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激戰

按照李存勖一開始的部署,其大軍左翼由銀槍效節都擔當,負責突襲吳軍的後軍,而石敬瑭率領的右翼則負責對付吳軍的前軍,同時在另外三千步軍的配合下,牽制柴克宏的騎兵。

至於吳軍中軍則留給李存勖親自對付。

原本計劃進展得非常順利,吳軍的後軍迅速被銀槍效節軍給擊潰,而石敬瑭也成功完成任務,但在中軍這邊卻遇到了一些麻煩。

當晉軍的斥候遇到吳軍中軍,看到了楊渥的王旗後,他們立即將消息傳達到後面的大軍,然而就在這時候,吳軍突然開始變陣,轉爲防守陣型。

而這時候李存勖親自率領的本陣大軍卻距離尚遠,來不及發起進攻;那些斥候們無奈之下只好提前發起進攻,結果被輕易擊退。

如此一來,突襲吳軍中軍的計劃就失敗了,李存勖只能採取強攻。

好在,即便突襲不成,但現在晉軍一方也大佔優勢,這個優勢不僅體現在兵力上,更體現在心態上。

畢竟銀槍效節軍已經擊潰了吳軍的後軍,只要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徹底解決戰鬥,迅速趕過來支援;這對晉軍來說顯然是個極大的利好消息,讓晉軍的士氣大爲高漲。

此時,吳軍已在經短短時間內,以山坡爲核心佈置了一個弧形陣,考慮到附近的地形,楊渥在地形更加開闊的右翼佈置了五千兵力,命朱虔佑的副將,老將李章負責統領。

而在地形相對狹窄的左翼,楊渥只佈置了三千兵力,命一位名爲吳博的指揮使負責統領。

此外,山坡正面的山腳下則是大軍主力,整整八千步軍,由朱虔佑負責統領。

剩下的軍隊包括三千羽林軍在內,都留在山坡上,以隨時支援各處戰場。

雖說在開打之前,楊渥就已經預料到了晉軍的進攻必然非常猛烈,但等到正式開戰後他才發現,自己還是有些低估了對方。

申時一刻,伴隨着震天的戰鼓鳴響,晉軍開始發動進攻。

首先出動的乃是三千步軍,他們分成三部分別對吳軍陣線進行試探進攻。

不過雖說只是一輪試探,但這些晉軍還是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他們左手舉盾牌,右手持刀,列成陣勢緩緩向前推進,衆多軍官前後來回奔跑吆喝着,督促將士們前進。

當進入吳軍弓箭射程後,他們並沒有任何停留,繼續向前推進。

又行走了三十多步後,吳軍這邊纔開始射擊,一輪箭雨覆蓋過來,彷彿遮蔽了天日一般,令人感到窒息與恐懼。

但晉軍的應對卻極爲沉着,他們在軍官的號令下迅速舉起盾牌擋在頭頂上,腳下步伐卻沒有停止。

“噗!噗!”時不時的有士卒中箭倒下,但更多的箭矢卻落了空,或者被盾牌擋住了。

晉軍繼續推進,甚至連步伐都沒有一絲變化。

山坡上,楊渥見了後不由得點了點頭:“從馬直伴隨兩代晉王征戰四方,果然是最精銳的軍隊,名不虛傳啊!”

這時,吳軍的弓弩又趁着敵軍還有一段距離,迅速發射了一輪,這一次射倒了更多的敵軍,但晉軍的步伐依舊沉着而冷靜。

這時候他們距離吳軍大陣已經只有三十多步,不用有誰專門下達命令,三千晉軍都開始加快速度,衝鋒起來。

而吳軍最前面的刀盾手和長矛步兵也都紛紛向前衝去。

“轟。”雙方軍隊彷彿兩道牆狠狠撞擊在一起。

“殺!”頓時,剛纔還顯得寂靜,只能聽到弓弦聲和腳步聲的戰場上,立即充斥着震天的喊殺聲,每一個瞬間都有士卒倒下,噴射出駭人的鮮血,染紅了整個戰場。

這種程度的廝殺自然不會讓吳軍感到壓力,畢竟敵軍只有三千人,在兵力上是遠遠比不上吳軍的;不過即便兵力較少,但在廝殺的過程中,晉軍還是給吳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時不時的都能看到有吳軍將士被敵軍砍倒。

而更讓吳軍將士感到心驚的是,許多晉軍將士與其說他們是士兵,還不如說他們是死士,衝殺起來簡直是完全將生死置之度外了一般。

有一個晉軍士兵被吳軍用長槍在胸口上捅了個窟窿,但他彷彿感覺不到痛一般,左手扔掉手中盾牌,然後迅速抓住敵軍的長槍,整個人向前一撲,趁着對方沒有反應過來直接將其斬殺,但他自己也隨即便倒下了。

而另一個晉軍士卒右臂已經被砍斷了,但依舊在奮力搏殺着,口中大聲呼喊着,沒有絲毫退卻的意思。

三千晉軍衝殺過來,僅僅一刻鐘時間便倒下了一小半,而吳軍一方同樣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至少五六百人永遠的倒下了,還有不少將士受了傷。

這種如同絞肉機一般的血色戰場,即便是楊渥這種征戰多年的宿將,也不由得感到心寒。

好在晉軍一方投入的兵力畢竟太少,隨着吳軍源源不斷的加入戰鬥,戰場很快就倒向吳軍一方。

這時候,晉軍陣中終於響起了鳴金收兵的號令,三千騎兵緩緩向前移動,準備接應步兵後撤。

在騎兵的威懾下,吳軍不敢太過逼迫,只稍作追擊後便停止腳步,重新列陣。

而此時,整個戰場上已經遍地屍體,時不時的還有一些受傷未死的士卒躺在地上大聲慘叫着。

然而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誰顧得上他們了,因爲晉軍新一輪的進攻又開始了,而這一次,晉軍直接出動了一大半的步軍,上萬人在戰鼓的催促下緩緩前進。

見此情形,楊渥不由得皺了皺眉:“這纔剛剛開戰,晉軍就要拼命了嗎?”

他看了看一旁臉色蒼白的楊琰,微微一笑,問道:“琰兒第一次上戰場便遇到如此激烈的戰事,心中有什麼感受?”

楊琰聽了連忙轉過頭來,小聲答道:“與想象中的不同。”

“哦,那你想象中的又是如何?”楊渥笑問道,臉上露出疑惑之色,似乎對這個問題很關心。

楊琰沉吟了片刻,道:“孩兒想象中的戰場應該讓人感到熱血沸騰。”

“那麼現在呢?”

“現在嘛,孩兒感覺彷彿置身於修羅場一般。”

楊渥聽了頓時“哈哈”大笑起來:“等你將來歲數大些,孤便給你些軍隊,讓你親自上陣廝殺,多經歷一些戰場自然就會習慣。”

楊琰欣喜問道:“真的嗎?”

“當然,孤一言九鼎,豈會騙你?”楊渥笑道。

父子二人立在山坡上,面對着即將發生的慘烈大戰,兩人卻還面色輕鬆的閒聊着。

其實倒不是楊渥此時真的閒得無聊,在這種關鍵時刻還與自家兒子扯淡,他之所以如此,主要目的還是爲了安撫軍心。

此刻的他正騎着白色戰馬,全身披甲,立在山坡上,身旁的侍衛高高扛着他的王旗,極爲醒目,便是在遠處也能看得清。

而山腳下不知道有多少將士此時都在注視着他,尤其是剛剛經歷了一場慘烈廝殺後,將士們的心情肯定有些浮動。

所以在這種時候楊渥便故意與楊琰談一些相對輕鬆的話題,這樣讓將士們見了後覺得他依舊智珠在握,自然軍心就能安穩。

他統領大軍征戰多年,從來都沒有像李存勖那樣親自上陣衝殺來鼓舞士氣過,所以就只能在其他方面下心思了。

而從之後的戰事中可以看出來,他這一手還是多少起到了點作用。

當晉軍發動全面進攻後,吳軍的表現絲毫不落下風。

左翼那邊,負責指揮的指揮使吳博是個年輕的將領,他應對沉着,從容不迫,直到敵軍近到三十步範圍內,這才下令弓弩齊射。

這次進攻左翼的敵軍依舊是以刀盾手爲前導,對於這些手持盾牌前進的步兵,弓箭的殺傷效果並不明顯;所以吳博並沒有讓將士們對刀盾手射擊,他選擇的目標是跟在這些刀盾手後面的長矛兵。

那些手持長矛的士兵並沒有拿盾牌,主要依靠前面的刀盾手掩護,此時被一輪拋射的箭雨覆蓋,瞬間便倒下一片。

可惜這時候兩軍的距離實在太近了,所以這一輪箭矢過後,兩軍就陷入了短兵相接之中,箭矢的作用頓時下降。

這時候就輪到步兵上前廝殺了。

而在右翼,老將李章的戰法更加激進,他不等敵軍靠近,便主動催動大軍向前,先發動一輪弓箭射擊,接着便是短兵相接,在陣前地帶展開慘烈廝殺。

相比之下,中軍由朱虔佑指揮的主力遇到的壓力要更大一些,畢竟晉軍在這裡投入的兵力也是最多的。

這處戰場就位於山坡下,他們的身後便是楊渥親自率領的後備軍。

與其他兩處戰場不同,中軍的戰鬥吳軍一方佔有一個極大的優勢,那就是他們能得到山坡上的吳軍的支援。

這一次出兵,楊渥原本的打算是爲了支援楊劉南城的周本,所以爲了加快行軍速度,許多重型器械都沒有來得及攜帶。

不過在出兵前,考慮到或許能用得上,所以最後楊渥還是攜帶了二十具牀弩,如今就擺放在山坡上。

之前吳軍派兵來試探時,這二十具牀弩都沒有動用,但此時兩軍正式開戰了,這些牀弩自然不再客氣。

不過按照楊渥的命令,這些牀弩不會隨意發射,而是專門尋找敵軍的軍官和將領下手。

畢竟牀弩的射程要比普通弓弩遠得多,加上又是居高臨下,所以能夠射得極遠,用來偷襲實在是太適合不過。

“嗡!”其中一具牀弩瞄準了半天,終於率先發射。

伴隨着一聲巨響,一支巨大的如同長矛一般的箭矢呼嘯着劃過天邊,向敵軍陣中射去。

這支箭矢瞄準的乃是一個全身披掛鎧甲,高坐馬上,雙手不斷指划着的傢伙,很明顯此人應該是個軍官,甚至其級別還不低。

正當他大聲吆喝部下進攻時,那巨大的箭矢瞬間穿過他的胸口,將他從馬上帶飛起來,隨即釘在地上。

此時這人尚未立即死去,但受了這麼重的傷後顯然也活不了。

周圍的士兵們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卒,見了之後頓時知道發生了什麼。

聽着他們的軍官嘶聲力竭的慘嚎聲,衆人無不感到膽寒。

沒辦法,在這個時代,牀弩、投石機等都屬於不可抵抗的重型軍械,就如同後世的火炮一般,你只能遠遠的躲避,並且祈禱自己不要被命中。

而一旦被命中了,那麼即便你穿着厚重的鎧甲也是無用的。

可惜的是,牀弩的精準度雖然比投石機要好得多,但也好得有些;在第一支箭矢成功“狙殺”了一個敵軍的軍官後,後面的箭矢卻接連落空,只有幾個倒黴士兵被誤中副車了。

總的來說,此時晉軍雖然發動了猛烈進攻,但吳軍一方堅持抵抗,絲毫不落下風。

慘烈的大戰一直持續着,每一刻都不知有多少人倒下;整個戰場上就如同一個修羅場一般,到處都是刀光劍影,收割者一條條鮮活的人命。

漸漸地,太陽開始西斜,夕陽的餘暉印在地上,伴隨着地面上斑斑血跡,讓人見了不由得感到心悸。

終於,到天色快黑的時候,晉軍本陣鳴響了收兵的號令,他們似乎承受不了慘重的傷亡一般,開始緩緩退兵;而之前沒有動用的騎兵再次充當了掩護大軍後撤的重任。

雖說成功的擊退了敵軍的進攻,但楊渥的心情卻顯得極爲沉重。

從整個戰場的局勢來看,敵軍不愧是晉軍中最精銳的將士,即便是處在主動進攻的一方,但他們的傷亡或許比吳軍的傷亡還要略微少一些。

這個事實讓楊渥深感擔憂。

而更讓他感到擔憂的是,後軍那邊早就被銀槍效節軍給擊潰,只要銀槍效節軍徹底取得勝利,他們就會趕過來支援晉軍。

而得到銀槍效節軍的支援後,晉軍的實力必將大幅提升。

到那時候,真正的考驗纔會來臨。

那麼,銀槍效節軍還有多久纔會趕到呢?

楊渥不由得將目光看向了後軍所處的方向,許久之後他才沉聲道:“傳令各部,今晚提高警惕,嚴防敵軍夜襲!”

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十三章 溫馨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七章 我服了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
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十三章 溫馨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七章 我服了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