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

其實是些什麼人放的謠言大家都有猜測,不過那些人暗中放謠言時卻做得比較隱秘,很難抓住他們的首尾。

而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動他們,這不僅是楊行密不願做的,也是楊渥不願做的。

“至於說那些不法奸商,所謂法不責衆,總不能全都殺了吧!而且如今的律法中也沒有哪一條規定不賣糧食就要殺頭。”

高勖不由一滯,他也就是在怒火頭上才這麼一說,他也知道楊渥說的這些有道理,只是心中怒火卻難以平息。

“那世子殿下覺得該如何做?如今時間不等人,十幾萬敵軍逼近,必須儘快儲備足夠錢糧,出兵擊退敵軍纔是至關重要的事啊!”

“高先生關心則亂了,如今局勢雖然緊急,但還沒到最危險的時候。”楊渥轉頭看向衆人,見衆人臉上都有些憂慮,最後又看向臉色同樣有些凝重的楊行密,不由笑了笑道:“敢問父親,如今局勢,比之當初清口大戰之前如何?”

提到清口大戰,許多經歷過當年情景的老人不由神色一動,想起了當年的局勢。

那時候的局勢比之如今可要亂多了,因爲,楊行密那時候面對的是剛剛剿滅了天平軍節度使朱暄和泰寧軍節度使朱瑾的朱全忠,二十萬大軍南下,聲勢何等浩大?

其中龐師古率領的七萬大軍在東面漣水,葛從周率領的一萬大軍在西面壽州,朱全忠又親自率領十二萬大軍駐紮在宿州爲後應,聲勢之大,江淮爲之失色。

而如今雖然三面來攻的敵軍聲勢也很強大,但除了康懷英的五萬人能算精銳外,錢鏐的三萬人中有太多新兵夾雜在其中;至於鍾傳的六萬江西兵,不是在場之人小覷他,而是江西兵這麼多年沒打仗下來,戰鬥力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所以這一次的敵軍實力肯定比不上清口大戰時的朱全忠大軍。

反觀淮南一方,當初朱全忠驟然南下時,楊行密急切間只能拼湊出三萬精兵北上;而如今的淮南卻坐擁十餘萬精銳,實力增長了何止一倍。

所以楊行密聽了楊渥的問題後,當即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答道:“如今的局勢雖然險峻,但比起清口之時來,卻還差遠了!清口之時,咱們淮南都能安然度過,而且大獲全勝,這一次也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不錯!清口大戰時,我淮南初定,驟然聽到朱全忠大兵南下,人心有些不穩還能理解。如今江淮安定十多年,遇到的也不過是幾個跳樑小醜而已,諸位何須如此憂慮!”楊渥笑了笑,接着說道。

高勖等人聽了不由有些慚愧,他當年也是經歷過清口大戰的老人了,沒想到如今居然還比不上楊渥這個後輩鎮定。

其實也不能怪這些人,而是囤積炒作糧價這種事他們還是第一次遇見,不免有些慌了手腳。

在這亂世之中,殺人真的不需要什麼特殊理由。所以即便是那些被稱爲唯利是圖的商人也老實了許多,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官府給拿去砍了腦袋。

不過這十餘年的安定日子下來,也沒見淮南有什麼雷霆手段,於是有些人的膽子又重新大了起來;加上這一次楊渥用文官代替武將擔任刺史,面對那些文縐縐的文官,這些商人的膽子自然更大了,所以在暗中有心人的鼓動下,這纔敢聯手掀起這次的事。

而若是沒有內部的這檔子事,僅僅面對外部敵人的話,局勢雖然還有些險惡,但在場的衆人也不會有絲毫擔心。

所以聽了楊渥的勸解後,高勗不由苦笑道:“如果只是外敵,我等自然不擔心。但正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咱們的糧草還不知道在哪裡呢,心裡自然會有些不安啊!”

楊渥笑道:“有什麼不安的,一來湖州、歙州、光州等地,雖然敵軍來勢洶洶,但以當地的守軍力量,加上三位刺史的能力,多了時間不好說,但至少一兩個月時間是能守住的;等一兩個月後,即便市面上的糧價還是這麼居高不下,但那時候各地秋稅的錢糧也到了,足夠大軍出征之用。所以糧食儲備問題,大家不要擔心。”

像淮南最近這種恐怖的攻城速度,那都是有特殊情況的,比如攻破蘇州,是因爲蘇州炮的第一次投入使用;破湖州,是湖州刺史高彥的兒子高澧主動投降了;破潤州,是黑火藥第一次用於爆破;破宣州,是因爲田覠自己出城一戰身亡了;破光州,更是有柴再用提前作的準備。

這一次次快速攻城,其背後的條件都是不能複製的。所以到了李神福攻鄂州時,就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

只要守城得力,錢鏐他們想要攻破湖州、歙州和光州這三座城池,絕對不是短期內能辦到的事情。

楊渥繼續說着:“這第二嘛,如今軍隊整編還只是起了個頭,要初步完成整合可能還要一個月時間,所以在一個月內,即便廣陵儲備了足夠的糧草,也難以出兵。大家還是先好好想想該如何穩定廣陵的糧價吧。”

聽完楊渥的分析,衆人不由默然。

“不錯,如今還是要想辦法儘快穩定糧價啊。對於這些方面,大家都沒什麼經驗。駱先生,你是淮南的支計官,你先來說說今年秋稅的情況吧”楊行密也沉聲道。

“是!”駱知祥躬身道:“按照往年的情況估計,今年的秋賦應該有一百萬貫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會折成糧草上繳;不過考慮到今年糧價波動這麼大,最終會有多少百姓選擇用糧食繳稅就很難說了。”

如今各地的稅法都是沿用唐朝的兩稅法,不過唐朝的兩稅法是將百姓按資財多少劃分成幾個等級來徵稅的,而淮南如今則是按土地面積和肥瘦定額徵收一定的稅錢,其中上等田每頃收稅足陌現錢二貫一百文,中等田一貫八百文。另外,還實行丁口稅,計丁口徵現錢。

因爲徵稅的時間分爲夏稅和秋稅兩次徵收,所以這種稅法被稱爲兩稅法。

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十三章 溫馨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五百章盧枇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二章 人選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
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十三章 溫馨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五百章盧枇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二章 人選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