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

永興縣,禁軍駐地。

經過幾天時間的緩和之後,兵敗帶來的惶恐已經逐漸平靜下來,劉崇景又恢復了往日的那份沉穩。

不過熟悉他的人卻知道,他面上的沉穩僅僅是裝出來的,實際內心的惶恐只怕絲毫沒有減少。

他的父親劉威乃是追隨太祖楊行密起家的老臣,在對抗孫儒的戰事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立下了極大的功勞;再加上劉威在吳國朝堂中的深厚威望,劉崇景知道自己這次雖然犯下大錯,不過應該沒有性命危險。

但作爲一個一心想要立下大功,有所作爲,想要將自己父親的爵位再升一升的年輕將領來說,僅僅沒有性命危險是不會讓他滿意的。

楊渥到底會如何處置他,會不會將他罷官免職,這纔是他最爲關注的。

此時,劉崇景皺着眉頭在自己的營帳裡面焦慮不安的走來走去。

他已經多番派人去金陵打探消息了,按理說現在打探消息的人也應該回來了纔是。

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準備出去走走的時候,外面終於傳來一陣腳步聲。

“公子,金陵那邊有回信了!”

來人乃是跟在他身邊的家僕,是他父親劉威給他安排的忠實可信之人。

“到底是個什麼結果?快快說來!”劉崇景心中一驚,他猛地吸了口氣,鎮定了一下心情,這才沉聲問道。

“大王有令,公子將被調到廂軍裡去擔任指揮使!正式的令旨應該就在接下來幾天到達!”

“什麼?這不可能!”劉崇景如遭重擊,身子一晃,這才勉強站住。

他沒想到楊渥的處罰竟然是這麼重,直接將他調到了廂軍擔任指揮使。

廂軍是什麼地方?在那裡擔任軍職的,不是軍中那些不受重用的三流將領,就是那些投降吳國的將領,根本沒有什麼前途可言。

許多人甚至將廂軍稱作武將養老院,因爲當初軍政分離時,許多靠熬資歷上來的老將領就是被分配到了州兵。

而他卻是年輕一輩中號稱最有前途的武將之一,年紀輕輕就已經是指揮使不說,還有他父親留下來的深厚人脈關係,再加上他上次在攻打洪州的那一戰中立下大功,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但如今就因爲這麼一次兵敗,結果就被調到廂軍之中,這讓他如遭重創。

“公子,這是國公派快馬送來的消息,絕不會錯!這裡還有一封國公給公子的信,請公子過目。”

劉崇景平復了一下心情,連忙將劉威的書信接過來打開看。

剛看完,劉崇景卻是更加愣住了。

原來劉威在信中不僅將他好生罵了一通,同時還告訴他在廂軍也沒什麼不好的,既輕鬆,又沒多少危險。讓他在廂軍中好好做事,不要胡作非爲。

“這是我父親寫的信?他難道就不知道廂軍是什麼地方嗎?我去廂軍之後不僅什麼前途都沒有了,還會被人笑話死的!”劉崇景完全懵了,實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父親居然會這麼勸他。

但事實就是如此,楊渥的令旨已經下達,誰也無法改變,而且如今吳國年輕將領不斷涌現,可以想象,他將來再想出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

且不說劉崇景這邊,袁州那邊,李德誠雖然遇到楚軍伏擊而兵敗,不過他率領殘兵退保袁州之後,卻是將城池守得十分嚴密,沒有給楚軍任何機會。

幾天後,當劉信率領大軍從洪州來援,還沒趕到袁州時,提前打探到消息的王環便領軍撤退回了湖南。

從這一點來看,王環還是非常謹慎小心的,沒有給吳軍反擊的機會。

對於這個結果,楊渥自然是大爲不滿。

而虔州那邊,盧光稠和譚全播在一番商議之後,覺得若是出動太多兵力幫助吳國攻楚,那就是徹底投入吳國一方,並與馬殷乃至馬殷身後的朱溫決裂了,這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但若是一兵不出的話,那又會給楊渥提供把柄,將來楊渥就有了足夠的藉口討伐他。

所以二人最後決定只讓盧光稠的長子率領三千軍隊協助吳軍,同時以防備大彭王劉隱爲藉口,婉拒了吳國要他進一步增加兵力的要求。

對此結果,楊渥等人同樣很不滿。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敵人也要一個一個的消滅,樹敵過多可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對於盧光稠這種“怠工”的行爲,楊渥最終也只能認可了,不過在心中卻是狠狠的記上一筆,準備將來再收拾。

到八月底時,之前因爲大換防而對軍隊造成的影響基本已經消除了,各種整合也基本完成,剩下的就需要在戰爭中來進行磨合。

此時,出兵湖南的作戰計劃也有樞密院最終擬定,一共出動四個軍共八萬禁軍的兵力,分兵兩路進攻湖南。

其中一路以王茂章爲大都督,會同朱思勍一起從鄂州出兵攻打嶽州;另一路則以李承嗣爲大都督,與劉信一起從袁州出兵,目標直指馬殷的老巢潭州。

這個戰役計劃顯得十分保守,甚至沒有確定具體的主攻目標,或者說,潭州和嶽州這兩地都是主攻目標。

爲此,在兵力分配上同樣是進行平均分配,兩個方向各有四萬禁軍。

當戰役開始時,先由鄂州那邊先行發兵進攻嶽州,在鄂州那邊出兵後半個月,江西這邊纔會出兵。

之所以這麼安排,是爲了先在嶽州開戰,而江西這邊則儘量隱藏兵力,避開敵軍斥候的偵查。

這樣一來,敵軍以爲吳國的主攻方向在嶽州方向,到時候就會將主力調往嶽州;等到袁州這邊對潭州發起進攻後,因爲潭州的重要性遠在嶽州之上,這樣一來,馬殷就不得不將增援嶽州的軍隊往回調,這就會給王茂章趁機進攻的機會。

即便敵軍小心謹慎,沒有給王茂章可趁之機,但馬殷將軍隊來回調動,這本身就能使敵軍疲憊,更利於之後的戰鬥。

總的來說,這次對湖南的大規模進攻,除了在調兵上有些謀劃外,在其他方面楊渥並不打算用什麼計謀,而是打算正面進攻,以絕對的實力來擊敗馬殷,奪取他的地盤。

在他看來,吳國的實力自然是遠在馬殷之上的,之前之所以楚軍能接連擊敗吳軍,那不過是因爲吳國的戰略中心不在他那邊。

吳國的主要進攻方向,最開始是錢鏐,接着是江西,中間還有幾次北伐之戰,但對湖南卻是始終沒有動用主力軍隊,真正與馬殷交戰的軍隊人數甚至比敵軍要少得多,這纔是馬殷能夠接連取勝的原因。

而如今楊渥準備投入的卻是八萬禁軍,而馬殷一方的總兵力雖然遠遠不止八萬之數,但他的兵力卻需要受到多番掣肘,尤其是南方的劉隱和湖南各地遍佈的蠻人,牽制了大量的楚軍。

所以馬殷真正能夠用來抵抗吳國的軍隊應該最多也就七八萬人。

另外,爲了保障後勤的通暢以及後方的安全,楊渥又從各地調集了六萬廂軍,分別負責留守鄂州,防備高季昌的進攻,以及保證從袁州到潭州前線的後勤運輸。

如果加上這些負責後勤的兵力的話,吳國此次派出的兵力那就更多了,遠在之前各次攻打湖南動用的兵力之上。

九月初,朱思勍率領左武驤軍離開金陵,一路旌旗蔽空,浩浩蕩蕩的向鄂州進發。

此外,還有兩萬從各地集結起來的廂軍同樣在向鄂州進發。

如此大規模的調動,自然很快就引起了馬殷和荊南節度使高季昌的注意。

吳軍大舉增兵鄂州,其目標不是馬殷的嶽州,便是高季昌的江陵,所以這兩方勢力立即便警惕起來,同樣開始調兵遣將。

其中馬殷將平時駐守潭州的兩萬軍隊調往嶽州,而高季昌則迅速向江陵集中兵力,同時派人去大梁向朱溫求援。

相比於朱思勍的高調行軍,李承嗣率領的左騰驤軍就要低調得多,一路上大軍甚至連旗幟都沒打,行軍速度同樣很慢,一點都沒有一支禁軍精銳應該有的樣子。

一方如此高調,另一方卻如此低調,這自然是爲了儘量的迷惑敵人,以將敵軍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嶽州那邊去。

不過看起來,他們的計劃成功了。

當朱思勍抵達鄂州,並且開始不斷派兵向嶽州進行試探時,馬殷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了嶽州那邊,以至於對江西這邊的敵情有所忽視。

十月初,王茂章留下兩萬廂軍守鄂州,自己率領四萬禁軍和一萬多廂軍出兵進攻嶽州。

馬殷當機立斷,從潭州再次增兵兩萬,趕赴嶽州,準備與吳軍在嶽州來一次大決戰;同時又從其他各州開始抽兵北上,以補充潭州兵力的空虛。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吳軍到達嶽州之後,卻沒有立即與楚軍交戰,而是修築營寨,做出一副持久戰的姿態。

另一方面,當潭州兵力被大量抽調到嶽州之後,洪州這邊的李承嗣這才露出尖銳的牙齒,從袁州出兵目標直指潭州。

一場大戰即將開始。

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更新計劃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章 家宴(下)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十章 詢問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章 招攬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
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更新計劃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章 家宴(下)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十章 詢問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章 招攬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