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祭祀

當初劉仁恭在李克用的支持之下才得以成爲盧龍節度使,最後成就一番基業;然而在幽州站穩腳跟後,劉仁恭很快就背叛了李克用,並且將李克用派去討伐的大軍打得大敗。

要知道那個時候正是晉、樑爭霸的關鍵時期,經過這場大敗之後,再加上中原的朱瑾兄弟被朱溫消滅,以及魏博、定州、鎮州相繼轉投朱溫,使得李克用的勢力極速萎縮,在爭霸戰中很快就落入下風。

當初李克用臨死之前,對於劉仁恭的背叛還一直念念不忘,將此人與朱溫、耶律阿保機並列爲三大仇敵,讓李存勖要爲他報仇。

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劉仁恭也沒有得意太久,就被自己的親生兒子給發動兵變,從此幽禁起來。

如今消滅了劉守光後,晉軍順便就把劉仁恭也一起俘虜了。

武義七年春,晉王李存勖征討幽州,大勝而還;他以白絹將劉仁恭父子捆綁起來,高奏凱歌進入晉陽城中。

不久,李存勖又將劉仁恭父子獻於太廟,並且親自前往刑場斬殺劉守光。

臨刑之前,劉守光高聲喊道:“我劉守光兵敗至此,死而無根,但那天教唆我不投降的卻是李小喜這個賊子,若是能將此人一併斬殺,我才心服。”

李存勖對於勸降那天的事情早就一肚子火氣,如今聽說勸阻劉守光投降的居然是李小喜這個主動來降之人,頓時心中驚訝。

他當即將李小喜招來,讓他與劉守光在刑場上對質,以證實劉守光的話是真是假。

李小喜原本依靠獻城之功,在晉國之中也頗受重視,得了李存勖賞賜的官爵,混得還算不錯,沒想到在這時候卻被劉守光給記恨上了。

他怒目相向,大聲斥罵劉守光道:“當初你和你父親的愛妾勾通***,難道這種禽獸之舉也是我教唆你去做的嗎?”

李存勖聽了頓時大怒,他原本就對勸降那天的事情十分記恨,如今聽了二人之言,哪裡還不知道事情的經過。

再加上,這裡乃是晉國太廟,供奉着李存勖的祖宗靈牌。

李小喜在這種莊嚴的地方卻出言無忌,連***這種話都敢說出來,頓時引得李存勖大怒,當即下令先將李小喜斬首。

殺了李小喜之後,劉守光心中舒暢不少,不過他還是不甘心就戮,連忙卑躬屈漆的向李存勖哀求道:“大王,我劉守光善於騎馬射箭,大王想要成就霸業,爲什麼不留下我呢?我願意爲大王做一個馬前卒。”

這下便是他的兩個妻妾看不過去了,出言責備道:“陛下,事已至此,繼續苟活又有何益?”說完,二人引頸就戮。

而劉守光卻是繼續哀求嚎泣,希望李存勖能放過他一馬。

可惜李存勖絲毫不爲所動,直接下令將其斬首。

“就這樣一個廢物,居然也敢稱帝,還不如兩個女人!”李存勖心中不屑。

斬了劉守光之後,對於劉仁恭,李存勖卻沒有立即殺掉,而是命人將其送往代州,取了他心頭活血在李克用墓前祭祀後,這纔將其斬殺。

支持,盤踞在幽州已有十五年的劉仁恭父子徹底滅亡。

不久,王鎔和王處直二人又各自派遣使者前來,請求尊奉李存勖爲尚書令。

尚書令這個職位當初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之前也曾擔任過,所以後世唐朝歷代都沒有人敢於擔任這個職務。

王鎔二人尊奉李存勖爲尚書令,這顯然也是進一步承認李存勖的霸權,並且表明自己將會繼續追隨晉國。

對此,李存勖經過三次謙讓之後,這才接受,並且開建府衙,設置行臺。

一時間,李存勖聲威大振,各方勢力得知後無不驚歎於晉國之威。

這天晚上,一場慶功的酒宴剛剛結束,晉王府的書房之中,此時正燈火通明,內裡幾個威嚴身影依次而坐,正是李存勖與其心腹張承業、孟知祥等人在商議國事。

“諸位,咱們過去兩年時間裡攻破幽州,消滅燕國,這固然值得咱們高興,不過大家也不要忘了,在南方的吳國也做上攻佔了荊襄,如今甚至又在與樑國爭奪徐州。這等擴張之勢,比起我等來也是隻快不慢啊。”

李存勖雖然在慶功宴席上喝得微微有些醉意,但他的頭腦卻還清晰。

從劉守光出兵定州起,到現在的這近兩年的時間裡,晉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徹底平定燕國,這固然是極大的擴充了晉國的實力,解決了側翼的威脅,並且還緩減了晉國根基不足的問題,但在這兩年時間裡面,吳國的實力同樣迅速發展。

別的不說,光是去年奪取的荊襄和最近還在爭奪,卻已經落入吳國手中的徐州,這兩個重要戰略重地的入手,就抵得過晉國奪取的幽州之地。

楊渥等人能夠看出晉國纔是吳國的長遠敵人,李存勖又不是傻子,他當然也能看出來。

所以吳國實力的迅速增加,這讓他隱隱感到不安。

一旁,張承業也有些擔憂道:“大王所言甚是,吳國的實力的確有些太強了,別的不說,去年的科舉大考,固然有各地衆多士子前來參加,但聽說金陵那邊的大考中參加的人數更多,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南下的北方士子。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與更加喜歡馳騁疆場,更加擅長軍務的李存勖不同,張承業的着眼點更多的放在治理地方上面。

щщщ¤ тtkan¤ ¢ ○

在他看來,晉國的軍事實力,不管是與樑國相比還是與吳國相比,都有一定的優勢;但戰爭可不僅僅是軍事問題,同時也是經濟問題。

別的不說,光是後勤輜重這一點上,晉國就遠遠不如樑國,更不能與繁華昌盛的吳國相比。

這樣一來,將來若是與樑國或者與吳國交戰的話,對方就能用拖延戰術來與晉國對耗,根本不用交戰,拖也能將晉國拖垮。

這一次征討燕國,遷延日久,若不是一路攻佔大量燕國城池,繳獲了大量錢糧輜重以供軍用,若是僅僅依靠晉國原本的積蓄的話,只怕晉國早就被拖垮了。

所以晉國要想與樑國、吳國長期爭奪天下的話,就必須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才行。

而要打好基礎,就必須有一羣擅長治理地方的人才來爲國效力。

張承業原本是打算在科舉之中選拔優秀文士來擔當地方官員,效仿吳國的辦法來治理地方,但科舉的結果卻讓他有些失望,雖然招募到了不少士子,但真正能讓他感到滿意的卻是一個也沒有。

這讓張承業極爲擔憂,便是消滅了燕國也沒有讓他感到高興。

倒是孟知祥開口勸道:“大王,監軍使,其實吳國勢力的迅速擴大,這對咱們來說也未必就是壞事,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一件好事。”

李存勖二人愣了一下,向孟知祥看去。

只聽孟知祥接着說道:“大王試想,吳國再怎麼強大,他們的威脅也是將來的事情,而眼下咱們要對付的卻是樑國這個生死大敵;吳國越是強大,樑國受到的威脅就越大,其實力就會越發衰落,這對咱們來說難道不是好事嗎?”

張承業苦笑道:“你說的是,老夫剛纔卻是想差了!”

的確,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敵人要一個一個的對付。

如今樑國纔是晉國的敵人,而且還是一個生死大敵,是總體實力比晉國還要強大一些的敵人。

面對這個敵人時,吳國的強大事實上還起到了削弱樑國,以及幫晉軍牽制樑軍的重任。

畢竟且不說這一兩年裡折損在吳軍手中的那麼多樑軍將士,就是失去的荊襄和徐州等地,這就極大的削弱了樑國的實力。

此外,即便這次徐州之戰後吳軍不再向北進攻,而樑軍也不再試圖向南進攻,但兩家仇隙已經形成,到時候樑國必不可免的會留下大量軍隊在南方防守,這就間接幫助晉國牽制了樑國的實力。

只要能將樑國滅亡,晉國就能從中獲得大量利益,並且奪取大量樑國的地盤;這樣一來,即便將來吳國也能從中得利,但晉國得到的利益顯然會更多一些,到時候與吳國開戰的底氣也會充足不少。

所以現在就擔憂吳國實力太強,這顯然有些好高騖遠了,還是先想方設法的將樑國滅亡再說。

想明白這個道理後,李存勖二人的心情好了許多,他畢竟是喝了不少酒,這時候酒意上來,也沒有與二人多說,便回去休息了。

(還有一章在十二點之後,大家可以明天早上再看)

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七章 我服了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章 崩潰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三百零八章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百章 崩潰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
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七章 我服了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章 崩潰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三百零八章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百章 崩潰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