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

章武六年秋,益州郡。

夜色如墨,山林間蟲鳴漸息。

孟巖蹲在自家被燒燬的桑田前,粗糙的手指捻起一撮焦土,眼中映着尚未熄滅的餘燼。

這片祖傳的林地,三日前還鬱鬱蔥蔥,如今只剩得滿地灰黑。

“孟頭人,漢人又來了三個。”

年輕的夷人戰士阿木從林間竄出,腰間短刀沾着露水。

“他們帶着錦官的文書,說要再划走東面那片獵場。”

孟巖緩緩起身,腰間銅鈴輕響。

他年約四旬,面上刺着部族圖騰,左耳缺了半塊——那是十年前與川軍交戰留下的。

而那時益州的主政的還是劉璋。

“文書?”

他冷笑一聲,“拿竹簡換我們的山林,這便是漢人的王化?”

“趙錦官說……這是司馬太尉的命令。”

阿木低頭踢着石子,“若不從,便以抗旨論處。”

“司馬懿?哼。”

“這廝專挑我們人數更少的夷人欺負,任由漢人侵佔我們的祖地。”

“這便是自詡禮儀之邦的中原士人?”

孟巖發出一聲不屑的輕哼聲。

遠處傳來伐木聲,漢人農夫正在砍倒最後的古樹。

孟巖眯起眼,看到幾個被繩索捆着的夷人少年正被漢人驅趕着搬運木材。

其中一個不過十二三歲,踉蹌跌倒,立刻捱了一鞭。

“那是阿魯家的孩子!”

阿木握緊刀柄,“他們昨日去溪邊捕魚,再沒回來……”

司馬懿主導全國的蜀錦產業,國家大力扶持支持。

使得蜀中已經不能滿足蜀民,轉而往更南方的州郡開始發展。

而南中以夷人居多,這就難免導致漢夷矛盾激化。

對此,司馬懿選擇了拉偏架,無腦支持漢人。

因爲他認爲本地土人妨礙他發展蜀錦產業,就是妨礙國家掙錢。

妨礙國家掙錢,那就是與國家作對,與他司馬懿作對!

有了司馬懿的支持,益州郡的官員與漢人便開始更加肆無忌憚壓榨本地土人。

不僅搶佔林地、田地。

更有甚者強擄土人作奴隸,讓他們爲自己勞役。

而勞役範疇已經超過了種桑養蠶,這便有違一開始的初衷了。

但司馬懿卻對此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爲他只要成績和結果。

益州郡的蜀錦產業只要能夠發展起來就行,至於過程,他不在乎。

正因如此,各地郡縣很多時候都能上交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這使得蜀錦的生產井噴,爲蜀中帶來了大量的財富。

爲此,司馬懿就更加不過問南中之事了。

但他不會想到,

蜀錦的井噴,那是建立在渴飲本地夷人的鮮血基礎上建成的。

時間一長,註定會爲此付出代價。

孟巖按住阿木的手腕,沉聲道:

“走,隨我去見趙顯。”

趙顯是本地的錦官。

益州郡的錦官署建在新建的蜀錦作坊旁,大門上懸着“興利惠民”的匾額。

署前廣場上,十幾個夷人奴隸正在夯土,腳鐐磨得血肉模糊。

“孟頭人來得正好。”

錦官趙顯倚在胡牀上,正品嚐新摘的柑橘。

這是吳國進口的,鮮甜的很。

他年約四十出頭,白麪微須,錦袍下露出鹿皮靴尖。

由於蜀錦的大批生產,如他亦是着錦衣華服。

“東面獵場的桑苗明日就要栽種,你身爲本地頭人……”

孟巖單刀直入,厲聲打斷道:

“放了我們的孩子。”

趙顯挑眉,“什麼孩子?”

“阿魯家的三個兒子,還有黑石寨的五個少年。”

孟巖從懷中掏出一卷竹簡,“這是去年太守府頒發的《夷漢界約》,明文規定不得強徵夷人爲役。”

趙顯接過竹簡,隨手扔進煮茶的炭爐。

“司馬太尉新頒《蜀錦興殖令》,凡阻礙蜀錦事務者,無論漢夷,皆可徵爲勞役。”

他湊近孟巖,柑橘香氣混着酒氣撲面而來,語帶譏諷道:

“你們夷人整日遊獵,不事生產。”

“太尉說了,這叫……化蠻爲良。”

孟巖身後的夷人青年們立時開始騷動起來。

阿木咬牙道:

“我們的獵場、祭壇全被你們給毀了!”

“現在連人都要搶?”

“搶?”

趙顯突然變臉,拍案而起,厲聲喝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你們這些蠻子懂什麼?”

“蜀錦一匹值千金,運到洛陽、長安、襄陽、建業、鄴城,甚至是西國去,那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能爲我大魏帶來十倍的糧餉。”

“太尉要練兵備戰,興兵伐僞漢,扶持漢帝,那可是個長遠的計劃。”

“不然,錢從哪來?難道就靠你們打幾隻山雞?”

署外忽然傳來一陣哭喊。

衆人轉頭,看見幾個漢人商販拖着一個夷人少女進來。

少女衣衫破碎,嘴角滲血。

“趙錦官,這賤婢偷錦緞!”

商販揪着少女頭髮,獰聲道,“按律當斬!”

孟巖認出那是黑石寨祭司的女兒,厲聲道:

“放開她!”

趙顯卻撫掌大笑:

“好!今日正好來個殺雞儆猴!”

言罷,他轉向孟巖,冷聲道:

“孟頭人,要麼三日內清空東面獵場,要麼……”

他瞥了眼夷人少女,“按《蜀錦護販律》,偷盜者殺無赦。”

當夜,夷人各寨頭人齊聚孟巖的山洞。

火把映着巖壁上古老的狩獵壁畫,而今他們的獵場正被一片片桑園吞噬。

“漢人的桑樹比蝗蟲還兇。”

黑石寨老祭司捶地痛哭,“我女兒現在還被關在錦官地牢裡……”

年輕頭人們紛紛拔刀:

“反了吧!像當年對抗劉璋那樣!”

劉璋性格算是比較寬厚的了,但作爲一個地道的漢朝人。

那刻在骨子裡的自信,還是使得他有着不輕的華夷思想。

沒辦法,用《漢武大帝》的開場臺詞來說,就是——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羣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即便到了東漢末年羣雄割據,地方諸侯也是隨便按着邊地異族捶的。

所以你讓漢人如何能夠看得起夷人?

“諸位冷靜。”

孟巖安撫躁動不安的年輕人,冷靜分析道:

“如今曹操雖死,魏軍仍在。”

“雍闓那老狐狸倒是一直在暗中窺探……”

話音未落,洞外傳來一聲朗笑:

“孟頭人果然明智啊!”

衆人驚起,只見一個錦衣華服的中年漢人踱步而入,身後跟着八個帶刀侍衛。

此人面如冠玉,三縷長鬚,正是益州郡豪強雍闓。

雍家是本地大姓。

據傳雍闓是西漢什邡侯雍齒的後人。

雍家在地方上很有權勢,平日裡就不服管制,囂張跋扈。

曹操病逝成都的消息傳回後,雍闓便更加驕橫無羈。

他覺得機會來了,心生反意。

只是一直沒有采取實際行動。

“雍老爺深夜造訪,有何貴幹?”

孟巖按住躁動的族人,沉聲問道。

雍闓輕搖蒲扇,淡淡道:

“特來救諸位性命。”

他忽然壓低聲音,“司馬懿已密令錦官署,三日後要徵發夷人青壯五百,押往成都爲奴。”

聲落,洞內譁然。

阿木拔刀怒吼:

“跟他們拼了!”

“拼?”

雍闓冷笑,“你們連鋤頭都沒幾把,怎麼拼?”

“那司馬懿殺人不眨眼。”

“何況魏軍除了面對漢軍吃過虧外,幾乎是戰無不勝。”

“料爾等小民,如何能與之敵?”

“豈不見郪縣之京觀乎?”

衆人頓時愣住,面面相覷。

魏軍的殘暴行爲雖引人憎恨,但確實起到了很強的威懾效果。

郪縣他們雖然沒去過,但光是聽人口述便覺毛骨悚然。

雖然人人嘴上喊得厲害,但真正不怕死的又有幾個呢?

雍闓見衆人不語,乃從袖中取出一卷絹圖。

“可若有人提供刀箭,又當如何?”

孟巖展開絹圖,竟是錦官署的佈防詳圖。

他瞳孔驟縮,詫異道:

“雍氏世代漢官,你爲何……”

“曹賊對抗天命,不識時務。”

“今天子在洛陽,乃是天命所歸。”

“劉玄德乃高祖子孫,漢室正統。”

雍闓突然慷慨激昂,“我雍氏乃高祖所封,豈能夠屈身事賊?”

他話鋒一轉,“更何況趙顯那廝,強佔我祖田三十頃栽桑。”

“此賊欺人太甚,吾早欲除之而後快。”

“奈何恨一人之力有窮,不敢發耳。”

老祭司突然咳嗽:

“聽說……司馬懿許了雍老爺蜀錦專賣之權?”

雍闓笑容一滯,隨即大笑:

“老祭司明鑑。”

“不過……”

他話鋒一轉,環視衆人,“漢人有句話叫‘各取所需’。”

“你們要土地,我要錢財,何不聯手?”

孟巖沉默良久,突然將短劍插進地圖上錦官署的位置,沉聲道:

“說說你的計劃。”

……

三日後,月黑風高夜。

趙顯正在庫房清點新織的蜀錦。

這些五彩斑斕的綢緞明日將運往成都,獻給太尉司馬懿作壽禮。

“趙錦官,這批錦緞足值千金啊!”

小吏諂媚道。

趙顯撫摸着錦上精美的朱雀紋樣:

“太尉一高興,說不定會調我去成都……”

他突然皺眉,“什麼聲音?”

庫房外傳來慘叫。

大門被撞開時,趙顯看到滿身是血的守衛滾了進來,隨後是舉着火把的夷人。

爲首者正是孟巖。

他臉上塗着赭石顏料,宛如惡鬼。

“你……你們這是要造反?”

趙顯踉蹌後退,碰翻了油燈。

火苗竄上錦緞,瞬間引燃整匹綢料。

孟巖一腳踩住趙顯的錦袍。厲聲問:

“我們的孩子在哪兒?”

“在……在後山礦場……”

趙顯獰笑道,“不過現在應該都死了!”

“太尉有令,夷人奴隸……啊!”

阿木的刀刺穿了趙顯的膝蓋。

夷人戰士們涌入庫房,將成匹的蜀錦拖到院中焚燒。

火光沖天而起,映紅了半個益州郡城。

“掛起來!”

孟巖扔出一個血淋淋的布袋。

阿木解開一看,竟是趙顯的首級,眼睛還驚恐地睜着。

黎明時分,十輛滿載蜀錦的馬車緩緩駛向成都。

每輛車前都掛着一名錦官署官吏的頭顱。

車隊後豎起木牌,上書:

“漢人再來,有如此顱。”

雍闓站在城樓上遠眺,對心腹笑道:

“去給司馬太尉報信,就說夷人造反,殺了朝廷命官。”

他撫摸着新得的蜀錦樣品,“對了,記得說……是諸葛亮的細作煽動的。”

……

成都,魏王宮。

當夷人焚燒蜀錦,殺錦官的消息傳回成都之後,滿朝皆驚。

任誰都沒有想到,當地土人竟如此膽大妄爲。

焚燒國家的錦緞便罷,還割下錦官首級,發往成都。

這簡直就是挑釁。

赤裸裸的挑釁!

“夷人安敢如此!”

曹丕將竹簡重重摔在案几上,驚得殿中侍從紛紛跪伏。

那竹簡上血跡斑斑,正是從益州郡送來的急報。

錦官趙顯的頭顱被掛在運錦車上,隨行的還有十二顆官吏首級。

“大王息怒。”

老臣程昱顫巍巍出列,“此事蹊蹺,夷人雖蠻,但恐另有分說。”

“蠻夷殺我命官,焚我蜀錦,還有何蹊蹺?”

曹丕拍案而起,腰間玉佩叮噹作響。

他年方三十,正是血氣方剛之時。

自繼魏王位以來,這還是第一次有人敢如此挑釁他的王權。

蜀地舊臣秦宓大步出列,廣袖帶風,朗聲道:

“臣請發兵兩萬,踏平益州郡蠻寨!”

他轉向滿朝文武,“先王在時,夷人尚不敢正視漢官。”

“如今竟敢梟首示威,若不嚴懲,何以立威?”

“秦大夫所言極是!”

彭羕高聲附和,他原是劉璋舊部,現爲魏國典農校尉。

“臣深知益州夷情,這些蠻子畏威不懷德。”

“當年劉季玉在時,當地土人便多次不服管束。”

“今公然殺我國官員,足見此獠不可教化。”

殿中不少官員紛紛稱是,聲浪漸高。

曹丕面色稍霽,正要開口,忽見司馬懿輕咳一聲,從文官隊列緩步而出。

“太尉有何高見?”

曹丕擡手止住衆臣議論。

司馬懿雖然跟隨曹家已經很多年了。

但他從未進入過曹家真正的權力核心圈子。

幸虧自己押注押對了,押寶在了曹丕身上。

有着從龍之功,自己如今也是得以位列三公,再無人敢小覷。

司馬懿整了整腰間銀印青綬,聲音不疾不徐:

“臣觀此事,尚有三疑。”

“哪三疑?”

曹丕問。

司馬懿伸出一根修長的手指,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其一,夷人素來分散而居,何以能一夜集結攻破錦官署?”

“其組織有序之強,不似蠻人能夠做到的。”

又伸第二指:

“其二,趙顯首級懸掛之法,乃漢軍處置叛將舊制,蠻夷從何處習得?”

第三指伸出時,他目光掃過秦宓等人:

“其三,報信者稱見‘雍’字旗號,卻言是諸葛亮細作所爲,豈不自相矛盾?”殿中霎時寂靜。

曹丕眯起眼睛:

“太尉是說……”

“雍闓賊喊捉賊!”

司馬懿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

“這是三年來益州郡的田畝冊。”

“雍氏本有田千頃,蜀錦興殖後,其田反增三千頃。”

“而夷人失地,皆入雍氏囊中矣。”

彭羕在旁側冷笑:

“太尉莫非是要爲蠻夷開脫?”

“非也。”

司馬懿目光如刀,“雍闓此人,先王在時便評其‘豺聲狼顧,必爲後患’。”

“如今借蜀錦之事煽動夷亂,實爲割據自立。”

曹丕猛地站起,案上茶盞翻倒,褐色的茶水在竹簡上洇開一片。

“好個雍闓!”

他咬牙切齒,“先王屍骨未寒,他怎敢……”

話到一半突然咳嗽起來,侍從連忙奉上蜜水。

司馬懿近前低語:

“大王,此事雖怒,卻只是疥癬之疾。”

國家新喪,若大動干戈,恐齊國乘虛而入。”

曹丕吞下蜜水,面色陰晴不定。

他何嘗不知魏國處境——

北方羌人搖擺不定,關中馬超虎視眈眈。

交州諸葛亮也逐漸掌權,漸爲心腹大患。

可王權的威嚴……

“傳令!點兵,本王要親征……”

“大王且慢!”

司馬懿突然提高聲調,再次勸諫:

“雍闓此舉,正爲誘我出兵!”

“以便攪亂南中局勢,他卻於中取利。”

“不如如此這般……”

司馬懿快步上前,在曹丕耳邊低語片刻。

只見曹丕眉頭漸舒,最終冷哼一聲歸座。

次日朝會,曹丕頒佈詔令:

“益州夷亂,皆因官吏苛暴。”

“着罷免益州郡守以下官吏十八人,以正昂爲益州太守,即日赴任安撫。”

“另撥錢五十萬,贖還被擄夷人。”

秦宓等人目瞪口呆。

大王這是打算赦免當地夷人嗎?

“大王!”

彭恙勸諫道,“如此示弱,只恐被齊人、吳人恥笑。”

曹丕冷冷打斷:

“彭卿如此主戰,不如隨正昂同去?”

彭羕頓時語塞,不能言語。

退朝後,司馬懿獨留宮中。

曹丕已換下朝服,正在偏殿習字,筆下“忍”字力透紙背。

他忍了一輩子,才忍到如今登上魏王大位。

沒想到居然還要繼續忍下去。

“仲達,你確定此計可行?”

曹丕頭也不擡,“滿朝都在說本王怯懦。”

司馬懿微微一笑:

“昔年韓信忍胯下之辱,終成大事。”

“雍闓不過跳樑小醜,何須勞師動衆?”

“今國家經大喪,未可輕動。”

司馬懿也是有政治手腕的。

他雖然壓迫南中夷人,但採取的分化戰術,一直使夷人很難形成大規模力量來反擊成都朝廷。

如今夷人有組織、有力量的反叛,顯然是背後有人引導教唆。

如果組織大軍去征討,將會極大的耗費國力。

作爲一個政治家,司馬懿肯定不希望曹丕這樣做。

他努力發展蜀錦產業,本就是爲國家積累滅漢資本的。

能節省部分力量,就節省部分力量。

正昂領命,在抵達益州郡後,立即着手處理漢夷矛盾。

他先是下令釋放被強徵爲奴的夷人。

又宣佈赦免孟巖等參與火燒蜀錦的夷人首領。

並承諾重新劃定漢夷土地界限,禁止漢人豪強侵佔夷人祖地。

孟巖等人原本已做好拼死抵抗朝廷大軍的準備,卻沒想到成都方面不僅沒有派兵鎮壓,反而主動讓步。

夷人部落議論紛紛,有人懷疑這是朝廷的緩兵之計。

但孟巖思索再三,最終決定接受安撫。

“既然朝廷不追究,我們也沒必要再鬧下去。”

孟巖對族人說道,“漢人願意退讓,我們便各退一步,好好過日子。”

於是,益州郡的局勢漸漸穩定下來。

曹丕是一個很小心眼的人,但司馬懿告訴他,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等我們加強了對南方的控制後,有的是機會收拾這些夷人。

所以曹丕纔會選擇暫時將此事翻篇。

隨着益州郡的局勢越來越穩定,雍闓心急如焚。

在府邸內來回踱步,面色陰沉。

他原本計劃借夷人之手挑起叛亂,迫使曹丕出兵鎮壓。

自己再以“保境安民”的名義號召南中大族反抗魏國,割據自立。

可沒想到,朝廷竟派了個正昂來安撫夷人,輕輕鬆鬆化解了這場危機。

“可惡!”雍闓一拳砸在案几上,“司馬懿這老狐狸,竟不上鉤!”

正昂的手段極爲老練,不僅安撫了夷人,還暗中拉攏了益州郡的漢人豪族。

無形的削弱着雍闓的影響力。

如今,南中各族漸漸安定,雍闓的野心眼看就要落空。

就在這時,一名僕人恭敬地奉上一個精緻的食盒。

“家主,這是新到的珍品,請您品嚐。”

雍闓不耐煩地掀開蓋子,只見裡面盛滿了晶瑩如雪的白糖。

顆粒細膩,在燭光下閃爍着微光。

他從未見過如此純淨的糖品,不由得一愣,捏起一小撮放入口中。

“好甜!”他驚訝道,“這是何物?”

僕人恭敬地回答:

“此物名爲‘霜糖’,據說是交州刺史諸葛亮所創。”

“如今蜀地已經賣得差不多了,商隊開始往南中販運。”

諸葛亮……

雍闓心念一動,眼中精光驟閃,立刻追問:

“負責售賣此糖的人是誰?”

僕人搖頭道:

“小人不知,只聽說是個交州來的商人。”

雍闓沉思片刻,突然冷笑一聲,對左右說道:

“去查!一定要找到這個賣糖的人!”

左右人不解其意,紛紛問:

“家主爲何對一介商賈如此在意?”

雍闓眯起眼睛,緩緩道:

“能在短短時間內將糖品傾銷至蜀地,甚至滲透到南中,此人絕非普通商販。”

“背後必有官府支持!”

“那麼支持他的官府,自然是發明此霜糖的諸葛亮了。”

“而能得諸葛亮的委派,負責如此重要商貿的人,必是他的心腹!”

他站起身來,眼中閃爍着野心的光芒:

“找到他,我們就能和諸葛亮搭上線!”

數日後,雍闓的手下終於找到了負責糖品貿易的交州使者——張紘。

張紘,字子綱。

現在諸葛亮麾下擔任交州從事,專門負責商貿與外交。

他奉諸葛亮之命,以商隊爲掩護,傾銷糖品。

此外,還專門提到,如果可以,就儘量暗中聯絡蜀地與南中的反魏勢力。

當雍闓的使者找到他時,張紘並未躲避,而是坦然接受了邀請。

“雍氏乃南中大族,若能得其相助,對使君的大業大有裨益。”

張紘心中盤算着,隨即整理衣冠,前往雍府赴約。

雍闓親自在府門外迎接,笑容滿面:

“久聞張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

張紘微微一笑,拱手道:

“雍公客氣了,在下不過一介商賈,何敢當此厚待?”

雍闓大笑:

“先生何必自謙?能得諸葛使君委以重任,豈是尋常人物?”

由於諸葛亮有着治交州的赫赫政績,所以他的名聲也漸漸傳播開來。

身在蜀南的雍闓自然也是略聞一二。

隨後,雍闓邀張紘入府。

府邸內,燭火搖曳。

張紘端坐席間,細細品味着南中特有的苦茶,神色淡然。

雍闓則滿面笑容,親自爲他斟滿一杯蜜酒,道:

“先生遠道而來,某無以爲敬。”

“唯有薄酒一杯,聊表心意。”

張紘微微一笑,舉杯輕啜,道:

“雍公盛情,紘感激不盡。”

雍闓目光閃爍,試探問道:

“聽聞先生本是徐州名士,如何到了交州?”

張紘放下酒杯,眼中閃過一絲沉痛,緩緩道:

“昔日曹操兵加徐州,屠戮百姓。”

“紘不得已,舉家南遷,背井離鄉。”

雍闓聞言,心中暗喜。

又故作憤慨,拍案道:

“曹賊殘暴,天下共憤!”

“先生與曹氏,可謂是血海深仇!”

張紘點頭,嘆息道:

“正是。”

雍闓大喜,連忙道:

“實不相瞞,某祖上乃漢朝什邡侯雍齒。”

“世受漢恩,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

“曹丕早晚篡漢,某又豈能助曹賊篡逆?”

“故闓早有報效漢室之心,只恨力有不逮耳!”

張紘心中冷笑,雍闓此人野心勃勃,分明是想借漢室之名割據自立。

但他面上卻不動聲色,佯作感動之狀,拱手道:

“雍公忠義,令人欽佩!”

雍闓見張紘信以爲真,心中暗喜,便繼續道:

“某本想借夷人之手,挑起益州之亂,再舉兵響應漢室。”

“奈何司馬懿老奸巨猾,竟派正昂安撫夷人,使某計劃落空。”

張紘淡淡一笑,道:

“夷人雖勇,卻無謀略,如何鬥得過司馬懿?”

“雍公若指望他們成事,未免太過天真。”

雍闓皺眉,沉聲問:

“那依先生之見,某當如何?”

張紘目光深邃,緩緩道:

“夷人需要的,是一個英明之主。”

“能統率他們,方能發揮出真正的力量。”

雍闓一愣,隨即指着自己,道:

“先生是說……某?”

張紘點頭,道:“正是。”

雍闓沉默片刻,嘆息道:

“某雖有此心,但時機未到啊。”

張紘冷笑一聲,道:

“大丈夫行事,豈能優柔寡斷?”

“若雍公如此畏首畏尾,不如趁早歸順曹魏,安心做個良民!”

雍闓被這一激,頓時面色漲紅,拍案而起,道:

“先生此言差矣!某豈是貪生怕死之輩?”

張紘淡然道:“那雍公還在等什麼?”

雍闓咬牙,沉思良久,終於下定決心,低聲道:

“先生以爲,某若起兵,勝算幾何?”

張紘微微一笑,道:

“以雍公在益州郡的勢力,殺太守、舉反旗,易如反掌。”

“夷人受魏官欺壓已久,一旦雍公振臂一呼,必然應者雲集。”

“而南中地勢險峻,魏軍難以久持。”

“雍公割據在此,響應漢室,豈非覆手之功乎?”

雍闓聽罷,眼中燃起野心的火焰,猛地握住張紘的手,激動道:

“先生之言,真令某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某願聽從先生之計!”

張紘含笑點頭,道:

“雍公忠義,朝廷必不相負。”

“某會即刻修書給諸葛使君,請他支援雍公糧草軍械。”

“至於大義名分,此非諸葛使君能決。”

“須待上奏朝廷後,纔有分曉。”

“不過雍公儘管放心,朝廷必會賜下詔命,以正雍公之名。”

言外之意,張紘不僅會寫信給諸葛亮讓他支援雍闓錢糧。

還會上奏洛陽朝廷,給雍闓一個名分。

雍闓大喜,連連稱謝。

張紘又道:“在此期間,某會暫留此地,助雍公謀劃。”

雍闓聞言,更是喜出望外,當即拉着張紘的手,道:

“先生真乃某之知己!從今往後,某與先生同食同寢,共謀大業!”

如果說此前張紘還有挑唆的嫌疑。

可當他願意留下來幫助自己後,雍闓便打消了全部的疑慮。

堅信張紘是真心實意要幫助自己“造反”,這真是喜從天降啊!

自此,雍闓與張紘形影不離。

出則同輿,食則同席,寢則同榻,儼然一對忘年之交。

而暗地裡,張紘已悄然遣心腹送信回交州,只待諸葛亮的回覆。

……

蒼梧郡,這裡夜晚溼熱難耐。

刺史府內燭火通明。

諸葛亮手持羽扇,案前攤開張紘的密信,眉宇間不見絲毫倦意。

“好一個雍闓。”

他輕笑一聲,羽扇在信箋上點了點,“倒是個會借勢的。”

侍立一旁的蔣琬忍不住道:

“使君,此人狼子野心,不過是想借我大漢之名行割據之實罷了。”

“公琰啊。”

諸葛亮擡眸,扇尖輕抵下頜,“你可知南中地勢?”

蔣琬一怔,隨即答道:

“羣山環繞,瘴氣瀰漫,漢軍難入。”

“不錯。”

諸葛亮起身走向懸掛的地圖,“雍闓若反,曹魏必派兵鎮壓。”

“南中險惡,魏軍每多駐一日,便多耗一分國力。”

羽扇在地圖上劃出一道弧線。

“司馬懿費盡心機,在蜀地發展,增長國家實力。”

“若南中成了他的一塊流血不止的傷口,你說這於我國是有益還是有害?”

蔣琬眼睛一亮,微一拱手,連道下官明白了。

“本月交州白糖獲利幾何?”

諸葛亮話鋒一轉問道。

“約合三萬斛糧餉。”

諸葛亮頷首,羽扇輕點:

“取兩百石白糖贈給雍闓,再配甲冑百副、戰馬五十、生豬六十頭。”

見蔣琬面露疑惑,他解釋道:

“白糖可作軍資貿易,生豬能解夷人肉食之需——”

“要讓南中各族知道,跟着雍闓有肉吃。”

侍從領命而去。

諸葛亮鋪開絹帛,提筆蘸墨:

“另需奏明陛下此事才行。”

諸葛亮力勸劉備下詔支持雍闓在南中掀起反叛。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其實是花錢流別人的血。

南中蠻人悍勇無匹,加上那裡惡劣的氣候。

足夠魏軍喝一壺的了!

……

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81章 吳人自毀長城,末日將至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
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81章 吳人自毀長城,末日將至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