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

章武五年冬,洛陽城內飄着細雪。

皇城西暖閣中,炭火正旺,薰得滿室如春。

劉備與李翊對坐弈棋,黑白交錯間,君臣二人皆凝神靜氣。

“報——”

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內侍跪伏於地,

“交州急報!”

劉備手中黑子懸於半空,眉頭微蹙:

“講。”

“諸葛刺史奏報,南中雍闓欲在益州舉事,當地豪族多有響應者,聲勢盛壯。”

“諸葛交州希望朝廷能對雍闓予以支援。”

“善!”

劉備擲子於枰,擊節而笑。

“曹氏此前煽動朕荊南叛亂,今終得報矣!”

他轉向李翊,問他意見:

“子玉看是如何?”

李翊捻鬚沉吟,目光仍不離棋局:

“陛下,此乃天賜良機。”

“雍闓此人雖有反骨,桀驁不馴,然亦可爲我用。”

說話間,他落一白子,“正如棋局,當舍則舍,當取則取。”

劉備會意,朗聲道:

“善!擬詔!”

“封雍闓爲益州刺史,總督南中兵馬。”

“另詔孔明,南中事務,皆可便宜行事。”

“不必事事奏朕。”

劉備望了眼諸葛亮寫上來的奏報,日期竟然是三月期。

這主要還是因爲交州太遠,且交通太過不便了。

如此大的消息差,劉備豈敢微操?

所以只能讓諸葛亮便宜行事,不必事事報他。

他劉備忽又想起一事,補充說道:

“傳旨馬良,令其配合孔明諜報之事。”

荊州毗鄰交州,兩地溝通相對容易些。

並且荊州畢竟是大漢第三富的大州。

更關鍵的一點是,劉備其實一直沒有把荊州刺史的名頭重新給出去。

始終是讓當地大族的馬良“假荊州刺史”。

如今劉備又下令馬良,讓其配合諸葛亮的諜報工作。

言外之意,顯然是讓馬良及其所在的荊州給諸葛亮當副手。

無形間,劉備已在漸漸恢復諸葛亮的權力了。

當然,劉備也是有理由的。

能將交州這種流放之地給治理的井井有條,四方來朝。

還發明出了更加晶瑩剔透的白糖,極大改善民生。

這一件件創舉,都給了劉備充足的理由。

待內侍領命退下後,李翊忽然道:

“陛下,若曹魏深陷南中戰事泥沼,或可……”

“用兵?”

劉備出聲打斷,旋即搖頭。

“前日子玉尚言蜀道艱難,未可輕動。”

“況南中說是叛亂,但面對魏國正規軍隊,又豈是敵手?”

“非也。”

李翊目露精光,“臣並非是說用兵於曹魏,而是用兵於東吳。”

“長江之險,不及蜀道之難。”

“我朝坐擁淮南、荊州水軍,足可匹敵吳國水軍。”

得益於李翊最早在徐州的善政,劉備勢力一直沒有使水軍沒落。

雖然李翊主張水陸並重。

但這負擔就太高了,兼之劉備大部分時間都是打陸戰。

尤其河北之戰,更是騎兵的天堂。

那時的陸軍派系,簡直風頭無兩。

是直到後來爲了取荊州,水軍派系才能稍稍在國中露個臉。

不過好在,這期間有李翊、陳登的力保,使得漢朝水軍始終處於本時代前列。

當然,與吳國只重水軍還是有差距的。

此前說過,

吳國爲了打淮南,基本上只能走水路。

所以吳國基本上不怎麼發展陸軍,軍科全點水軍上了。

因爲這能夠極大的節省運輸成本與人力成本。

而走水路,必然要經過合肥。

所以歷史上的魏國統治者都會加強壽春與合肥的防守。

合肥也成了孫吳永遠的噩夢。

但換個思路想,

即便吳人在合肥屢戰屢敗,卻依然不肯走陸路,堅持要走水路。

也足以見着當時的水路與陸路之間的成本差距。

李翊接着分析:

“吳地本土士人,多有軟骨之輩。”

“若得天時,大可圖之。”

劉備聞言,手中茶盞一頓:

“依愛卿之見,是想要……滅吳?”

劉備聽明白了李翊的意思。

這是打算再發動一場滅國之戰啊。

如今政權穩定了,可不是再像以前諸侯混戰那樣。

我打你一場,搶你一座城池。

你打我一場,奪我一座郡縣。

那現在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也更加規範了。

按李翊的構想,要麼就別打,要打就畢其功於一役。

直接滅掉吳國。

不然你今天興師動衆打一場,賠點款、割點地。

那點賠款,都不給你來一趟的油錢。

當然了,滅國之戰所需付出的代價是非常沉重的。

所以長痛不如短痛,

與其折騰老百姓,不如讓國人咬牙忍一忍。

忍忍就過去了。

“孫氏據江東已歷三世,民殷國富,卿以爲滅吳之戰需幾何兵馬?”

李翊閉目掐算,良久方睜眼,沉吟道:

“少則二十萬。”

“二十萬!”

劉備聞言咂舌,“今歲河南大旱,河北又有蝗災。”

“若徵發如許壯丁,民間必怨聲載道。”

“朕以爲,最多隻可發十萬兵馬。”

李翊微微一笑,道:

“陛下豈不聞王翦滅楚之事乎?”

“昔日秦王問王翦,滅楚需多少兵馬?”

“王翦答曰:非六十萬人不可。”

“而秦將李信則認爲不過用二十萬人,足可擊滅楚國。”

“秦王慨嘆曰: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

“於是不納王翦言,用李信爲將。”

“後秦軍南下伐楚,楚將項燕示敵以弱,且戰且退,保留精銳部隊從後突襲李信。”

“因此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名都尉。”

“這也是秦軍滅六國之戰中,少有的大敗。”

“後秦王復啓用王翦。”

“王翦言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

“秦王從之,予王翦六十萬人。”

“今滅吳之戰,臣以爲當用二十萬人。”

“而陛下執意只出十萬人,難道欲重蹈秦王之覆轍乎?”

劉備聞言一怔,旋即無奈苦笑,忍不住嘆道:

“李相還真是一如既往的牙尖嘴利,竟編排起朕來了?”

他說着,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紛飛的雪花,幽幽道:

“朕登基五載,戰事方息,豈忍再陷黎民於水火?”

李翊長揖及地:

“兵者,兇器也。”

“然早定天下,實乃大仁。”

“陛下難道就安於如今的現狀麼?”

“不必多言。”

劉備擡手止住,“豫州經赤壁、襄樊數戰,十室九空。”

“朕免其賦稅三載,今瘡痍未復,豈可妄動干戈?”

他轉身凝視李翊,目光深邃如潭。

劉備嘴上雖然如此解釋,就是河南經歷過戰火,還被曹操遷了大量人口出去。

他正在努力止住這塊流血的傷口。

但實則劉備心中還另有計較。

自登基以來,陳登治淮南,李翊總攬朝政,關羽、張飛皆封國公。

不可不謂之,功名赫赫。

齊漢開國四公,名聲在外。

在他們之下,還有一幫軍功大臣。

太子劉禪年方十七,若他日繼位,如何駕馭這些開國元勳?

但劉備性格又比較忠厚,不忍虧待一起創業的老兄弟。

既比如如今最令他頭疼的封疆大吏陳登。

陳登在江南有很大的實權,

劉備與陳登關係也還可以,但他很擔心陳氏在將來會在淮南成爲一個尾大不掉的禍根。

但要說削權的話,又感覺爲時太早。

現在的劉備,可與歷史上的劉備不同。

歷史上的劉備一生都在顛沛流離,沒機會給兒子鋪路。

這就導致劉禪對底下的軍功階層缺乏掌控力。

尤其跟他爹劉備相比,劉禪鎮住底下人非常吃力。

爲何呢?

當年劉備和元老派那是形同兄弟,戎馬征程一路殺過來的交情。

和荊州派那是在赤壁之戰前後,共同實踐“隆中對”戰略過程中,形成的高度合作。

然後帶着元老派與荊州派這兩股力量,先和東州派取得聯繫。

內外聯合奪取益州。

最後再來整合籠絡益州的力量。

但劉禪在這個過程中,

除了在公元221年時,在劉備安排下,與張飛的女兒成婚。

以此綁定元從派以外,幾乎沒有任何貢獻。

唯一的聯結,僅僅是他與劉備的血緣關係。

而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面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爲什麼這些人肯繼續合作,仍然爲你劉禪賣命?

底層邏輯就是——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我們都是跟劉老闆一起創業過來。

如今劉老闆中道崩殂,我們只能把他的恩情,報答在陛下你身上了。

所以你會發現,

蜀漢後期,元老們死的差不多後,所有人都在擺爛。

劉禪擺爛,戈爾巴譙夫等帶投大哥也在擺爛。

大家都沒幹勁兒了。

這個邏輯其實也能解釋很多封建王朝,爲什麼君主越到後面越不行。

那就是他們一出生,除了沾個皇家血統的關係外。

跟手下那幫手握實權的大臣們,沒有建立任何“利益”關係。

你的威望不夠高,對他們的掌控力薄弱。

自然想要做很多事也就不方便。

所謂權力,本就是爲了共同的利益追求,大家聚在一起。

然後選出一個利益共同體的盟主,也就是皇帝。

所以通常情況下,開國皇帝的實力都不弱。

因爲他是實打實的跟兄弟們一起創的業,手下人都服他。

所以滅吳、滅魏軍功,當留給皇子們纔是……

這對於劉備而言並不困難,很容易。

因爲他的手牌太好了。

等時機成熟,他完全可以給自己兒子們配一個全明星陣容。

以皇子們爲主帥,配上全明星陣容。

再加上漢朝的國力兜底。

那即便是綁一頭豬,也能夠輕鬆打贏。

李翊似有所覺,轉而道:

“陛下仁德。”

“然豫州自章武二年免稅至今,河北、徐州糧秣源源接濟,也該……恢復的差不多了。”

“至少不會再出現易子互食,餓殍遍野的現象。”

爲了填補豫州爲首的河南傷口,

劉備專門下令,把冀州的糧秣、工具、牲口源源不斷地往河南輸送。

此外青、徐二州,每年也提供了不少穀物與種子。

五年過去,也該恢復的有些樣子了。

“……說起豫州。”

劉備忽然想起些什麼,撫掌說道:

“樑王、魯王就藩多時,朕甚念之。”

他目露慈色,“二子年齒漸長,不知治政如何。”

“不如……”

他看向李翊,脣角勾起一抹淺笑。

“朕欲巡幸河南,一察民生,二觀皇子。”

“子玉可願同行否啊?”

李翊一怔,旋即明白天子用意:

“陛下有命,臣自當扈從。”

“然朝中之事……?”

“着令太子監國便是。”

劉備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吩咐:

“阿斗已加冠,該學着治國了。”

“有魯子敬、荀公達在,必然無礙。”

暖閣外風雪漸急,李翊望見劉備鬢角新添的霜色,若有所思。

當年涿郡的賣履舍郎,今已坐擁半壁江山,卻仍憂心忡忡。

他鄭重下拜:

“老臣這就回府準備。”

劉備扶起這位跟隨自己多年的創業老臣,溫言道:

“……不急。”

“待過完年後,咱們啓程,朕已命人備下暖轎。”

“子玉也有些年歲了,可莫受風寒。”

待李翊退下,劉備負手來到院壩裡。

暮雪紛飛,覆蓋了洛陽城的金瓦朱牆。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朕今日方悟高祖之不易。”

劉備一直對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等開國功臣的行爲嗤之以鼻。

這些人都是因“造反”之罪名,兵敗被殺的。

可劉備總是在想,

高祖皇帝那麼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物,能讓蕭何、韓信、張良、陳平等一衆英傑死心塌地的追隨他。

怎麼到後面,一個個創業的老兄弟就造反了呢?

這種事情放在劉備身上,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直到一個個異姓王相繼被劉邦殺掉,然後立下“非劉不王”的白馬盟誓後。

劉備漸漸地明白,這便是皇權吧。

只有真正做到皇帝之位,才能明白這其中的心酸。

夜色降低,宮燈次第亮起。

將天子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

時值臘月廿九。

洛陽城銀裝素裹。

相府內張燈結綵,僕役們正忙着懸掛桃符、清掃庭院。

廚房裡飄出蒸餅與臘肉的香氣,侍女們端着漆盤來回穿梭,爲即將到來的除夕夜宴做準備。

李翊剛踏入府門,便聽見一陣銀鈴般的笑聲。

“夫君回來了!”

袁瑩身着杏紅色曲裾,髮髻上簪着金步搖,像只歡快的蝴蝶般迎了上來。

她身後跟着兩個孩子——

李治已長成翩翩少年,三子李安還是個頑皮的孩童,正偷偷拽着兄長的衣角。

“父親。”

李治恭敬行禮,他比之去年,眉宇間又多了幾分沉穩。

李翊伸手摸了摸幼子李安的頭,笑道:

“安兒又長高了。”

這時,麋貞從廊下緩步而來。她身着素色深衣,髮髻簡單挽起,只插一支白玉簪,端莊大方。

“夫君辛苦了。”

她溫婉一笑,眼角的細紋透着歲月的溫柔。

“桃紅已備好熱湯,先去沐浴更衣吧。”

“父親!”

一個清脆的童聲傳來,九歲的李儀蹦蹦跳跳地跑來,身後跟着她的母親甄宓。

甄宓身披淡紫色大氅,發間珠翠輕搖,步履優雅如蓮。

“儀兒慢些。”

甄宓輕聲喚道,眼中滿是寵溺。

最後一個出現的是呂玲綺。

她着一身勁裝,腰間還佩着短劍,英氣逼人。

五歲的李泰被她單手抱在懷中,正興奮地揮舞着小木劍。

“夫君,今日朝會可有新鮮事?”

呂玲綺爽朗地問道,將兒子放下。

李泰立刻撲向父親,被李翊一把抱起。

“先進屋再說。”

李翊環視衆妻兒,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意。

夜幕降臨,相府正廳內燈火通明。

食案上擺滿了佳餚——

蒸羊羔、炙鹿肉、魚膾、韭卵、醃菹。

還有應景的椒柏酒和五辛盤。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

“治兒,給弟弟們分餅。”

麋貞輕聲吩咐道。

雖非親生,但李治對這位養母十分敬重,立刻照辦。

李平則坐在麋貞身側,不時爲她佈菜。

酒過三巡,甄宓撫琴一曲《鹿鳴》,清越的琴音在廳內迴盪。

袁瑩忍不住隨着節拍輕輕哼唱,呂玲綺則擊築相和。

孩子們睜大眼睛聽着,連最調皮的李泰也安靜下來。

曲畢,衆人鼓掌稱讚。

李翊卻只是勉強一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細心的麋貞察覺異樣,柔聲問道:

“夫君似有心事?”

“今日乃除夕佳節,何故悶悶不樂?”

李翊放下酒杯,輕嘆一聲:

“非是故意掃興。”

“只是過完年,爲夫需陪陛下去一趟河南巡縣,恐要離家數日。”

袁瑩聞言撅起小嘴:

“又要出門?”

“去年中秋夫君便因軍務未能歸家,今歲新春才過便要遠行麼?”

“瑩妹勿惱。”

甄宓輕撫袁瑩的手背安慰道,“河南距洛陽不遠,夫君不日便可歸來。”

李翊搖了搖頭,慨嘆道:

“巡縣事小,陛下此行,實爲考察魯王、樑王封地。”

“二王就藩河南已近五載,陛下欲親往視察。”

麋貞若有所思:

“此乃人之常情。”

“陛下年事已高,關心皇子封地,理所應當。”

“只怕不僅如此。”

李翊眉頭緊鎖,“今日朝會,我向陛下提及滅吳之策……”

此言一出,席間頓時安靜下來。

呂玲綺手中的筷子停在半空,甄宓的眉頭微微蹙起、

袁瑩更是驚呼出聲:

“又要打仗?”

打仗就要死人。

戰爭的爆發,物價也會跟着上漲。

最受苦的永遠是老百姓。

不到萬不得已,又有幾個人是真的樂見戰事的呢?

李翊沉聲說道:

“滅吳之事非同小可。”

“即便陛下首肯,也需數年籌備,務求一擊必中。”

“否則徒耗國力,苦的只是百姓。”

“然今日我僅略提此事,陛下便斷然回絕。”

衆女面面相覷。

呂玲綺最先反應過來:

“陛下莫非欲將此功業留給諸皇子?”

“正是。”

李翊點頭,“陛下雖未明言,但其意已明。”

“魯王、樑王皆與太子是手足兄弟,樑王更是皇后所出,與太子一母同胞。” шшш●ttκa n●¢O

“陛下欲使二王建功立業,穩固國本。”

“畢竟漢室江山,終究是劉家人的。”

甄宓輕嘆一聲:

“夫君爲國之重臣,所思所慮皆爲國事。”

“然陛下身爲人君,亦需爲子孫計。”

“此乃帝王之道,實屬無可奈何。”

“我記得樑王不也是夫君的外甥麼?”

呂玲綺直言道:

“他若能立下赫赫戰功,於咱們老李家亦有益處。”

李翊苦笑一聲:

“玲綺所言不差。”

“只是……”

他目光逡巡一圈,環視衆妻兒,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我總覺風雨欲來。”

“本想待朝局穩定之後,便辭官歸隱,與你們共享天倫。”

“然觀今日之勢,恐怕……到我死後也未必能見着那一天了。”

“大過年的,夫君可莫說這些不吉利的話!”

袁瑩急忙打斷,眼圈已有些發紅。

甄宓起身爲李翊斟酒,柔聲道:

“夫君爲國事操勞,心神俱疲。”

“今日除夕,暫且放下朝堂紛擾,與家人共度良宵可好?”

李翊看着滿堂妻兒,終於展顏:

“宓妹說的是,是爲夫掃興了。”

他舉起酒杯,“來,共飲此杯。”

“願來年風調雨順,家國安康!”

“家國安康!”

衆人齊聲應和,酒杯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響。

宴席將散時,李治忽然問道:

“父親,滅吳之事,果真勢在必行麼?”

李翊沉吟片刻,答道: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吳主孫權雖明面上稱臣納貢,然畢竟行割據之實。”

“況江東根基深厚,若不徹底平定,終爲後患。”

“那爲何不速戰速決?”

李平也忍不住好奇地插嘴。

“兵者,國之大事也。”

李翊耐心地解釋,“滅國之戰,需天時地利人和。”

“糧草、兵員、器械,缺一不可。”

“更需等待敵方內亂,或我方有必勝把握才行。”

“貿然出兵,反易招致大敗。”

夜深了,孩子們被乳母帶去安寢。

李翊獨自站在庭院中,望着滿天星斗出神。

“夫君。”

甄宓輕柔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她爲李翊披上一件狐裘、

“夜深露重,當心着涼。”

李翊握住她的手:

“宓妹怎麼還未歇息?”

“見夫君心事重重,妾身難以安眠。”

甄宓仰頭望着星空,“夫君可是仍在憂慮滅吳之事?”

李翊沉默良久,才低聲道:

wWW● Tтkan● C O

“我非憂慮滅吳,今天命在漢。”

“魏吳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我從未將這些割據勢力放在眼裡過。”

“只是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是難如登天。”

“我所慮者,乃朝局耳。”

“陛下年邁,太子仁弱。”

“倘使諸王各懷心思,若有一日……”

甄宓輕輕捂住他的嘴:

“夫君慎言。”

“此等話語,即便在家中也不可輕出。”

李翊苦笑道:

“也就在你們面前,我才能稍卸心防。”

甄宓靠在他肩頭:

“無論發生什麼,妾身與姐妹們都會陪伴夫君左右。”

“朝堂風雲變幻,唯有這個家,永遠是夫君的港灣。”

李翊心中一暖,正欲迴應,忽聽身後傳來袁瑩的嬌嗔:

“好啊,你們二人深夜私會,做的好大的事。”

“也不叫上我們!”

轉頭看去,

袁瑩拉着麋貞,呂玲綺抱着酒壺,三女笑吟吟地站在廊下。

“既然都睡不着,不如共飲一杯守歲酒如何?”

呂玲綺晃了晃手中的酒壺。

李翊大笑:

“好!今夜咱們不醉不歸!”

五位身影在月光下舉杯共飲,笑聲迴盪在相府的夜空。

遠處,洛陽城的鐘聲敲響了新年的第一聲。

……

章武六年,正月初一。

洛陽皇宮正殿。

晨曦初露,殿上已列滿文武百官。

李翊立於文官之首,紫袍玉帶,面容肅穆。

“陛下駕到!”

隨着黃門侍郎一聲長喝,劉備身着十二章紋冕服緩步登上玉階。

雖已年近六旬,但他步伐穩健,目光如炬。

羣臣跪拜,山呼萬歲。

“衆愛卿平身。”

劉備擡手示意,聲音洪亮,“今日元日大朝,朕有要事宣佈。”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李翊垂首而立,卻能感覺到數道目光正暗暗投向自己。

“朕決意於正月十五後啓程巡幸河南諸縣,體察民情,考察吏治。”

劉備環視羣臣,下令道:

“首相李翊隨駕參贊軍政,中護軍趙雲領羽林衛護駕。”

李翊出列行禮:

“臣領旨。”

趙雲也隨之叩首:

“末將定當盡心護衛。”

劉備滿意地點點頭,繼續道:

“朕離京期間,由太子監國。”

“加封魯肅爲太子太傅,荀攸爲太子少傅,共同輔政。”

這一安排出乎不少人意料。

李翊餘光瞥見幾位大臣交換着眼色,他們似乎都有些驚訝。

因爲印象中,這還是太子第一次總攬全國軍政。

“陛下聖明!”

李翊率先高呼,羣臣隨即齊聲附和。

朝會散去後,李翊正欲離開,卻被小黃門喚住:

“李相留步,陛下宣您至宣室殿議事。”

宣室殿內,劉備已換下朝服,着一身素色深衣,正在翻閱竹簡。

見李翊進來,他放下手中簡冊,笑道:

“子玉來了,坐。”

李翊恭敬行禮後跪坐於席:

“陛下單獨召見,不知有何吩咐?”

劉備沉吟片刻:

“此次巡縣,名義上是考察民情,實則……”

他意味深長地看了李翊一眼,“朕欲親眼看看永兒、理兒的封地治理得如何。”

李翊心下了然。

魯王劉永、樑王劉理皆已就藩。

此番考察,實爲劉備爲身後事做準備。

“陛下用心良苦。”

李翊謹慎迴應,“二王就藩以來,河南百姓安居樂業,足見二王賢明。”

劉備嘆息一聲:

“太子仁厚有餘,決斷不足。”

“永兒剛毅,理兒聰慧,皆可輔佐兄長。”

“然則……”

他忽然話鋒一轉,“子玉昨日所提滅吳之策,朕思之再三,仍覺時機未至。”

“此事,容後再議罷。”

李翊心頭一緊,面上卻不露分毫,拱手作揖:

“陛下聖慮深遠,是臣操之過急了。”

“非也。”

劉備擺了擺手,柔聲安慰道:

“卿爲國事殫精竭慮,朕心甚慰。”

“只是……”

他目光深遠,對上李翊,鄭重其事地說道:

“朕已經老了,有些話朕不便說,有些事朕不便做。”

“有很多需要改變的事,朕已無力改變,也來不及改變了。”

“愛卿是一個絕頂聰明之人,所以這些話朕只對你一人說。”

“朕敬你爲師,但朕畢竟比你年長。”

“你權且當朕是你兄長,將來很多事還需賴愛卿操持。”

“你——”

“能明白朕的意思麼?”

李翊沉默良久,劉備這話說的清楚又模糊。

但李翊隱隱覺得,

劉備已經不單單只是在說皇子們權力交接的事了。

李翊與軍中很多功勳大臣都有不淺的交情。

這些大臣自然是忠心劉備的,但他們的勢力實在太過龐大。

他們死後,所留下的政治遺產也太多豐厚。

老劉是一個忠厚人,

他不止一次強調,自己永遠不會像高祖皇帝對待韓信那樣,對待手下兄弟。

但念及劉備那句,“有些事不便做。”

在聯合劉備讓李翊獨攬全國軍政大權,將自己捧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刻,打出感情牌。

那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臣……明白!”

李翊重重地說出這三個字。

眉宇間一川不平,彷彿有一個千斤重擔一下子押在了自己身上似的。

離開皇宮時,李翊在宮門外遇見等候多時的趙雲。

“子龍有事?”

李翊拱手問道。

趙雲看了看四周,低聲道:

“相爺,請借一步說話。”

二人行至宮牆拐角處,趙雲確認無人偷聽,纔開口:

“相爺可知,近日朝中有不少大臣頻頻聚會?”

“哦?”

李翊眉梢一揚,輕笑,“未知也。”

趙雲面色沉重,正色到:

“他們表面上談論經學,實則……唉。”

他壓低聲音,“有人提議應重用以潁川、兗州士人爲代表的河南士族。”

“削弱徐州,河北系官員。”

李翊摸了摸手上的扳指,冷笑一聲:

“陛下才剛剛任命子敬,公達輔政,他們就坐不住了?”

趙雲嘆道:

“這本不該是雲應過問的事,只是如今國賊尚未剿除,天下亦未太平。”

“朝中諸大臣卻多懷私意,雲實在看不下去。”

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49章 加稅!加稅!制裁!制裁!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349章 加稅!加稅!制裁!制裁!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
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79章 本就是在做逆天改命的事,又何惜一身臭皮囊?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49章 加稅!加稅!制裁!制裁!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349章 加稅!加稅!制裁!制裁!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