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

康懷貞對於投降淮南並沒有什麼心理負擔,不過他卻擔心自己的家人會不會受牽連。

在這亂世,許多人爲了自己的富貴可以不管家人的生死,但還是有些人非常在意家人的,康懷貞便是這種人。

他知道,以朱全忠的性子,若是他投降淮南,他的家人肯定難以活命。爲了自己的性命,而不顧一家人的性命,康懷貞自問自己做不出這種事。

想到這,康懷貞嘆了口氣搖頭道:“殿下,並非末將不願投降,只是末將的家人還在汴州,若是末將投降的話……”

楊渥笑道:“你是擔心你的家人的安全吧?你放心就是,若是你願意投降,孤自然會想辦法幫你遮掩住此事,孤可以對外宣稱你不願投降於孤,已經被孤殺了,這樣一來朱全忠自然不會對你的家人動手,而你也能改姓換名爲孤效力,等將來孤滅掉了朱全忠後你就能與你家人再次團聚,如此可好?”

康懷貞聽了心中一震,沒想到楊渥爲了他能做到這一點,若是楊渥心狠的話,只要對外宣稱他已經投降了,到時候朱全忠肯定會將他的家人殺掉,而他與朱全忠有了血海深仇之後,除了一心爲楊渥效力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但楊渥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想辦法爲他遮掩,這讓他心懷感激。

他本來就無意於爲朱全忠效死,如今既然有這種辦法可以兩全其美,他自然不再猶豫,連忙道:“若是殿下能幫末將保全家人,末將願爲殿下效力,萬死不辭!”

楊渥大笑起身,親自上前爲他解開身上的繩索,命侍衛上酒爲他壓驚。

一旁,袁象先見康懷貞就這麼投降了,卻是隻敢怒視着他,連一句話都不敢罵。

他又不是笨蛋,如今的局面不投降的話很可能就會被殺掉,他還不想就此送命;所以在他心中同樣是存了投降的心思。

可惜他沒想到的是,楊渥一句話都沒有詢問他,便直接道:“朱全忠弒殺先帝,殘害忠良,罪不可赦!袁象先乃是朱全忠之外甥,又助紂爲虐,爲惡衆多,來人,將此人拖下去斬首示衆!”

這一次與樑軍交戰,淮南軍的損失並不大,不過壽州百姓受到的損失卻不小,加上淮南向來都將朱全忠看作天下最大的奸賊,對於他的家人自然不會放過。

至於說勸降此人,且不說袁象先作爲朱全忠的外甥會不會投降,即便是他願意投降,楊渥也不願接納。

淮南如今並不缺少將領,尤其是像袁象先這種能力一般的將領,淮南如今都多得安排不過來,自然不想再接納這麼一人。

見楊渥一聲不問就直接要將他斬首,袁象先大驚失色,連忙求饒道:“殿下饒命,末將願降啊!殿下饒命,末將願爲您效死啊……”

楊渥冷笑一聲,不予理會,直接擺擺手讓侍衛們去執行命令。

不久,一顆血淋淋的頭顱被高高懸掛起來。

見楊渥二話不說就殺了袁象先,康懷貞心中凜然,暗自慶幸自己剛纔沒有猶豫,不然此時肯定也是同樣的下場了。

斬了袁象先後,其他俘虜的身份地位都不夠,自然不需要楊渥親自過問,直接讓高勖進行處置。

接着,楊渥命人擺上酒宴,一來算是爲之前的勝利小小慶賀一番,二來也算爲康懷貞壓驚。

酒席上,楊渥自然少不了要詢問一番樑軍的底細。若說起對樑軍的瞭解來,還有誰能比得上康懷貞這個在在樑軍中待了十多年的老將,而且康懷貞還不比其他人,他在樑軍中都是高層將領,自然知道很多楊渥的長劍都密探根本無法打聽到的消息。

尤其是,康懷貞曾經在宿州擔任守將多年,宿州等地的各種情報他都非常熟悉,這一次擊敗朱全忠後,若是局面有利,楊渥肯定不會放過這個趁機北伐的機會,到時候康懷貞提供的情報就會發揮重要作用。

只是,康懷貞投降了,場中其他淮南將領還沒什麼想法,畢竟他們都是楊渥的心腹大將,不過是多了一個降將罷了,影響不到他們的地位;不過朱瑾卻是滿心不樂意了。

當年康懷貞正是朱瑾麾下將領,朱瑾與朱全忠交戰,戰事極爲不利。

到鄆州陷落時,樑軍乘勝進攻朱瑾的老巢兗州,那時候朱瑾正與李承嗣、史儼出兵到豐、沛一帶蒐括馬料軍糧,留康懷貞守兗州。

不過朱瑾沒想到的是,他的兩個兒子以及大將康懷貞等人直接出兗州城投降了樑軍。

結果朱瑾沒有了歸路,只好與李承嗣、史儼率領部下將士南下投靠了楊行密。

如今雖說多年已經過去,但朱瑾依舊還記着當年的仇。

楊渥見了朱瑾的表情,自然明白過來,這段時間朱瑾作爲他的參謀,爲他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建議,尤其是他能感覺到朱瑾的變化,知道此人已經放棄了自己的野心,開始爲誠心爲他效力。

所以楊渥對朱瑾的態度也變了不少,雖然還不打算給他兵權,但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對他嚴加防範了。

楊渥爲朱瑾和康懷貞二人勸和了幾句後,在他的要求下,康懷貞向朱瑾誠懇道歉,兩人一起喝了一杯,算是在面上將舊怨了結了,至於私下兩人會如何,那就不是楊渥要管的。

酒宴開了一半,卻有侍衛進來稟報說,有晉王李克用的使者前來。

“晉王的使者?”楊渥愣了一下。

李克用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派使者前來了,至少他主持淮南以來,這還是第一次有晉王的使者前來。

“讓他進來吧!”

不一會兒,一位中年人在侍衛的引領下走了進來,躬身朝楊渥拜道:“在下郭崇韜,拜見世子殿下!”

“郭崇韜?你是郭崇韜?”楊渥有些驚訝,眼前這個中年人竟然就是後來的滅樑第一功臣,之後又親自帶兵滅掉前蜀的郭崇韜嗎?

“在下正是郭崇韜,奉晉王之命,出使淮南!”郭崇韜有些奇怪,不知道楊渥爲什麼會對他的名字這麼感興趣,按理說,他如今只是個小小的典謁官,而楊渥卻是執掌淮南的大貴人,不可能聽過他的名字纔對。

楊渥這才反應過來,淡淡笑道:“原來是晉王的使者,郭先生請起!不知晉王派你前來,有何任務?”

他也是驟然聽說郭崇韜,這纔有點驚訝,不過如今的他畢竟不是當初的他了,所以只是驚訝了片刻便回過神來。

“晉王聽說如今淮南軍政都是殿下在主持,所以派在下前來向殿下恭賀;另外,我家大王有意出兵討伐朱全忠,所以想與淮南一同出兵。”

事實上,楊渥主持淮南的消息郭崇韜還是到了宿州後才得知的,再加上淮南如今大敗朱全忠,可以想象,楊渥的聲望將會真正的震動天下,這就使得他這次出使的任務更重了,不僅要與淮南打好交情,還要想辦法摸清楚楊渥的特點,以及他接位後對天下局勢的影響。

郭崇韜一邊起身,一邊偷偷打量起楊渥來,同時暗自在心中將他與李存勖比較。

這一次出使淮南,李存勖就私下交代過他,讓他把楊渥的情況都要記下來,回去後再好好細說。

“真是年輕!”郭崇韜暗自感嘆着。

楊渥今年連二十歲都不到,而李存勖今年剛好二十歲,在這一點上,兩人都差不多。

除了感嘆楊渥年輕外,楊渥在他心中的印象就是極有威嚴,比之李克用都差不了多少。

這也難怪,楊渥畢竟執掌淮南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尤其是這次對樑軍的勝利,更是讓他威望大增,足以做到在淮南說一不二。

在這一點上,李存勖卻還比不上楊渥,畢竟李存勖還沒有正式執掌河東,加上他如今還沒有親自領兵打仗的經歷,所以在威嚴上自然差了點。

至於其他方面,郭崇韜沒有深入接觸,不敢輕易下結論。

“原來如此!晉王的心意,孤領了。至於說一同攻打朱全忠的事情,如今我淮南不正是在與朱全忠交戰嗎?只是不知,身爲盟友的晉王現在有沒有出兵?”楊渥點頭道。

“我家大王新近與劉仁恭交戰不利,需要休整,所以暫時沒有出兵。不過,等這次休整完畢後,想必大王就會出兵攻打朱全忠了!”

楊渥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與郭崇韜多糾纏,在他看來,所謂盟友,不過就是相互利用來牽制一下朱全忠罷了,至於說一同出兵消滅朱全忠,這一點楊渥暫時還沒有興趣,便是將來也要等到做好了充足準備後再動手。

畢竟消滅朱全忠會引起一系列的反應,比如失去了朱全忠這個共同敵人後,淮南與河東肯定就會翻臉,而擁有更多騎兵的晉軍,其實力將會比朱全忠還要可怕,所以在沒有足夠把握在北方對抗河東的騎兵之前,還是讓朱全忠和李存勖多對峙十幾年吧!

此時,更讓楊渥感興趣的,卻是郭崇韜這個人。

從剛纔的介紹來看,此時的郭崇韜在河東還不受重用,那麼自己是不是有機會將此人挖過來呢?

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二十八章 逃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五十六章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更新計劃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
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二十八章 逃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五十六章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更新計劃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