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

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

卻說楊修深夜暗訪董奉。

有曹丕近侍將之報給曹丕,因楊修乃曹植一黨,曹丕深恨之。

於是陰使人將此事告知曹操。

曹操正倚在榻上,頭痛欲裂,見有近侍匆匆入內。

那近侍低聲道:

大王,昨夜楊主簿曾私入死牢,與董奉密談良久。”

曹操猛地睜眼,眼中寒光一閃:

“楊修去見董奉?”

“是,據獄卒所言,楊主簿還帶了酒食,二人似有密謀。”

曹操緩緩坐直身子,手指敲擊案几,怒道:

“好個楊德祖,孤待他不薄,他竟敢私通死囚?”

他心中本就對楊修不滿,如今聽聞此事,殺意頓起。

再想到楊修屢次爲曹植出謀劃策,甚至干涉世子之爭,更覺此人不可留。

“來人!”

曹操厲聲喝道,“即刻捉拿楊修,下獄審問!”

這楊修出身弘農楊氏,乃東漢頂級門閥。

其父楊彪曾任太尉,家族勢力龐大。

曹操早年就曾誅殺楊彪之侄楊琦,以削弱楊氏勢力。

如今楊修捲入世子之爭,又私通董奉,曹操豈能容忍?

他深知自己時日無多,曹丕雖爲世子。

但朝中仍有不少世家大族虎視眈眈。

若不趁此時剷除隱患,日後必成大患。

於是,曹操果斷下令:

“楊修勾結逆賊,意圖不軌,罪不容誅!”

“着即處斬,夷其三族!”

楊修被捕的消息迅速傳遍成都,朝野震動。

國中不少官員,都站出來紛紛爲楊修求情。

曹操不從,執意殺之。

行刑之日,滿城皆哀。

聞者,見者,無不愴然淚下。

一晃又過去一月。

時值章武五年,冬末。

成都城內,魏王宮燈火幽微。

夜已三更,殿外寒風嗚咽如泣。

“咳咳……”

曹操忽從榻上驚醒,額上冷汗涔涔。

他已年過六旬,近來常覺頭目昏眩,此刻更是心悸難平。

“來人!”

他喉頭乾渴,欲使人奉水,喚了一聲,卻無人應答。

只得強撐病體起身,伏於案几之上。

朦朧間,殿中霧氣漸起。

曹操忽見九道黑影自霧中浮現,爲首者白髮蒼蒼,面容悽苦。

“孟德賢侄,別來無恙乎?”

老者聲音幽幽,如從地底傳來。

曹操渾身一顫,手中毛筆“啪”地落地、

“伯……伯父?”

那九人衣衫盡血,脖頸處皆有一道猙獰傷口。

呂伯奢老淚縱橫,泣道:

“當日我全家殺豬沽酒以待賢侄,何故反遭屠戮?”

“胡說!”

曹操拍案而起,鬚髮皆張,叱道:

“分明爾等欲害我性命,操不過先發制人耳!”

話音未落,九人忽作厲鬼狀撲來。

曹操急忙拔佩劍亂砍,卻見霧氣更濃。

霧氣中又現無數百姓,有老有少,皆焦頭爛額。

一老嫗懷抱焦屍哭嚎:

“曹賊!徐州數十萬冤魂,可還認得?”

曹操瞪大眼睛,劍指衆人,厲聲道:

“亂世用重典,爾等附逆陶謙。”

“縱兵殺害我父,死有餘辜!”

忽有一身着官服者排衆而出,頭顱竟以線縫合。

曹操定睛一看,乃是昔日糧官王垕。

“明公許諾照顧我妻兒,爲何反納我妻入宮?”

王垕頭顱歪斜,眼中流血。

“我兒……我兒安在否?”

曹操面色微變,旋即冷笑:

“爲三軍糧草,借汝頭顱一用,乃形勢所迫耳。”

“孤答應照顧汝妻子,何曾失言!”

說罷揮劍斬去,王垕身影卻化作血霧消散開來。

此時殿角又現出無數無頭屍身,皆作控訴狀。

曹操認出是蘄縣築京觀之民,不由後退半步,旋即狂笑:

“孤縱橫天下三十載,豈懼爾等魑魅魍魎!”

“大丈夫行事,但求問心無愧!”

曹操面色慘白,面對無數冤魂厲鬼索命,竟全然不懼。

這時,殿內一聲輕喚宛如驚雷般炸響。

“父親……”

曹操手中寶劍“噹啷”墜地,只見霧氣中走出一白袍青年,眉目如畫。

正是二十年前戰死宛城的長子曹昂。

“子……子修?”

曹操聲音發顫,不自覺地伸手欲觸,卻見曹昂身影飄忽。

“父親爲何來此?母親何在?”

曹昂雙目清澈如昔,卻問得曹操肝膽俱裂。

當年宛城之變,曹操因貪戀張濟之妻鄒氏,致張繡反叛。

曹昂爲救父親,讓出戰馬而死。

其生母劉氏早亡,臨終託付曹操好生照料獨子……

“我……我……”

曹操喉頭滾動,忽覺胸口劇痛,轉而便是一股腥甜。

一口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案上竹簡。

他踉蹌倒地,耳畔猶聞曹昂呼喚:

“父親……”

“魏王!”

侍從們聞聲衝入殿內,只見曹操匍匐於地,面容枯槁如鬼。

衆人見之,無不大駭,紛紛問:

“魏王何以消瘦至此耶?”

於是急忙傳喚醫官。

醫官入內,急掐人中。

曹操幽幽轉醒,目光渙散。

“魏王保重……”

侍從話音未落,曹操忽抓住其腕,嘶聲道

“孤……不能復生矣!”

言罷,再度昏死過去。

殿外寒風更烈,吹得燭火明滅不定。

至曉,曹操召羣臣入殿。

面色灰敗,目光黯淡。

羣臣見魏王形容枯槁,皆驚駭不已。

曹操緩緩開口,聲音嘶啞問:

“孤戎馬一生,三十餘年,未嘗信怪異之事。”

“今日爲何如此?“

羣臣面面相覷,皆奏曰:

“大王當命道士設醮修禳,以祛邪祟。”

曹操搖頭,長嘆一聲:

“聖人云:‘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孤天命已盡,安可救乎?”

遂不允設醮。

次日,曹操忽覺氣衝上焦,雙目昏黑,竟不能視物。

他自知大限將至,急召夏侯惇入內。

夏侯惇至榻前,見曹操氣息微弱,不由悲從中來,伏地泣拜。

曹操握住其手,緩緩道:

“元讓,你隨孤最久,已是國中唯一的宗室重臣。”

“孤死之後,務必保得曹氏基業。”

夏侯惇頓首泣道:

“臣必竭盡死力,不負大王所託!”

曹操頷首,隨即下詔。

封夏侯惇爲大將軍,總領全國軍政。

使其爲託孤重臣。

隨後,

曹操又召曹洪、曹真、曹休、滿寵、程昱、司馬懿等人至榻前,一一囑咐。

曹洪等見曹操病危,皆跪拜勸慰:

“大王善保玉體,不日定當霍然。”

曹操苦笑,搖頭道:

“孤與劉備爭雄天下二十年,如今困守西蜀,誠爲憾事。”

“若爾等能承繼孤志,早日匡扶中原,則孤雖死無恨。”

言罷,他深吸一口氣,又道:

“孤今病危,不能再與卿等相敘,特以家事相托。”

衆人皆頓首伏地,豎耳傾聽。

俄頃,曹操緩緩開口說道:

“孤長子曹昂,劉氏所生,不幸早年歿於宛城、。”

“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

“孤平生所愛第三子植,奈何其爲人虛華少誠實,嗜酒放縱,因此不立。”

“次子曹彰,勇而無謀,不足以總領國家大事。”

“四子曹熊,多病難保,孤甚憾之。”

“惟長子曹丕,篤厚恭謹,可繼我業。”

“卿等宜盡心竭力輔佐之。”

曹洪等連連頓首,涕泣領命而出。

曹操又令近侍取來平日所藏名香,分賜諸侍妾,叮囑道:

“吾死之後,汝等須勤習女工,多造絲履,賣之可以得錢自給。”

又命諸妾居於閣臺中,每日設祭,必令女伎奏樂上食。

隨後,他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座,並解釋道:

“吾平生掘人墳冢無數,死後恐將來有人報復。”

“故早有此圖,汝等按此圖設立墳冢,共七十二座。”

“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爲人所發掘故也。”

至於安葬儀式,曹操則道:

“今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葬畢,皆除服。”

“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

“有司各率乃職。”

“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囑畢,曹操再無大事相托。

眼下,他只需靜靜等候死亡將他帶走。

曹操長嘆一聲,喃喃道:

“孤一生,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

說着,他眼中含淚,低聲道:

“假令死而有靈,子修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言訖,淚如雨下。

正在此時,門外忽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乃黃權匆匆闖入,額上還帶着些許汗珠。

曹操雖目不能視,卻似有所感:

“……可是公衡來了?”

黃權跪伏於地,拜道:

“臣黃權,拜見大王。”

“如此匆忙……可是齊國那邊有事?”

曹操聲音虛弱,卻仍帶着往日的威嚴。

黃權擡頭,猶豫片刻方道:

“確是齊國之事……然非兵事。”

他微微一頓,打量了眼曹操的臉色,才繼續道:

“劉備聞大王近日染恙,特修書一封,命臣星夜兼程送來。”

程昱聞言色變,厲聲道:

“劉備奸詐,此信必是亂我軍心!來人,將信燒了!”

“且慢!”

曹操突然提高聲音,掙扎着要起身,“拿來……給孤看看……”

“王上!”

程昱急切勸阻,“劉備此來必定不懷好意——”

“住口!”

曹操怒喝,隨即又軟下聲音。

“孤……孤的眼睛已看不清了……”

“仲德,你……你念給孤聽……”

程昱見曹操堅持,只得長嘆一聲,從黃權手中接過那封以錦緞包裹的書信。

展開時,一股淡淡的鬆墨香氣瀰漫開來。

紙上字跡遒勁有力,確爲劉備親筆。

“漢天子備,致書於魏公操……”

程昱剛念開頭,便忍不住皺眉。

卻見曹操閉目傾聽,只得繼續。

“聞公近日染恙,朕心甚憂。”

“自中平五年沛國一別,忽忽三十餘載。”

“憶昔與公共募鄉勇,討伐黃巾,何等意氣風發……”

曹操聽到此處,乾枯的手指微微顫抖,眼前彷彿浮現出當年景象——

年輕的劉備,大耳長臂,目光炯炯。

與自己把酒言歡,共商大計。

程昱繼續念道:

“後公徵徐州,備不得已而抗之。”

“此乃各爲其主,非備所願也。”

“及袁術僭越,公與備復聯手討之。”

“袁紹勢大,又並肩而戰之。”

“此二役,備至今思之,猶覺快意……”

“咳咳……快意……確實快意……”

曹操喃喃自語,嘴角泛起一絲笑意。

那是建安年間,他與劉備聯手,在淮河岸邊大敗袁術主。

後又北上,在官渡共破袁紹十萬大軍。

那時的劉備,與自己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兩人常常徹夜長談,議論軍事,不覺疲倦。

程昱的聲音忽然變得沉重:

“……而後中原逐鹿,公與備各爲其志,兵戎相見。”

“此乃天命使然,非人力所能改也。”

曹操的笑容僵在臉上。

他想起了赤壁的火光,想起了河南的敗退。

想起了自己一步步被逼入益州的屈辱,以及漢中反擊的高光。

那些曾經並肩作戰的日子,終究化爲刀兵相向的殘酷現實。

“……今天下一統在即,然備平生所遇,唯公可堪稱敵手。”

“其餘碌碌之輩,不足道也。”

程昱念至此,聲音微顫,顯然被信中內容所震撼。

曹操緊閉的雙眼中,淚水悄然滑落。

他想起當年煮酒論英雄時,自己對劉備說的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想不到二十年後,劉備竟以同樣的話回贈於他。

“公之子孫,備必不害之。”

“請足下寬心。”

程昱讀完最後一句,室內陷入長久的沉默。

燭火噼啪作響,曹操的淚水已浸溼了枕巾。

他突然放聲大笑,笑聲中卻充滿悲涼:

“好一個劉玄德!好一個大漢天子!”

“王上……”

程昱擔憂地喚道。

曹操不理,自顧自地說道:

“孤一生……自負智謀超羣……”

“唯對劉備……屢屢失算……”

他的呼吸越來越急促,“孤至今不知究竟輸在哪裡。”

“是因爲他有李翊麼?”

“孤看不然,量一人之力有窮。”

“一豎子,安得有顛倒幹坤之力。”

“只是孤技不如人,非劉備敵手耳。”

“此乃孤之天命也!”

顯然,曹操面對劉備挫敗一生,將之歸咎爲了天意。

就在這時,曹操突然瞪大雙眼,用盡全身力氣喊道:

“既生操,何生備!”

“既生操,何生備!!”

“……”

這一聲吶喊,彷彿耗盡了他全部的生命。

喊聲戛然而止,曹操的身體猛然僵直,隨後緩緩倒下。

“王上!”

程昱與黃權同時驚呼,撲上前去。

只見曹操雙目圓睜,已然氣絕,但嘴角卻掛着一絲難以解讀的微笑。

似是釋然,又似不甘。

窗外,北風嗚咽,彷彿在爲一個時代的終結而長鳴。 一代梟雄曹操,至此徹底退出歷史的舞臺。

他沒能挺過章武五年的冬天,終年六十二歲。

消息傳出,軍中震動。

文武百官聞訊,無不或自願,或被迫捶胸頓足,哀聲震野。

趙儼、程昱等老臣強忍悲痛,一面命人用金棺銀槨收斂魏王遺體。

一面急遣快馬加急,分赴各地。

向世子曹丕、南安侯曹彰、漢安侯曹植、德陽侯曹熊報喪。

“魏王薨逝,蜀地將亂矣!”

程昱面色凝重,捻鬚嘆道:

“世子雖賢,然諸子各擁兵權,恐生變故。”

“當速迎靈柩,早定大計。”

半日後,曹丕率成都大小官員,素服出迎,跪迎靈車。

但見白幡如雪,靈車緩緩駛來。

曹丕以額觸地,悲呼:

“父親!不孝子未能侍奉榻前,罪該萬死!”

言罷,竟昏厥於地,衆官慌忙攙扶。

靈柩入城,停於偏殿。

百官披麻戴孝,日夜守靈。

殿內哭聲震天,香燭繚繞。

曹丕跪於靈前,兩日不食,形容枯槁。

第三日黎明,忽有一人排衆而出,朗聲道:

“請世子節哀,當議大事!”

衆人驚視,乃成都令司馬懿也。

只見他目光如炬,拱手而言:

“魏王既薨,蜀地震動。”

“當早立嗣君,以安衆心。”

“豈可一味哭泣,貽誤時機?”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譁然。

劉巴厲聲斥道:

“仲達此言差矣!今魏王屍骨未寒,豈可遽議嗣位之事?”

“此非人臣之禮也!”

哼~

司馬懿冷冷地睨他一眼。

他早就猜到曹操身死,必然會引得朝中一幫人心生歹意。

此前蜀地各派的利益,全都有賴曹操去維持。

如今曹操身死,有人巴不得生事。

這種事情,司馬懿是絕不會允許它發生的。

任何會削弱魏國力量的事,司馬懿都不會允許。

只見程昱出列,拔劍出鞘,“唰”地一聲割下袍袖,厲聲道:

“王薨於內,愛子私立。”

“若遲延不決,必爲劉備所乘!”

“今日便請世子嗣位,有異議者,有如此袖!”

劍鋒寒光閃爍,百官悚然。

正當僵持之際,忽聞殿外馬蹄聲急。

侍衛高呼:“黃侍中到!”

只見黃權風塵僕僕衝入殿中,衆皆愕然。

程昱急問:“公衡何故星夜來此?”

黃權喘息方定,環視衆人道:

“魏王臨終有密旨,命我疾馳來報。”

“今外有強敵環伺,內有權臣觀望。”

“若不早定大位,恐生肘腋之變!”

話音未落,又聞殿外甲冑鏗鏘。

但見獨眼大將軍夏侯惇率虎賁百人列隊而入,聲如洪鐘:

“末將奉王命,特來護持大典!”

衆官見兵甲森然,皆屏息肅立。

夏侯惇大步上前,自懷中取出錦囊,高聲道:

“魏王遺命在此!”

隨即展開詔書,朗聲宣讀:

“孤縱橫天下三十餘載,今大限將至。”

“世子丕仁孝聰慧,可繼魏王之位,領漢丞相、益州牧。”

“諸子當同心輔佐,共保基業。”

詔書宣讀畢,夏侯惇虎目含淚,單膝跪地:

“請世子繼位,以安蜀民!”

曹丕伏地泣辭:

“丕德薄才淺,恐有負先王重託。”

“願與衆兄弟共商大計……”

話音未落,

司馬懿、程昱、彭恙、黃權等大臣齊聲勸進:

“國不可一日無君!世子若不即尊位,臣等當以死相請!”

夏侯惇更是一把扶起曹丕,沉聲道:

“當此非常之時,世子若再推辭,是置大魏江山社稷於險境也!”

曹丕環視衆人,見羣情洶涌,終於長嘆一聲:

“既爲宗廟計,丕.……敢不從命。”

當日午時,曹丕即於靈前受璽綬,登魏王位。

百官依序拜舞,山呼千歲。

禮畢,曹丕撫棺痛哭:

“父親在天之靈,當佑兒臣早日匡扶漢室……誅滅僞君。”

隨後,衆官開始慶賀曹丕登位。

魏王宮內,鼓樂齊鳴,觥籌交錯。

酒至半酣,忽有探馬飛報入殿:

“報——”

“南安侯曹彰自犍爲率兩萬精兵,已至城外三十里!”

曹丕聞言,手中金樽一顫,酒水灑落袍袖。

他面色微變,環視羣臣,沉聲道:

“孤黃鬚小弟性情剛烈,驍勇善戰。”

“今提兵遠來,必爲爭位!”

階下衆臣面面相覷,皆露憂色。

程昱上前道:

“南安侯勇猛,若強行阻攔,恐生兵變,不如先遣使探其來意。”

正議間,忽一人挺身而出,拱手道:

“臣願往見南安侯,以片言折之!”

衆人視之,乃諫議大夫賈逵。

曹丕大喜,當即準允,並叮囑道:

“卿當謹慎,若事不諧,速歸報我!”

賈逵領命,單騎出城,迎上曹彰大軍。

只見旌旗獵獵,刀槍如林。

曹彰金甲紅袍,坐於馬上,威風凜凜。

見賈逵至,曹彰勒馬喝問:

“先王璽綬安在?”

賈逵面無懼色,正色答道:

“家有長子,國有儲君。”

“先王璽綬,非君侯之所宜問也!”

曹彰聞言,眉頭緊鎖,沉默片刻,又問:

“吾兄繼位,可有先王遺詔?”

賈逵肅然道:

“魏王遺命,衆臣共聽,夏侯將軍親宣,豈能有假?”

“君侯若不信,可入城一觀。”

曹彰沉吟良久,終於點頭。

遂命大軍紮營城外,只帶親隨數人,隨賈逵入城。

行至宮門,賈逵忽轉身問道:

“君侯此來,欲奔喪耶?欲爭位耶?”

曹彰面色一沉,道:

“吾來奔喪,別無異心!”

賈逵目光如炬,逼視道:

“既無異心,何故帶兵入城?”

曹彰被問得啞口無言,良久,長嘆一聲。

揮手喝退左右將士,獨自步入宮中。

曹丕早已得報,親自迎出。

兄弟相見,相抱大哭。

曹彰泣道:

“兄長繼位,弟無異議,唯願共扶漢室,誅滅僞帝!”

曹丕感動,執其手道:

“弟能如此,吾心甚慰!”

當夜,曹彰將所率兩萬兵馬盡交曹丕調遣。

次日拜別,返回犍爲鎮守。

自此,曹丕王位穩固。

時值章武六年,即建安二十三年。

曹丕下令改建安二十三年爲延康元年。

隨後又大封羣臣:

令程昱爲衛尉。

司馬懿爲太尉;

黃權爲蜀郡太守;

吳質爲御史大夫;

衛臻爲散騎常侍。

其餘文武,各有升賞。

又追諡曹操爲魏莊王,葬於成都西郊,立廟祭祀。

顯然,曹丕有意疏遠宗室。

他提拔起來的都是異姓大臣。

他與他爹完全是兩個極端。

曹操內心裡其實是鄙夷世家大族的,他對其更多是一種利用態度。

官渡之戰後,曹操曾頒佈《求賢令》。

提出不拘品行、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

這其實就是衝着世家大族去的。

當然,本位面由於曹操幾經輾轉,不得不向蜀中大族做出妥協。

可饒是如此,曹操依然堅持重用夏侯曹的原則。

可曹丕不同,他更傾向於重用士族。

夏侯惇、曹洪等伯父都是父親那一輩的老將了。

他曹丕需要一批新的大臣,作爲自己這一朝的心腹。

不過,在那之前。

曹丕還需要對一些老臣進行清算。

比如於禁,這位汝南之戰後便漸漸被邊緣化的大將。

曹操在時,並未對其過多處分。

但曹丕是一個眼裡容不得任何沙子的人。

曹丕對於于禁兵敗被擒,不能死節,既降敵而復歸的行爲甚是鄙視。

於是下令說,先王陵寢尚需修繕。

讓于禁且去監工。

于禁只得從之,帶着十餘名親兵,前往成都西郊的魏王陵。

時值隆冬,山路積雪皚皚。

“將軍,前面就是陵園了。”

親兵指着遠處隱約可見的建築。

于禁點點頭,心中卻莫名不安。

曹丕這人是出了名的小心眼兒。

自他歸魏之後,每日都過得膽戰心驚,也不知曹丕這個安排有何用意。

陵園大門前,監工校尉早已候立。

見着于禁,那校尉眼中閃過一絲異樣,隨即躬身行禮:

“於將軍,下官已恭候多時。”

“陵屋主體已成,只待將軍查驗。”

“有勞校尉。”

于禁沉聲道,“本將奉王命而來,當盡心竭力。”

步入陵園,松柏森然,石獸猙獰。

校尉引着于禁穿過重重殿宇,來到主陵屋前。

屋外寒風呼嘯,屋內卻溫暖如春。

四壁新刷白粉,光可鑑人。

“這是……”

于禁忽然駐足,瞳孔驟然收縮。

只見正對門口的粉壁上,赫然繪着一幅巨畫——

畫面中央關羽紅面長髯,威風凜凜端坐帳中。

左側是成何怒目圓睜,被甘寧砍作兩截。

而右側……

于禁渾身顫抖,畫中那個跪伏於地、瑟瑟發抖的將軍,不正是自己嗎?

更令他心驚的是,畫中的成何父子。

成何挺立不屈,被甘寧一刀劈成兩半。

而其幼子成曼,年僅十二歲,胸口中箭倒地,雙目圓睜……

“這是何人所繪?”

于禁聲音嘶啞,如砂紙摩擦。

校尉低頭答道:

“乃奉王命而作,以彰忠烈。”

于禁踉蹌後退,撞在身後親兵身上。

畫中場景栩栩如生,將他最恥辱的一幕永遠定格。

而成何父子的忠烈形象,更反襯出他的卑怯無能。

“將軍?”

親兵擔憂地扶住他。

于禁猛地推開親兵,跌跌撞撞衝出陵屋。

寒風撲面,卻吹不散他胸中鬱結。

他跪在雪地中,乾嘔不止,卻只吐出幾口苦水。

“魏王……魏王好狠……”

于禁喃喃自語,他終於明白曹丕的用意。

這不是寬恕,而是比死刑更殘酷的羞辱——

讓他日日面對自己的恥辱,生不如死。

當夜,于禁宿於陵園偏室。

燭火搖曳,牆上影子張牙舞爪。

他閉目即見那幅壁畫,關羽的冷笑,成何父子的寧死不屈……

還有那個跪地求饒的自己。

“不!我當時是爲保全將士性命!”

于禁突然大吼,驚得門外守衛推門查看。

“將軍可有吩咐?”

于禁披髮跣足,雙目赤紅:

“去!取酒來!”

守衛面面相覷,終有人取來一罈烈酒。

于禁奪過酒罈,仰頭痛飲,酒液順着鬍鬚滴落,打溼前襟。

“成何父子!”

于禁忽然舉壇向天,“汝等忠烈,死得其所!”

“獨我于禁……獨我于禁貪生怕死,苟活至今……“”

酒罈落地,碎成齏粉。

于禁伏案痛哭,聲如孤狼夜嚎。

此後數日,于禁如行屍走肉般監督工程,而那幅壁畫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夢魘。

每經過陵屋,他都繞道而行,卻仍能感受到畫中人物譏諷的目光。

臘月廿三,天降大雪。

于禁高燒不退,臥病在牀。

醫者把脈後,搖頭嘆息:

“將軍此病,非藥石可醫。”

于禁知道自己大限將至。

恍惚中,他看見曹丕立於牀前,面帶譏笑。

“大王……臣知罪……”

于禁掙扎欲起。

曹丕的影子卻冷笑道:

“於文則,汝一生功名,盡毀於新城一跪。”

“寡人讓汝監修陵墓,就是要汝日日面對自己的恥辱!”

“臣……臣……”

于禁喉頭咯咯作響,卻說不出完整的話來。

影子繼續道:

“成何父子寧死不屈,入忠烈祠享祭。”

“而汝,將永遠跪在那壁畫中,爲萬世笑!”

“啊——!”

于禁一聲慘叫,猛地坐起,卻見屋內空無一人。

只有搖曳的燭火映照着他慘白的臉。

翌日清晨,

親兵發現于禁時,他已氣絕多時了。

消息傳至成都,曹丕正在與司馬懿對弈。

“大王,于禁死了。”侍從低聲稟報。

“哦~”

曹丕落子,輕描淡寫地回了一句。

“……追封其爲厲侯吧。”

三日後,于禁被草草葬於成都一處無名山坡。

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朝臣的弔唁,只有幾名舊部默默送行。

“……仲達,今日方稱孤心吶。”

曹丕提着一串葡萄,吊着放入嘴中。

然後又將身旁的蜜水一飲而盡。

他很喜歡吃水果和蜜糖。

此前曹操在時,他不敢明目張膽。

如今承繼大位,他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

(本章完)

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374章 二龍競食,潛龍在淵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91章 論單打獨鬥我不怵你,論行軍佈陣我更比你強!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349章 加稅!加稅!制裁!制裁!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352章 合肥有我,便無敵!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
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374章 二龍競食,潛龍在淵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91章 論單打獨鬥我不怵你,論行軍佈陣我更比你強!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349章 加稅!加稅!制裁!制裁!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352章 合肥有我,便無敵!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