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

章武八年,三月中旬。

春寒料峭。

壽春城外,旌旗獵獵。

營帳如雲,連綿數十里不絕。

河北軍、河南軍、青徐軍三路大軍齊聚於此。

刀槍如林,甲冑映日。

中軍大帳前,一面繡着“漢徵南將軍陳”字樣的赤色大纛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帳內,陳登高坐帥位。

他面容清癯,雙目如炬。

一襲玄甲外罩絳色戰袍,腰間佩劍寒光凜凜。

左右列席者,皆是當世名將——河北張郃、河南高順、青徐臧霸。

還有淮南本土將領甘寧、周泰等人,皆肅然待命。

陳登環視衆將,輕撫長鬚,緩聲道: “……諸公遠來辛苦。”

“今伐吳大軍已集,唯荊州軍獨攻西線。”

“吳主孫權據江自守,負隅頑抗,不知諸公可有破敵良策?”

帳中一時沉寂,唯聞帳外軍旗翻卷之聲。

忽見徐晃起身抱拳,聲如洪鐘: “將軍,晃有一言,不知當講否?”

陳登微微一笑,擡手示意:

“公明但說無妨。”

徐晃目光炯炯,沉聲道:

“兵法雲,攻敵爲下,攻心爲上。”

“今我大漢國力遠勝東吳,然水軍戰船不及吳軍多。”

“若能先奪其志,亂其心,則可事半功倍。”

“哦?”

陳登眉梢輕輕一揚,傾身向前,問道: “公明有何高見?”

徐晃走到懸掛的地圖前,指向長江沿線,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晃來時見淮南有大量工匠伐木造船,木屑堆積如山。”

“不如將這些木屑排入江中,使長江上飄滿木屑。”

“吳人見此,必以爲我水軍戰船無數,心生畏懼。”

“屆時,吳地百姓恐將不戰自亂。”

“吳人若亂,則必不助吳主孫權。”

帳中諸將聞言,皆面露讚許之色。

甘寧拍案道: “妙計!吳人素重水戰。”

“若見江面木屑如雲,必以爲我漢軍水師已成氣候。”

說着,看向陳登,抱拳請纓道: “將軍!末將以爲公明將軍此計可行!”

陳登沉思片刻,忽展顏大笑: “公明此計大善!”

“就依照此計辦理罷!”

話落,隨即下令: “傳令!”

“即刻命人將伐木所餘木屑盡數排入江中,並增派工匠日夜趕工,虛張聲勢!”

軍令既下,漢軍各部立即行動。

數千工匠日夜伐木,江岸鋸木聲不絕於耳。

更有兵士將無數木屑傾入長江,隨波逐流,浩浩蕩蕩向東飄去。

不數日,長江之上,木屑如雪。

浮浮沉沉,綿延數十里。

沿江吳國百姓見此情景,無不駭然。

“天哪!漢軍竟造了這麼多戰船!”

一漁夫站在岸邊,望着滿江木屑,手中漁網滑落水中而不自知。

儘管吳國官方文件裡,一直稱劉備政權爲齊國。

但不論是蜀地百姓也好,亦或者吳國百姓也好,他們都知道劉備的江山得位極正。

是正兒八經走的禪讓流程,從劉協手中接過的。

故只有領導層才稱呼漢人爲齊人,但民間百姓皆習慣稱其爲漢軍。

“聽說漢軍有百萬之衆,戰船遮天蔽日。”

“這江上的木屑,怕只是冰山一角啊!”

另一名老者搖頭嘆息道。

恐慌如瘟疫一般蔓延。

當夜,便有數百吳民趁夜色偷渡投漢。

此後數日,逃亡者絡繹不絕,甚至有整村百姓集體渡江之事。

消息很快傳陸遜帳中。

陸遜立馬上書吳主孫權,安慰他的情緒,並提道:

“大王勿憂,此乃陳登攻心之計也。”

“臣觀江上木屑雖多,卻無相應戰船出現。”

“漢軍水師初建,豈能短日內造出如許戰船?”

“此必是虛張聲勢,意在動搖我軍民之心。”

在解釋清楚緣由後,陸遜又向孫權提出了具體對應的解決措施。

其一,即刻封鎖長江,嚴禁百姓偷渡。

其二,增派水軍巡邏,示我吳軍之強。

其三,將沿江百姓內遷,既免戰火波及,又可斷絕漢軍蠱惑之源。

孫權覽畢,即刻從之,命令陸遜着手操辦此事。

陸遜得令,立即調兵遣將。

吳軍戰船晝夜巡江,沿岸設卡盤查。

同時,官府開始組織沿江百姓內遷。

一時間,長江南岸哭聲震天。

是夜,陸遜獨坐軍帳,提筆上書:

“臣遜啓:今漢軍以木屑亂江,意在攻心。”

“臣料其水師未成,不足爲懼。”

“然民心易動,不可不防。”

“已依王命遷民內徙,沿江設防。”

“唯漢軍陸師勢大,恐將強渡,請增調精兵駐守要津。”

寫至此,陸遜擱筆沉思。

帳外江風嗚咽,似有金戈鐵馬之聲隱約可聞。

他望向北方,彷彿看到對岸漢軍營中,陳登與衆將也在運籌帷幄。

“……陳元龍,好一招‘江木疑兵’之計。”

陸遜輕聲自語,“可惜,我江東非無明眼之人。”

與此同時,

漢軍大營內,陳登正與諸將議事。

“報——”

一斥候飛奔入帳,“稟將軍,吳軍已封鎖江面,並開始遷移沿江百姓!”

徐晃聞言,撫掌笑道: “陸伯言果然識破我計。”

“然其遷民之舉,正顯心虛。”

陳登含笑點頭:

“雖被識破,但已收先聲奪人之效。”

“吳人軍心民氣已挫,此戰我軍已佔先機。”

他環視衆將,“傳令三軍,加緊備戰,待荊州軍在西線得手,即刻全面渡江!”

帳外,春風漸暖,江水滔滔。

春風掠過江面,吹皺一池春水。

兩日後, 漢軍大帳內,銅燈高懸。

將諸將的身影投在帳壁上,如羣雄逐鹿。

陳登立於軍事圖前,手指輕叩案几,環視衆將:

“諸公,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運籌帷幄固然重要,然戰陣之上終須是靠真刀真槍的。”

他將聲音陡然提高,“渡江在即,誰敢爲先鋒?”

帳中霎時靜默。

河北諸將——

徐晃、張遼、張郃三人眼觀鼻鼻觀心,如老僧入定。

徐晃撫弄腰間劍穗,張遼低頭整理護腕。

張郃則盯着案上茶盞,彷彿上面有無限玄機似的。

陳登目光掃過河北諸將,心中瞭然。

又看向他人。

河南軍主帥高順端坐如鬆,面色沉靜。

他身後關興、張苞兩個年輕將領躍躍欲試,卻被高順一個眼神制止。

陳登眉頭蹙起,又轉向青徐軍主帥臧霸,問道:

“宣高兄,青徐兒郎驍勇善戰,可願擔此重任?”

臧霸濃眉一挑,拱手道: “陳徵南明鑑,我青徐子弟擅馬背廝殺,這水上勾當……呵呵……”

他笑着搖搖頭,“還是請淮泗精兵出馬爲妥。”

話音未落,

淮南將領席上,甘寧霍然起身,鐵甲鏗鏘作響。

“末將願往!”

身旁徐盛亦挺身而出,朗聲道:

“盛請與興霸同往!”

二人聲如洪鐘,震得帳中燭火搖曳。

甘寧錦帆賊出身,此刻雖着漢軍鎧甲,眉宇間仍透着江湖悍氣。

徐盛則是淮南宿將,面容剛毅如刀削。

昌豨在臧霸身後低聲嘀咕: “淮南人明明擅水戰,偏要等我們推拒纔出頭,好生奸猾!”

他聲音雖小,卻足夠周圍幾人聽見。

臧霸急忙以手按劍,沉聲道:

“噤聲!!”

“伐吳大軍魚龍混雜,我等還是莫要惹是生非,明哲保身便好。”

他目光掃過帳中諸將,意有所指。

對於臧霸而言,他對自己青徐主帥的身份已經非常滿意了。

且到了他這個年紀,也沒打算繼續往上升了。

等伐吳成功之後,安穩落地便好。

另一邊,關興與張苞也在那裡竊竊私語。

關興冷聲笑道道: “淮南人果然如傳言般驕狂,既要爭先,又故作姿態。”

張苞拳頭攥得咯咯響,咬牙道: “這幫淮南人如此,不就是欺我等不善弄潮玩水嗎?”

“若非高將軍阻攔,俺定要請命,叫他們見識中原兒郎的水性!”

“放肆!”

高順突然厲喝,聲如雷霆。

他轉身怒視二將,絲毫不顧關興乃關羽之子、張苞爲張飛後裔。

“軍議重地,豈容爾等嚼舌?”

“再有多言,軍法處置!”

二將頓時噤若寒蟬。

高順治軍之嚴,朝野皆知。

當年在呂布帳下,他統領陷陣營時,就連呂布親信犯錯也照罰不誤。

帳角處,監軍樑王劉理輕撫玉帶,嘴角含笑。

一雙鳳眼似閉非閉,將諸將的明爭暗鬥盡收眼底。

他指尖輕敲案几,卻不發一言。

唯有脣邊那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透露出洞悉一切的從容。

陳登對各方暗流心知肚明,卻佯作不見。

他大步走向甘寧、徐盛,朗聲道: “二位將軍勇氣可嘉!本帥予你三千水軍,即刻出江挑戰!”

“末將遵命!”

甘寧抱拳應諾,眼中精光四射。

徐盛亦肅然領命,二人甲冑鏗鏘,轉身出帳。

待二將離去,陳登環視衆人,意味深長道:

“諸公既無異議,明日全軍備戰,待先鋒探得虛實,即刻渡江!”

衆將齊聲應諾,聲震屋瓦。

但在這整齊的應答聲中,暗藏着多少心思,唯有江風知曉。

帳外,甘寧與徐盛並肩走向水寨。

長江波濤洶涌,拍打着岸邊戰船。

“興霸兄,今日你我搶了頭功,怕是要得罪不少人啊。”

徐盛望着江面,低聲道。

甘寧哈哈大笑,聲震夜空: “文向何必多慮?大丈夫建功立業,豈能畏首畏尾?”

他拍拍腰間雙戟,“今晚便叫吳狗見識見識,什麼纔是真正的水戰!”

徐盛點頭,卻又蹙眉,叮囑道: “我軍人少,此役本就只爲打探虛實,且大意不得。”

“知道!”

二人說話間,已有親兵備好戰船。

三千水軍整裝待發,戰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

月色如銀,灑在長江之上,泛起粼粼波光。

甘寧站在船頭,江風撲面,帶着溼潤的水汽。

他身後,三百艘戰船悄然劃破水面,如同一條黑龍遊弋於大江之上。

“文向,你看。”

甘寧突然壓低聲音,指向對岸。

徐盛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只見吳軍水寨燈火通明,巡邏戰船穿梭有序。

哨塔上旗幟鮮明,竟無半分懈怠。

徐盛倒吸一口涼氣: “陸伯言治軍竟如此嚴整?”

“我原以爲經木屑疑兵之計後,吳軍上下必是人心惶惶。”

甘寧握緊雙戟,眉頭緊鎖,沉聲道: “早聞陸遜善練兵,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他罕見地流露出一絲凝重,“此人不除,必爲我大漢滅吳之大患。”

“今日便來試試他臨陣指揮之能如何!”

徐盛正要答話,忽見前方吳軍巡邏船轉向,當即低喝: “不好,被發現了!”

“發現便發現!”

甘寧眼中兇光一閃,“兒郎們,隨我殺!”

霎時間,漢軍戰船鼓聲大作。

箭如飛蝗,射向吳軍水寨。

吳軍顯然沒料到漢軍會夜間來襲,初時一陣慌亂。

甘寧親率艨艟衝在最前,雙戟揮舞。

接連砍翻數名吳軍水卒,鮮血染紅甲板。

徐盛則指揮弓箭手壓制寨門守軍,眼見吳軍第一道防線就要被突破。

忽然,吳軍水寨中響起一陣急促的金鼓聲。

緊接着,寨門大開。

數十艘戰船魚貫而出,船頭站着兩員大將——

左船賀齊,右船丁奉。

“甘興霸!休得猖狂!”

“認得吳國丁承淵否?”

丁奉大喝一聲,手持長矛,戰船直衝甘寧而來。

甘寧狂笑:

“某未曾聽說過無名鼠輩!”

兩船相接,兵刃相交,火花四濺。

徐盛正欲上前助陣,卻見江面忽然亮起無數火把——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不知何時出現了大批吳軍戰船,正快速合圍而來。

“興霸!情況不對!”

徐盛高聲示警,“吳軍早有準備!”

甘寧一戟逼退丁奉,環顧四周,臉色驟變。

原本空蕩的江面上,此刻竟密密麻麻布滿了吳軍戰船。

大船居中,小船穿梭。

進退有度,顯是經過精心演練的。

“這!!”

甘寧咬牙切齒,“陸遜這廝竟然!”

甘寧面對早有防備的吳軍,也是十分詫異。

看起來他們似乎是中計了。

可吳軍又是怎麼知道他們今晚會來夜襲的? 吳軍旗艦上, 陸遜一襲白袍,立於樓船高處,冷靜觀察戰局。

身旁呂範疑惑道: “大將軍,漢軍不過三千先鋒,戰船百十艘,何必調動全軍圍剿?”

陸遜目光如炬: “……子衡先生有所不知。”

“自木屑疑兵以來,我軍士氣低迷。”

“今日若能全殲此部,必能振奮三軍。”

他轉身下令,“再調水寨剩餘戰船,務必全殲來敵!”

呂範恍然大悟,即刻傳令。

不多時,又有數十艘吳軍戰船加入戰團,將漢軍團團圍住。

江面上,漢軍陷入苦戰。

徐盛揮劍砍翻一名登船的吳兵,對甘寧喊道:

“興霸!我等本爲試探虛實,如今目的已達,當速突圍!”

甘寧渾身浴血,怒目圓睜,咬牙吼道: “吳狗欺人太甚!”

但他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很快冷靜下來。

“文向所言極是,傳令各船,向東突圍!”

然而吳軍包圍圈已成,漢軍數次衝鋒皆被擊退。

戰至三更,漢軍已損兵過半。

江水被鮮血染紅,浮屍隨波逐流。

徐盛喘着粗氣:

“興霸,如此下去,我等恐要全軍覆沒,死在江上了!”

甘寧眼中閃過一絲狠色: “既如此,不如……”

他壓低聲音,“焚船突圍!”

“什麼?”

徐盛大驚,“這些戰船乃我軍心血,若焚之,如何向陳徵南交代?”

“顧不得許多了!”

甘寧厲聲吼道,“存亡之際,當斷則斷!”

“戰船沒了可以再造,只要我們不死,總會有報仇的那一天。”

徐盛望了望四周愈收愈緊的包圍圈,終於重重點了點頭:

“罷!就依興霸之計!”

命令迅速傳下。

漢軍殘部將火油潑灑在戰船上,火把一擲,頓時烈焰沖天。

恰逢東風驟起,火勢迅速蔓延,將江面照得如同白晝。

“吳狗!你們給乃公看好了!”

甘寧站在最後一艘完好的戰船上,對着吳軍狂笑。

“日暫借爾等項上人頭,來日必取!”

吳軍沒料到漢軍會自焚戰船,一時陣腳大亂。

賀齊急令戰船避讓火船,包圍圈頓時出現缺口。

甘寧、徐盛趁機率殘部突圍而出,向江北疾馳而去。

陸遜站在樓船上,望着遠去的漢軍,輕嘆一聲: “甘興霸果然狠辣果決。”

話落,轉身對呂範道,“傳令收兵,救治傷員,清點戰果。”

此役,漢軍三千水軍折損十之七八,戰船盡毀。

吳軍雖勝,卻也付出不小代價。

但最重要的是,吳軍上下士氣爲之一振,士兵們歡呼雀躍。

“陸大將軍神機妙算!”

“齊軍不過如此!”

“看他們還敢不敢渡江!”

歡呼聲傳至江對岸,甘寧、徐盛等人狼狽登岸。

回首望去,只見江心火光猶在,映照着他們鐵青的面容。

“此仇不報,誓不爲人!”

甘寧一拳砸在岸邊礁石上,鮮血順着指縫流下也渾然不覺。

徐盛沉默良久,才嘆道:

“唉!回去向陳徵南覆命罷。”

шшш▪ тt kǎn▪ c o

晨霧未散,漢軍大營轅門前。

甘寧、徐盛二人袒露上身,揹負荊條,膝行而入。

荊刺扎入皮肉,鮮血順着脊背流下,在沙地上拖出兩道暗紅的痕跡。

中軍帳前,

陳登早已得報,端坐帥位,面色陰沉如水。

帳中諸將分列兩側,河北軍居左,河南軍居右。

青徐軍與淮南軍則對面而立,空氣中瀰漫着一種詭異的寂靜。

“末將甘寧(徐盛),兵敗辱國,特來請罪!”

二人以頭搶地,聲震帳幕。

陳登手指輕叩案几,眉宇間一川不平,冷冷道: “細細報來。”

甘寧擡頭,昔日狂傲之色盡褪,嘆道:

“我軍夜襲吳寨,不料陸遜早有防備。”

“水軍戰法精妙,戰船調度有方。”

他聲音漸低,“末將輕敵冒進,致中埋伏……遭到了吳軍的圍殺。”

徐盛接着補充說道:

“吳軍戰船數倍於我,層層圍困。”

“我等爲保全殘部,不得已……焚船突圍。”

說到“焚船”二字時,他喉頭滾動,似有千鈞之重。

陳登眼中寒光一閃,厲聲問: “三千兒郎,還剩多少?”

帳中氣息瞬間爲之一滯。

甘寧與徐盛對視一眼,終是甘寧啞聲道: “已不足……四百人。”

“什麼?”

陳登拍案而起,案上茶杯震翻,茶水橫流。

“三千精銳,只餘四百?”

帳中頓時譁然。

河北軍席上,張郃搖頭嘆息。

河南軍中,高順閉目不語。

而青徐將領中,昌豨直接冷笑出聲: “久聞淮南兒郎擅長水戰,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啊!”

“確實夠水,在下佩服佩服!”

他將最後四字咬得極重,嘲諷之意溢於言表。

淮南衆將聞言,頓時變色。

周泰額角青筋暴起,蔣欽更是直接拔劍出鞘三寸,厲聲暴喝:

“昌豨!爾敢再說一遍?”

昌豨不甘示弱,按刀上前:

“怎的?敗軍之將,還不許人說?”

“夠了!”

陳登一聲暴喝,卻已遲了——

淮南將領席上,周泰、蔣欽、胡質等人齊刷刷起身,刀劍出鞘。

青徐軍這邊,吳敦、孫觀、孫康亦紛紛拔刀,將昌豨護在中間。

“爾等是要造反嗎?”

臧霸厲聲喝道,卻只約束住己方將領,對淮南諸將怒目而視。

劍拔弩張之際,周泰鋼刀直指昌豨:

“淮南之事,何時輪到青徐人來指手畫腳了?”

吳敦橫刀在前,冷笑道:

“這便是淮南人的待客之道?”

眼看血濺五步就在頃刻,陳登猛地抽出佩劍,一劍劈斷案角: “放肆!”

木屑紛飛中,他鬚髮皆張,“統統收劍!”

臧霸也趁機一把按住昌豨肩膀:

“退下!!!”

帳中劍刃緩緩歸鞘,但殺氣未散。

陳登深吸一口氣,強壓怒火:

“諸君來自四方,皆爲漢臣。”

“今大敵當前,當以國事爲重,豈可因口舌之爭自亂陣腳?”

昌豨卻掙脫臧霸之手,冷笑道: “陳徵南既言國事爲重,那敢問——”

“甘寧、徐盛損兵折將,挫我三軍銳氣。”

“甚至擅自焚燒戰船,毀壞軍械,該當何罪啊?”

周泰踏步上前,鐵塔般的身軀擋住昌豨視線: “如何處置,自有陳徵南定奪,何須爾等多言?”

“哈!”

昌豨仰天大笑,“敗軍之將尚且如此跋扈……”

“若打了勝仗,那還了得?”

“豈非連陛下都不放在眼裡了?”

此言一出,滿帳皆驚。

張郃手中茶盞“啪”地落地粉碎。

就連一向沉穩的高順都猛地睜眼。

而此前一直冷眼旁觀的樑王劉理也微微坐直了身子,眉頭皺起。

臧霸臉色大變,一把拽住昌豨後襟: “豎子胡言!”

昌豨不知道,他這不經意間的一句話。

卻觸動了在場衆人最敏感的神經。

這是開國將領們都要面對的問題。

張郃本來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打算摻和此事。

但聽到這話後,終於坐不住了,急忙起身打圓場: “昌將軍醉了,有話好說。”

高順也沉聲道:

“同袍之間,過命的交情。”

“大家有話好好說,何必傷了和氣?”

陳登面色陰晴不定。

昌豨這話看似魯莽,卻正戳中他心中隱憂——

淮南軍勢力日漸坐大,已引起朝廷忌憚。

他眼角餘光掃向樑王劉理。

只見這位年輕王爺正把玩着腰間玉佩,嘴角含笑,眼中卻深不可測。

沉默良久,陳登終於緩緩開口: “甘寧、徐盛輕敵致敗,本當重處……”

他目光掃過淮南諸將緊繃的面容,“然念其往日戰功,暫奪先鋒印,戴罪立功。”

昌豨還要再言,被臧霸一個眼神制止。

陳登繼續道: “至於昌豨……”

他頓了頓,“言語無狀,罰俸三月,以儆效尤。”

這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置,顯然不能讓任何一方滿意。

周泰拳頭捏得咯咯響,甘寧眼中怒火未消,昌豨則滿臉不屑。

對於他們這些軍官而言,誰會指着那點俸祿吃飯?

光是收田產租子,都夠後半生飽享清福的了。

陳登起身,聲音陡然提高: “自今日始,再有內鬥者,不論出身,軍法從事!”

他一甩袍袖,大喝:

“都退下!”

衆將悻悻而退。

待帳中只剩陳登一人時,他才長嘆一聲,頹然坐下。

案上茶水已浸透軍報,墨跡暈染,如同此刻他紛亂的心緒。

帳外,甘寧與徐盛仍跪在沙地上。

周泰走過來,一把扯下他們背上的荊條:

“起來!淮南兒郎的脊樑,不是給小人看的!”

二人卻仍跪地不起,荊刺在背上留下的血痕觸目驚心。

“起來吧!”

陳登突然一聲暴喝,聲震雲霄。

二人這才緩緩起身。

陳登長嘆一聲,走下帥座,親手爲二人披上外袍。

“此戰之敗,是本帥低估了陸遜,小覷了吳軍水師。”

“罪在帥,而不在將。”

“罪在我,而不知你等。”

他聲音壓低,“爾等能活着回來,已是萬幸。”

“只是方纔在衆將面前,此話不便明言。”

甘寧虎目含淚,與徐盛一同拜倒: “將軍厚恩,末將萬死難報!”

陳登扶起二人,溫言道: “這幾日爾等就在營中靜養,軍事會議就不必參加了。”

甘寧抱拳急道:

“末將願繼續爲將軍效死!”

他眼中戰意未消,顯然未解陳登深意。

徐盛暗中扯了扯甘寧戰袍下襬,使了個眼色。

甘寧這才恍然,連忙改口: “末將……遵命。”

陳登見狀,又嘆一聲: “罷了,不如這樣——”

“爾等先去後方督運糧草,待風頭過去,再歸本陣不遲。”

“喏!”

二人領命退出大帳。

待腳步聲遠去,陳登忽對帳角陰影處道: “監軍聽了這許久,何不現身一見?”

劉理從帷幕後緩步而出,錦衣玉帶在燭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澤。

他拱手道:

“職責所在,還望徵南將軍見諒。”

陳登擺了擺手:

“無妨,只是……”

他話鋒一轉,目光如炬。

“今日之事,殿下可要上奏陛下?”

劉理搖了搖頭,沉吟道:

“軍中口角,不利團結。”

“不利團結的話,便不必上達天聽。”

“然甘、徐二將兵敗之事,孤必須如實稟報,此乃監軍本分。”

陳登微微頷首:

“多謝殿下體恤。”

劉理淡然一笑: “……將軍客氣。”

“孤亦望戰事順利,若敗,非但國家受損,百姓亦遭塗炭。”

“呵,殿下此言……”

陳登忽然笑了,“倒是與陛下如出一轍。”

言罷, 陳登負手踱至帳門,望着遠處江面上吳軍的燈火,忽生感慨: “陳某平生自負,然登高方知,高處不勝其寒。”

他轉身看向劉理,“如今才知李相之能。”

“位居中樞,周旋於各方之間。”

“竟能八面玲瓏,令各方皆服。”

“登生年以來,未聞天下有如此奇人也。”

劉理靜立聆聽,只見陳登眼中流露出罕見的敬佩之色。

“殿下也看見了。”

陳登苦笑一聲,慨嘆道: “陳某終究是偏袒淮南舊部的,二十餘載袍澤之情,實在難以割捨。”

“他們爲我捨生忘死多年,我不能虧待他們。”

“可李相不同……”

他仰天一嘆,“他竟能全然超脫私情,當真千古宇宙完人!”

“得此兄弟,陳某此生無憾矣。”

劉理輕撫腰間玉佩,

他目光深遠,“李相本就是逆天改命之人,我等皆蒙其澤,方有今日。”

陳登聞言大笑,笑聲中卻帶着幾分蒼涼。

他忽地正色,“殿下,明日我軍當如何?”

劉理意味深長地說道: “將軍心中已有定計,何必問孤?”

“只望莫忘——”

他指了指北方,“陛下在看着,李相在等着。”

帳外,夜風驟起,吹動軍旗獵獵作響。

江對岸的吳軍燈火,在黑暗中明滅不定,彷彿在嘲笑着漢軍的內憂外患。

陳登按劍而立,忽然覺得這春夜的風,竟比嚴冬還要刺骨。

高處之寒,果然非常人所能承受。

而此刻的他,正站在這個帝國最高的懸崖邊上。

退一步是萬丈深淵,進一步是刀山火海。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

“如今在國家大事面前,老夫何惜這一身臭皮囊。”

“朝堂上要彈劾老夫的人,讓他們去彈罷!”

“李相對老夫說過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每一個人站在高處的人,都應該屢行自己的歷史責任。”

“老夫現在只想趕快滅了吳國,吳國滅了,江南之土便全部收復了。”

“老夫平生之夙願,也就完成了。”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老夫堅信,後人不會遺忘我的貢獻。”

“歷史會給出公正的評價!”

劉理眉目一動,緩步走來,沉聲說道: “徵南將軍真英雄也!”

“您是國家的功臣,不應該受到薄待,陛下也一定不會薄待你。”

“當今聖上並非高祖,老將軍也絕不會成爲韓信。”

“如若不棄,我來助你!”

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91章 論單打獨鬥我不怵你,論行軍佈陣我更比你強!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392章 歲月使李相變老了,可這天下卻不允許李相你老去!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58章 偷彭祖八百壽,孔明延年;開海上絲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345章 恭喜李治同學作文得獎,作文的題目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
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91章 論單打獨鬥我不怵你,論行軍佈陣我更比你強!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392章 歲月使李相變老了,可這天下卻不允許李相你老去!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58章 偷彭祖八百壽,孔明延年;開海上絲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345章 恭喜李治同學作文得獎,作文的題目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