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

“下戰書?”高季昌等人都吃了一驚。

如今吳軍的主力都已經被調去對付援軍去了,留在江陵城外負責牽制他們的兵力最多不會超過一萬人,而對方那個姓李的將領,居然還敢派人來下戰書嗎?

敵軍兵力不會超過一萬人,而城中守軍雖然經過之前的消耗,但能夠動用的兵力也有兩萬左右;即便是爲了安全起見,必須留下一部分守城,那麼可以出城與敵軍交戰的兵力也至少可以有一萬五千人,在這種情況下,敵軍按理說應該是以防守爲主,又怎麼會主動來挑戰呢?

便是倪可福都有些驚疑不定的問道:“節帥,敵軍來下戰書,這其中不會有詐吧?”

高季昌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樑震道:“前輩以爲如何呢?”

樑震沉吟了片刻,開口答道:“不好說,老夫也無法判斷敵軍是不是有詐!”

高季昌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先將吳國使者召進來吧!”

他決定先看看情況再來做決定,反正是不是要出城與敵軍交戰,主動權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至於說若是拒絕接受敵軍的戰書,是不是會丟臉的問題,高季昌卻是絲毫沒有在意的。

臉面有什麼用處?比起實打實的軍隊、地盤來,臉面這種虛的東西,高季昌向來是不怎麼在意的。

不一會兒,周宗在幾個侍衛的看押下,走了進來。

一見面,他便譏笑道:“高節帥也是一方藩鎮,卻不想膽子如此小。”

倪可福等人大怒道:“我家節帥允許你來此,這如何就算是膽子小了?”

周宗笑道:“我軍的主力都被大王調去對付你們的援軍去了,留在這裡的不過區區五千兵力罷了;就這麼一點兵力,剛剛在下進城時,你們的守軍卻一個個如臨大敵,連城門都不敢打開,只敢讓在下通過吊籃縋進城來,這不是膽小又是什麼?”

倪可福等人神色一窒,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樑震卻是開口道:“臨戰之際,一切都以謹慎小心爲上,如何算的是膽小呢?節帥,老夫以爲,剛纔那幾個守城的士兵沒有貿然打開城門,這是忠於職守的決定,應該予以嘉獎纔是!”

高季昌笑道:“前輩所言甚是,來人,傳本帥的命令,給剛纔那幾個守門的將士每人官升一級!”

周宗心中一凜,心道:“這高季昌果然不是一般人,怪不得連大王都對此人重視;至於這個老者,應該就是高季昌身邊的謀士樑震了吧?”

他在心中思考着,面上卻是絲毫不露聲色,繼續說道:“好吧,如果說之前沒有開城門那算是謹慎的話,那在下不過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又是奉命前來出使,高節帥卻是像防備刺客一般,身邊帶着這麼多侍衛,這難道不是膽小嗎?”

樑震笑了笑,接着道:“你剛纔也說了,我家節帥乃是在防備刺客,這防備刺客,再怎麼謹慎都不爲過,你覺得老夫說的有理嗎?”

周宗啞然,頓時知道論口舌之利,自己不可能是眼前這人的對手,當即也不再嘗試,而是大笑一聲,躬身一禮道:“這位想必就是高節帥身邊的第一謀臣樑震樑先生吧?在下週宗,見過樑先生!樑先生大名,在下在金陵時就早有耳聞了,如今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啊!”

他對樑震行了一禮,但對高季昌這個荊南節度使反而沒有行禮,這讓樑震等人見了之後不由得眉頭一皺。

便是高季昌的臉色也有些不好看。

樑震起身向高季昌道:“節帥,此人如此狂悖無禮,老夫以爲,節帥應該將此人趕出城去!”

高季昌默然沒有開口。

一旁王保義對周宗道:“閣下既然是吳軍派來的使者,卻是如此狂悖無禮,難道你們吳國人平時都是這般粗鄙嗎?”

周宗啞然,他笑了笑道:“我吳國之人自然都是守禮君子居多,像在下這種無禮粗人,就只能被派到江陵來出使了。”

他這話差點沒把人氣個半死,不過一來他乃是吳國的使者,正所謂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高季昌等人心中雖然惱怒,卻也不敢將他如何。

二來,這次吳軍突然派使者來下戰書,高季昌也想搞清楚吳軍的底細,自然不願意就此將周宗趕出城去。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今江陵被吳軍圍困,吳軍與江陵援軍的交戰,到底哪一方能獲得勝利都還不好說,所以高季昌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太過得罪吳國,免得日後沒了退路。

好在,周宗也沒有徹底將事情做絕,他今天之所以一進來就表現得這樣狂妄,卻是楊渥讓他如此,其實他本人並不是一個狂妄之人,反而謙遜守禮。

讓一個謙遜守禮的人,去裝扮成一個狂悖無禮之人,這也是難爲他了,至少到了此時,他已經覺得差不多了。

所以他接着又對高季昌行了一禮,道:“高節帥,我家將軍命在下前來下戰書,若是節帥接受的話,三天之後我家將軍將會率軍在城東與節帥的大軍一決高下!”

高季昌皺了皺眉,看向倪可福。

倪可福頓時會意,開口問道:“在城東一決高下?爲什麼不在城南?”

城東畢竟是面相吳國的方向,若是在那裡交戰,誰知道吳國人是不是有埋伏。

周宗嗤笑一聲,道:“城南?城南就那點地方,如何能施展得開?要知道你我兩軍的兵力加起來,可是……”

說到這裡,周宗彷彿突然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一般,連忙改口道:“嗯,總之,城南的地方太小了,不適合作爲戰場!”

高季昌等人卻是神色一凝,顯然注意到了周宗剛纔差點說漏的話。

“兵力加起來,可是……”

可是什麼?衆人心中都很好奇,不過周宗卻是不再提起此事,他們也只好在心中展開猜測。

倪可福沉吟了片刻,接着問道:“三天之後,若是下雨則如何?”

……

倪可福不斷的就一些細節向周宗詢問,其實目的也不過是想要儘量的打探吳軍的底細,試探一下吳軍的虛實。

可惜周宗在出使之前就被楊渥面授機宜過,除了故意透露一些消息外,關鍵的消息卻是遮遮掩掩,讓人聽了之後反而起疑心,難以斷定具體情況。

最後,周宗卻是故意裝作不耐煩道:“高節帥,戰術就在這裡,總之一點,三天之後,戰與不戰都由節帥來決定,若是節帥覺得怕了,那麼三天之後大可閉門不出就是!在下另有要事,節帥若是沒有別的事情的話,那麼在下這就告辭了!”

高季昌無奈,只好點頭答道:“既然如此,那周先生先請回吧!三天後是否交戰,本帥明天會派一個使者前去告知貴軍的!”

到最後,他還是沒能弄清楚吳軍的虛實,自然不敢貿然答應,所以只好讓周宗先離去。

等周宗告辭離開後,高季昌首先向樑震問道:“前輩,你覺得周宗此人如何?”

他這話問得有些奇怪,不過樑震卻是聽懂了他的意思。

“節帥,以老夫之見,此人必定不是他自稱的一介幕僚,至少不可能是區區一個指揮使的幕僚;若是老夫所料不錯的話,此人要麼是吳王身邊的近臣,要麼就是某個都指揮使,甚至是某個都督身邊的幕僚!”樑震沉吟一番後答道。

剛纔周宗看似說了很多東西,不過衆人回頭一想卻發現,周宗所說的都是一些沒什麼用處的東西,或者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讓人聽了之後不僅難以探明吳軍虛實,反而使得自己起了疑心。

說話能夠做到如此滴水不漏,這樣一個年輕人,有可能僅僅給一個指揮使當幕僚嗎?至少樑震是不信的,高季昌心中也有些懷疑。

高季昌點了點頭,他接着向衆人問道:“剛纔此人說,他們統兵將領名爲李章,可有人聽說過此人嗎?”

衆人聽了之後紛紛搖頭,表示沒有聽過。

沒辦法,李章雖然也是吳國老將,不過級別並不高,更是沒什麼名氣,自然不被人瞭解。

高季昌有些失望,一旁樑震卻道:“李章此人既然如此默默無名,那麼就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此人乃是一位年輕將領,雖然沒什麼名氣,但能力出衆,所以吳王纔會放心將留守的衆人交給他。”

高季昌聽了連連點頭,“那麼第二種可能呢?”

“第二種可能,這個李章不過是放在臺前的幌子,他的身後定然有其他人!”

“前輩覺得,哪一種可能更大?”

“當然是第二種可能更大!一來,再怎麼有能力的年輕將領,只怕吳王也不會輕易給他這麼重要的任務;二來,剛纔不是說那周宗應該是某個都指揮使,或者某個都督身邊的幕僚,甚至是吳王身邊的近臣嗎?若是將這兩點放在一起,那麼問題就清楚了。”

高季昌點了點頭,道:“李章身後還有一個都指揮使,或者一位都督,甚至就是吳王本人!吳軍的兵力必然不少!”

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九章 夜談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二十八章 逃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
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九章 夜談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二十八章 逃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