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

王彥章被韓勍一句話給噎住了,不過他也知道,韓勍之言雖然有些過了,但右翼軍隊遠遠比不上左翼的樑軍,這一點也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正當他準備反脣相譏時,一旁李思安見勢不妙,連忙勸阻了他。

“如今我軍依舊處在險境,兩位將軍還是不要爭吵了,趕緊想辦法先撤軍回去吧!”李思安勸道。

“哼!”王彥章冷笑一聲,不再看向韓勍,他知道李思安說得對,眼下的確不是說這些的時候。

不過要想撤退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當初晉軍在高邑修建了浮橋,不過後來樑軍進逼高邑城下時,晉軍就已經將浮橋燒掉了。

所以平時樑軍渡河都是通過柏鄉那裡的浮橋。

但此時樑軍兵敗,想要前往柏鄉渡河,中途很可能會遭到晉軍攔截。

而一旦被晉軍再次包圍,以樑軍現在的士氣和狀態只怕難以再次逃離。

所以去柏鄉渡河並不是什麼好辦法,至於臨時修建浮橋又有些來不及。

“兩位將軍,如今的局勢想必你們也清楚,若是我軍不能儘快渡河南撤,等到晉軍再度圍上來,到時候我軍想要撤離都沒有機會!不知兩位將軍可有什麼良策?”李思安有些擔憂的問道。

“這有什麼好討論的,直接涉水過河就是!”王彥章冷聲道。

“涉水過河?”

“不錯!那河水本來就不深,涉水過河也不是不可以。最多爲了以防外一,讓各部將士們在渡河前將鎧甲脫下來就是!”王彥章解釋道。

野河本來就只是一條小河,再加上現在乃是冬季枯水期,河水的確不深。

之前之所以要修建浮橋,一來是因爲冬季河水太冰冷,士兵們若是涉水過河的話容易受寒;二來河水雖然不深,但樑軍將士畢竟是不熟悉水性的北方人,若是直接涉水渡河,容易出現意外。

此外,爲了方便後勤輜重的補給,也必須修建浮橋。

不過如今局勢緊急,哪裡還顧得上那些事情,自然是以逃命要緊。

李思安和韓勍二人聽了之後也都點頭同意。

李思安更是抱怨道:“王將軍既然已經有了好辦法,爲何不早點實行?若是耽擱了時間,晉軍打過來了,我等就沒機會逃離了!”

“放心就是,本將早就交代下去了,讓各部都做好涉水渡河的準備。不過如今天色還沒有徹底黑下來,而且晉軍騎兵也一直在營地外面徘徊,所以本將沒有立即行動。”王彥章解釋道。

“原來如此!”李思安這才鬆了口氣。

或許是運氣好的緣故,又或者是晉軍打了勝仗,此時正在慶賀的緣故,這天晚上,樑軍連夜成功涉水渡河,整個過程中晉軍都沒有出現過。

當第二天一大早,滿懷勝利喜悅的晉軍來到樑軍營地時,這才發現樑軍已經連夜撤走了。

“早知如此,孤就不該顧惜將士傷亡,若是昨夜連夜出兵將敵軍圍困起來,如今想必樑軍已經插翅難飛了!”李存勖望着空蕩蕩的樑軍營地,不由得心中懊悔。

昨日一戰晉軍固然取得勝利,但自身傷亡也不小,尤其是趙軍、北平軍組成的中軍,更是傷亡慘重;而李存璋率領的晉軍步兵爲了儘快拿下王虔裕,同樣不顧傷亡強行進攻,最終損失也很大。

再加上晉軍士兵都極爲疲憊,而且也預計只要堵住樑軍前往浮橋的道路,樑軍就難以逃脫,所以李存勖下令休整一晚上。

誰知道樑軍竟然這麼狡猾,連夜涉水渡過了野河,此時若是追擊只怕也難以取得效果了。

“大王勿憂,我軍畢竟取得了勝利,不僅消滅了大量敵軍,同時還挫敗了樑軍對河北的企圖,這是一次難得的勝利,大王應該感到高興纔對!”周德威卻在一旁勸道。

對這一戰的結果,他還是感到比較滿意的,因爲嚴格來說,晉軍的實力是比不上樑軍的,最終卻一戰消滅了四萬樑軍,這已經是一場大勝了。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歷史上,晉軍將要取得的勝利可是比現在所謂的勝利要大得多。

歷史上的柏鄉之戰,完全能夠稱得上一場完勝,七萬樑軍最終能夠逃回去的也就一萬多人。

更重要的是,樑軍最精銳的神捷軍和龍驤軍都全軍覆沒了。

而如今這兩支精銳雖然損失同樣很大,但畢竟沒有全軍覆沒,最多也就是損失了一萬五千人而已。

這兩支軍隊的逃脫,讓晉軍的勝利失色不少。

此外,這場大戰因爲發生在野河以北,屬於高邑縣內,所以名稱自然也不是柏鄉之戰,而應該被稱爲高邑之戰了。

……

高邑之戰的消息迅速傳播出去,在各大勢力都引起了巨大的影響。

金陵城中。

楊渥對這一戰可以說是各大勢力中最爲關注的一個,所以雖然金陵遠在江南,但楊渥得知消息的速度反而是最快的一個。

武英殿中,吳國文武大臣匯聚一堂。

“沒想到這一戰最終的結果竟然是這樣的,真是讓人感到驚訝!不過經此一敗,樑軍的頹勢更加明顯,想必今後戰局會越來越偏向晉國一方啊!”楊渥首先感嘆道。

“大王所言甚是,樑軍這一次出動的兵力雖然只有七萬人,不過其中大部分都是最精銳的軍隊;而晉軍一方因爲還要留守晉陽等地,所以出動的軍隊並不多;在這種情況下樑軍都沒能取勝,今後他們要取得勝利的確很難了!”

“趙王王鎔和北平王王處直想必經過這一戰後也將徹底倒入晉國一方了!”

……

衆將議論紛紛,一個個都對樑國不怎麼看好。

的確,正所謂盛極而衰,樑軍最爲強盛的時候已經過去了,而晉軍卻在興興向榮之中,若是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今後的局勢只會越來越對樑國不利。

當然,這個結果這不是壞事,樑國如今的整體實力還在晉國之上,有了這一次的兵敗之後,樑國將徹底失去一統北方的機會。

而晉軍同樣因爲實力欠缺,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徹底擊潰樑國。

這樣兩國之間就會如同楊渥當初預料的那樣,走向長期的對抗,這無疑是對吳國最爲有利的結果。

想到這,衆臣都面帶敬佩的看向楊渥。

“大王早在多年以前就看出了這個局勢,而我等要到此時才能徹底確定北方大局,在這長遠眼光上,我等都是遠遠不如啊!”

無形之中,大家對楊渥的敬畏反而更多了,這也是一個意外的影響。

楊渥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心中卻是暗自感到好笑:“若不是來自後世,光靠這個時代的眼光,我又怎麼可能看得那麼遠呢?”

對他來說,高邑之戰的這個結果同樣是非常不錯的,歷史上的樑軍在柏鄉損失那麼慘重,結果都能支撐十多年,如今損失小得多,說不定將來能支撐更長時間。

“罷了,北方一戰對局勢的影響諸位想必也清楚,並沒有超出我等的預料,所以接下來我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吧!”楊渥道。

“大王所言極是!”衆臣齊聲道。

這時,朱瑾站出來提議道:“大王,高邑一戰,樑軍敗北,晉軍定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一定會趁機攻打樑國。”

“在這種情形下,樑軍定然自顧不暇。大王不如立即出兵,奪取江陵,也好爲將來做準備!”

“現在奪取江陵?時間太早了吧?畢竟現在我軍連湖南都沒有打下來,而且目前潭州那邊戰局尚在僵持,隨時都可能要從後方派出援兵,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隨意再與高季昌開戰呢?”李承嗣皺眉反駁道。

湖南那邊,朱思勍在成功攻克衡州以後,留下三千禁軍守城,自己率領其餘軍隊北上,成功與劉信匯合。

而楚軍一方見無機可乘,最終也只好暫時後撤。

同時姚彥章見無法從礄口突破吳軍的封鎖,最終也選擇繞道南下,在湘鄉境內與秦彥輝合兵一處,並且在潭州以西二十里處駐營。

而吳軍一方則將水師開進湘江之中,用來阻斷楚軍對潭州的支援。

堅持情形,楚軍也感到非常無奈。

曾經楚軍也有極爲強大的水軍,不過兩年多以前吳國攻打嶽州的那一戰裡,雙方水軍就發生了大戰,最終吳國取得勝利,焚燬大量楚軍戰船。

之後楚國的重心轉移到西南,那裡都是荒山野嶺居多,船隻很難抵達,只有步軍能夠通過山路發起進攻,所以楚軍沒有再費大力氣去重建水軍。

到了此時就只能眼看着吳軍水軍封鎖湘江而無計可施。

當然,楚軍也不是說完全沒有水軍,只不過實力難以與吳軍抗衡而已,不然連湘江都渡不過,又怎麼支援到潭州城呢?

所以現在潭州的局勢就是兩軍對峙,同時吳軍開始爲攻打潭州做準備,大量蘇州炮被運送到潭州城下,準備組裝起來進行攻城。

顯然對於攻打潭州,吳軍做的準備還是很多的,而且其重視程度也比之前攻打衡州要多。

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十章 詢問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十二章 合議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
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十章 詢問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十二章 合議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