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

潞州也就是後世所說的上黨地區,地理位置極爲重要。

樑軍控制了這裡,就能以此地爲節點,繼續向北進攻晉陽,以徹底消滅李克用;而李克用若是佔領了這裡,那麼晉軍南下中原的道路就被打開了。

此時,聽到潞州投降了晉軍的消息,朱全忠怒不可遏,在自己的大帳裡面大發雷霆。

讓他感到憤怒的,不僅僅是潞州這一戰略要地的輕易失守,更重要的是,連丁會這種跟隨了他幾十年的功勳老將都會背叛他,那麼他還能相信誰呢?

劉知俊?劉鄩?楊師厚?韓勍?賀瑰?李思安?牛存節?寇彥卿?高季昌?

……

一個個平時在他看來極爲可靠的將領,此時似乎也不是那麼可靠了。

朱全忠心中的猜忌之心本來就很濃厚,當年連對他自己的親生長子朱友裕都極爲猜忌,甚至準備將其殺死,對於其他將領的防範就更加重。

而發生瞭如今丁會背叛之事後,他心中的猜忌之心就更加濃厚了。

當然,朱全忠也知道,如今天下未定,而且北方局勢動盪,在這種時候即便他對某個將領心中有猜忌之心,此時也不是清算的時候,迅速奪回潞州纔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迅速下達命令,一面兌現當初的承諾,讓潁州防禦使高季昌爲荊南節度使,以穩定荊襄;同時又命大將楊師厚領兵北上,與朱全忠會師,準備一同進攻潞州。

然而不管朱全忠如何調兵遣將,北方局勢的進一步混亂卻是不可避免。

到了如今,朱全忠想要繼續像過去那樣壓制各路藩鎮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樑軍的衰落同樣不可避免。

……

廣陵城中。

雖說北方局勢正在按照楊渥設想的那樣發生變動,但他卻一點都沒有感到高興,反而有些頭痛。因爲就在不久前,有一個小小的地方縣令將一位位高權重的淮南大將給彈劾了。

事情起因很簡單,以王茂章爲都督的右武驤軍駐紮在宣州,其部又分爲左右兩師,其中右師都指揮使張崇駐紮在廣德縣。

然而這個張崇雖然是軍隊將領,按理來說是無權過問民政的,但他在當地卻私自向百姓徵收犒軍費;若是有百姓不願繳納,他便以各種方式進行報復,引起了極大民怨。

但因爲張崇手握重兵、位高權重的緣故,當地官員很少有人敢過問的。

然而去年新上任的廣德縣令卻是不管不顧的將張崇給彈劾了。

若是隻彈劾張崇一人倒也沒什麼,像他這種級別的都指揮使在淮南其實還有不少,加上他的資歷功勞都不算頂尖,所以彈劾張崇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動盪。

然而那個有些愣頭青的縣令卻是在彈劾張崇的同時,又將張崇的頂頭上司王茂章也給彈劾了。

這位縣令在奏章中提到,張崇在廣德所爲,王茂章身爲其主將,又駐守在距離廣德近在咫尺的宣州城中,不可能不知道張崇的所作所爲;既然知道其不法之舉,卻絲毫不過問,這便是嚴重失職。

同時,這位縣令還懷疑王茂章同樣收受了張崇的大量賄賂,所以纔會對他的不法舉動視如不見;其理由便是,王茂章在宣州生活非常豪奢,以其個人俸祿和過往獲得的獎賞,是不可能讓他過上那麼豪奢的日子的。

王茂章是什麼人?那可是淮南重將,南征北戰,功勳卓著,深受楊渥信任;如今手握重病,駐屯宣州,直接負責兩浙諸多州郡的防衛。

這麼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遭到彈劾,絕對會在淮南引發軒然大波。

好在,這份奏章剛剛送上來,被高勖看過之後就將其強行壓下了。

這個時代的將領的桀驁不馴是衆所周知的事情,淮南的將領在這一方面表現還算好的,尤其是經過楊渥的整肅之後,軍紀已經有了較大改善

像張崇這種私自徵稅的,在過去楊行密時代根本不算大事,畢竟那時候各地刺史多數都是武將擔任;而刺史在地方上私自收稅可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不過楊渥上位之後,可是下過明令禁止軍隊將領私自向百姓徵稅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張崇的行爲顯然違背了楊渥的禁令,若是這個縣令只彈劾張崇一人,高勖還不會擔心;但如今連王茂章都被彈劾了,那麼事態就有些嚴重了,搞不好就會引發一場大的動盪。

高勖在看過奏章之後,更是連連皺眉,因爲寫這份彈劾奏章的廣德縣令,正是他當初非常看好的一人:湖州人陳長官。

當年淮南進行第一次科舉時,有考生對科舉的最終結果表示不滿,有些懷疑其公平性;高勖那時候作爲主考官出面平息了此事。

當時有個考生代表給他留下了較爲深刻的印象,這人便是陳長官。

後來陳長官第二次參加科舉時便高中了第五名,被分配到廣德縣去擔任縣令,高勖對他極爲讚賞。

誰知道這一次他卻弄出這麼大的事情來,讓高勖頭痛不已。

對幾個屬官下達了封口令後,高勖帶着陳長官的彈劾奏章匆匆來見楊渥。

而楊渥見到奏章後同樣感到很頭痛,王茂章有沒有收過賄賂?楊渥覺得應該是收過的,這一點幾乎不需要派人去查證就可以知道。

當初楊行密時代,關於王茂章生活奢侈的言論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楊渥和楊行密都曾多次聽說過,楊行密甚至親自規勸過他;只是如今看來,效果顯然也就一般。

只是在這個時代,一個將領能打仗,又有忠心,這樣的將領就是非常優秀的了,至於他是不是貪財,這一點反而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於,像王茂章這種有能力的將領,若是到了朱全忠那裡,或者其他藩鎮那裡,絕對會得到重用,直接冊封爲一方節度使都有可能;相比於那些野心勃勃,動則背叛的將領,王茂章這種將領楊渥還是能夠容忍的。

更何況,以王茂章的功勞,楊渥也不想因爲這點事情就給予重處,畢竟楊渥如今還需要這些能征善戰的將領爲他打天下。

所以在看了陳長官的彈劾奏章後,楊渥想都沒想就道:“對王茂章暫時不要將他牽扯進來,這一次單說張崇的事情。”

高勗聽了不由鬆了口氣,楊渥對軍紀的要求他可是深知的,若是楊渥因爲這份奏章就嚴懲王茂章,說不定就會引發大的動盪;如今楊渥既然已經確定了基調,只討論張崇的問題,暫時不過問王茂章的事情,那麼問題的嚴重性就下降了許多。

“那麼對於張崇,大王又打算如何處置?是直接派人去調查此事,還是暫時壓下來,等到以後再說?”高勗連忙問道。

此時牽扯王茂章顯然不合適,不過在必要的時候,楊渥也必須給他一定的警示。而這個警示,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他的部將張崇進行懲處,以達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張崇的貪財,在淮南軍中早就是衆所周知的事情,所以楊渥若是對他進行懲處,其他將領也沒什麼理由反對;更重要的是,這一次張崇犯的事可是私自徵稅,這可是楊渥發命令禁止的。

然而這次北伐過程中,張崇可是立過不小功勞的,而且因爲楊行密突然病故的緣故,對這次北伐有功將領的賞賜到現在還沒有落實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就對張崇進行嚴懲,似乎有些不近人情,難保不會有人覺得他刻薄寡恩。

若是這個陳長官的彈劾推遲一段時間再呈上來還好說,但現在的確不是一個好時機。想到這,楊渥不禁有些頭痛。

“要不,暫時將這個奏章壓下來?等到以後再做處置?”看到楊渥臉上的猶豫,高勗當然明白他心中所想,當即提議道。

楊渥搖了搖頭,沉聲道:“這個奏章的內容很難壓下去,而且也沒必要壓下去。張崇手握重兵,還敢私自向百姓徵收稅收,這是想做什麼?他眼裡還有沒有孤定下的規矩?”

節度使府如今控制軍隊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控制其經濟來源,過去這些武將擔任刺史,不僅有地盤,還能私自收稅,在當地形同一個個小藩鎮;經過楊渥的軍政分離的改制後,這種情況才緩減了很多。

但張崇這一次的所作所爲顯然又突破了楊渥定下的規矩。雖然楊渥也知道張崇和王茂章只是貪財,並非想要割據自立,但規矩就是規矩,怎麼能隨意破壞呢?

這也就是在這個時代,若是在當初大唐還很強盛的時期,哪個軍隊將領敢作出私自徵稅的事情來,絕對會被扣上謀逆的罪名進行嚴懲。

如今淮南的制度雖然已經立下,但要徹底實施起來,並且改變軍隊將領的習慣,讓他們適應新的制度顯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若是此時因爲擔心其他將領會覺得他刻薄寡恩,然後就對張崇的行爲視而不見,那麼之前定下的規矩就沒有意義了。

想到這,楊渥最終還是決定道:“派人將這封奏章送給王茂章,讓他好生看看。另外再派個正直無畏的官員前去宣州,調查張崇私自徵稅之事。王茂章若是聰明的話,他知道該怎麼做的!”

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二十章 詢問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
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二十章 詢問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