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南征

冊封楊渥爲吳王世子的旨意是在十月十三日到達蘇州的。

對於這個消息,大家都很支持,過去兩個多月的戰爭中,楊渥連建功勳,足智多謀,早就折服了這些軍中將領。而楊渥本人對此也感到興奮,畢竟歷史上的那個楊渥直到楊行密死都沒有被冊封爲世子,最後是以吳王長子的身份繼承的弘農郡王之位。

與這道旨意一同到達的還有兩封任命書,一封是任命楊渥爲南面招討使,都率張可宗、秦裴等將領繼續南下攻打湖州;而另一封任命書卻是任命徐溫爲蘇州刺史。

對於前面一封任命書大家早就有所預料,但對於後一封任命徐溫爲蘇州刺史的旨意卻讓在蘇州的各位將領大吃一驚。

按理說,這次南征攻破蘇州城應該任命周本爲刺史纔對,即便不以周本爲刺史,那也可以任命秦裴或者李簡甚至楊渥爲刺史,如今卻讓沒有立下多大功勞的徐溫當蘇州刺史,卻是何道理?

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任命徐溫爲蘇州刺史卻是楊渥在暗中給楊行密提的請求。

楊渥忌憚徐溫,但因爲徐溫一直低調行事,他根本找不到好的辦法去對付徐溫。楊渥覺得,既然難以對付他,那乾脆就來個明升暗降吧,任命徐溫爲蘇州刺史,這樣看似給徐溫升官了,但實際上卻將徐溫趕出了廣陵這個權利中心。

歷史上楊行密死後,地方大將像劉威、陶雅、李遇等,各個威望深厚,但他們卻不能把持淮南權利,反而是徐溫這個威望較淺的將領能夠獨掌大權,他依靠的就是坐鎮廣陵以楊氏的名義發號施令。

但如今楊渥提前將徐溫趕到蘇州去了,那他還有機會來“挾楊氏以令諸侯”嗎?

再者,蘇州乃是富庶之地,當初江南尚未徹底大亂時,江南每年給朝廷提供的賦稅高達六百萬貫,其中蘇州就提供了一百萬貫賦稅;歷史上明朝初年,蘇州一地每年提供的錢糧賦稅達到全國賦稅的十分之一;而如今的蘇州即便沒有後世那麼繁盛,但依然是南方最富庶的州之一,爲錢鏐提供了至少三分之一的賦稅。

這樣一個富庶之地,楊渥可不希望將它交給一個不懂治理地方的武將。而徐溫相對來說在治理地方的能力上還是不錯的。所以楊渥希望徐溫能治理好蘇州,讓蘇州成爲淮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政來源。

至於說徐溫會不會在蘇州坐大,這點楊渥倒不擔心,畢竟徐溫就算想要坐大,至少也要近十年的時間,而那時候楊渥早就繼承了淮南節度使的位置,並且穩固了自己的權利。

好在楊渥最近連續立功,在楊行密心中的地位與日俱增,說出來的話分量自然更足;而且他給楊行密提出請求時用的理由也是蘇州繁華,需要一位善於治理的人來當刺史,蘇州衆將中只有徐溫最適合,所以楊行密沒有多想就同意了楊渥的提議。

如今旨意已下,在蘇州的諸位將領雖然有所不滿,但還是接受了這個任命。至於周本,則率領本部兵馬返回揚州休整。

不過楊渥沒有立即率領大軍出征,畢竟之前攻打蘇州的近兩個月時間淮南軍也非常疲憊,需要休整。趁着這個時機,楊渥開始着手整編手下的軍隊。

目前他手下能夠掌控的嫡系部隊包括兩部分,一是秦裴手下的四千人,一是他自己手下朱思勍三人率領的三千人。如今楊渥得到了蘇州降兵的補充,乾脆將部下整編爲左右兩衛,每一衛都爲五千人。

其中左衛指揮使由朱思勍擔任,下面五個都分別由陳璠、範思從以及上次在崑山受過軍棍的谷承恩、狄元以及鍾離三人擔任。這三人自從上次受了軍棍後,知恥而後勇,不但對楊渥忠心耿耿,而且作戰更加勇敢,這次蘇州之戰多次率軍攻城,立功不小。所以楊渥將他們提拔爲都頭。

至於右衛指揮使自然是秦裴擔任。秦裴一直以來都在積極向楊渥靠攏,經過楊渥的觀察,如今已經完全接納秦裴爲心腹將領。這次整編自然少不了他的好處,雖然沒有提升他的職務,但將他手下軍隊補充到了五千人。至於下面的都頭,卻是由秦裴任命,楊渥沒有干涉。

除了左右兩衛共萬人的嫡系部隊外,楊渥還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騎兵都。

前些天,他的父親楊行密派遣了一位擅長騎兵作戰的將領來他麾下效力。

這位名叫侯瓚的騎兵指揮官乃是隨着朱瑾、李承嗣他們一起南下的北方人,當年在朱瑾手下就是騎兵將領,追隨朱瑾身邊大小數百戰,履立功勳;如今來到楊渥麾下更是帶來了八百多騎兵,加上楊渥本來就有的騎兵,如今他麾下騎兵數量已經達到上千人。

相比於侯瓚,楊渥以前任命的騎兵統領田能當初畢竟只是一個隊長,統兵能力自然比不上侯瓚,不過他對於楊渥說的“線式衝鋒”戰術掌握得很好,所以被楊渥任命爲新的騎兵都的副統領,專門負責訓練士兵們整齊劃一的衝鋒。

至於孫琰,一來他說過不願和錢鏐交戰,二來楊渥現在對他也不那麼放心,所以楊渥暫時讓他返回廣陵,沒有參加這次南征。

麾下士兵大增,加上多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都,如今楊渥手下掌握的軍隊終於強大起來,而他這個都指揮使的頭銜也總算名副其實了。

除了整編軍隊以外,楊渥還做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讓範遇派出細作前去湖州打探消息。畢竟湖州與蘇州不同,蘇州雖然地處前線,但與錢鏐的根基之地杭州卻相距較遠,因而守軍較少,只有萬人。

而湖州離杭州更近,防禦也更加嚴密,守軍更是達到兩萬人。好在之前湖州刺史派他兒子高渭和湖州指揮使屠環智率領八千人去增援杭州,結果在靈隱山遭遇徐綰的伏擊而大敗,只有少數人在部將朱行先的率領下回到湖州。如今湖州的兵力應該只有一萬三千人左右。

等到一切準備做好以後,十月二十日,楊渥率領張可宗、秦裴、朱思勍等將領共一萬五千大軍繼續南下,目標直指湖州。但在攻打湖州之前,他還必須先拿下位於湖州和蘇州之間的嘉興。

相比於蘇州、湖州這些大城,嘉興這時候還只是一個縣城,然而嘉興如今同樣人口衆多,守備嚴密。

七年前,淮南軍曾經一度圍攻嘉興,但當時的嘉興守將曹圭極擅守城,在他的堅守下,淮南軍隊圍攻嘉興長達一年多卻始終無法攻破城池,最後更是被前來解圍的顧全武給打得大敗。

這場多年前的防守戰說明嘉興雖然是個縣城,但其防禦設施卻足夠與蘇州、湖州相比了。事實上,在歷史上的三十多年後,吳越國正式將嘉興劃分出來,成立了新的秀州,治所就在嘉興。

ps:求收藏,求推薦!

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二章 人選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章 朱廣德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
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二章 人選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章 朱廣德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