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

被劉楚一下子揭開洪州沒有援兵的事實,陳象和鍾匡時兩人臉色都有些不好看,不過他們也知道劉楚說的乃是對的。

“即便沒有援兵,我等只要堅守城池,等到時日一久,淮南內部必定會生出變化,到時候洪州之圍還有希望解開。若是直接出城與敵軍交戰,那就完全是送死,不管如何都不能這樣!”陳象依舊堅持着自己的意見。

劉楚道:“守城?陳司馬卻是把守城想得太簡單了!淮南軍這些年攻破的城池還少了嗎?蘇州、湖州、宣州、杭州等等,還有最近被淮南攻破的宿州,這些城池都有較強的守軍防守,但結果怎樣?還不是被淮南軍攻佔了?所以一味守城絕不可行!”

“劉將軍,淮南軍的確善於攻城,但你也別忘了,之前那些被淮南軍攻破的城池,其守軍人數都是遠遠不如攻城一方的淮南軍的。比如當初杭州一戰,守軍只有三萬人,而淮南軍卻有十萬之衆;再比如去年被淮南攻佔的宿州,雙方的兵力對比也是這個數字。這就說明淮南軍也不是萬能的,他們要攻破城池也必須集中比守軍多得多的兵力才行!”

“而現在淮南軍的兵力和我軍的差不多,他們要想攻破城池,絕對沒有那麼容易!”陳象大聲反駁道。

若說之前他還有些慌張,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淮南軍的進攻的話,那到了現在反而鎮定下來了。

劉楚被陳象的話駁得默然半晌,其實陳象說的道理他又如何不知道,以四萬軍隊堅守城池的話,只要守軍意志堅定,淮南軍在短期內就別想攻破他們的城池。

然而陳象卻是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守軍的意志並沒有陳象想的那麼堅定。

鍾匡時還不怎麼清楚,但劉楚這個統兵大將又如何不清楚,如今洪州軍隊早就人心惶惶,暗中到底有多少人投靠了淮南,這是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的問題。

若是出城與淮南軍交戰的話,至少還有取勝的可能;但如果堅守城池的話,只要任何一個點的守軍投靠了淮南,就有可能引起整個城池防禦的崩潰,這一點,劉楚根本不敢去賭。

“如今的洪州城,別說那些擅長見風使舵的官員,便是城中守軍都很難說清有沒有人投靠了淮南,試問在這種情況下,誰能保證沒有人突然打開城門放淮南軍進城?”將真實情況介紹了之後,劉楚再次質問道。

“什麼?城中已經有這麼多人暗中投靠了淮南嗎?怎麼不立即把他們抓起來?”

鍾匡時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消息,頓時感到驚怒交加,埋怨起劉楚爲什麼沒有提前告訴他。

“法不責衆!節帥能抓一個兩個投靠淮南的官員,但節帥能將那麼多人都抓起來嗎?”劉楚苦笑道。

他之所以之前不想將這個情況告訴鍾匡時,就是擔心他忍不住下令將那些投靠了淮南的人全部抓起來,到時候在淮南沒有打過來之前,城中肯定自己就先亂起來了。

鍾匡時明顯呆了呆,接着大怒道:“什麼法不責衆?那是他們犯了小的過錯時用的,如今他們都背叛本帥了,難道本帥還不能處置他們嗎?”

“節帥不可魯莽,此事必須從長計議啊!決不能輕舉妄動!”一旁,陳象也有些慌了神。

他對洪州內部目前的情況也是知道的,不過出於和劉楚一樣的考慮,兩人極有默契的沒有將具體情況向鍾匡時透露。

“是啊,節帥,若是將那些人都抓起來,即便這一次擊退了淮南軍的進攻,我江西也會徹底完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們說,本帥該如何辦?”鍾匡時也有些不耐煩了,大聲問道。

“節帥應該同意末將的意見,讓末將領兵出城與淮南軍決一死戰,若是僥倖贏得這一戰,節帥就可以宣佈對那些暗中投靠了淮南的人來個既往不咎,這樣一來就能重新得到這些人的擁戴,從而得到重整旗鼓的機會。”劉楚沉聲道。

“你是說讓本帥放過那些背叛了我的人嗎?”鍾匡時頓時不樂意了,皺着眉頭說道。

“節帥,昔日官渡之戰後,曹操一把火將那些暗中與袁紹有勾結的人的書信都燒了,從而收穫了那些人的忠心。節帥如今效仿一下,豈不甚好!”劉楚勸道。

一旁陳象也道:“不錯,節帥,屬下也同意劉將軍的建議,若是我軍敗了,自然一切都無話可說;但若是勝利了,那就下一道赦免的命令,以安定人心。若是節帥還不解恨,大可等到將來再來對付那些背叛了你的人。不過,在下還是覺得不應該冒險出城與淮南軍一戰,堅守待變纔是最好的辦法!”

“至於說如何堅守城池,那些將領的家人不是都在城中嗎?節帥可以將他們的家人都集中起來,派可以信任的將領進行看管。這樣一來,又有誰敢叛亂?”

鍾匡時聽了陳象的建議不由眼神一亮,顯然頗爲意動。

不過劉楚隨即又反駁道:“陳司馬此計根本就沒什麼用處,本將敢打賭,若是節帥真的下達這個命令,只怕全軍都有可能譁變!而且即便沒有譁變的,那些將士也會士氣大減,到時候若是來個出工不出力,你又能如何?”

“士氣大減,那就多加賞賜,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士!先王治理江西近三十年,積蓄何等豐厚,只要隨便拿出一點來進行賞賜,定能激發士兵鬥志!我想到了此時,節帥也不會捨不得一點錢財吧?”陳象沉聲道,又轉過頭向鍾匡時詢問道。

“既然有這麼多的錢財用來賞賜,那麼爲什麼不用來獎賞大軍,然後趁着士氣高漲的時候出城與敵軍決戰呢?”

……

陳象和劉楚二人爭論不休,誰也無法說服誰,而一旁鍾匡時卻是越來越不耐煩,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決斷。

“都是那幫該殺的淮南軍!若是沒有他們,我江西人好端端的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去投靠他們!”心煩意燥之下,鍾匡時狠狠的咒罵道。

當然,他也就是說說而已,還真不敢下令將刁彥能他們怎麼樣。

鍾匡時雖然才能平庸,但也不是傻子,且不說他堅持要殺刁彥能的話,很多人肯定會站出來阻止;就憑刁彥能乃是楊渥的親信將領這一點,鍾匡時就不敢下殺手。

到了這種時候他自然也知道,若是不擊退淮南軍,那麼他也要去淮南做俘虜了;若是自己將刁彥能給殺了的話,即便他有個妹妹是楊渥的夫人,但也難保楊渥會做出什麼反應來。

刁彥能他們自己惹不起,那些投靠了淮南的江西又是法不責衆,同樣不能殺。

仔細想一想,鍾匡時發現自己這個鎮南節度使做得還真是失敗,不僅調動不了所屬各州的一兵一卒,便是連洪州城中也不能如他所意。

到了此時,他卻突然明白了爲什麼他父親會讓他不要妄想對抗淮南,當淮南軍到來時直接納土歸降還能保住富貴;而妄想抵抗卻只能帶來禍端。

或許可以投降?

鍾匡時突然心中一動,生出這麼一個念頭來。

這個念頭一出現,隨即便迅速擴大,再也無法抑制。

這鎮南節度使的位置當起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暢意,反而是每天都有數不盡的憂愁;而投靠淮南的話,自己的妹妹就是吳王的夫人,想必吳王也不會虧待自己,淮南的大小官員們也不敢小覷於我!

想到這,鍾匡時突然下定了決心,不過即便要投降,他也必須與劉楚、陳象二人商量。

這段時間下來,他早就習慣了有什麼事情都找二人商量。這麼大的事情,若是不找二人商量的話,心中還是有些不放心。

“劉將軍,陳司馬,你們說,若是本帥在這個時候向淮南軍投降的話,吳王會如何對我?”

“什麼,節帥想要投降?”陳象和劉楚二人頓時臉色大變,相互對視一眼,顯然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淮南軍這一次出兵江西,可是打着陳象、劉楚二人劫持了鍾匡時的名義出兵的。

之前鍾匡時好歹還是和他們站在一條路線上,所以二人還對他恭恭敬敬的;但如果鍾匡時想要投降的話,那情況就有些不同了。

鍾匡時再怎麼說,他的妹妹也是吳王的夫人,而且鍾傳對楊行密也有恩德在先,可以想象,只要鍾匡時向淮南投降,絕對會受到楊渥的優待;然而陳象和劉楚二人若是去了淮南的話,即便不死只怕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節帥此時投降只怕有些不妥!吳王的目的乃是想要奪取整個江西,而節帥乃是先王的長子,是正統的江西之主!吳王爲了杜絕後患,只怕會對節帥下殺手啊!”劉楚眯着眼睛對鍾匡時道。

雖然對鍾匡時已經有了戒備之心,不過劉楚此時還沒有直接造反將鍾匡時拿下的想法,畢竟那樣一來就是坐實了淮南的藉口,到時候他就連最後一點退路都沒有了。

所以若是能勸說鍾匡時不要投降的話,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這是本月第73章,本月保底七十章,加更三章,如今總算完成。不過時間卻已經到了七月一號了,汗……)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更新計劃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更新計劃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