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

“敵軍兵力遠遠不如我軍,更何況以龍驤軍、神捷軍的精銳,要擊敗敵軍也不是什麼難事,何必搞得這麼麻煩?”韓勍有些不滿的道。

ωωω☢тт kān☢C○ “這不是麻煩,這是穩重!韓將軍,如今已經不是天覆年間了,晉軍的實力也完全不在我軍之下,甚至他們的騎兵完全可以來去自如。”

“韓將軍卻依舊這麼自大,完全看不到敵我形勢的變化,怪不得陛下不會讓你做統帥!”王彥章雖然爲了大局一再忍讓,不想與韓勍發生衝突,不過他也不是完全沒有脾氣的人,此時就忍不住刺了韓勍一句。

韓勍聽了氣得臉漲得通紅。

本來他資歷極老,不過因爲能力相對平庸的緣故,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朱溫的重用。

即便前幾年也有獨當一面的時候,不過那所謂獨當一面,實際上也就是統帥兩萬樑軍南下救援那時正被淮南軍猛攻的武昌節度使杜洪。

結果李神福一戰大敗成汭十萬水軍,消息傳到樑軍軍營,韓勍爲之喪膽,沒有與淮南軍交戰便撤回去了。

這次“獨當一面”的經歷一直被韓勍視爲奇恥大辱,可惜此後他便是這樣的獨自領兵的機會都沒有了,只能充當其他將領副將。

所以在王彥章提到他過往經歷時,韓勍頓時爆發了:“王彥章,本將看在你是陛下任命的招討使的份上,這纔對你禮敬一二,你可不要太得意忘形了!”

“嘿,你還知道本將乃是招討使啊?本將還以爲你將自己當成了招討使呢!”王彥章冷笑道。

見二人有鬧翻的跡象,李思安連忙居中勸和。

他雖然被某些人稱爲“常敗將軍”,不過他的能力還是有的,不然的話朱溫也不會對他這麼一個常敗將軍多加重用。

這次領兵征討趙王王鎔,雖說他對於自己屈居王彥章之下而感到不滿,但他還是不希望與王彥章徹底鬧翻的,那樣畢竟有可能造成兵敗。

在李思安的勸說下,王彥章二人總算沒有再吵下去,重新坐下來商議軍事。

不過在二人徹底翻臉之後,氣氛反而沒有剛纔那麼激烈了。

王彥章畢竟有龍驤軍支持,而且李思安也不願和他關係鬧得太僵,所以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支持他。

再加上王彥章畢竟乃是主帥,所以在和韓勍鬧翻之後,王彥章反而開始掌控了局面,便是韓勍也只是冷眼旁觀沒有再出言譏笑。

“晉軍實力強大,不在我軍之下,所以各位將軍必須謹慎小心,不可有任何輕敵之心!”

“本將決定,在浮橋建好之前,各部都要留在營中不得隨意外出,更不得與敵軍浪戰!”王彥章終於拿定了主意。

這時候,李思安皺眉問道:“那麼我軍的後勤輜重怎麼保證?若是任由晉軍騎兵這麼襲擾,要不了多久,只怕我軍糧草就會出現問題啊!”

“放心,本將會命王虔裕將軍統兵五千,專門負責輜重運輸。”王彥章十分淡定的看向下方的一員將領道,那人正是他以前的心腹部將。

像這種運輸後勤的事物,看上去是吃力不討好,不過實際上卻是極爲重要的事情必須完全控制在自己能夠信得過的人手中才行。

從柏鄉到距離柏鄉最近的城池,距離也不過是三十多里路程而已。

這點路程一般一天時間就能走完,在有五千兵力負責保護的情況下,只要保持警惕,晉軍騎兵也奈何不了他們。

若是晉軍騎兵敢於對他們發起強攻,那麼即便晉軍能夠取得勝利,他們也會遭受不小的損失。

即便晉軍騎兵較多,但也只是相對的,並非真的多到可以隨意浪費的地步。

所以有五千人負責後勤,段時間內在糧草方面基本上能夠有保證。

見王彥章已經拿定了主意,衆將不再勸說,各自領命回去。

在王彥章的堅持之下,最終樑軍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被晉軍的襲擾所激怒,從而輕易遠離營地與晉軍交戰,進而導致大敗。

不過王彥章如今的選擇最終是會贏得勝利還是會遭受另一場失敗,目前還不得而知。

幾天後,樑軍浮橋修建好,王彥章下令渡過野河。

接着,爲了保證浮橋的安全,不至於在戰事不利的情形下被斷了後路,王彥章再次選擇在浮橋北岸修築一個營地負責守衛,並且分兵五千人駐守。

到了此時,王彥章依舊沒有選擇直接進攻晉軍營地,而是在距離十里的地方再次設下營地,並且佈置防禦騎兵的各種措施。

可以說,爲了防止晉軍騎兵的突擊,王彥章完全是在步步爲營,一心以穩妥爲主。

……

高邑,晉軍營地。

見王彥章如此謹慎小心,韓勍自然是深表不屑,不過李存勖、周德威等人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卻是極爲驚訝。

“以前聽說這個王彥章人稱王鐵槍,乃是一個性格極爲暴躁的人,行事起來非常迅速,沒想到這一次他居然這麼沉得住氣!”周德威驚聲道。

樑軍完全不上當,沒有按照周德威所預料的那樣主動遠離營地來與他們交戰,而是選擇步步爲營。

在野外交戰時,騎兵固然有巨大的威力,不過當步兵有一定的防禦設施可以依託時,哪怕這個依託只是一道矮牆,或者一條壕溝,都會產生巨大的變化。

樑軍騎兵較少,自然就對弓弩極爲重視,若是以矮牆或者壕溝將晉軍騎兵隔絕開,然後以強弓勁弩進行攢射,那麼吃虧的一定是騎兵。

要知道當年劉裕北伐,就曾經用兩千步兵以卻月陣大敗三萬北魏騎兵,他所依靠的就是以撤兵組成一道防線,然後以強勁的弓弩給敵軍騎兵以重大殺傷。

所以王彥章的步步爲營之策略,的確是剋制樑軍騎兵的一個可行辦法。

不過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分兵之後,樑軍主力被再次削弱了,若是晉軍此時選擇與樑軍正面一戰,只怕樑軍未必能夠取勝。

此時,晉軍衆將便紛紛向沉默的老將周德威看向,想要知道他有什麼應對之法,便是李存勖也向他投來詢問的目光。

“大王,此時還不是決戰之時!敵軍雖然已經分兵,到其主力實力依舊很強,而且士氣也不低。若是在此時貿然與樑軍決戰,只怕我軍就算勝利了也必然損失極大!”周德威沉吟半晌後肅然道。

李存勖聽了不由得有些失望,在他看來現在敵軍都欺上門來了,若是再次避讓,豈不是顯得晉軍怕了樑軍?

不過他對於周德威的判斷也極爲信任,既然這位老將都這麼說了,那麼現在決戰的風險就一定很大。

“若是避讓的話,樑軍就可以從容攻打高邑了,若是敵軍攻破高邑,再從高邑出兵,繼續使用步步爲營的戰術,接下來他們就能直逼趙州城了!”大將李存璋提醒道。

“那就讓他們來趙州!我們有騎兵在,可以時刻威脅到他們的後勤,樑軍前進的越深入,其後勤輜重的運輸就越難。這就使得他們必須不斷分兵!”

“等到他們攻到趙州城下時,我軍的兵力加上趙州城中的守軍,就會超過樑軍,那時候就是決戰的時候了!”周德威鄭重道。

趙王王鎔能夠立足於河北之地,在燕國、晉國、樑國三個大國之間生存下來,除了利用三家的矛盾之外,他自身的實力自然也不容小覷。

除了派到聯軍中來的近兩萬軍隊外,在趙州還有一萬守軍。

這些守軍之所以沒有隨聯軍一起行動,主要還是爲了防備已經被樑軍奪取的深、冀而州。

此外燕王劉守光態度不明,同樣需要防備,所以王鎔還留下了足夠的軍隊在後方。

若是樑軍直逼趙州城下,城中的守軍自然就會加入聯軍一方。

李存勖聽了周德威的計劃後,心中依舊猶豫不決。

作爲一個年輕人,李存勖的性格是很有衝勁的,最受不了的就是這種不斷退讓,示敵以弱等手段,更喜歡與敵軍來個速戰速決,戰個痛快。

他將目光看向李嗣源、李存璋等將領,想看看他們的意見。

“末將以爲,周將軍之見可行,我軍不宜在此時與樑軍決戰!”

“末將附議!”

……

李存璋等人一個個都贊同周德威的持重意見。

李存勖無奈,只好留下五千人守高邑,其餘主力繼續向北遷移營地,以避開樑軍鋒芒。

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四百零八章疑雲
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一百六十章 全軍進攻(下)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四百零八章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