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風從虎

李世民春獵卯時末出宮,辰時過明德門,待到了昆明池,已是巳時。

萬餘禁軍已將昆明池東面的各處要道盡數守住,除了飛鳥走獸,半個人影都進不得。

皇帝出獵,萬騎雲卷而出,昆明池外旌旗飄飄,隨風獵獵作響,而在旌旗之下,不只是唐人,還有突厥、粟特、契丹等各色異族之人,雖是圍獵,竟有也些萬國來朝的意思。

李恪隨在李世民身後,看着眼前的一切,彷彿看到了數年之前,他尚在突厥時,頡利金山圍獵的場景,這是何等的相似。

只不過那時的頡利已是強弩之末,那場圍獵已是頡利最後的輝煌,喻示突厥那個曾經的北方強國即將毀滅,而如今的大唐卻正是旭日東昇,這一次的春獵只是大唐威凌天下,四海臣服的開始。

“朕自武德九年末,乃有天下,至今已近六載矣,六載間,朕每日勤勉,理政不綴,唯恐懈怠半分便有傷先皇之託。然所幸上天垂顧,自朕登基以來,各地風調雨順,百姓安康,乃有今之盛世,今日圍獵,非止爲遊樂,更是我大唐衆將武略之爭,凡奪頭名者,朕必重有封賞!”

時辰一到,衆人在獵場圍口雲集,隨着李世民的一聲令下,衆人紛紛涌入獵場。

大唐以武立國,關中子弟更是任俠尚義,故而長安權貴子弟中善獵者,好獵者甚多,然諸如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等朝中重將,自持身份,自也不會下場爭先,故而此次下場圍獵的多爲朝中年輕一輩將官,以弱冠之年爲多。

李恪箭術不凡,李世民一早知,但馬上騎射同射靶大不相同,故而在李恪下場前,李世民還專程叮囑了李恪,可李世民卻不知,李恪最爲擅長的本就是騎射。

待獵場圍口大開,李恪掛槍,提弓,上馬,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帶上三五衛率,胯下毛色純白的大宛良駒便如風一般捲入了獵場之中。

李恪的運氣倒還不錯,剛入獵場不過片刻,便看到了一隻香獐正往他左側而去。

李恪眼疾手快,見狀當即張弓搭箭,瞄着香獐奔去的方向,“咻”地一聲,利箭正中香獐的後頸,香獐隨之撲到在地。

“殿下好箭法!”

香樟撲倒的地點離李恪足有四丈之遠,香獐跑地又極快,故而李恪這一箭難度不低,李恪身後跟着的王府衛率紛紛讚道。

“籲!”

李恪勒住馬頭,指着落在地上的香獐,對身後的衛率道:“瘦是瘦了些,但這是本王的開門紅,你們速去將它拿下。”

“諾。”王府衛率聞言,下馬上前將香獐撿起,準備把它捆在了馬背之上。

就在李恪的一名衛率正在捆着香獐的時候,突然,一陣大風掛過,一旁矮林上的葉子也被壓低,李恪擡眼望去,竟發現矮林之後竟還藏着一隻成年的花鹿。

香獐體型太小,李恪獵的那隻香獐最多五十斤上下,可眼前的這頭花鹿的體型卻要大上許多,粗略一看至少也在百斤之上。

李恪一看,心中大喜,哪裡還顧得上這隻香獐,當即在此張弓,欲將這隻花鹿射殺。

可這隻花鹿卻早有警覺,就在李恪剛剛取箭的時候,花鹿便已經扭頭跑掉了。

李恪見狀,只留下一名親衛在此捆着香獐,自己則帶上剩下的四名親衛策馬直追。

昆明池畔水草豐美,矮木也極多,再加上的花鹿又跑地極快,李恪數次想要開弓出箭,可花鹿一眨眼便躲到了矮木林中,李恪一直找不到出箭的良機,只得策馬緊追。

李恪胯下所騎乃執失思力贈予他的駿馬大宛良駒,疾行如風,當世罕有,自然能夠跟得上極力奔逃的花鹿,但李恪親衛們的馬不過是尋常的軍中戰馬,如何能同李恪的相比,李恪的大宛良駒追得上花鹿,但他們卻難,不過盞茶的功夫他們便被李恪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李恪追着花鹿一直追到了湖邊,花鹿已經無路再四處奔跑,唯一的路便是順着河畔往前直行,這時,李恪的機會便來了。

李恪信手摸出箭袋中的利箭,猛然一箭,正中花鹿的後腿,花鹿後腿吃痛,便也撲到在了湖邊,動彈不得。

李恪見狀,面露笑意,當即便翻身下馬,要親自上前將花鹿捆拿,可就當李恪拿着草繩往花鹿走去時,忽然一陣冷風吹來,直撲李恪的後頸,李恪不禁打了一個寒顫,就連汗毛都豎了起來。

李恪突然有了一種感覺,似乎身後正有一雙眼睛正在盯着他。

李恪忐忑地轉過身去,只一眼,心便沉到了谷底,原來就在距離他五丈開外的後方,一隻斑斕猛虎正在死死地看着他的方向,也不知是看着他,還是他着他身後的花鹿,亦或是全都想要。

這隻猛虎身長還不足兩米,顯然還尚未成年,但對李恪而言,這已經足夠可怕。

在李恪看來,花鹿是他的獵物,可在猛虎眼中,李恪又何嘗不是它的獵物?李恪想着,不禁毛骨悚然。

李恪手中若有弓箭,興許尚有一線生機,可現在李恪的弓箭正被掛於馬上,刀槍亦是如此,而馬正被他系在三丈之外的樹上,也被嚇地瑟瑟發抖。

現在李恪的手無寸鐵,只有一根繩子,可這根繩子只能拿來捆住受了傷的花鹿,如何捆地住即將成年的猛虎?

而此時李恪的親衛已經被他遠遠地甩在了身後,至少在這方圓百米之內,只有李恪一人。

興許待片刻之後,當他的親衛們在湖邊尋得他時,能看得到的只有一堆難以辨認的殘骨了。

猛虎死死地盯着李恪,一雙淡黃色的眼珠紋絲不動,這一刻,彷彿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李恪彷彿能夠聽到猛虎呼吸的聲音,他的腿竟有些不自覺地打顫。

他曾在突厥的山谷被野狼圍攻,不過那些只是餓了許久的餓狼,氣力不足,可現在他遇到的卻是猛虎。

“難不成我竟要成了大唐第一個被猛虎吃掉的親王了?”李恪看着步步逼近的猛虎,心中已然有些絕望。

“嗷嗚!”

又是一聲巨吼,震地李恪耳朵發麻,猛虎竟突然跨步衝了上來。

李恪不是秦叔寶,也不是尉遲恭,這老虎雖然尚爲徹底成年,但也不是李恪能夠徒手肉搏的,李恪看着猛虎撲來,心中只有四個字——我命休矣。

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十六章 欽陵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四章 面聖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十四章 求親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七章 朝議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十四章 藥箱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十六章 質子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三十章 破陣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三十章 破陣第五十章 相爭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十二章 敲打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三章 戰恆安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
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十六章 欽陵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四章 面聖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十四章 求親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七章 朝議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十四章 藥箱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十六章 質子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三十章 破陣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三十章 破陣第五十章 相爭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十二章 敲打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三章 戰恆安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