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

何敬洙等將領紛紛主張消滅掉這支百濟軍隊,而李承鼎的野心卻更大,他不僅想要消滅這支四千人的敵軍,更是想要一舉消滅整個康州的百濟軍隊。

當然,他的想法能否成功目前卻還難說,不過當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將領之後,卻是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傳令下去,等會與敵軍交戰時,各部不得動用全力,不能表現得太厲害了,免得將敵軍給嚇住了!”李承鼎沉聲下令道。

不久,三千淮南軍組成陣勢嚴陣以待,在一處開闊地等候百濟人的到來,然而他們等了半天百濟人卻依舊沒有到達戰場。

“怎麼回事?敵軍的行軍速度怎麼這麼慢?難道敵軍將領連兵貴神速的道理都不知道嗎?還是說他們想用這種方法來讓我軍感到煩躁?”李承鼎臉色平靜,心中卻是思考起來。

他卻不知道,不是百濟人不想加快行軍速度,而是他們的士兵行軍速度就只有這麼快。

這個時代的新羅半島總人口都不過是兩百萬左右,具體到百濟的人口就不足百萬了,之所以能夠維持一支多達十多萬的大軍,卻是因爲他們採用的乃是兵農合一的徵兵制度。

採用這種制度的好處就是兵力衆多,比如明朝的衛所制度就維持了一百多萬軍隊,而唐朝初期的府兵制同樣以不多的人口維持了龐大的軍隊。

不過這種兵農合一的制度,在提供了足夠的兵源的同時,也給軍隊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士兵的訓練水平有所不足,軍隊的戰鬥力比不上募兵。

這種差距,不僅提現在戰場廝殺之時,更是提現在行軍速度上。

淮南如今採用的募兵制雖然耗費的錢糧比起徵兵制要高得多,使得淮南軍目前只能維持二十五萬軍隊,不過這些軍隊的訓練水平卻是比採用徵兵制的百濟軍隊要高得多。

所以當李承鼎根據淮南軍的行軍速度來判斷時敵軍到達的時間時,卻不知道百濟軍隊根本走不了那麼快。

“不管敵軍因爲什麼原因來得這麼慢,總之這一仗本將定要贏得漂亮才行!”李承鼎暗自想着。

這是他第一次作爲主將率領大軍與敵軍交戰,雖然敵軍兵力只有四千人,他自己手中也只有三千人,相比於淮南北伐之戰時那幾十萬人大戰的規模來實在是微不足道,不過對李承鼎個人來說卻是意義重大。

“當初大王十六歲就領兵隨我父親出征平定升州刺史馮弘鐸的叛亂,他的第一戰的規模比這一次還要小,但大王卻能一戰成名,讓衆將不敢小瞧。如今本將也要打出威風來纔是!”李承鼎在心中暗自告誡自己。

平靜了一下心情後,李承鼎選擇了繼續等待。

又過了許久,百濟人終於抵達戰場,開始列陣。

wωw .ttκā n .¢ ○

“陣型不算嚴整,士兵們老弱不齊,許多將士更是沒有穿甲,而且他們的臉上更是沒有臨戰之時的昂揚鬥志,有的只是滿臉的疲憊,看來敵軍的戰力應該不高,即便與我淮南的那些州兵相比或許都有所不如。難道這些百濟人是被他們的將領派來送死的嗎?”

李承鼎暗自觀察了一下敵軍的狀態後便搖了搖頭。

而在對面,百濟軍隊的統兵將領樸英輝同樣在觀察着眼前這支敵軍。

樸英輝今年還不到三十歲,卻已經是統領四千軍隊的將領,他之所以能夠得到重用,卻是因爲他的家室比較顯赫。

新羅與大唐早期有許多共同之處,那就是世家的勢力極爲強大,一個個強大的家族控制了大量的城池,他們對上則臣服於新羅的王室,對下則擁有完全的統治權。

在他們的領地裡面,這些世家便相當於一個個獨.立的領主。

而到了如今新羅末年,甄萱建立起百濟國後,這種局面並沒有絲毫改變。

而這個樸英輝就是出身於全州的一個世家大族,所以才年紀輕輕就能得到如此重用。

這一次奉命前來清剿突然從海上而來的新羅敵軍,樸英輝一開始還以爲只是一個簡單的任務,畢竟新羅軍隊的實力可是遠遠不如他們百濟國的。

所以在一開始時他還自信滿滿的認爲自己定能輕易獲取勝利。

不過等到與敵軍距離較近之後,他卻發現問題似乎與他想的有些不一樣:敵軍士兵穿甲的比例實在太高了。

他卻不知,眼前這支淮南軍乃是最精銳的士兵,各種裝備自然也是用的最好的,雖然不能保證每人都有一身上好鎧甲,但至少都有一些護身之物。

而相比之下,百濟軍隊因爲採用兵農合一的制度,士兵的兵器鎧甲都需要自己準備,這樣一來,許多家庭貧困的士兵連合用的兵器都準備不齊,又哪有那個財力裝備鎧甲?

而新羅軍隊的情況同樣如此,眼前這支敵軍卻有這麼高的穿甲比例,這讓樸英輝心中不由有些凝重:“難道是新羅人新組建的精兵嗎?”

這個時候他還沒想到眼前的這些敵人並不是他想的新羅人,畢竟他也知道大唐如今同樣處在亂世之中,各地藩鎮相互征戰,哪有餘力派兵到他們這裡來?

所以樸英輝只以爲眼前的敵軍是一支精銳的新羅軍隊。

只要是新羅軍隊那就好辦了,新羅人內部腐朽不堪,軍隊士氣低落,即便他們用上好的裝備來組建一支軍隊,但這也改變不了新羅人本質上的孱弱。

“或許擊敗他們,將他們的鎧甲奪取過來,那樣一來我的士兵豈不是都能獲得一套鎧甲了?”

樸英輝突然想到,這個想法一升起,便在他的心中深深紮根下來。

“衝鋒!立即向敵軍衝鋒,擊潰敵軍士氣,將他們的鎧甲搶過來!”樸英輝大聲下令道。

根據以往與新羅軍隊打仗的經驗來看,新羅人的士氣一般都很低落,只要以兇猛的衝鋒壓倒對方的士氣,然後過不了多久敵軍就會潰敗。

所以樸英輝想都沒想就採用了這種對付新羅人的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戰術。

頓時,沒有任何試探,也沒有任何繞敵後方等部署,三千名百濟士兵在各自的軍官帶領下,以最快的速度向淮南軍發起了衝鋒。

而剩下的一千人則作爲預備隊,準備在關鍵時候動用。

對面,見到百濟軍隊就這樣直接衝了過來,不僅許多將士們愣住了,便是李承鼎這個主將都有些吃驚。

“打仗還能這樣打嗎?一到戰場就直接衝鋒,這是什麼戰術?”一旁,何敬洙有些疑惑的問道。

在中原,兩支軍隊若是擺好了陣勢開戰的話,一般雙方都不會一上來就投入主力,而是選擇以各種辦法試探敵軍的薄弱之處,或者派兵繞道敵軍後方,或者先以小規模的軍隊進行交鋒,以打擊敵軍士氣等等。

像眼前百濟軍隊這樣一上來就發起衝鋒的打法,卻是李承鼎等人從來沒有遇見過的。

雖然不明白敵軍爲什麼會如此選擇,但這並不妨礙李承鼎立即做出應對。

“穩住陣型,弓弩手上前,步兵守住陣型……”

“何敬洙,命你立即統領五百人繞道敵軍後方發起進攻!”

……

李承鼎以儘量平靜的聲音下達命令,不急不緩,給人以鎮定自若的感覺。

敵軍這種直愣愣的衝鋒之法,若是用來對付那些訓練不足,士氣低落的軍隊還能起作用,畢竟這樣衝鋒起來的氣勢還是很強的,若是那些士氣不高的軍隊,或許就被這一波衝鋒給打垮了。

然而在都採用募兵制度的中原,各地藩鎮的軍隊士氣一般都不低,採用這種類似“一波流”的打法,基本上是難以取得效果的。

而一上來就發起衝鋒固然氣勢較高,但對於體力的消耗卻很大,等到敵軍頂住了他們的進攻然後發起反擊時,這時往往就是他們崩潰的時候。

所以在中原的大戰之中基本上是看不到這種盲目衝鋒的戰術的。

不過李承鼎還是高看了百濟軍隊,他本來下過命令讓將士們不要打得太猛,以免將敵軍嚇壞了,然而等到真正開戰時卻發現:敵軍實在太不經打了。

當百濟軍隊衝到淮南軍弓箭手的射程之內時,隨着一聲號令,淮南軍的軍陣中突然萬箭齊發,密集而準確的箭雨當即將基本沒有穿鎧甲的百濟士兵射倒一片。

百濟軍隊的衝鋒勢頭頓時爲之一頓,接着,僅僅過了幾個呼吸的時間,又是一道箭雨射來,再次射倒一片百濟士兵。

“快逃命啊!”

“敵軍太猛了,根本衝不過去!”

“別再去送死了,趕緊逃命吧!”

……

讓李承鼎等淮南將領沒想到的是,僅僅兩輪箭雨射過去,剛纔還氣勢洶洶的百濟軍隊就這樣崩潰了,而此時何敬洙率領的準備繞到敵軍後方去的五百名士兵此時纔剛剛出發!

“這個……”

李承鼎等人面面相覷,顯然都沒有想到敵軍竟然這麼不經打。

“這該不會是有詐吧?前面不會埋伏了大量敵軍以引誘我軍前去?”司馬福乾笑了一聲,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十章 詢問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
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十章 詢問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