔他的皮,以這些極爲殘暴的手段將其處死。

他的暴行已經使得燕地將士爲了避禍而紛紛逃走了,不過劉守光卻是視而不見,依舊固執己見,並且更加自高自大。

在馮道看來,只要自己還堅持爲人臣的本份,那麼將來觸怒劉守光就是必然的事情。

那麼將來自己即便是不掉腦袋,但被關進大牢中卻是極爲有可能的。

見馮道默然不語,孫鶴又笑着問道:“若是你將來真有逃亡的一天,你打算逃到哪裡去?”

這種問題本來是極爲犯忌諱的,若是傳揚出去,被劉守光知道了,只怕二人都免不了要掉腦袋。

不過二人雖然接觸時間不長,而且年歲相差了近二十歲,不過他們卻是忘年交,對彼此都極爲信任,所以纔會絲毫不避諱的說着這些事情。

“若真有朝一日需要逃往,想必在下會逃去晉國吧!晉王李存勖當世人傑,又知人善用,加上如今晉國聲威正濃,良將輩出,將來或許有一天能夠一統天下之人,便是晉王了!”馮道低聲道。

“晉王?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你就沒有想過南下去投奔吳王嗎?”

“吳王楊渥?”馮道心中一動,認真思考起來。

“不錯,吳王的勢力可是比晉國更大,如今吳王一心想着先統一南方,所以與北方樑國相安無事。不過若論軍力的話,吳王的實力只怕不比樑國差,甚至還在晉國之上!”孫鶴低聲說道。

“吳國的實力倒是足夠強,不過在下畢竟是北方人,又沒什麼名氣,貿然南下的話,吳王會重用我嗎?”馮道皺眉道。

“哈哈,吳王與晉王都是當世人傑,按理說你投奔哪一家都是不錯,不過老夫卻是覺得你投奔吳王更好!”

“孫先生爲何如此認爲?”

孫鶴笑道:“老夫的理由很簡單,那吳王乃是文武並重,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只要有才能他都會重用;而晉王嘛,除了一個張承業以外,你還看到了那個文士受到重用的?”

嚴格來說,張承業也不是文士,而是一個宦官,不過他總的來說是偏於文官的。

在晉國,除了張承業以外,的確沒有什麼文官是天下有名的,這與李存勖更加重視軍隊,更加重視武將是離不開關係的。

反觀吳國,在楊渥立國之後,他設立的大學士制度來取代宰相制度,卻也使得高勗、周隱、嚴可求、駱知祥、陳彥謙等文官名揚天下。

此外,吳國還在幾年前就開始科舉,並且逐步用文官來代替武將擔任地方官職。

在對文士的任用上,顯然吳國要比晉國重視得多。

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章 家宴(下)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九章 夜談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
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章 家宴(下)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九章 夜談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