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

青州城外,一場大戰剛剛結束,戰場之上滿是屍骸。

淮南軍的大營之中,雖然今天與樑軍的交戰並不順利,但王茂章的部將們臉上都有些興奮,彷彿還沒有從戰場廝殺的興奮中清醒過來一般。

自從朱全忠聽說朱友寧死後,便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日夜兼程前來,在抵達臨朐後,便命令各將領攻打青州,王師範率軍出城迎戰,但被朱全忠麾下將領楊師厚給擊敗。

之後,王茂章示敵以怯,堅守營寨不出,以迷惑樑軍;等到攻擊他的樑軍有所懈怠後,才突然推倒寨牆,以最快的速度從營中殺出來,對樑軍發動突襲;不過朱全忠畢竟是征戰了數十年的老傢伙了,他的部下也都是真正的百戰精銳,除了在一開始有些混亂外,接下來便與淮南軍相持起來,所以王茂章的突襲並沒有取得成功。

但王茂章絲毫不氣餒,在與敵軍一番廝殺打得盡興之後,便率部返回營內,命人取來酒食,就在營地裡當着衆多將士的面前擺上,又召來麾下衆將,與他們席地而坐,談笑飲酒;將士們見了他談笑自若的氣度不由爲之心折,剛纔作戰不利帶來的影響也隨之消失。

不久後,王茂章又率部衝出大營,奮勇殺敵,極爲驍勇。

朱全忠登高觀戰時望見他,問投降樑軍的青州兵,這才知道是王茂章,朱全忠不由嘆道:“假使我能得以此人做將領,天下就不夠我平定了!”

這一戰從早上一直激戰到黃昏時,最終以樑軍的主動撤退告終。

在這一戰中,憑藉王茂章的驍勇和鎮定,淮南軍並沒有落在下風,所以部將們此時都有些興奮。

不過作爲主將的王茂章此時卻極爲清醒,回想起當初從廣陵出兵時,楊渥就曾提醒過他,讓他以保全自身實力爲主,在擊敗朱友寧後就可以撤兵了,沒必要爲了青州而與朱全忠死戰到底;那時候,王茂章還有些不服氣,覺得打不打得過還要等與朱全忠較量一番後才知道。

不過如今這一番較量下來,雖然表面上淮南軍隊不落下風,但王茂章卻知道,今天這一戰實際上自己是有許多優勢的,比如說樑軍日夜兼程而來,必然很疲憊,自己一方卻是以逸待勞;比如說自己佔了突襲之利等。但即便如此,這一戰最終還是隻能打成這樣。

說到底,淮南軍隊只有一萬人不到,而作爲盟友的王師範的軍隊又不給力,王茂章即便再怎麼驍勇,也改變不了雙方絕對實力上的差距。

所以,王茂章覺得或許真的到了該撤離的時候了。

當天晚上,在知會了王師範一聲後,也不顧王師範的反應如何,王茂章率領麾下淮南軍隊連夜登船離去。

相比於青州,李神福那邊的情況就要好多了。

杜洪雖然很早就向朱全忠求援了,但朱全忠的主力都在與王師範交戰,所以只能向成汭,馬殷,雷彥威等荊襄藩鎮發出命令,讓他們派出大軍救援鄂州。

至於他自己的軍隊,則只派出一支萬人左右的雜牌軍,不僅下面的士兵以老弱居多,基本沒什麼精銳,連領兵將領也不是什麼得力的名將。所以這支軍隊的主要目的就只是爲了牽制一下李神福,讓他不能全力攻城。

而在得知成汭被打得全軍覆沒的消息後,這支人數近萬的樑軍更是連夜逃走了。

這樣一來,鄂州也完全成了一座孤城,被淮南軍團團圍困。

與此同時,楊渥發明的蘇州炮也被大規模的製造出來,通過水路運往鄂州城下,幫助李神福大軍攻城。

歷史上,杜洪堅守鄂州城,直到圍城一年多後才最終拿下;而那時候,李神福早就病死了。

而如今有了蘇州炮的幫助,攻城效率比以前高了何止一倍?按照李神福估計,若是沒有意外的話,最多三個月時間,杜洪的鄂州城就能攻克。

廣陵節度使府之中,楊渥靜靜聽着範遇彙報從各地發來的最新情報,心中不由感嘆,所謂天下大亂,真的不是虛言。如今不說別的藩鎮,光是淮南,現在竟然就同時在青州、鄂州和光州三個戰場上與敵軍交戰。

這麼頻繁的戰爭,自然給百姓造成極大的負擔,而淮南軍隊的擴大,又何嘗不是百姓生存不下去,除了成爲流寇,也就只能加入軍隊導致的。所以雖然如今募兵的待遇並不算高,但參軍的士兵卻始終不缺。

楊渥覺得,等到這一次軍政分離和軍隊整編的事徹底完成後,或許也是時候整頓一下民政了。

而在民政之中,主要集中在兩大塊,一是賦稅,二是司法,目前在這兩點上地方刺史擁有極大的自主權。

在司法方面,若是和平時期,那些大案重案都是需要刑部審覈的,而那些判處死刑的案件更是需要皇帝的親自批准才行。

然而隨着天下動亂,武夫當道,刀劍取代了法律,成爲這個亂世的基本準則,原本應該由朝廷掌握的司法權也早已落入地方勢力手中。

如今的淮南,許多比較殘暴的刺史或者將領,別說是對普通百姓,便是對一些小吏,那都是想打就打,想殺就殺,絲毫不用顧忌什麼法律;畢竟對這些人來說,連叛亂的事情都隨時有可能作出,又何況只是殺幾個人呢?

至於那些較爲仁厚的刺史和將領,雖然殺人的時候比較慎重,不會草菅人命,但也只是比那些殘暴些的要好點而已,當他們真的需要殺人時,也絲毫不會顧及什麼法律,更不會更不會顧及節度使府的態度。

這些在和平時期卻是難以想象的。

在這一點上,楊渥也沒指望一步到位,將司法權一次性全收上來,畢竟如今還是亂世,有時候地方刺史和將領必須有便宜行事的權利。所以楊渥打算先集中打擊那些殘暴濫殺的官員和將領,讓他們明白如今已經不是過去了,在行事之時需要收斂一些。

至於進一步收歸司法權就要等日後局勢進一步穩定了再考慮。

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六章 家宴(下)第二章 人選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三百零八章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二十八章 逃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
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六章 家宴(下)第二章 人選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三百零八章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二十八章 逃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