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

接連傳來的捷報讓淮南上下歡欣鼓舞,不過楊渥對這些卻是早就有所預料,與歷史上發生的並沒有多大變化,所以他並不感到有多興奮。

青州那邊,王茂章雖然與歷史上一樣大敗朱友寧,但隨着朱全忠得知消息後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前來征討,使得雙方實力差距拉得太大,王茂章再怎麼能打也不可能產生奇蹟,所以最終的失敗依舊不可避免。

而李神福那邊,隨着成汭迅速敗亡,荊襄原本的勢力平衡被徹底打破,原本實力較弱的幾個藩鎮將會展開角逐。而如今淮南的勢力還不能投放到那裡去,只能看着當地勢力的角逐。而按照歷史的發展,最終崛起的應該還是馬殷。

楊渥不知道成汭若是不亡的話對淮南是不是會更好些,但他知道,馬殷的崛起卻是對淮南最不利的局面。歷史上,淮南最終未能統一南方,就是在錢鏐和馬殷這兩處地方碰了壁。

與錢鏐一樣,馬殷也是一心保境安民,他建立的楚國雖然進取不足,但自保卻足夠了,直到數十年後馬殷離世,他的幾個兒子爲了爭權內發生內亂,南唐才趁機滅了楚國,不過沒多久又被馬楚的殘餘勢力給趕了出來。

所以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南方的整體局勢並沒有發生大的偏差,淮南的主要敵人應該還是錢鏐和馬殷這兩家。

當然,並不是說這兩個捷報就沒有什麼好處,在李神福那邊,隨着成汭的敗亡,杜洪的援軍也就只有朱全忠派來的那支一萬人的雜牌軍,楊渥相信,以李神福的能力應該足夠對付他。而一旦鄂州落入淮南手中,淮南就在長江上游得到了一個重要的門戶,依託這裡,淮南才能做到進可攻退可守;再加上已經經營多年的淮北重鎮壽州,淮南在戰略安全上可以得到初步的保證。

而在王茂章那邊,隨着朱全忠的親自上陣,他的主力也將徹底被王師範牽制住,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直到王師範被徹底消滅,楊渥將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內部的整合。

所以在捷報傳來的第二天,楊渥便趁機公佈了軍隊整編的具體計劃,準備對全軍進行調整。

按照計劃上說的,楊渥將會派一批人前往各地對目前的淮南軍隊展開選拔,將那些精銳士兵挑選出來進行整合。爲了配合選拔,楊渥專門制定了選拔標準,對士兵的年齡、身體狀況、力量、武藝等等都做了規定,凡是年齡太小或者太老的,身體有殘疾的,身高太矮的,力量不夠的,武藝不熟的,射箭的準頭太差的等等,只要是不符合標準的,都會編入州兵;而符合標準的精銳則會重新整編,按照軍-師-衛-都-營的編制進行編組。

計劃一出爐便引起軒然大波,許多將領當即便跳出來表示反對,其激烈程度比之前徐溫上書提出要搞軍政分離時還要大。

這些反對者們大肆攻擊着這份整編計劃,有的認爲如今正是戰時,軍隊不宜作出太大調整,以免影響前線將士們的士氣;有的認爲楊渥的整編計劃提出得太過草率,之前都沒有和大家商量過;還有的乾脆就在具體細節上做文章,專門尋找計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不過在衆多反對者的聲音中,也有許多支持的聲音,而且這些支持者大多都是軍中能力較強,功勞較多的將領。

對於這些人來說,都想建功立業,就必須有一支更加強大的軍隊,楊渥的整編計劃毫無疑問就能讓淮南軍隊戰鬥力變得更強。

而那些反對者之所以反對,並不是說他們就看不到整編計劃將會帶來的好處,不過這些人或者是能力缺乏,依靠混資歷得以提拔的,或者乾脆就是降將出身,考慮到當時的具體局勢才讓他們擔任高位。這些人早已失去了進取之意,只想着就這樣得過且過下去,加上他們大多與楊渥沒什麼交情,所以擔心整編之後會將他們手中的軍隊給整沒了,自然會反對。

不過相對來說,支持整編計劃的都是軍中的一些實權將領,比如在廣陵的秦裴、李德誠等,以及遠在外地的臺濛、李承嗣、王綰、張訓、李簡等人,甚至連遠在軍前的李神福在得知消息後也立即上了奏章表示歡迎。這些將領實際上早就覺得如今淮南的軍制有不少問題了,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所以在得知消息後都選擇了支持。

而在反對者那邊雖然反對的聲音很大,但真正拿得出手的將領卻一個都沒有,自然沒法與支持者一方相對抗。

而接下來楊渥又趁機宣佈將會成立樞密院和統兵司這兩個衙門,那些不再負責領兵的將領可以安置到這兩個衙門中去。

有了這個安排,那些反對者的聲音進一步弱了下去,最終在那些軍中實權人物的大力支持下,軍隊整編的計劃被通過了,唯一存在疑點需要討論的地方就是,按照的楊渥的選拔標準,只怕淮南軍隊能夠通過考覈的連一半都不到,需要降低標準。

對此楊渥的對策是制定一高一低兩個標準,只要能通過較低的那個標準的士兵,就可以進入整編後的新軍,稱爲正兵;而能通過較高標準的士兵則被稱爲上等兵,享受比正兵更高的待遇。

當然,所謂的低標準也只是相對於較高標準而言的,實際上並不算低,楊渥估計最後能通過低標準的士兵數量或許只有六成左右。也就是說整個淮南軍隊大約有二十萬,最終能夠通過選拔,編入新軍的兵力或許只有十二萬人左右;剩下的八萬人,尚可一用的將被編入州兵,在地方各州擔任守衛工作;而那些老弱病殘較爲嚴重的就只能退役了。

不久,那些前往各地負責選拔士兵的使者開始離開廣陵,軍隊整編的事情正式開始。

而淮南上下除了繼續議論尚未有定論的軍政分離之策外,整編後的軍隊各級將領人選也成了大家議論的重點。

同樣與前些日子徐溫上書時的風平浪靜不同,這一次在各級將領的人選上,衆人表現的非常積極,而節度使府也變得車水馬龍起來,整天都是前來拜訪的將領們;也只有像臺濛、秦裴等這些資歷、威望、功勞等樣樣不缺,又與楊渥關係親近的將領還能穩坐釣魚臺。

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十章 悠閒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二十章 詢問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章 朱廣德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
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十章 悠閒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二十章 詢問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章 朱廣德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