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

“父親,難道咱們就看着那老賊如此欺辱我張家嗎?”張繼祚低聲嘶吼道,他的臉上的青筋都露出來了,顯然是怒急了。

他當然也知道,張家如今雖然名義上被封爲魏王,看上去是地位尊崇,但他們手中卻沒有一兵一卒,而且如今相當於被軟禁在洛陽城中,面臨的局勢遠遠沒有表面上的那麼風光。

再加上朱溫來到府中,不說府中到處都是宮中侍衛,防備森嚴,張繼祚就算髮難也難以傷到朱溫,即便是成功的行刺了朱溫,只怕接下來張家也要被滅族了。

畢竟他們張家還逆不了天,樑國還是要由朱家的人來執掌。

到時候不管是誰登上了皇位,第一件事定然就是將張家抄家滅族,不然他的皇位都有可能坐不穩。

“還能怎麼辦?能忍就忍吧!”張全義嘆息道。

“忍!忍!忍!這老賊已經在咱們府中住了快一個月了,到底要忍到什麼時候?”張繼祚焦急道。

“如今天下平靜無事,所以他能留住咱們府中享樂。不過若是真有什麼大事發生,想必他就會回宮吧!”

張全義並沒有像他兒子那樣稱朱溫爲“老賊”,不過也沒有恭敬的稱呼他爲陛下。

他見張繼祚依舊臉色陰沉,當即閉上眼睛,小聲勸道:“當年咱們張家在河陽被李罕之圍困,城中糧食耗盡,士兵靠吃木屑來度日,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狀。”

“若不是他當年出兵來救,只怕我張家早就被滅族了。”

“這個恩情不能忘記,所以今日之事就當做報了當年的恩德吧!”

張繼祚聞言怒道:“這也能當做恩德來報答嗎?”

張全義苦笑,卻是閉口不再說什麼。

不過張繼祚被他一番勸說後,倒也忍下了心中的那份殺心。

好在,張全義所料不錯,幾天之後,天下果然有大事發生,而且朱溫也玩夠了張府的女人,這才決定回宮。

崇政殿內,敬翔、李振等謀臣都在面帶憂慮的焦急等待着。

過了一會兒,朱溫在侍衛的護佑下走了進來。

“臣等拜見陛下!”

“諸卿免禮!”

一番簡單的見禮之後,朱溫道:“聽說劉守光那廝準備登基做皇帝?他的膽量倒是不小啊!”

與想象的不同,朱溫在得到劉守光即將稱帝的消息後,雖然一開始有些惱怒,不過隨即便釋然了,開始想着如何對待這件事情。

他本來就是一個極爲現實的人,看重的是實力而不是面子,對於臉面上的問題,向來是只要過得去就行。

所以他當年爭霸天下時向來陰險狡詐,背信棄義的事情可沒少做。

如今得了天下後依舊如此。

朱溫如此,他的心腹謀臣們同樣如此。

“陛下,臣覺得劉守光是否稱帝還在其次,關鍵是這件事會讓劉守光徹底失去民心,再加上他本來就愚不可及,又爲人驕縱,在幽州可謂惡事做絕。若是接下來晉王李存勖趁機派兵討伐,只怕燕國難以應付!”

“陛下,這劉守光自己死了也不足惜,但晉國的聲勢本來就這麼強了,若是再被晉國攻佔了整個河北,到時候李存勖就真的勢大難制了!”

敬翔簡單幾句話,便點明瞭自己的擔憂。

如今的北方局勢,隨着李茂貞和王建再次交兵,剩下的晉國、燕國和樑國就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從整體上來講,當然是樑國的國力最強,晉國次之,燕國最弱。

不過從目前的戰局來看,卻是晉國的聲勢最爲驚人,連樑國也需要避其鋒芒。

至於燕國,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最弱的。

按理說,燕國不管是選擇聯合晉國進攻樑國,還是反過來與樑一起攻打晉國,那都是不錯的策略;可惜劉守光卻是一心想着稱帝,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偏偏他自己作死也就罷了,但他的地盤若是落入了晉國手中,就會極大提升晉國的實力。

晉國的地盤本來就較爲貧瘠,再加上連連征戰,而且當初李克用不擅治理,使得晉國的發展極爲畸形。

一方面晉國的軍力極爲強大,士兵十分驍勇善戰,再加上強大的騎兵,在戰場上連連取得勝利。

另一方面,晉國的財力、物力、人口等卻遠遠比不上樑國,使得晉國雖然能在戰場上接連取得勝利,但要徹底擊敗樑國卻極爲困難。

但燕國的地盤卻是不同,燕國雖然也經歷了不少戰亂,但河北之地本來就是人口較爲密集的地區,其財力、物力等都不比中原弱多少。

若是讓李存勖得到了燕國的地盤,那就相當於彌補了晉國的最後短板,再加上去除了側翼的威脅,到時候晉國就真正能威脅到樑國了。

朱溫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衝敬翔點了點頭,道:“劉守光雖然自尋死路,不過燕國的地盤卻不能落入晉國手中。”

“如今的局勢,朕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搶先討伐劉守光,在晉國之前將其拿下;第二個辦法是出兵幫助劉守光抵擋晉軍的進攻,同時默許劉守光稱帝。這兩種選擇諸位以爲該選哪一個?”

敬翔皺眉沉思,李振卻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爲應當選第二個。劉守光雖然愚昧,但其實力卻是不弱,我軍想要迅速奪取他的地盤顯然不可能。到時候定然會讓晉國得了便宜。所以還不如出兵幫劉守光抵擋晉軍,至少能維持現在的局面。”

李振也是一個重視實際利益的人,並沒有將劉守光稱帝之事看得太重。

這時候,敬翔也捋清楚了思路,道:“陛下,臣也覺得應該選第二個。我們的主要敵人乃是晉國,而不是燕國。與晉國一同討伐燕國,這隻會讓李存勖的實力更加強大。”

朱溫點了點頭,顯然他的意見也是如此。

相比於劉守光這個愚蠢而又自大的傢伙,李存勖的威脅自然要大得多;爲了遏制李存勖這個威脅,即便是默認劉守光稱帝有又何妨?

這就好比一個傻子幹了一件傻事,但若是你去與這個傻子一般見識,那就只能讓你顯得更傻了。

針對劉守光的策略沒有多少疑問就通過了,接着敬翔又道:“剛剛收到消息,說是南方的楚王馬殷已經正式向吳國納土歸降了!”

“馬殷真的歸降了?”朱溫皺眉問道。

“不錯,這是荊南節度使高季昌發來的消息,另外,咱們在金陵的探子也有同樣的消息傳來。”

朱溫聽了神情極爲惱怒,甚至比剛纔聽到劉守光稱帝的消息時更加惱怒。

在半個多月前,就有消息宣稱馬殷正在與吳國接觸,希望納土歸降,以換取一條生路。

本來朱溫還以爲以馬殷一方梟雄的野心,應該不會徹底投降吳國,最多也就是在設法議和,雙方相安無事,或者是設法拖延時間。

誰知道他竟然真的向吳國投降了。

“具體是什麼情況?投降後馬殷能得到什麼待遇?”朱溫詢問道。

“具體的現在還不怎麼清楚,不過聽說馬殷最後被封爲百勝軍節度使,統領辰州、斂州兩地,馬殷麾下其他地盤將全部割讓給吳國!”

“什麼?那麼多地盤全部割讓給吳國,這種條件馬殷也答應了?”朱溫有些震驚。

那可是十幾個州的地盤,說割讓就割讓,這馬殷的氣魄可是不小啊。

更讓他感到驚訝的是,馬殷剩下的斂州和辰州兩地,乃是真正的蠻荒之地,便是唐朝最強盛的時期,也只是對當地有一個名義上的統領,實際上還是處於當地土著勢力的管轄中,也就是所謂的羈縻州。

這樣的兩個州,馬殷即便能在當地紮根下去,將來也不得不面臨當地蠻夷土著的各種侵擾,想要存留下去都很難,更談不上東山再起之類的。

所以聽到這個消息後,朱溫便知道,馬殷基本上已經是廢了。

“沒有了馬殷,整個南方還有誰能阻擋吳國的統一呢?看來吳軍北上的時間也不遠了!”朱溫在心中嘆息着。

整個南方,原本還以爲馬殷能再抵擋一兩年時間,沒想到這麼快就投降了。

至於嶺南劉龑,更是在幾年前就投靠吳國了,雖然只是名義上的投靠,但難能保證當吳軍大軍壓境的時候,劉龑不會像馬殷一樣,徹底向吳國投降呢?

而除了劉龑,南方的其他勢力實在太小,像什麼盧光稠、龐巨昭、葉廣略等等,他們的地盤多的不過數州之地,少得不過一兩州。

更重要的是,這些勢力的軍隊都是些烏合之衆,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和戰火的考驗,裝備也是陳舊破爛,將領更是沒多少能力的庸將,指望這些勢力抵擋吳軍,那還不如指望吳國突然發生內亂的強。

見了朱溫的神情,敬翔等人神色同樣極爲憂愁。

一個晉國就足以讓樑國感到焦頭爛額了,若是再加上一個吳國,只怕樑國滅國的時間也就到了。

而吳國的北伐,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只怕也就在幾年之內了。

“必須想辦法給楊渥早點事情,讓他無暇北伐才行!”敬翔在心中想着。

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五百章盧枇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章 招攬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
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五百章盧枇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章 招攬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