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

“你們是不是覺得,如今衡州攻城已經到了最後關頭,所以就應該投入更多兵力,一舉打垮敵軍?”朱思勍笑問道。

“難道這樣不對嗎?我記得顧全武老師就說過,平時要注意留下預備軍,但到了關鍵時候就要捨得投入預備軍,以儘快取得突破。”楊濛疑惑道。

“嗯,顧全武說的當然對。”朱思勍先點點頭,對楊濛引用顧全武的話表示肯定,接着又搖頭道:“不過凡事都要從實際情況去考慮。”

“衡州雖然名爲州城,不過城池相對較小,投入一萬大軍攻城就足夠了,若是投入更多的軍隊,那就難以施展開,所以沒有必要。”朱思勍解釋道。

“原來如此!”楊濛點點頭。

“不止如此,本將還在擔心另一個問題,你們可想到了嗎?”朱思勍接着問道。

他饒有興趣的看向四人,不過在心中卻沒有指望他們中有誰能夠想到。

四個少年畢竟年紀還小,就算年紀大些的楊隆演如今都不到十四歲,見識閱歷等都還少,能夠看到眼前的戰事就不錯了,至於更多的那就超出他們現在的能力要求了。

然而讓朱思勍沒有想到的是,劉仁贍在沉吟片刻後,肅然答道:“將軍莫不是在防備敵軍的援兵?”

朱思勍啞然失笑,顯然沒想到劉仁贍竟然能夠想到自己的擔憂。

“不錯不錯,你能想到這一點真是不錯,難怪大王都對你讚譽有加!”他一臉欣喜的說着。

眼前四人雖然年幼,不過將來他們的前途卻一定很遠大。

楊隆演和楊濛就不必說了,都是楊渥的弟弟,如今一個已經封王,另一個雖然暫時沒有封爵,但以他的努力程度,將來封王想來也不在話下。

至於程宗和劉仁贍二人,他們兩個都是在節度使府中長大的,甚至如今都住在金陵王宮之中,深受楊渥的喜愛。

可以肯定,將來兩人定然也是前途無量。

再加上他們聰明好學,這段時間朱思勍對他們的疑惑都是知無不答,爲他們排疑解惑。

“這段時間從右鎮國軍那邊傳來的消息表明,楚軍將領秦彥輝統領的近萬人大軍,如今行蹤不能確定。”

“雖說相比於潭州,衡州這邊的重要性要低了很多,不過也難保秦彥輝不去潭州,反而直接來衡州偷襲我軍。”

“所以這段時間本將一面加緊攻城,一面卻加強戒備,留下的一萬人就時刻保持着警惕,防止秦彥輝偷襲。”朱思勍解釋道。

“原來如此!”楊隆演等人恍然大悟,隨即又向劉仁贍投去一個欽佩的目光。

他們都是一起長大,又是一起去學習兵法的,交情自然極好,並沒有什麼嫉妒的心裡。

朱思勍接着又道:“不過如今衡州已經到了最後關頭,要不了幾天就會破城,所以秦彥輝如果真想偷襲我軍的話,那麼他們這兩天就一定會有動作。”

他神情嚴肅的向四人說道:“接下來幾天你們一定要時刻跟在本將身邊,不可有片刻遠離。都明白了嗎?”

“是,我們都記住了!”四人連忙答道。

如今可是軍中,就算楊隆演和楊濛二人身份尊貴,尤其是楊隆演如今已經封王,爵位遠在朱思勍之上,不過他們也不敢在此時違背軍令。

……

當朱思勍爲四人排疑解惑之時,距離衡州二十里外,一支近萬人的楚軍就隱藏在這大山之中。

正如劉信、朱思勍等人擔心的那樣,楚軍並沒有直接前往潭州,反而是隱秘直撲衡州,想要先解除衡州之圍,再北上潭州。

可惜的是,朱思勍一直都非常謹慎小心,不管什麼時候都留下了足夠的兵力戒備,同時吳軍的斥候更是四處出擊,到處打探消息。

在這種情況下,楚軍一邊保持着隱秘,避免被吳軍提前發現,一邊還要尋找戰機,隨時準備突襲吳軍。

這段時間下來,他們除了等候以外,沒有做別的任何事情,但衆將的耐心顯然都快被消磨光了。

“將軍,發兵吧!衡州城快要撐不住了,不能再等了!”

“是啊,再等下去,衡州就要被攻破了!”

“那朱思勍太過謹慎,一點破綻都不留,再等下去也沒什麼用處啊!”

中軍大帳裡,衆將羣情激動,一個個都在勸說着他們的主將發兵。

大帳中央,楚軍領兵將領秦彥輝卻是始終保持沉默,對衆將的請命一概置之不理,甚至他還乾脆在閉目養神。

過了許久之後,衆將見了秦彥輝的態度,知道他決心已定,難以勸動,所以聲音漸漸小了。

到此時,秦彥輝才睜開眼睛道:“朱思勍爲將如此謹慎,實在讓人佩服!爾等爲什麼就不能向他學一學呢?”

衆將啞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щщщ ★тTk дn ★¢ O

“吳軍本來就比我軍更加精銳,兵力上更是遠超我軍,即便加上衡州城中的守軍,我軍也最多不過是一萬五千人,更何況城中守軍經過這些天的傷亡消耗,如今肯定沒有五千人了。”

“就這麼點兵力,想要在正面交戰中擊敗吳軍,實在太難!看來本將還是低估了朱思勍的謹慎啊!”秦彥輝嘆息道。

戰力本來就不如敵軍,兵力又比不上,訓練程度、裝備、士氣等,在各個方面楚軍都沒有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他們現在殺出去也難以佔到便宜,朱思勍只要分兵前來攔截,然後就能繼續攻城。

等到他們攻破衡州之後,他們就能集中兵力圍攻秦彥輝。

到時候不僅不能爲衡州解圍,甚至連他們這支援軍都有可能陷入危險之中。

“將軍,難道我等就這樣坐看着吳軍攻城嗎?”

“對啊,總要做點什麼,不然吳軍要不了幾天就能攻破城池了!”

衆將都有些不甘心,一個個都面帶希冀的看向端坐在中央的那個中年黑甲將領。

秦彥輝在馬殷麾下衆將中也算極爲特別之人,他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本來是那位吃人魔王,蔡州軍節度使秦宗權的族弟,不過在一開始他就不看好秦宗權,反而選擇了追隨劉建峰。

這麼多年的征戰中,秦彥輝功勳卓著,在楚軍中威望極深。

所以在如今這個危局之時,衆將都希望他能有什麼奇謀能夠一舉破敵。

可惜的是,秦彥輝也只是一個凡人,面對如今的局勢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

這時候副將王環站出來道:“秦將軍,各位將軍,以本將之見,我等繼續等待下去,只怕就算吳軍攻破了衡州,他們也會繼續保持警惕。想要突襲他們,基本不可能!”

“嗯?王將軍可是想到了什麼?”秦彥輝連忙問道。

王環雖然因爲資歷不足等原因,在楚軍中只能算是第二層次的將領,級別比不上許德勳、秦彥輝、姚彥章等將領,不過他的足智多謀也是出了名的。

兩年前,正是此人領兵在萍鄉大敗吳軍,取得了最近幾年裡楚軍對吳軍的最後一場勝利。

不過也正因爲這場勝利,使得吳國被徹底激怒,僅僅幾個月以後,楊渥就派出八萬禁軍,外加數萬廂軍前來討伐。

雖然最終在樑軍楊師厚的幫助下擊退了吳軍,不過楚國還是損失慘重,並且丟失了嶽州這座重鎮,使得楚國元氣大傷。

當然,馬殷等人也都是明事理之人,沒有誰會傻到因爲吳國的那次大舉入侵就歸罪於王環。

畢竟大家也明白,不管王環是不是取得那場勝利,吳軍將來都一定會大舉進攻湖南,最多也就是出動的兵力和時間的不同而已。

所以此時衆將都向他看去,想聽聽他有什麼意見。

“以本將之見,就像諸位所說,即便再等下去吳軍也不會放鬆警惕的。而讓吳軍如此警惕的原因,主要就是我軍遲遲沒有露面!”

“諸位試想,我軍一萬大軍,卻始終躲藏在暗處,或許有人會覺得我軍還在邵州沒有出動,不過只要有些頭腦的人就不會那麼認爲。”

“那麼我軍到底哪去了?我軍的目的又是什麼?這些肯定會引起吳軍的警惕!”王環沉聲道。

“嗯,王將軍所言甚是!”秦彥輝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的確,吳軍的統兵將領又不是傻子,在明知道有一萬大軍隱藏在暗處的時候,自然會保持警惕。

或許有些能力平庸或者治軍不嚴的將領在警惕了一段時間後,見敵軍始終沒有反應,就會逐漸降低警惕,不過很明顯,眼前這個朱思勍不是那種將領。

“那以王將軍之見,面對如今的局勢有什麼應對之法,還請王將軍教我?”秦彥輝虛心請教道。

“不敢!”王環連忙謙遜道。

“以末將之見,如今將軍有三種辦法可供選擇。”

“第一種辦法,將軍立即出兵,主動尋求朱思勍交戰。”

“吳軍兵力雖然多於我軍,不過他們肯定會留下不少兵力以牽制城中守軍,這樣一來,他們的兵力也未必會比我軍多多少。”

“將軍若是奮力一戰,未嘗沒有取勝的機會!”

秦彥輝聽了皺眉沉吟,片刻後又問道:“不知其他兩法又是如何?”

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
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