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

李恪欲收蕭月仙在平康坊的青樓以爲耳目,這只是後話,也不急於一時,李恪現在真正火燒眉毛的不是此事,而是軍械丟失一案。

算着時日,軍械丟失的摺子只怕已快到洛陽,最多再有兩日便該送抵長安了,若是到了那時他還是毫無半點頭緒,到時就算李世民護着他,他的處境也不會太好。

“仙兒,你既爲左遊仙弟子,當知左遊仙身在蘇州是爲何事吧。”李恪還在自江邊回臨江宮的馬車上,便迫不及待地對蕭月仙問道。

蘇州的那批軍械本就是要事,左遊仙此番前往蘇州也是爲了此事,蕭月仙怎會不知,蕭月仙回道:“仙兒自然知曉,若非是爲了那批軍械,左師又何必犯險奔赴蘇州,丟了性命。”

李恪接着問道:“那你可知那批丟失的軍械現在何處?”

蕭月仙聞言,訝然問道:“那批軍械當真丟了?”

早在此之前,蕭月仙已有猜測,軍械干係重大,李恪輕易不會拿軍械犯險做局,而且段璀其人心術不正,觀李恪麾下從無這等人,依李恪的性子斷不會任用。借軍械之事做局,陷殺左遊仙未必就是李恪的手筆。

但此事看似確鑿,段璀又拿了左遊仙的屍首向李恪請功,故而蕭月仙雖有這樣的猜測,卻也未敢斷定,可聽了方纔李恪的話,蕭月仙便幾可斷定了:此事必是段璀揹着李恪所爲,李恪也不知背後的真相,否則李恪絕不會這麼問。

蕭月仙如實回道:“回殿下的話,我們的人從頭到尾都未見過那批軍械,更不知那批軍械現在何處。”

果然!

蕭月仙之言一出,李恪和王玄策對視了一眼,相互點了點頭,若依蕭月仙之言,那批軍械根本不在他們的手中,從橫山劫走那批軍械的也未必便是他們。

李頓了頓,問道:“既然軍械並不在你們手中,那爲何左遊仙身死當日會和裝載軍械的馬車同在穹窿山燕子谷。”

蕭月仙回道:“三日前我曾收到左師來信,左師得到的消息便是後日午前軍械將過穹窿山燕子谷,故而率人前往伏擊,可不曾想卻反入了圈套。”

“那批軍械分明是在蘇常之交,橫山腳下被劫,你們怎的會得到這般錯謬的消息。”左遊仙於蕭月仙亦師亦友,忠心耿耿,斷不會誆騙蕭月仙,左遊仙的信中這麼寫,只能是左遊仙得到的消息便是錯的,故而李恪不解地問道。

蕭月仙回道:“仙兒勢單力微,時間又很是倉促,此事之後究竟如何,也還不知。”

軍械一事本就敏感,再加之事涉李恪,凡與此相干的所有人,無論知與不知,都選擇三緘其口,生怕最後尋到了自己的身上,以蕭月仙眼下的處境,想要查出是何緣故自然不易。

李恪見蕭月仙的神情也不似作僞,於是問道:“那你可知這軍械將過燕子谷的消息是誰傳出的?”

蕭月仙如實回道:“是姑蘇府統軍段璀。”

“段璀,果然是他。”蕭月仙之言入耳,李恪輕輕握了握拳,對身旁的王玄策道。

在蕭月仙的眼中,以李恪的年紀,雖算不得寵辱不驚,但也不是凡事都會寫在臉上的,尤其是段璀這樣一個在李恪眼中本該是個小人物的姑蘇統軍府統軍。

蕭月仙問道:“殿下可是覺出了不妥之處?”

李恪點了點頭,從袖中取出了一封書信,這封書信正是段璀自稱是自左遊仙身上搜來的書信,李恪遞給了蕭月仙。

李恪對蕭月仙道:“你且看看此信。”

蕭月仙看着此信,不過數眼,心中一驚,連忙解釋道:“殿下,我等絕無信中所言之事,還望殿下明察。”

左遊仙有無這信中所爲之事,李恪的心裡也很清楚,這信從頭到尾都是在給李承乾挖坑,李恪豈能看不出。

李恪道:“你們與李承乾並無關聯,這信中所言也俱非實情,此事本王心中有數,不過你且看看這信上的字,可是左遊仙的筆跡。”

蕭月仙聞言,手中捧着書信,仔細端詳了片刻,越是看着,臉上驚訝的神色便越重,因爲這信確是左遊仙的筆跡無疑。

蕭月仙將手中的書信還給了李恪,回道:“此信確是左師親筆所書,但這信中的內容卻絕非左師之意,左師絕無勾結太子的可能。”

李恪手中拿着書信,揚了揚,道:“這信自然不會是左遊仙的意思,因爲這信根本就是有人逼着左遊仙在死前寫下的。”

蕭月仙聞言,心中一陣刺痛,她不敢相信在燕子谷中,左遊仙到底經歷了什麼。

蕭月仙咬着銀牙,問道:“殿下可知此信是何人僞造?”

李恪並未回答蕭月仙的話,將手中的書信收起,反問道:“你以爲呢?”

蕭月仙聰慧,只是稍作思慮,便明白了過來,回道:“段璀,此事必是段璀所爲。”

在此之前,蕭月仙對段璀已早有猜測,如今有了李恪的話,如今便越發篤定了。

不過李恪看着蕭月仙,卻道:“段璀,是也不是。”

蕭月仙聽着李恪的話,想了想,也明白了李恪的意思。

李恪身爲楚王,持節巡狩東南的揚州大都督,結結實實的東南王,他段璀算什麼東西,何來跟李恪作對的膽子,段璀如此行事的背後,必還有旁人指使。

而且蕭月仙看李恪的模樣,顯然是心中已經有了猜測,多半是隱約知道段璀的身後之人是誰了。

段璀身後之人既然敢動李恪,自然也也是朝中巨擘,非比尋常,以蕭月仙眼下的處境不便多問此人的身份,蕭月仙只是道:“若依殿下之言,左師便是段璀所殺了。”

李恪點了點頭道:“不錯,除了段璀再無旁人。”

蕭月仙問道:“段璀如此大膽,竟敢與殿下爲敵,卻殿下打算如何處置他。”

蕭月仙看似問着李恪打算如何處置段璀,實則是想要了段璀的性命,爲左遊仙報仇。

李恪知道蕭月仙的眼下之意,李恪道:“眼下本王手中並無憑據,段璀還輕易動不得。”

蕭月仙是殘樑餘孽,她的話自然上不得公堂,也做不得人證,李恪要動段璀不難,但眼下手中還無實據,而且李恪對於段璀的生死也不甚在意,他在意的是那匹軍械。

蕭月仙擔憂道:“難不成就此任由段璀不成?”

李恪道:“如今當務之急是尋回那匹丟失的軍械,而後順藤摸瓜,再治段璀之罪。你放心,只要你助本王尋回軍械,段璀的人頭本王早晚送到你的手上。”

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十五章 拒婚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七章 持節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九章 飲酒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二十章 初定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十章 校場第八章 婚成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七章 武家女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六章 分封第七十章 騙鉞第十六章 殺機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六章 佯攻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一章 定帥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十六章 質子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八章 請旨第六章 賀蘭越石
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十五章 拒婚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七章 持節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九章 飲酒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二十章 初定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十章 校場第八章 婚成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七章 武家女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六章 分封第七十章 騙鉞第十六章 殺機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六章 佯攻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一章 定帥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十六章 質子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八章 請旨第六章 賀蘭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