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襲擊

樂鄉城北,此時一支三千人的隊伍,正負責運送着大批糧草準備進城。

原本按照寇彥卿的打算,他應當將荊門當做自己的錢糧囤積之地,結果荊門的迅速失陷,確使得他只能在用樂鄉來代替。

而此時的這支三千人隊伍,其中除了一千名負責押送的將士外,更多的卻是負責運送的民夫。

此時,作爲民夫小隊隊長的江老七正滿臉喜色的對自己這一小隊的人說着:“前面就是樂鄉了,咱們總算快到了!”

“來就用了三天時間,回去還不知道要多久,也不知道咱們家的地都種下了沒有?”另一人卻是沒有什麼喜色,反而愁容滿面的說着。

“村長說過,會派其他人幫咱們種,村長說過的話應該沒問題吧?”有人面帶遲疑的答道。

……

他們這些民夫,都是從襄州徵召過來的。

按照命令,每個村子裡都需要按人口出人。

在這個春耕時節,大家都不想來這裡,然而官府的命令豈是他們能夠違背的,在上頭的強制命令之下,衆人雖然不願意接受差事,但也沒人敢直接否決。

就在場面僵持的時候,江老七率先站了出來,接受了徵召;接着又陸續有十幾人主動站出來,這纔將人數湊齊了。

江老七更是作爲首先站出來的人,結果被任命爲他們這個小隊的隊長。

與其他人一心關注着自己家裡的地,只想着儘快完成這次任務,好儘早返回不同,江老七是那種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

如今天下大亂,他深知如今正是龍蛇起陸之際,只要敢於闖蕩,未必就不能闖出一番成就來。

他這次出來的目的,一來是爲了接下官府的徵召,二來也是爲了出來見識一下世面;或許今後他還會去參加軍隊,到沙場上去建功立業。

所以此時當其他人都在想着如何儘早回去的時候,他心中卻是滿懷羨慕的盯着最前面那位領頭的都將身上穿着的鎧甲和他坐下的戰馬。

“若是我也能挎着戰馬,身穿這麼一身鎧甲,那該是多麼的風光?”他在心中想着。

然而就在這時候,地面上開始出現輕微的顫抖,接着,遠處塵土揚起,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遠遠傳來。

“敵襲!快快進城!”那領頭的都將厲聲大喝起來。

江老七還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就只見到那些負責要押運的樑軍士兵在聽到呼喝之後,一個個面色慌張,拼了命的開始向城內跑去。

“發生了什麼事情?”許多人還在茫然不知所措,但江老七這時候卻已經反應過來了:這是敵軍突襲!

他們這支運送糧草輜重的隊伍,一路從襄州南下都沒有遇到任何敵人,而樂鄉城同樣處在樑軍的控制之下。

雖然聽說吳軍已經攻佔了荊門,開始和樑軍主力在長林交戰,不過樂鄉卻是處於後方,所以任誰都沒有想到敵軍會跑到這裡來突襲,而且還是以騎兵發起突襲。

所以當敵軍突襲之時,正好是他們抵達樂鄉,並且城中守軍察驗無誤,打開了城門準備放他們進城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這支本來就是以民夫居多的隊伍,在遭到突襲的瞬間就是一片大亂。

那些將士們自知己方人數太少,又是受到突襲,不可能擋得住敵軍;反而此時城門已經打開,他們只要儘快趕到城中就能保住性命,所以一個個都在往城內跑,至於那些運送的糧草輜重,以及那些民夫,他們就顧不上了。

可惜的是,樂鄉只是一座小城,城門並不寬大,他們這麼多人同時涌向城門,非但沒有迅速逃得性命,反而擠在城門口。

對於城中的守將來說,便是這支運糧隊被敵軍消滅了也沒什麼,但若是城池都被敵軍攻破了,那麼他的責任就大了。

所以城中守軍拼命的想要關上城門,而外面的將士卻想盡快逃進城內,這樣一來反而使得城門被堵住了,一時間不能關上。

“這就是吳軍騎兵突襲嗎?這種聲勢,的確是……”江老七目瞪口呆的看着敵軍從遠處以極快的速度飛奔而來,那氣勢之強烈,讓他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還沒等他從發愣中清醒過來,周圍的其他民夫們卻是與那些押送的將士們一樣,紛紛向城門跑去。

“快逃啊,只有逃進城才能活命!”

江老七卻是打了個寒顫,很快反應過來,此時不是他發愣的時候。

“不要去城門,來不及的!”他大喝一聲,向周圍他們小隊的人喊道:“跟我來!”

說着,他當先拋棄了他們護送的糧車,發瘋一般的沿着城牆向一旁跑去。

在他的帶領下,許多民夫反應過來,也跟着他一路向別的方向逃命。

城門處早就被人羣擠滿了,連城門都關不上,此時他們再往那邊擠,能逃進城纔怪。

反正他們也只是一些民夫,若是沒有礙着敵軍的道路,說不定敵軍還會放他們一條活路;但他們若是繼續留在城門口,那等敵軍到了之後說不定就會順手就他們殺了。

……

此時,遠處統領騎兵衝鋒的柴克宏卻是心中忍不住有些激動。

倒不是說看到了趁機攻破城池的希望,而是因爲,這一次是他第一次率領騎兵對敵軍發起衝鋒。

這種風馳電掣的感覺,與訓練場上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讓他有些熱血沸騰。

在率軍抵達樂鄉之後,他和侯瓚二人很快就通過斥候打探得知,敵軍的確是防備森嚴,平時城門都是關閉着的,不給他們一絲偷襲的機會。

所以在簡單商議一番後,二人決定以敵軍的運糧隊作爲襲擊目標。

不過隨後柴克宏又提到,可以趁着敵軍運糧隊進城的時候發起進攻,若是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在敵軍混亂之時將城池都拿下。

對這個建議侯瓚自然是同意的,畢竟他們現在還沒有暴露行跡,還有偷襲城池的機會;而且敵軍在即將入城的時候,也必然是最爲放鬆的時候,在那個時候突襲,即便不能一舉攻破城池,也能大大減少敵軍的抵抗力度。

果然,當他們瞅準機會,在敵軍即將進城時發汽車突襲,敵軍果然是沒有任何抵抗瞬間就崩潰了,而且那些瘋狂涌向城門的敵軍還把城門給堵住,使得城門無法及時關閉。

若是運氣好的話,他們或許還真能將城池給打下來!

柴克宏忍着心中的激動,呼喝着周圍人加速衝鋒。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

五十步,四十步……

很快,他親自統領的一千騎兵沒有任何阻礙就衝進了依舊是一片大亂的敵軍之中,攪起一片腥風血雨,那些滿臉驚慌的民夫更是被殺得哭爹喊娘。

這些民夫本來也只是普通百姓,因爲官府的徵召才運送糧草到這裡來,按理說他們只是一羣無辜之人,可惜在戰場上從來都沒有無辜的;那些奮勇突擊的騎兵們,一個個都只顧着掄起手中馬刀高高的劈砍下去,哪顧得被他們殺死的到底是普通民夫還是敵軍士兵。

“快,快將他們清理乾淨,把城門奪下來!”柴克宏在衝入敵陣之後並沒有加入對敵軍的砍殺,而是迅速指揮手下對城門處發起突擊。

若是能夠迅速奪取城門,那麼他們還有機會攻佔整個樂鄉;若是不能,那麼他們就只能退回去,繼續攻擊敵軍的運糧隊了。

城牆之上,面對敵軍的突襲,王戎早早就下了關閉城門的命令。

可惜,那些押送糧草的“自己人”卻是擠在城門口,結果到現在都無法將城門關上,這讓王戎在心驚膽戰之餘,也不由得惱火起來。

“傳本將的命令,讓劉三趕緊將城門關上;本將不管他用什麼辦法,但一刻鐘之內若是不能將城門關上,本將就拿他是問!”

“再派人告訴王興,讓他帶領五百人趕緊在城門後面列隊,記得多擺放一些拒馬尖樁!”王戎面色陰沉的對傳令兵吼道。

“是,小的這就去傳令!”兩個傳令兵同樣臉色慌張,急急忙忙的跑去傳令。

等傳令兵離去後,王戎轉身一看,只見周圍的弓弩手們雖然都張弓搭箭,卻是沒有一個在放箭的,不由得大怒道:“你們在幹什麼?怎麼還不放箭?”

“將軍,下面還有咱們的人……”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戰戰兢兢的答道。

王戎大怒,揚起手中馬鞭就甩了過去:“到了這個時候了,還管什麼自己人?難道非要等他們將咱們的人都殺光了再出手嗎?”

也不怪他這麼惱怒,下面的局勢早就是一邊倒了。

護送糧草輜重的隊伍雖然有三千人,不過其中只有一千人是真正的樑軍將士,其他的都只是一些民夫。

不過不管是樑軍將士,還是那些普通民夫,此時在吳軍騎兵的衝擊下都毫無還手之力,一個個都像是待宰的羔羊一般。

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要管什麼誤傷?能夠給敵軍造成一些傷亡就不錯了。

“是,放箭,趕緊放箭……”那軍官捱了一皮鞭,頓時醒悟過來,連忙下令。

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二章 人選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
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二章 人選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