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

洛陽,南宮。

這日,早朝。

劉備端坐於座上,指尖輕叩案上名冊。

今日乃茂才是驗試之期。

劉備今日也是心血來潮,打算親自考察一下自己手下的人才。

階下跪着的青衫士子,正是幽州刺史王雄舉薦的涿郡茂才崔和。

崔和年約三十,面容白淨。

眉目間透着幾分書卷氣,卻無半分幹練之色。

所以諸子當中,劉備挑了他來考覈。

“崔生。”

見劉備呼喊,崔和雙手捧策,聲音微顫:

“臣崔和,叩見陛下。”

劉備略一頷首,目光掃過他的策論,眉頭微蹙。

“崔生,朕觀汝之文,引經據典,辭藻華美。”

“然治國安民,非徒以文章取勝。”

“朕且問汝——”

他合上竹簡,聲音沉緩:

“若汝爲縣令,遇春旱無雨,百姓饑饉,當如何處置?”

崔和一愣,隨即拱手答道:

“臣當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劉備目光微冷:

“倉中存糧幾何?當放多少?如何確保不遭豪強侵奪?”

崔和額角沁汗,支支吾吾地答道:

“此……此事當依朝廷舊例,由縣丞、主簿覈算……”

啪!

劉備猛然拍案,震得茶盞叮噹。

只見這位開國皇帝,龍顏大怒,厲聲叱道:

“朕問的是‘汝’當如何!”

“一縣之令,竟連倉廩之數都不知?”

“遇災不謀,事事推諉,朕如何敢將百姓交予汝手?”

階下衆臣屏息,殿內一時寂然。

滿朝文武,莫敢有發聲者。

“這崔和是何人舉薦?”

劉備出聲問。

齊漢目前仍然沿用的是察舉制的選官制度。

這畢竟是貫穿大漢四百年的祖宗之法,不可能馬上更改。

劉備之所以選擇要親自考覈諸子,也是對自己的子民負責。

畢竟察舉制選出來的官員,那可是有着相當大的殊榮。

比如孝廉,基本上都要拜爲郎官,也就是中央朝廷的候補官員。

而茂才比之孝廉更加高級,是會直接委任到地方去當縣令或令的。

還有的茂才,會被直接任命爲兩千石官員,也就是郡守、九卿級別。

所以“茂才”是察舉制當中,最爲尊貴的。

一般是州舉或郡舉。

劉備當豫州牧時,就曾給袁渙和袁譚舉過茂才。

此外,茂才每年三公可各舉三人。

光祿勳可以舉一人,司隸校尉可以舉一人。

如果有位比三公的將軍,也可以舉一人。

算下來,每年茂才的名額至多二十人左右。

這個數量不及孝廉的十分之一。

凡事物以稀爲貴,這使得舉茂才成爲當時社會一種極其崇高的榮譽和顯赫的資歷特徵。

劉備也是當過平原令的,知道治理一縣需要多大的才能。

但這個崔和顯然沒有達到他心目中的及格線,故這才發問是誰舉薦的。

或有人答曰:

“此爲幽州刺史王雄舉薦。”

此言一出,

朝中有與王雄交好的大臣,連忙出列,幫好友說話:

“陛下息怒!崔和雖不善實務,然經學精深。”

“若能假以時日,必可成爲百里之才。”

“假以時日?”

劉備冷笑,“朕的百姓可等不得‘假以時日’那天!”

他起身踱至崔和麪前,目光如炬。

“汝既讀聖賢書,可知‘民爲邦本’?”

“朕起業之始,一生以民爲本,以民爲貴。”

“縱如今身是九五,亦不敢忘。”

“汝爲茂才,後必爲一縣父母官。”

“一縣之令,上承朝廷,下撫黎庶,非是讓汝坐而論道!”

“若連倉糧之數都算不清,如何安民?如何治縣?”

崔和麪如土色,伏地不敢擡頭。

劉備拂袖轉身,厲聲宣佈:

革除崔和茂才的資格,發回原籍重修吏治。

罰王雄俸祿半年,降爲代郡太守。

處置完王雄與崔和之後,殿中的氣氛異常凝重。

衆官員無不肅穆,生怕惹禍上身。

劉備餘怒未消,目光掃過羣臣,最終落在內閣首相李翊身上。

“李相。”

天子聲音低沉,“北方諸州,皆由你總領。”

“可看看這王雄舉薦的是何等人物?”

“朕在朝堂之上,縱有明察秋毫之心,亦難盡知地方實情。”

“若天下官吏皆如此輩,朕的江山,豈非要敗在這些庸才之手?”

李翊聞言,整肅衣冠,出列伏拜。

“臣有負聖恩,失察之罪,不敢推諉。”

他聲音沉穩,卻無半分辯解。

“王雄舉薦非人,臣身爲內閣首相,難辭其咎。”

“今陛下降其爲代郡太守,已是寬仁。”

“臣請自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劉備凝視李翊片刻,見他神色坦然,毫無推諉之意,怒氣稍緩。

“罷了,”天子長嘆一聲,“此事也不能全怪你。”

“國家初立,百廢待興。”

“選官之制尚未完善,你已竭盡所能。”

劉備也意識到這不是李翊的問題。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問題,還是劉備勢力從地方諸侯轉變爲了一個國家政權。

從前的地方官員,大多“任人唯親”,選一些信得過的心腹人員上任。

這主要還是爲了加強對地方的管控。

但弊端就是,也容易讓這些大員在地方上發展成封疆大吏。

如今劉備做了皇帝,自然要慢慢收回地方權力到中央來。

李翊回到朝廷,名義上仍是北方的老大。

但很多人事任免他已經不參與了。

因爲郡守也是有任期考覈的,到期了就換。

事實上,北方算是最先恢復任期考覈的。

這離不開李翊主動放棄大權的功勞。

相比之下,南方的權力劉備還未能完全收回。

就比如淮南領袖陳登。

封賞功臣時,劉備曾暗示陳登留在中央朝廷。

其目的當然是爲了收回南方的地方權力。

而陳登即便回到了中央,他也會跟李翊一樣,名義上依然是淮南的老大,江南的老大。

畢竟自己在那個地方幹了那麼多年,人脈都在那裡。

不會說把你調離了該地,你就失去全部了。

只不過繼續留在那裡,確實會使其人脈越來越廣。

但是陳登自在慣了,並不想回中央朝廷任職。

他也更喜歡待在江河邊吃魚膾。

洛陽的鯉魚,早已不食了……

劉備無奈,只得成人之美,委任了陳登爲“淮南總督”。

人畢竟是開國功臣,他可不想人們非議他老劉薄待功臣。

但劉備也並未對此感到有多焦慮。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慢慢來,不用着急。

至少目前國家的運轉,還是蒸蒸日上的。

“陛下聖明。”

“臣必嚴查北方諸州官員考績,整頓吏治,絕不容尸位素餐之輩貽誤國事。”

李翊再拜,衆羣臣跟上。

劉備乃揮了揮手,示意小黃門宣佈退朝。

待退朝後,劉備獨留李翊於書房。

檀香嫋嫋,窗外竹影婆娑。

玄德親手斟了一盞茶推至案前。

“李卿,今日之事,朕思來想去。”

“這察舉選官之制,是否存在些許弊病?”

李翊雙手捧茶,眉眼低垂:

“陛下何出此言?自孝武皇帝創察舉之法,四百年來選官任能,皆循此制。”

“難道陛下想變祖宗之法麼?”

呵。

劉備笑出了聲,屈指敲了敲案几。

“此處就你我二人,何必打這等官腔?”

他目光灼灼,“朕不信你這內閣首相處心積慮推廣私塾、改良造紙,就只爲讓百姓多識幾個字。”

茶煙氤氳中,李翊終於擡眸。

“陛下聖明。”

他輕啜一口茶湯,“只是此事……急不得。”

“哦?”

“察舉制根深蒂固,牽涉天下士族利益。”

李翊眉頭輕皺,正色說道:

“若貿然更張,恐生變亂。”

“臣這些年廣設私塾、刊印典籍,正是爲日後將來做準備。”

察舉制在漢朝實行了兩三百年後,各種弊端在東漢中後期開始顯現。

比如士人僞造名譽,舉主營私舞弊等等。

用一句話概括察舉制就是,舉孝廉的本質就是舉親朋。

再說得直白一點,也可以稱之爲校長推薦制。

所以到了公元132年,針對察舉制的弊端。

尚書令左雄便提出了改革察舉制的一系列新政策。

包括但不限於,限制被舉者的年齡。

同時被舉孝廉的,一律要到中央來舉行考試。

考試的內容爲,“諸生通章句,文吏能箋奏。”

要是以儒生身份被舉薦的,還要考你儒家經術。

而以官吏身份被舉薦的,則要考你行政文書。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陽嘉新制”。

陽嘉新制之前,被舉孝廉、茂才的都是不用考試,就直接當官的。

完全靠舉主對他們的瞭解程度。

所以陽嘉新制絕對是一種進步,但依然不夠規範。

就比如劉備這次遇到的崔和事件,如果不是劉備心血來潮,想要親自考覈一兩個官員。

他也不會發現,新舉上來的茂才,依然有水掉的可能性。

這就說明,這些被舉者依然有辦法避開中央考試。

只不過這位崔生比較倒黴,剛好遇到劉備點名。

算他點兒背。

面對這種問題,劉備也知道,只有改變這條橫貫漢朝四百年的祖宗之法。

是啊,四百年了。

四百年的時間,已經讓世人看清楚它的優劣性。

足以讓人們知道該怎樣做,能讓它變得更好。

只是很多人不敢做而已。

其原因正如李翊所言,牽涉到士族的核心利益。

動,則天下震動。

還是隻能徐徐圖之。

“去年開設了多少私塾?”劉備問。

“三百七十二所。”

李翊不假思索,“其中北方新增二百一十五所,多用臣改良的‘活字印刷術’印製教材。”

劉備點了點頭,道:

“北方是士人核心之地,應該先北後南。”

“該當如此,該當如此……”

他走到窗前,時值仲夏。

洛陽西苑的梧桐葉上還掛着晨露。

劉備忽擲下筆毫,回頭對李翊笑道:

“朕欲微服訪察民間官塾,卿可願同往?”

劉備一時心血來潮,想要看看私塾大規模鋪設以後,有沒有對民間整體人口素質提高。

李翊拱手說道:

“陛下有命,臣自當奉駕。”

“然陛下萬金之軀……”

話未說完,劉備已擺手道:

“不過尋常走訪,何須拘禮?”

“縱是微服,護衛不可不備。”

李翊肅然道,“當知會子龍將軍。”

劉備捻鬚輕笑:

“許仲康隨行足矣,何必勞動子龍?”

許褚是劉備的貼身護衛,而趙雲的職權範圍要更大。

劉備便想着不必那麼麻煩,只讓許褚隨行就可以了。

“陛下。”

李翊正色諫道,“子龍領中護軍,護衛宮禁本就是其職分。”

“縱不隨行,亦當令其知曉。”

言外之意,老劉你就算不帶子龍,人家也得有知情權吶。

人畢竟有着保衛宗室安全的職責。

正言語間,忽聞環佩輕響。

趙雲白袍銀甲,自廊下轉出,抱拳道:

“陛下,臣請隨駕護行。”

劉備皺眉,嘆道:

“朕此次出行,爲得就是不想興師動衆,況人多眼雜……”

“臣不帶親衛。”

趙雲不假思索答,“只以布衣之身相隨。”

李翊見劉備仍有躊躇,溫言勸道:

“仲康、子龍皆萬人敵。”

“有他二人隨行,縱遇變故,亦可保萬全。”

劉備乃從之。

……

洛陽宮西角門外,晨光熹微。

劉備一身青衫儒巾,李翊素袍綸巾。

趙雲白衣佩劍,許褚粗布短打。

四人正欲策馬出宮,忽聽身後一聲洪亮呼喊:

“兄長!”

劉備回頭,只見關羽、張飛二人快步追來。

關羽綠袍金冠未卸,腰間青龍刀雖未攜帶,卻仍顯威儀。

張飛則是脫去了將軍甲冑,換了一身勁裝,腰間掛着個酒葫蘆,滿臉興奮。

“兄長既是要出門,怎不叫上俺們?”

張飛大步上前,一把攬住劉備肩膀。

“自打您當了皇帝,咱們兄弟多久沒一塊兒喝酒走馬了?”

劉備失笑,拍了拍張飛的手:

“三弟,朕這次是微服私訪,不是去遊山玩水。”

“那更要帶上俺們了!”

張飛瞪圓了眼,“兄長如今是九五之尊,萬一遇上不開眼的蟊賊,看俺老張一拳一個!”

關羽捋須輕笑:

“三弟說得是。”

“兄長既微服出行,多幾個兄弟照應,總歸穩妥些。”

劉備無奈,看向李翊:

“子玉,你看這……”

李翊微微一笑:

“陛下,關將軍、張將軍皆是萬人敵。”

“若能同行,確實更穩妥。”

趙雲也點頭:

“有二位將軍在,尋常宵小絕不敢近。”

劉備搖頭失笑,暗道你二人倒是會做人。

“也罷,不過三弟——”

他正色看向張飛,“你可得答應朕,此次出行,須低調行事,莫要惹出事端來。”

張飛一拍胸脯:

“兄長放心!俺老張今日只當是個啞巴,絕不亂嚷!”

關羽挑眉:

“三弟若能忍得住不喝酒,那纔是稀奇。”

張飛嘿嘿一笑,拍了拍腰間的酒葫蘆:

“二哥放心,俺今日只帶了一葫蘆,絕不貪杯!”

衆人皆笑。

劉備看着兩位結義兄弟,眼中暖意更濃。

即便如今已是君臣之別,可這份兄弟情誼,卻從未因權位而疏遠。

“走吧。”劉備翻身上馬。

“今日咱們兄弟幾個,再當一回遊俠兒。”

張飛哈哈大笑,翻身上馬時故意撞了一下許褚。

“仲康,今日可別搶俺風頭!”

許褚悶聲道:

“張將軍說笑了,末將只負責護衛。”

關羽輕撫長鬚,含笑看着衆人。

“三弟,你方纔還說要做啞巴。”

張飛撓頭:

“哎呀,一高興忘了!”

劉備搖頭失笑,揚鞭策馬。

“駕!”

六騎並轡,踏着晨光,向洛陽城外馳去。

“好一派繁華景象!”

劉備勒住繮繩,甫一出宮,他便望見眼前車水馬龍的街市,不禁發出感嘆。

街道兩側的商鋪鱗次櫛比,綢緞莊前懸掛的各色布匹在晨風中輕揚,酒肆門口飄來陣陣醇香。

來自西域的駝隊叮噹作響,江南來的商船貨物正從碼頭源源不斷運來。

誰能想象,這是曾經被董卓焚燬過的城市?

張飛也忍不住慨嘆:

“是也,這可比咱當年在涿郡見的市集熱鬧多了。”

關羽亦捋須讚歎:

“不想洛陽恢復得如此之快。”

“臣記得兩年前隨陛下入城時,這裡還多有流民。”

劉備頷首,轉向李翊,表揚到:

“李卿,洛陽能從董卓焚燬、曹操遷民的劫難中重煥生機。”

“短短兩年就有如此氣象,卿功不可沒啊。”

李翊在馬上微微欠身。

“此乃陛下洪福,百官用命。”

“內閣擬定重建方略,少府監督造宮室,大司農調配錢糧。”

“更有萬千百姓日夜勞作。”

“臣不過居中協調而已。”

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貫謙虛的態度。

儘管他所做的這件事,只是他執政生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而已。

但說到底,還是洛陽的底子太好了。

四通八達的交通環境,註定了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不是因爲它繁榮才成爲東漢國都,而是因爲它地理位置好,才使得其能夠成爲國都。

然後纔有國家的政策傾斜,使之變得繁榮起來。

李翊也只是利用了洛陽優越的地理環境,然後稍微進行一些區域規劃。

統籌好資源分配下去後,自然恢復得快。

“走,咱們下馬罷。”

劉備等人將馬匹栓好,改爲了步行走路。

來到南市街口,人羣熙攘。

劉備一行人在街邊小攤前停下,品嚐着剛出爐的胡餅和蜜餞果子。

張飛一口吞下三個胡餅,含糊不清地讚道:

“這餅子比宮裡的還香!”

關羽則慢條斯理地掰着餅,蘸了些芝麻醬,細細品味。

劉備正笑着看兩位義弟鬥嘴,忽聽不遠處傳來一陣啜泣聲。

循聲望去,只見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小女孩蹲在牆角。

衣衫殘破,正用袖子抹着眼淚。

劉備眉頭一皺,快步上前,蹲下身溫聲問道:

“小姑娘,爲何哭泣?”

女孩擡起頭,露出一張清秀卻滿是淚痕的臉。

“我的錢袋被人搶了……那是阿奶給我買藥的錢……”

劉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怒意,遊俠本性頓時涌了上來:

“搶你的人在哪?”

自己的治下能發生光天化日搶錢的事,這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

女孩怯生生地指向街角:

“那個穿灰衣服的……”

衆人望去,果然見一個身形瘦削的年輕人正匆匆鑽進人羣。

“別怕。”

劉備從懷中掏出剛買的蜜餞,塞到女孩手裡。

“這些先給你吃着,我去把錢討回來。”

女孩愣愣地接過蜜餞,突然一把上前抱住劉備的胳膊,眼淚又涌了出來:

“謝謝伯伯!”

劉備拍拍她的頭,起身便要追去。

李翊卻忽然伸手攔住:

“主公,此事有蹊蹺。”

“嗯?”劉備皺眉。

李翊低聲道:

“那女孩言行古怪,且她所指之人腳步虛浮,不像慣偷。”

“只恐其中有詐,未可輕信。”

劉備頓時有些不悅:

“子玉,你這是當官當久了,忘了本心麼?”

“你這人什麼都好,就是做事總是用政治思維去思考問題。”

“連一個三尺蒙童,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女童你都要懷疑,不覺得有些過了麼?”

李翊欲言又止,最終沉默退開。

張飛卻早已按捺不住。

“兄長,俺去把那小賊拎來!”

說罷,不等迴應,便大步流星衝向那灰衣人。

只須臾間,張飛已一把揪住那灰衣男子的衣領,怒目圓睜:

“小賊!把錢袋交出來!”

那男子一臉錯愕,手中菜籃“啪”地掉在地上,蘿蔔青菜滾了一地。

“什、什麼錢袋?我、我就是來買菜的……”

他被張飛嚇得癱倒在地,不知所措。

周圍路人迅速圍了上來,指指點點。

有人認出了男子,高聲道:

“這不是東街豆腐坊的老王嗎?”

“他天沒亮就來買菜了,哪會搶錢?”

“”是啊!”一位挎着籃子的婦人幫腔。

“老王在這賣了十幾年豆腐,老實本分,怎會幹這種事?”

劉備眉頭一皺,意識到事情不對,連忙上前拉開張飛:

“三弟,且慢動手!”

張飛仍不服氣,嚷嚷道:

“兄長,那丫頭明明指認的就是他!”

老王揉着被拽疼的脖子,滿臉委屈:

“幾位老爺,小的真不知道什麼錢袋啊!”

“今早出門買菜,連銅錢都沒帶夠,哪還有錢去搶別人?”

周圍議論聲漸起,有人低聲道:

“這幾個人看着面生,莫不是來訛錢的?”

劉備一時語塞,場面尷尬。

許褚冷眼掃視人羣,手已按上腰間佩劍。

趙雲則悄然挪步,護在劉備身側。

李翊忽然輕笑一聲,上前拱手。

“這位兄臺,實在對不住。”

他語氣誠懇,從袖中取出一吊銅錢,塞到老王手中。

“我等初到洛陽,方纔有個小姑娘哭訴錢袋被搶,指認了兄臺。”

“現在看來,怕是認錯了人。”

老王愣住,低頭看着手中的錢,是新發行的景元通寶,值錢的很。

又聽李翊說他們是外鄉人,怒氣稍減。

“我說怎麼聽你們口音不像是洛陽本地人了,怕是北方來的吧?”

“是,我們是涿郡來的商人。”

“喲,涿郡可是當今聖上的龍興之地啊!”

周圍有人竊竊私語。

作爲劉備的故鄉,涿郡也跟着受惠。

靠着國家的政策扶持,出來了一幫富人。

所以即便是洛陽京爺,也是不敢歧視涿郡人的。

“這錢……”

老王掂了掂手上的景元錢,茫然地望向李翊。

李翊彎腰幫他將散落的菜拾回籃中,溫聲道:

“這點錢,就當賠您的菜錢和壓驚。”

“改日我等必登門致歉,嚐嚐您家的豆腐。”

老王見他態度誠懇,氣也消了大半。

“罷了罷了,既然是誤會。”

“王某又豈是小肚雞腸之人呢?”

周圍人見李翊如此謙和,議論聲也漸漸平息。

有人不禁打趣道:

“老王,你這頓驚嚇值了,這錢夠買半個月的菜了!”

“去去去!”

老王有些不耐煩地斥責那些調侃他的人,“適才某被那黑臉漢子嚇了一跳。”

“汝等是不知有多嚇人,指不定嚇出什麼毛病來。”

“某還得去藥坊裡撿藥哩。”

衆人見老王得了便宜還賣乖,紛紛擁上去打趣,非要他請客吃飯不可。

老王便與衆人插科打諢起來,也沒人再注意到劉備等人了。

李翊微笑,轉頭看向劉備,輕聲道:

“主公,咱們該走了。”

劉備會意,向老王拱手致歉,隨即帶着衆人離開。

路上,張飛仍忿忿不平,環眼圓睜,粗聲問道:

“兄長,此事蹊蹺的很。”

“那丫頭爲何要誣告那賣豆腐的?莫非是那廝的同夥?”

劉備眉頭微皺,捻鬚沉吟:

“備亦覺古怪。”

“那女童哭得真切,不似作僞,卻又爲何憑空消失?”

李翊目光沉靜,說道:

“主公若覺蹊蹺,不妨折返一觀。”

趙雲亦點頭附和:

“子玉先生所言極是。”

“那女童舉止有異,恐非尋常乞兒。”

衆人遂撥轉馬頭,回到原處,卻見牆角空空。

哪還有那女童的身影?

地上只餘劉備方纔所贈的蜜餞,孤零零躺在青石板上。

劉備怔然:

“莫非……備當真受騙了?”

他搖頭苦笑,不解地自嘲道:

“可那女童騙吾,又有何益處?”

“難道只爲戲弄我等一番乎?”

“恐未必!”

李翊目光微閃,忽道:

“陛下可還記得,那女童曾撲入懷中,緊抱陛下手臂?”

劉備一怔,“確有此事。”

李翊輕聲道,“陛下不妨查看隨身之物,可還在否?”

劉備聞言,下意識探手入懷,面色驟變:

“朕的錢袋不見了!”

此言一出,衆人神色各異。

張飛怒目圓睜,虯髯戟張,拳頭捏得咯咯作響。

“直娘賊!這小賊竟敢戲耍俺們!”

言罷,即轉向劉備。

“兄長!這如何能忍?”

“俺這就去把那小丫頭揪出來,讓她知道偷到咱兄弟頭上是什麼下場!”

許褚亦憤然按刀:

“陛下乃萬乘之尊,豈容宵小欺辱?”

“末將請命搜捕全城!”

李翊聞言,都忍不住身形一震。

爲一個女童搜捕全城,即便你是皇帝,政治資源再是闊綽,也不能如此霍霍啊?

果然,只見劉備擺了擺手,神色淡然:

“罷了,左右不過幾百錢而已。”

“那女童若非走投無路,何至於此?”

張飛急得直跺腳:

“兄長如今都做皇帝了,怎還這般心慈手軟?”

“當年您當安喜縣尉時,那新來的督郵不見你。”

“你可是直接帶人衝進去,將那督郵綁出,狠抽了他兩百鞭子啊!”

劉備聞言失笑,拍了拍張飛肩膀:

“三弟啊,那時咱們是遊俠兒,快意恩仇自然無妨。”

“可如今……”

他環顧繁華街市,“我若爲幾百錢大動干戈,與民爭利,豈不寒了百姓的心?”

許褚罕見地多嘴:

“這不是與民爭利,難道陛下能夠容忍治下小民偷雞摸狗,行那盜竊之事乎?”

“依某之見,就該帶人將之抓捕,依法論處。”

劉備笑道:

“仲康言之過矣。”

“我今日不是大漢天子,只是微服私訪的劉公而已。”

李翊在一旁補充道:

“是遊俠風未改,即便受騙,依然古道熱腸的劉公。”

“此所以明公能爲萬民之主也。”

關羽露了笑,捋須頷首:

“兄長心存仁厚,正是我等效仿的楷模。”

“那女童衣衫單薄,想必確有苦衷。”

趙雲亦溫言道:

“是也,雖然那女童有過。”

“然要雲去爲難於她,某實不忍爲此事也。”

“陛下能就罷手,臣感激不盡。”

關羽與趙雲骨子裡同情弱者,同情底層人民。

他們是根本沒有想過去找那小女孩兒麻煩的。

見劉備也不打算追究此事,二人都十分高興。

劉備聞言神色一動,忽從袖中又取出個錦囊。

“既如此……”

他將幾塊碎銀放在牆角蜜餞旁。

張飛瞪大眼睛:

“兄長!您這……”

許褚也瞠目結舌:

“陛下,這……這……”

“若她回來取食,這些銀錢或可解困。”

張飛是典型的“不恤小人”的性格,在他眼裡只有知識分子值得尊重。

剛剛就是一個可恨的小賊不僅偷了他們的錢,還戲耍了他們。

讓他們在衆人面前折了面子。

他老張是最好面子的,要是將那女孩抓到,非抽她幾十鞭子不可。

當然,張飛覺得他性格算好的了。

要是這女童落在了甘寧手裡,那高低得吊在樹上,活生生地射死。

劉備大笑:

“朕今日微服,本就不是什麼天子,不過是個愛管閒事的老遊俠罷了!”

說着翻身上馬,“走吧,去看看官塾建得如何。”

許褚、張飛只得跟上劉備。

一路上,劉備見張飛仍悶悶不樂,便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三弟,何必爲些許小事置氣?”

“走,兄長給你買件新衣裳!”

張飛聞言,頓時轉怒爲喜:

“當真?還是兄長最知俺心!”

衆人入得店內,只見各色綾羅綢緞陳列其間,在燭火映照下流光溢彩。

劉備目光一掃,立時被幾匹蜀錦吸引。

那錦面雲紋繚繞,金絲暗藏,華麗好看的很。

“好錦!”

劉備撫掌讚歎,轉頭對東家說道:

“這匹、這匹,還有那匹青色的,都給朕……咳,都給包起來!”

劉備一如既往的喜歡好看的衣服。

本着見着有份的原則,他打算給兄弟們都來一套。

東家見來了豪客,連忙堆笑迎上:

“客官好眼力!”

“這都是今年新到的蜀錦,京城裡的王公貴族都搶着要呢!”

張飛已迫不及待地比量起一匹赤色團花錦:

“大哥,俺要這匹做件戰袍!”

關羽搖頭輕笑:

“三弟,戰袍要那麼花哨作甚?”

“二哥不懂,”張飛咧嘴一笑,“若不披上這戰袍,旁人怎知俺是意氣風發的將軍?”

劉備撫掌大笑:

“好好好,今日咱們兄弟都做新衣!”

“子玉、子龍、仲康,你們也挑一匹!”

衆人正挑選間,李翊卻獨站在一匹素色蜀錦前,指尖輕撫錦面暗紋。

俄頃,忽問道:

“東家,這蜀錦從何處販來?”

東家搓着手笑道:

“這位客官明鑑,都是今年從益州新到的貨。”

“雖說蜀道艱難,但這蜀錦在洛陽能賣上三倍價錢,跑這一趟值啊!”

“這蜀錦,近來銷路如何?”

那東家眉開眼笑:

“客官有所不知,這蜀錦如今可是洛陽城裡的緊俏貨!”

“自去年魏國那個叫司馬懿的錦官令大力推廣後,蜀錦織造愈發精良。”

“去年底在蜀地先火起來,今年開春便陸續販到中原。”

“您瞧這質地——”

他抖開一匹月白色錦緞,“比咱們本地的織品細密得多,色澤也更鮮亮,達官貴人們都搶着要呢!”

李翊眸光一沉,突然合上手中錦緞,對劉備低聲道:

“老爺,時候不早,該回去了。”

劉備正幫張飛比量一匹絳色團花錦,聞言笑道:

“子玉怎麼突然掃興?不是說好今日要盡興……”

“司馬懿這是衝着臣來的,”李翊聲音壓得極低,“更是衝着我們大漢來的。此物不能不防。”

劉備手上動作一頓,看了眼滿臉興奮的張飛,又看看神色凝重的李翊,終是輕嘆一聲:

“你啊……”

他搖搖頭,“還是那般勤勉。”

“罷了,回吧。”

李翊鄭重一揖:

“臣掃了陛下雅興,下次定當補償。”

“行了行了。”

劉備擺擺手,對依依不捨的張飛道:

“三弟,這些料子都包起來帶回宮去。”

衆人翻身上馬,準備回宮。

趕路時,路過一間低矮的土屋。

衆人本不在意,正欲策馬離去,忽聽屋內傳來一陣激烈的咳嗽聲。

夾雜着老婦人的責備:

“丫頭……這藥……咳咳……哪來的?”

“奶奶先喝藥……”

正是先前那女童的聲音,此刻卻帶着哭腔。

“說清楚!”

老婦人聲音陡然嚴厲。

“我吳家雖落魄,絕不取不義之財!咳咳咳……”

張飛耳朵一動,虯髯根根豎起:

“是那小賊!”

“哼哼,真是趕巧,竟在這裡將之撞上。”

說着,就要踹門而入。

劉備擡手製止:

“三弟且慢。”

他眉頭微皺,“雖要管教,但不可驚嚇老人。”

劉備本不打算追究此事,但竟然撞上了,教育一下這小姑娘也好。

於是衆人推門而入。

但見昏暗的屋內,一老嫗蜷縮在破榻上,面色蠟黃。

那女童捧着藥碗跪在榻前,見衆人闖入,嚇得藥碗“咣噹”墜地。

褐色的藥汁濺在滿是補丁的裙襬上。

老嫗強撐起身,將孫女護在身後:

“各位好漢……咳咳……有何貴幹?”

她枯瘦的手指緊緊攥着牀沿。

劉備見屋內四壁蕭然,唯有一張泛黃的“吳”字族譜懸於土牆,心下已然明瞭。

本欲教育一下小姑娘的念頭,此刻也打消了。

因爲他不忍當衆說出此事來,

正在他躊躇如何開口之時,李翊已上前一步,拱手溫言道:

“老夫人勿驚。”

“我等路過聽聞爭執,恐有糾紛,特來相助。”

老嫗聽完李翊的解釋,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瞭然。

她顫巍巍地轉頭,枯枝般的手指攥住孫女的胳膊:

“丫頭!你偷了貴人多少錢?還不快還回去!”

女童眼淚撲簌簌地掉,卻倔強地咬着脣:

“孫大夫說了,奶奶再不用藥,就熬不過這個冬天……”

“你!”

老嫗氣得渾身發抖,突然從枕下摸出一支褪色的銀簪、

“這是老身當年的陪嫁……”

她顫抖着遞給劉備,“權當賠罪,若不夠,我們會另想辦法。”

“老人家不必如此。”

劉備連忙推拒。

話音未落,裡屋布簾突然被粗暴扯開。

一個滿臉橫肉的壯漢闖了出來,酒氣熏天。

“好啊!你個老不死的,居然還藏着這麼個好東西。”

“趕緊給老子拿來!”

老嫗趕緊收好,說道:

“……咳咳,大有,這已經是咱們家唯一值錢的東西了。”

“就算拿給你,你也只會去賭,咳咳。”

大有更不答話,伸手便欲去奪。

“廢什麼話!”

“老子都快被那些要債的給逼瘋了,趕緊拿給老子應應急!”

趙雲眉頭皺起,沉聲說道:

“這位阿婆已經說了不願給你,你待搶奪?”

“我呸!”

“老子管自家孃親要東西那是天經地義,哪來的野崽子管閒事管到老子家來了?”

關羽鳳目微睜,叱道:

“吾漢朝以孝治天下,怎生會有如此不孝子?”

大有聽罷反笑:

“我看是讀書讀傻了,老子連飯都吃不飽,管他孝不孝?”

話落,轉向老嫗,叱道:

“趕緊拿給老子,別逼老子動手!”

小女孩趕緊護在老嫗跟前,哭喊:

“不要!奶奶已經生病了,不要再打奶奶了。”

大有驟然色變,破口罵道:

“你個賠錢貨,哭什麼哭!”

“再哭老子連你們一起打……”

張飛忍無可忍,大罵道:

“俺看不下去了,汝這不孝子,欺負幾個婦孺算什麼漢子。”

“有膽子,跟俺老張一斗!”

趙雲也赫然出列,道:

“常山趙子龍,領教足下高招。”

關羽、許褚一起出列。

見關羽、張飛、趙雲、許褚四人將自己團團圍住。

大有頓時大怒,破口罵道:

“他孃的!”

“真以爲老子怕了你們嗎?”

“老子今天連你們四個一塊兒打!”

……

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386章 諸葛亮出任雍涼總督,司馬懿加封蜀地丞相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340章 設立內閣,羣相併治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
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386章 諸葛亮出任雍涼總督,司馬懿加封蜀地丞相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340章 設立內閣,羣相併治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