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

與此同時,相州距離吳國邊境實在太近了,爲了防止吳國趁此機會大舉進攻,李存勖一面下令鄴城戒嚴,並調動軍隊加強防守,一面又傳詔令給各地節度使,要求他們立即調集軍隊前來勤王。

這並不是李存勖膽小怕事,而是此次動亂的時間和地點太關鍵了,造成的後果實在難以預料,讓他不得不小心行事。

事實上,他的謹慎一點都沒過,就在李紹榮尚未率軍出征之前,湯陰、內黃等地的魏博軍同樣出現兵變,亂軍控制當地縣城後,立即大肆劫掠,所到之處都被剽掠一空。

趙在禮在得知各地造反的消息後,立即就派人去接觸這些叛軍,很快就將這些叛軍收編到麾下,頓時叛軍聲勢大振,甚至開始向澶州進軍。

好在,駐守澶州的乃是李存勖的心腹將領朱守殷,他的麾下也多是晉國老卒,並沒有受到兵亂的影響,所以澶州暫時還在朱守殷的掌控之下。

……

懷州城內,吳軍大營中。

此時,吳軍在河北的駐軍都督李承鼎在得到相州兵亂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就把消息傳遞往洛陽,同時又立即召集軍中各層將領,商議出兵。

對吳國來說,雖然在幾年前的平陰一戰大獲全勝,重創了晉軍精銳,但如今的後唐依舊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強敵。

爲了防備吳軍進攻,後唐不僅沿着黃河一線部署了大量軍隊,同時在相州、澶州一帶更是佈置重兵,建立防線,以拱衛鄴都。

爲了突破這條堅固防線,吳軍曾多次嘗試進攻,卻始終未能取得進展。

這一次相州的兵變卻是讓這條防線自行崩潰,若是能趁此機會將相州和澶州拿下,那麼吳軍就能隨時兵臨後唐都城。

所以此時,各部將領都面帶興奮的向李承鼎建言出兵之策,許多將領甚至已經在請求擔任大軍先鋒了。

就在一片求戰的聲音裡,此時卻突然冒出來一個不同的聲音。

“啓稟都督,末將以爲此時不宜立即出兵,我軍應該繼續等待時機!”

衆將紛紛向那人望去,卻見那人原來是前幾年纔剛剛加入吳軍的副指揮使郭威,頓時許多人便皺眉起來。

“這個郭威,不過是個副指揮使,而且還是都督欣賞他,這才破格將其提拔起來的;論軍銜,論資歷,在場有不少人都比他高。如今他卻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唱反調,這也太不把其他人放眼裡了!”

可惜,李承鼎對於郭威卻很看重,他饒有興趣的道:“說說你的理由。”

郭威道:“末將以爲,相州雖然亂了,但亂得還不夠徹底。若是我軍此時就出兵,固然有可能一舉奪取相州等地,甚至將亂軍收服也不是不可能。但同樣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晉王李存勖迫於我軍壓力,與亂軍達成妥協。”

……

同一時間,洛陽城裡,崇政殿上,嚴可求也在大聲宣揚着自己的觀點。

“若是我軍現在出兵,晉王很可能將亂軍重新招安,到時候我軍將一無所獲;與此同時,晉國各地的節度使們若是得知我軍出兵的消息後,他們迫於我國的壓力,將不得不聯手反對我軍。”

“反過來,若是我軍暫時不出兵,那麼晉王很可能會出兵討伐叛軍,進而迫使叛軍倒向咱們。”

“此外,晉國各地方藩帥和晉王之間的矛盾較大,若是我軍暫不出兵,那麼那些藩帥看到時機後,很可能會採取一些過激的措施,比如驅逐各地監軍等;這樣一來,地方藩鎮與晉王之間的關係就會進一步破裂!”

一旁,郭崇韜聽完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接着補充道:“另外一點,此次相州兵亂事發突然,咱們完全沒多少準備。若是現在就出兵的話,能動用的兵力並不多。所以臣通知嚴大人的提議,暫時不要急着出兵,先等待時機,同時調集兵力,等做好準備後再一舉發動。”

楊渥聽完二人的意見後向已經回到洛陽的周本看去:“周將軍覺得如何?”

如今的周本在一舉消滅蜀國後,儼然已經成了軍中第一人,不管是功勞、資歷,又或者與楊渥的關係,都讓他擁有遠超他人的地位。

不過此時的周本到底還是老了,特別是在滅蜀國回來後,更是有衰老的跡象,

不僅頭髮全白了,更是連說話的聲音也顯得有些蒼老。

“陛下,老臣以爲晉王實乃我朝大敵,若不趁此次機會一舉將其重創,恐怕以後的戰事將會持續很久。所以不出兵則已;要出兵,那就應該以最強的姿態發起雷霆一擊!”

楊渥點了點頭:“那麼以周老將軍之見,我軍最好需要投入多少兵力方纔合適?”

周本沉聲道:“至少二十萬!就算不能一舉將晉國消滅,至少也要將河北大部奪取過來!”

“二十萬大軍嗎?”楊渥低頭沉吟起來。

如今的吳國在徹底消化中原後,又奪取了蜀中,收編了不少蜀國降軍,再加上鳳翔等藩鎮的兵力,吳國的總兵力早就突破四十萬了。

要出動二十萬大軍的確不是難事,唯一的問題就在於,要調動這麼多軍隊顯然需要一定時間,而這期間晉軍肯定會抓緊時間平息叛亂。

憑藉相州的那一點亂軍,他們能支撐到吳軍完成集結嗎?

楊渥心中擔憂,不過隨即他又笑了起來,那些叛軍能不能撐到吳軍完成集結,這與他又有何干?

只要叛軍能攪亂後唐,能幫助吳軍突破敵軍防線,進而圍攻鄴城就可以,他們的死活並不重要。

“也罷,那麼傳令給李承鼎,我軍暫時不急着出兵,再傳令各部,必須儘快動員起來。一旦進攻的命令下達,各部必須在第一時間向敵人發起進攻!”楊渥最後決定。

“臣等領命!”

隨着軍令下達,各地吳軍很快就調動起來,爲即將開始的大戰做着準備。

……

正如嚴可求預料的那樣,當吳軍並沒有立即出動的消息傳播開後,後唐各地的節度使們都鬆了口氣,同時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這幾個月時間裡,李存勖派遣宦官到各地擔任監軍一職,這本來就極大的觸及了地方藩帥的利益,之後李存勖借國債卻不及時還債的舉動,更是讓這些藩帥們深感不滿;只不過迫於吳國的壓力,暫時沒人起來造反而已。

而這一次相州兵變的消息傳來,各地節帥們頓時就起了心思。

盧龍節度使石敬瑭率先在幽州發難,將李存勖派去的監軍楊希望斬殺掉,將責任推脫給契丹人。

接着,駐守潞州的安義節度留後孔勅也對監軍楊繼源動手;此後,橫海節度使符習也在德州發難。

一時間,李存勖派往各地的監軍紛紛遭到屠殺,雖然尚未有藩鎮直接起兵作亂,但他們與李存勖之間的關係卻已經瀕臨破裂了。

七月底,李紹榮率領一萬大軍圍攻相州,然而沒想到的是,在攻城的緊要關頭,他麾下的一支軍隊卻突然倒戈,與城內叛軍裡外夾擊,大敗李紹榮軍。

經此敗仗後,李紹榮不得不退守漳縣,等待後續援軍。

與此同時,吳國經過近一個月的集結後,二十萬大軍已經做好準備,真正的大戰即將開始。

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九章 夜談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百章盧枇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九章 夜談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八章 父親召見
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九章 夜談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百章盧枇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九章 夜談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八章 父親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