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

收到消息,楊渥這才徹底放心下來。

回想起來,他還有些難以置信,在前天晚上,他還在船上擔憂以後徐溫和張灝謀反的事情;但如今僅僅過了兩天,他就成功的將張灝趕出了親軍。

在他看來,張灝、徐溫之所以能謀反成功,關鍵是他們掌握了楊行密留下來的親軍。這就意味着他們可以隔絕內外,那些手握大權的地方將領反而相互制衡,不敢起兵反抗。後世五代更迭,很多朝代就是這樣被取代的。

如今見張灝趕出了親軍,自然不必再擔心他能造成多大的危害了。

“接下來就是想辦法對付徐溫了。不過此人顯然比張灝難對付多了。”

張灝曾經多次反覆,加上爲人跋扈,軍中將領看他不順眼的有不少。往日裡因爲楊行密信任他,任命他爲親軍指揮使,衆人怕犯忌諱,都不敢過問。但這一次他本來就有小過錯,加上有楊渥帶頭,在衆多將軍們的支持下這才一舉功成。

然而徐溫卻不同,他當初就是楊行密手下“三十六英雄”中的一個,資歷深厚,少有人能比。而且他這麼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雖然沒有立下大功,但也沒有什麼過錯;加上他爲人低調,諸多將領與他雖然沒有深交,但關係也還不錯。

所以想用對付張灝的辦法對付他顯然不可能,必須等到他真的犯下大錯的時候;然而以徐溫的謹小慎微,哪裡會犯大錯。這讓楊渥感到有些沮喪,他目前的大敵不是張灝,而是行事低調的徐溫。

更何況,昨天他剛剛聽說了徐溫對楊行密提出的用小船運輸軍糧的建議,知道歷史在這一點上沒有發生改變,以後楊行密肯定會覺得徐溫有遠見而逐漸重用他。

“看來要對付徐溫暫時是不成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吃過早餐,楊渥準備去城外軍營接收新的士兵,這時範遇一臉古怪的進來報告,“公子,外面有一人前來求見,說是大王派來的。”

“哦,是個什麼人?知道父親讓他來幹什麼嗎?”

“這個屬下就不知道了,公子見過他後自然能得知。”

楊渥看着他那怪異的神色,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也不多想,讓他去將來人領進來。

不久,範遇帶着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進來,那人一見到楊渥就跪倒在地,口中呼道:“小人程勳拜見公子!”

他聲音十分尖細,讓旁邊衆人聽了直打冷顫。

楊渥一愣,開口便問道,“你是個太監?”

那個叫程勳的人臉上怒色一閃而過,隨即轉變爲苦澀,他垂下頭說着,“正是”。

楊渥這才反應過來,此人還真是個太監。不過與他想象中不同的是,眼前這個太監除了聲音尖細以外,其他行爲舉止都充滿陽剛氣息,如果不是他自己承認,他都以爲剛纔是自己誤會了。

他點點頭有些好奇的問道,“你是天閹還是……”後面的話沒有說出來,但意思卻很明白。

程勳臉上苦澀更加濃了,他低聲說道,“小人是天閹。”

楊渥有些奇怪,唐朝末年的太監勢力非常強大,主導唐朝末年上百年的政局,甚至連皇帝都是任由他們廢立,連皇帝的禁軍“神策軍”都完全由他們把持,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宦官勢力最強的時代。一般天閹之人大多都會進宮,搏一搏富貴,卻不知眼前此人爲何沒有進宮,反而在楊行密手下做事。

楊渥倒是對太監沒有什麼歧視,剛纔那麼問僅僅是出於好奇而已,這時見了他臉上的神色,立即便反應過來。

他走上前去伸手扶住程勳的肩膀將他扶起來,笑着說道,“程兄請起,剛纔是我冒犯了,還請不要怪罪。”

程勳見他神色真誠,似乎沒有嫌棄自己身份的意思,反而對剛纔的言語向自己道歉,臉上不禁閃過一絲感激,他趕緊說道,“公子折煞小的了,小的受不起。”

楊渥將他扶起後,又問道,“不知我父親派你來有什麼事情?”

“大王聽聞有江湖高手前來行刺公子,心中擔憂,所以讓小的來負責保護公子。”

楊渥眼中一亮,昨天看到尉遲西那般身手後,他在羨慕之餘,也感到擔憂,要是以後再來個高手行刺他該怎麼辦?不過如今看來是自己多慮了,他的父親已經爲他考慮到了此事。

楊渥連忙問道,“不知閣下武藝如何?”

“小的武藝一般,遇到高手最多能抵擋一兩招,但爲公子爭取一點時間卻是還能辦到。”

雖然他說得這麼謙虛,但楊渥可不信他父親專門派來的人只能抵擋那些高手一二招。

“既然如此,那麼你以後就跟在我身邊吧。”楊渥點點頭。對於父親派來的人他還是很放心的,知道楊行密不會害他。

程勳沒有多問,抱拳答道,“是,小的領命。”

楊渥笑着點點頭,看來眼前之人也是個話語少的人。他想了想又問道,“程侍衛,你既然是天閹,那爲什麼沒有進宮搏一搏富貴,卻在我父親手下效命?”

“大王對小的恩重如山,所以小的留在淮南想要報答大王。”

原來,程勳是楊州人,出身於富貴人家。雖然是天閹,但他父母兄長對他都很愛護,請了不少名醫高人想治好他的病,誰知道最後病沒治好,反而讓他跟其中一位高人學了一身本領。

孫儒軍肆虐江淮的時候,他的家人都被孫儒的士兵抓住了,只有他仗着武藝,將他兄長的兒子救走了,他父母還有兄長一家都死在了孫儒軍中。後來,楊行密殺死孫儒,也算爲他一家報仇了。所以懷着感恩之心,他投靠了楊行密,並且受到了禮遇。從那以後他便誓死效忠楊行密。

“原來如此。”楊渥點點頭,又問道,“這麼說來你的家人就只有一個侄兒了?不知他多大了,可曾成婚生子?”孫儒肆虐江淮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程勳的侄兒此時應該早就長大了。

他覺得既然以後此人就要成爲自己的重要護衛了,那麼還是好好關心拉攏一下。

說起自家侄兒,程勳有些哀傷,“小人的那個侄兒在五年前就過世了,好在已經留下了一個兒子,總算沒讓我程家絕後……”

“程侍衛節哀!”楊渥拍了拍他的肩膀,想了想又問道,“你那侄孫今年多少歲了?”

“今年剛滿五歲。”

楊渥心中一動,當即問道,“你那侄孫可曾發矇?我家弟弟今年也是五歲,正請了先生教些簡單的文章。不如讓你那侄孫與我家弟弟一起讀書?”

程勳果然感動不已,他猶豫了一下說道,“多謝公子,只是小人侄孫太過頑劣,只怕會帶壞二公子的。”

楊渥擺擺手,“這有何妨,五六歲的孩子誰還有不淘氣的?”

“如此就多謝公子了!”

楊渥這才點點頭,這個程勳顯然對他侄孫看得很重,自己把他侄孫帶在府中,不怕他不忠心。

“好了,我要去軍營了,你隨我一起去吧。”

ps:求收藏,求推薦

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五章 家宴(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
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五章 家宴(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