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軍校

做出了最後決定後,楊渥也沒了回後.宮休息的心思。

張可宗畢竟是楊渥的舊部,深受他的信任。

若是此人都背叛了,楊渥想不出今後還有多少人是自己能夠信任的。

當然,現在一切都沒有確定下來,楊渥也不知道事情究竟如何。

他望了望窗子外面,見連綿細雨已經停了下來,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兩個弟弟還有程宗和劉仁贍這兩個小傢伙。

上次他們四個向楊渥提出要學習兵法,將來還想做大將軍,楊渥見他們不是臨時起意,而且對於程宗和劉仁贍二人他本來就有意培養成將軍,所以也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不過當時楊渥又向他們提出了一個要求,要他們通過一個考驗之後才能學習兵法,而這個考驗,其實就是軍訓。

大將軍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尤其是像楊隆演這種自幼就過慣了富貴日子的人來說,若是隻是臨時起意,心血來潮,那麼楊渥覺得他們還不如趁早去學文的,反正楊渥也沒指望這兩人爲他征戰四方。

至於爲什麼要中軍訓來考驗四人,一來是讓他們經過嚴格的訓練來鍛鍊意志,二來則是讓他們更加貼近普通的士兵,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所以這幾個月時間裡,楊渥直接將他們送到了軍校之中,讓他們與那些普通的學員一起訓練。

當然,爲了保證安全,楊渥少不得要跟幾個教官打招呼,讓他們注意一下;此外,爲了防止教官們放水,故意減輕訓練難度,楊渥又直接下令給尚公乃,讓他親自負責四人的訓練。

尚公乃作爲如今軍校的首席教官,在學員之中可是出了名的嚴格。

不僅如此,他還一點情面都不講,當初可是把李承鼎、陶敬昭等公子哥兒們給訓得死去活來,叫苦不迭。

若不是楊渥親自出面,只怕他早就在各方壓力之下被免除了首席教官的職務。

如今楊渥讓他來負責楊隆演四人的軍訓,這除了要讓他們得到真正的訓練外,也是爲了考驗他們的意志,若是這樣他們都能堅持下來,將來成爲一個合格的將領就差不多能做到了。

不過這樣嚴格訓練的後果就是,當上次楊隆演和弟弟楊濛二人回到宮中時,頓時將史夫人和王夫人給嚇了一跳。

之前白白胖胖的兩個健康小夥子,才一段時間不見就清瘦多了,面色也變黑了許多,一看就吃了不少苦頭。

見此情形,作爲他們的生母自然是對楊渥埋怨不已。

王夫人還好說,她雖然也被尊爲太妃,但她畢竟只是楊渥的庶母,所以雖然心疼自家兒子,但也只能小聲嘀咕兩句。

不過史夫人可就沒那麼客氣了,她直接責問楊渥到底是把他弟弟怎麼了,又是向楊渥責問,又是掉眼淚,之後在弄明白他們的教官是尚公乃那個不近人情的傢伙後,頓時便要楊渥下令將這人撤職查辦了,顯然是心疼得不行。

好在楊隆演和楊濛這兩個小傢伙倒是硬氣,沒有抱怨在軍訓中吃的各種苦頭,更是說其他人既然能夠吃得苦頭,他們作爲太祖的子嗣,如何就吃不得這種苦頭呢?

這幾句話,說得楊渥大感欣慰,同時覺得將他們送去軍訓,並且讓尚公乃來擔任教官這一點還真是作對了,或許今後他自己的兒子等到到了歲數後也要送到軍營中訓一訓。

如今又是兩個多月時間過去,楊渥想起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去看他們了,所以當即決定趁着如今雨停了去看一看。

自從吳國建國遷都之後,軍校自然也被遷移到了金陵城,如今位於內城之中,距離王宮並不遠。

楊渥當即只帶着一些侍衛,在範遇和程勳二人的陪同下,又招來此刻沒什麼事情的李承嗣,一行人穿上便裝就往軍校進發。

金陵城如今分爲內外三層,最外面的便是外城,主要是普通百姓和部分官員的居住之地;中間的內城就是以前的升州老城,六部等機構以及部分勳貴家庭,纔有資格住在內城;至於最裡面一層,自然便是楊渥的王宮,一般稱爲宮城。

因爲距離不遠的緣故,再加上今天的天氣不錯,楊渥感覺很久沒有出來走走了,所以一行人並沒有大擺排場的過去,而是騎在馬上慢悠悠的走過去。

金陵城本來在吳國建立之前就極爲繁華,如今楊渥將都城遷移過來後,這座城池就變得更加繁盛了。

一路上行人匆匆,絡繹不絕,道路兩旁的各種店鋪更是種類繁多,極爲興旺。

楊渥一行人因爲都沒有穿能夠顯示身份的衣着,再加上金陵城中的權貴本來就不少,平時帶着侍衛出行的人不在少數,所以路上行人雖然對楊渥帶着這麼多侍衛有些奇怪,但也沒有誰將他聯想到當今吳王身上去。

穿過一條條街道後,楊渥等人來到內城城南的一處莊園之外,這裡便是吳國軍學所在之地。

範遇拿出代表他安東將軍的令牌,上前與守衛軍學的幾個士兵交涉後,成功的進入了軍學之中。

這些守衛軍學的士兵,本身就是從學員之中選拔出來,輪流負責的,只不過帶隊的軍官卻是軍學中的教官。

這裡本來就位於金陵內城之中,所以在安全上倒是不用太擔心。

範遇等人雖然沒有預約過,但他手中代表他身份的令牌卻是不假,所以門衛們在覈實了他的身份後便放心了。

見此楊渥不由得搖了搖頭,這些人還是有些缺少警惕之心,不過能夠堅持覈實範遇的身份,這已經做得不錯了,再加上這裡是金陵內城的緣故,所以楊渥也沒有多說,直接跟着範遇便進去了。

這個時代的軍隊有一個重要的缺陷就是,訓練量太少了。

像那些精銳軍隊的訓練量,比起後世軍隊來就要少了很多;普通軍隊就更少;而那些臨時徵召的軍隊那就更不用說。

如今吳國的禁軍的訓練程度自然是有保證的,雖說與後世的那些軍隊自然無法相比,但與這個時代的軍隊相比的話那就強了太多。

而保證禁軍訓練質量的,除了嚴格的軍紀外,所依靠的就是軍校中源源不斷出來的合格學員。

這些合格的學員在軍校中就受到了嚴格的訓練,基本素養都是很紮實的;不僅如此,這些人還被反覆培訓過,一般進入軍隊擔任底層軍官後都知道該如何去訓練那些普通士兵。

正是因爲這些合格的底層軍官在,禁軍的訓練才能得到保證,再加上經常參加實戰的淬鍊,這才造就了禁軍實力的強大。

此時,看着場中一隊隊學員在各自教官的統領下,一絲不苟的展開訓練,楊渥臉上的笑容不由得多了起來。

“大王當初建立軍校時,大家還有些不解,如今看來,大王此舉真是高瞻遠矚啊!若是沒有軍校,我軍即便將兵力擴充到了如今的規模,只怕其中也是良莠不齊,戰力難以得到保證。”一旁,李承嗣不由得讚道。

作爲領兵征戰有過二十多年經驗的老將,李承嗣自然明白軍校存在的重大意義,所以他的話都是出於真心實意,而不是出於奉承。

楊渥自然也能聽出這一點來,所以心中還是有些得意的。

如今軍校中的普通學員都是接受兩年的學習,出來後進入軍隊擔任最底層的軍官;至於培養將領,那就是高級學員了。

按照現在的規定,軍校中的高級學員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就是從表現得優秀的普通學員中來選;第二個就是由軍中將領來推薦。

其中第二點,軍中將領的推薦,這差不多就是用來給將門子弟開後門的。

對於這些人享有特權這一點,即便是楊渥也無法改變,他只能儘量保證從普通學員中選拔高級學員時做得更加公平一些,同時儘量限制那些享有特權的將門子弟的入選人數。

這或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目前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在軍校中轉了沒過多久,那些教官們便得知了安東將軍範遇來訪的消息。

範遇雖然嚴格來說不屬於軍隊系統,但他的身份極爲特殊,再加上他又是楊渥的親信之人,所以教官們自然不敢怠慢,紛紛前來迎接。

等到見到範遇身旁的楊渥和李承嗣時,有些教官當即就認了出來,不由得更加驚訝了。

好在範遇及時的向那幾個認出了楊渥的教官示意,所以他的身份沒有進一步泄露。

而其他教官因爲只是來自於軍中的普通軍官,身份並不高,所以未能認出身穿便服的楊渥和李承嗣。

他們今天過來的主要目的一個是過來看看軍校平時的訓練情況,第二個就是來看看楊隆演等人。

如今軍校的訓練情況他們已經看到了,這方面做得還是很不錯的,至少沒有什麼紀律鬆懈的情況,訓練也做得一絲不苟,這讓楊渥極爲讚賞。

看過其他普通學員的訓練之後,接下來自然是去看看楊隆演等四人。

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九章 夜談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六百四十章悲憤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五百章盧枇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
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九章 夜談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六百四十章悲憤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五百章盧枇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