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終見

“阿爹也識得李公子嗎?手中怎有他的畫像?”武媚孃的話傳入武士彠的耳中,武士彠先是一愣,緊接着眼中竟閃出了一絲光芒。

這張畫紙不是別的,正是白日裡武士彠用以按圖尋覓李恪的畫像,武媚娘見過這畫像中人,豈非就是見過李恪。

“我兒見過這畫中人?”武士彠轉頭看向武媚娘,激動道。

武士彠的反應極大,一下子倒是驚住了武媚娘,武媚娘短暫的錯愕後纔回道:“自是見過的。”

“此人現在何處?”武士彠緊接着問道。

武媚娘笑道:“阿爹怕是最近甚是忙碌,記性都差了,李公子不就正是我幾日前在洪湖之上救了,帶回府中休養的那個少年郎嗎?可不正在府上偏院待着。”

“啪!”

武士彠聽了武媚孃的話,猛地一拍大腿,姓李,年紀相仿,而且來府上的時間又是如此的巧合,他怎的早沒有想到,平白耽擱了這麼些天。

武士彠問道:“你說你當初曾在長安城見過此人,還是他助你壓了長孫兄弟一頭,可就是他?”

武媚娘如實回道:“正是他,當初便是他助兒自長孫兄弟手中贏下的花燈。”

“難怪,難怪,如此一來,便都對得上了。”武媚孃的話傳入武士彠的耳中,武士彠似是自言自語道。

長孫兄弟乃是長安城頂了天的權貴之後,能壓過他們一頭的必定是屈指可算,就算是尋常的公侯也需得讓着他們三分,輕易開罪不得,但若是李恪出面,便不奇怪了。

武媚娘看着武士彠的模樣,武媚娘不知阿爹爲何會這般激動,但隱約也猜出了當是與李恪的身份相關。

不過武媚娘想的卻與武士彠的不同,武媚娘只當武士彠必是與故淮南王李神通有舊,見得故人之後難免激動罷了。

於是武媚娘問道:“聽得李叔猜測,這位李公子多半是淮南王之孫李文獎,莫不是阿爹曾於淮南王有故交,故而識得?”

武士彠聞言,摸了摸武媚孃的頭頂,揚着手中的畫紙,對武媚娘笑道:“李文獎算什麼,如何同他相比,就算是淮南王李神通也比不得他。”

淮南王李神通,就連淮南王李神通都比不得,那李恪的身份又該是何等尊貴,武媚孃的心中不禁有了千百種猜測。

武媚娘道:“阿爹可是要見李公子,我即刻遣人將他帶來。”

武士彠聞言,連忙搖頭道:“若這位李公子當真是畫中所繪之人,豈能是他來見我,自當是我前往拜見。”

李恪乃皇子,是君,武士彠爲將,是臣,從來都是臣拜君,哪有君見臣的道理,武士彠在官場之上混跡多年,這點道理豈會不明。

武士彠說着,便也片刻等不得了,就要起身前往偏院。可就當武士彠剛剛走到偏廳門口的時候,卻又突然想起了什麼,一下子停住了。

武士彠回過頭來對武媚娘道:“我兒在此稍後,爲父這一身穿的太過簡便,不便見駕,待爲父換上官服後便與你同去。”

武士彠說完,便直往內院而去。

武媚娘看着阿爹興奮,卻又謹慎的模樣,一下子愣在了當場,李恪真的會只是李道彥之子李文獎?若真是如此,區區的一個李文獎如何值當武士彠如此大動干戈,要知道,如果拋開宗室身份,就算是膠東郡公李道彥到了武士彠的面前,也還只是後背而已。

這位李公子的身份絕不會是一個尋常的宗室子弟這般簡單,武媚娘回想才近來的事情,腦海中突然有了一個念頭,這李公子莫不是...

武媚娘想着,越發地覺着可能,否則以武士彠的身份,也不會如此慎重了。

武士彠出自幷州文水,文水武家本就是商戶出身,非是官宦世家,故而武士彠也沒有在府上着官服的習慣,在武媚孃的印象中,武士彠在府上着官服的次數絕對是屈指可數。

當武媚娘陪同着武士彠來到武府的偏院時,武媚娘站在偏院的院門之外,看着眼前原本很是熟悉的院門,武媚娘卻因爲裡面住着的人,她的心裡竟突然有了一種因激動和緊張而帶來的陌生感。

武媚娘強作平淡地敲了敲門,而後推門而入。

時值盛夏,晚間正是涼爽的時候,李恪正躺在院中的走廊之下乘涼,武媚娘方一推開門,便看到了走廊下的李恪。

武媚娘看到了李恪,武士彠自然也看到了,武士彠盯着皎白色的月光下,那張清晰可見的臉龐,那少年郎不是李恪還能是誰。

“臣荊州都督武士彠,拜見楚王殿下。”武士彠一瞬間如釋重負,快步地走到了李恪的身前,俯身拜道。

方纔院門一開,李恪便已經看到了進門的武士彠和武媚娘,武媚娘來尋他自然正常,而武士彠也出現,李恪哪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武士彠乃有從龍之功,在朝中雖根基不深,但也算是要員,李恪怠慢不得,李恪見狀,連忙起身上前,欲上前扶起武士彠,道:“應國公快快起身。”

武士彠嘆了口氣,仍舊俯着身子,對李恪道:“臣治下不嚴,竟使荊州殘留蕭樑餘孽,以致殿下遭此苦難,臣罪該萬死。”

劫持李恪的人是荊州的殘樑餘孽,此事武士彠自然難以摘地乾淨,少不得要被責罰,不過這責罰的力度如何卻是不一的,究竟是降旨問罪,還是簡單地口頭叱咄幾句,這中間可是大不相同。

而此事之後等待他的究竟是什麼,在很大程度上便取決於李恪的態度,故而武士彠欲借請罪之言,先來試探一下李恪的意思。

武士彠的意思李恪也看的出來,不過武士彠既然身着官服,鄭重其事地來見他,這也代表了武士彠的立場,至少武士彠沒有想過要私下對付李恪,李恪也放心了不少,也不會再去爲難武士彠。

李恪對武士彠笑道:“若非武姑娘救我,恐怕本王早已身在洪湖魚蝦腹中了,應國公和武姑娘於本王有救命之恩,本王自當上表爲應國公請功,應國公又何罪之有?”

武士彠聽了李恪的話,心中壓着的石頭終於放了下來,有了李恪的這句話,他的處境便容易地多了。

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十七章 仙娘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章 李世民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十三章 誤會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十章 密信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七章 反常第十三章 拜師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四十章 定儲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四章 取義第十九章 狼谷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十六章 質子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
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十七章 仙娘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章 李世民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十三章 誤會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十章 密信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七章 反常第十三章 拜師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四十章 定儲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四章 取義第十九章 狼谷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十六章 質子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