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

刁彥能見鍾延規額頭上冒汗,知道自己的話他已經聽進去了一部分,心中微微一喜,繼續說道:“再者,使君覺得伯爵的爵位太低,但使君可要知道,大王冊封的伯爵與如今朝廷冊封的爵位如何能比?”

“當今朝廷衰敗至如此境地,對於地方已經完全沒有什麼掌控力,所以纔會使得爵位不值錢。但我家大王威震四方,南滅錢鏐,北破朱全忠,如今已經據有江淮、兩浙之地,更兼兵強馬壯,將來建國稱尊也不在話下,到時候新朝建立,各種爵位肯定不會如此氾濫。使君有世襲伯爵之位在身,又有一位妹妹在宮中,如此誰敢小瞧使君?這可是能夠傳之後世子孫的富貴,比起那些如今看起來顯耀,但難以持久的高官厚爵豈不是要好得多?”刁彥能沉聲道:“最後一點,以如今的局勢,使君還有別的選擇嗎?”

江州緊靠着長江,面對淮南大軍進攻時很難守住,鍾延規又和兄長鍾匡時不和,距離朱全忠、馬殷等勢力更是極爲遙遠,無法得到他們的援助;所以鍾延規除了投靠淮南外,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因此,在面對鍾延規時,淮南完全是底氣充足的一方。這也是楊渥只願意給鍾延規這麼點好處的原因。

當然,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刁彥能說的,將來建立新的國家,其爵位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氾濫。

一般來說,每個朝代在剛開始的時候其爵位冊封都是很謹慎的,像明朝初期,就只有六個國公。

但到了王朝後期,爵位逐漸氾濫,就會變得不值錢起來。

當然,五代時期是個特殊時代,因爲天下持續紛爭,各國爲了儘量籠絡部將,所以都很捨得冊封爵位。

像歷史上的淮南,周本、李德誠,這兩人就是在活着的時候就被冊封爲王爵的。

然而如今楊渥的野心卻要高了許多,從一開始他想建立的就不是一個割據一方的地方小國,而是一個能夠與漢唐比肩的強大王朝。

與建立在後周的基礎上的北宋不同的是,如今的淮南還是一片空白,可以任憑楊渥進行規劃。

在爵位方面,他也沒有多少歷史包袱,不必像唐朝初年那樣,因爲繼承了太多隋朝的力量,結果國公冊封了一大片。

在楊渥看來,作爲對立有大功之人進行獎勵的最後手段,爵位的授予必須慎之又慎。

就像如今錢鏐的兒子錢傳璙,雖然現在是郡公,但將來楊渥若是開國的話,肯定會被降低爵位。

至於鍾延規,他畢竟是鍾秀寧的兄長,若是他願意主動投靠淮南的話,楊渥也願意給他一個合適的出路。

別看鍾延規有個妹妹在楊渥身邊,但越是如此,就越容易被猜忌。

同樣是外戚,但鍾延規可不是周本,周本手中握有兵權,又是淮南老臣,加上楊渥與周夢潔感情深厚,所以他才能受到重用而不被猜忌。

但鍾延規在有個妹妹在楊渥身邊的情況下,如果他自己還不知收斂,一心想要獲取高位,那就是取禍之道了。

所以楊渥也曾叮囑過刁彥能,儘量將這個道理和鍾延規說清楚,讓他看清形勢,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鍾延規一時間有些猶豫不決,他既承認刁彥能說的有些道理,但同時心中又有些不甘心。

然而刁彥能卻是閉口不再多說,靜靜等待鍾延規的決斷。

鍾延規猶豫了許久,終於下定了決心:接受楊渥給出的條件,投靠淮南。

得到這個結果後,刁彥能終於鬆了口氣,這是他進入江西的第一站,就已經取得突破,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有了鍾延規的投靠後,關於江西的各種內幕消息也就源源不斷的被鍾延規說了出來,刁彥能這才明白,淮南之前對於江西的瞭解是何等之少,別的不說,光是馬殷已經將手伸到了江西各地,有幾個州的刺史已經暗中投靠了他,這個情報就是淮南之前不知道的。

“我算是看出來了,只要我父親在一日,江西各地的那些刺史們就會聽從我父親的命令,至少是在表面上服從。但若是我父親不在了,江西就會立即陷入分裂,即便淮南不派兵來攻,洪州也無法維持對江西的統領。虧得我當初還和我哥哥爭奪了那麼久的留後之位。”

或許是下定了決心要投靠淮南的緣故,許多以前沒有想明白的道理鍾延規如今反而都明白過來了。

如今的江西說白了就是一個勢力聯盟,鍾傳只是這個聯盟的盟主而已;因爲鍾傳實力最強,而且威望最高,又有朝廷給予的大義名分,最重要的是鍾傳的手段足夠強,所以他才能指揮得動其他刺史。

但等到鍾傳這個盟主不在了,盟主的兒子可未必能夠繼承盟主之位,即便當上了這個盟主,也很難號令其他勢力。

所以鍾匡時雖然即將成爲新的名義上的江西之主,但實際能控制的也就是洪州這一州之地而已,與他如今能控制的江州其實是差不多的。

這麼一想,當初輸給鍾匡時的鬱悶和不滿反而減少了許多。

一旁,刁彥能可沒有這麼多的感慨,他細細想着剛纔鍾延規告訴他的情報,越想越覺得這個消息很重要,必須迅速告訴楊渥,讓他有個準備。

……

就在刁彥能思考着下一步的舉動時,北方的局勢也出現了一個重大變化!

樑軍的實力的確是毋庸置疑的,即便被淮南軍消滅掉了大量有生力量,但等到淮南軍撤離之後,朱全忠的實力又開始逐漸恢復。

去年南征大敗而回後,朱全忠便下令徵募一部分新兵。到了此時,這些新兵已經能夠送上戰場補充之前的損失了,雖說與當初的那些百戰精銳根本無法相比,但用來平定魏博叛軍還是能夠勝任的。

經過三個月的激戰後,如今魏博五州已經收復了四州之地,只剩下最偏遠的貝州還在叛軍手中。

不過貝州的局勢較爲複雜,一方面當地魏博軍已經背叛了羅紹威,另一方面,貝州如今又遭到了義昌節度使劉守文的進攻;此外,成德節度使王鎔的軍隊同樣在當地幫助朱全忠進攻魏博叛軍。

所以貝州如今正處於三方混戰之時。

對於朱全忠來說,如今魏博五州的叛亂他已經平定了四州,剩下的貝州相對來說不是那麼急切;畢竟相比於晉王李克用,劉守文的勢力根本不被朱全忠放在眼裡,所以他決定想調轉兵力先回去解除潞州之圍。

然而當他的大軍剛剛抵達相州時,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潞州的昭義節度使丁會,率領手下三萬大軍向晉王李克用投降了!

“什麼?丁會投降了?這絕對不可能?”得知消息後,朱全忠驚得渾身發顫。

丁會是什麼人?那是最早追隨朱全忠的部將。

當年朱全忠還是黃巢起義軍中的一員時,丁會就是朱全忠的部下了,後來朱全忠南征北戰,丁會始終追隨左右,立下極大的功勞,深受朱全忠的器重。

後來丁會因爲功績被加封爲昭義節度使,但爲了防止朱全忠的猜忌,丁會在多數時間內都是稱病不理政務的。

這樣一個有功勞,有能力,而且知進退的老將,即便是經常猜忌部將的朱全忠都對他很滿意,準備再過幾年就給他一個較高的榮譽,然後退休養老。

誰知道就這樣一位功勳老將,卻毫無徵兆的突然向李克用投降了!

朱全忠卻沒想到的是,丁會的投降並非沒有徵兆。

雖然早年也是黃巢起義軍中的一員,但丁會對於唐朝卻還有忠義之心。

兩年前,朱全忠弒君之後,丁會得知消息便率領昭義節度使的屬官大加祭拜,痛苦流淚了許久;之後朱全忠又屠殺李曄的諸多皇子,更是在白馬驛之禍中將朝廷重臣像屠殺豬狗一般對待,這就讓丁會心中對朱全忠越發失望。

只是那個時候丁會還沒有下定決心要背叛朱全忠,畢竟他一生追隨朱全忠,如今年老,榮華富貴已經到了極致,自然不想輕易背叛,以免晚節不保。

然而,前些日子朱全忠拒絕加九錫,將何太后以***的罪名處死,這個消息傳來後,丁會就對朱全忠完全絕望了。

正好在這個時候,晉王李克用親自率領大軍抵達,並且派出使者去勸降,丁會見到勸降使者後便最終下定了投降的決心。

晉軍之前攻打潞州近兩個月,始終打不下潞州,然而此時朱全忠的一個舉動卻是幫助李克用輕而易舉的拿下了潞州,這卻是他沒有想到的。

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五百章盧枇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
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五百章盧枇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