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破陣

薛延陀突然變陣,轉騎兵爲步卒,如此一來被動的便成了唐軍。

步卒比起騎兵更加靈活便捷,如此一來,唐軍前列的盾兵便顯得笨拙了許多,兩軍短兵相接,週轉不開,前方大唐的盾兵反應不及,許多人都因此淪爲了薛延陀士卒的刀下亡魂。

“變陣!”薛延陀換陣來地突然,但李恪倒也不至全無防備,李恪看着前軍短兵相接,也隨機應變,對蘇定方吩咐道。

蘇定方聞言,也知李恪之意,當即高聲吼道:“前軍退散,步卒近前。”

說完,蘇定方手中令旗先向兩側一揮,而後往前一指,大唐的步卒應令上前,衝向了薛延陀士卒。

唐軍悍勇,皆不畏死,手持刀槍便直撲薛延陀士卒而去,生死搏殺。

河東邊軍,征戰多年,又多是老卒,以逸待勞的步卒方一上前,便止住了前軍的頹勢,叫薛延陀士卒進之不得。

薛延陀的士卒雖被擋住,雙方拉鋸,一時間都難言勝負,但就在這兩軍陣前,李恪擡眼望去,卻有一人卻顯得頗爲扎眼。

只見在兩軍廝殺的最前,有一個薛延陀將軍身材寬大,宛如山嶽般厚重,望之便覺膂力驚人,此人手持長刀正在陣前肆意搏殺,凡周身半丈之內,無人可近,不過片刻間,死傷在他刀下的唐軍便有近百人。

李恪看着此人,臉露奇色,指着那人對蘇定方問道:“此人好生勇武,定方可知是何人?”

蘇定方看了一眼,回道:“末將曾聞大度設麾下有一將名作拔野力,最是彪悍,乃浚稽山第一猛將,草原之上罕逢敵手,想必就是此人。”

李恪看着此人,確是巨力,非常人可比,但倒也不懼,反倒輕笑了一聲,轉過身去,對身側的席君買問道:“定方說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君買以爲如何?”

席君買回道:“此人手持闊刀,氣力不俗,若是馬戰衝鋒,或還算是一員良將,但棄馬步戰,難維長久,不過爾爾,若遇善戰之將,片刻可擒。”

李恪笑道:“君買所言,正與本王不謀而合。此人衝陣雖兇,乃敵軍膽氣所在,本王欲取此人首級,破敵之膽,一盞茶內君買可能拿來?”

席君買看着場中正如修羅般肆意屠殺的拔野力,嘴角微挑,對李恪回道:“何須一盞茶,片刻足矣。”

席君買說完,對身後的王府衛率又吩咐道:“衆軍結陣,保護殿下。”

席君買一聲令下,話音未落,便一夾馬腹,銀槍一挺,如離弦之箭般直奔拔野力而去。

席君買乃李恪親衛統領,跨下戰馬也是李恪所賜,雖不比定北,但也是少有的神駿,不過眨眼間便到了前部。

前部的大唐和薛延陀士卒廝殺正酣,聽得有馬蹄之聲,都本能的避讓,將拔野力身前的一片地空了出來。

“拔野力,你可是猖狂夠了?”席君買策馬近前,一邊疾奔,一邊對拔野力喝道。

此時的拔野力手持長闊刀,正將身前的唐軍殺散,聽得身前一聲暴喝,擡頭望去,只見一個身着明光甲,看着約莫二十出頭的唐軍將領迎面而來。

席君買不同於尋常猛將,他雖是天生神力,武藝絕倫,但卻非是膀大腰圓的模樣,反倒是身形瘦削,除了稍顯高大外,與尋常將士差異不大,拔野力倒也未將席君買看着眼中。

拔野力看着席君買挺槍刺來,擡起手,便要將席君買的刺來的銀槍盪開。

原本在拔野力想來,席君買身形看似瘦削,氣力當也不過尋常,縱是仗着馬勢,也不足爲懼,甚至拔野力都已經想好,待他將席君買的銀槍盪開後,又該如何一刀了結了他的性命。

“鐺!”

隨着一聲刺耳的脆響,拔野力和席君買刀槍相撞,一股巨力竟自拔野力的刀傳到了他的掌心,拔野力先是手掌發麻,緊接着這種震盪感通過手掌傳到了他的雙臂,他的雙臂頓時失了知覺,連手中的長刀都握不住了。

“哐當”一聲,全無半分心理準備的拔野力被震地雙臂發麻失力,手中的長刀應聲掉在了地上。

緊接着,席君買沒有給拔野力半分機會,人在馬背之上,手中銀槍輕轉,反手刺進了拔野力的心窩。

就在銀槍透體而入的一瞬間,拔野力的腦中才滿是懊悔,他知道自己不是席君買的對手,可若是他不拿大,不去硬擋席君買勢如雷霆的這一槍,興許還有活命的機會,儘管現在拔野力知道了席君買氣力有多大,這杆席君買拿着看似輕飄的銀槍有多沉,但一切都已經遲了。

當席君買把手中的銀槍自拔野力的後心拔出,拔野力脫力倒地,再也不起,而席君買並未就此作罷,反倒雙腳一蹬,槍指着大度設所在的薛延陀中軍,高喝一聲道:“衆將聽令,隨我殺。”

將是兵膽,隨着拔野力速死,薛延陀前部士氣已落,此消彼長間唐軍士氣高漲,聞得席君買一聲高喝,唐軍竟隨着席君買直殺向了薛延陀中軍。

蘇定方站在李恪的身旁,看着陣前的席君買正如一支無堅不摧的利箭,撕開了薛延陀的防線,直奔大度設而去,蘇定方感慨道:“末將只知席將軍護衛殿下身側,乃一員驍將,不想竟勇猛至廝。席將軍年少氣盛,末將乍一看之,席將軍竟似有當年翼國公之勢。”

翼國公秦叔寶,論武藝和吳國公尉遲敬德併爲大唐武將之最,以往跟隨李世民平定天下時,陣前衝鋒,萬軍從中取敵將首級亦是常事,蘇定方如此誇讚席君買,自也是極高的讚譽了。

李恪聞言,也笑道:“不錯,席君買之勇,確可比翼國公,看着本王正是心中激盪,若非本王是主帥,不可輕動,本王也想持槍上陣了。”

蘇定方聽着李恪的話,這纔想起,身旁這個在三軍陣前鎮靜自若的大都督也不過才十來歲的年紀,正是血氣方剛之時,而且李恪師從秦叔寶,武藝精湛,更非等閒,恐怕真是動了上陣殺敵的心思了。

而就在李恪和蘇定方說話間,席君買已經率衆殺進了敵軍深處,幾乎貫穿了整個薛延陀的陣型,將薛延陀人殺散,而此時李恪等待良久的機會終於也到了。

薛延陀的戰法可變騎兵爲步卒,雖是靈活,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們的後方。

薛延陀騎兵五人一隊,四人衝鋒,一人看馬,只要唐軍奪了他們的馬,他們陣型自亂。

眼下有席君買率軍在前,牽制住了薛延陀的前軍大部,後方正是無人顧及之時,此時不奪又待何時?

李恪當即下令道:“定方,傳令左右軍,出輕騎,直取敵軍後部,務必要斷其後路,將薛延陀前軍一舉全殲。”

“諾。”

李恪一聲令下,蘇定方應下,正要命傳令使前往左右軍傳令,可就在此時,李恪發現,不等李恪的帥令送到,左右軍兩翼竟已出輕騎劫後。

李恪在戰前已授兩翼大軍臨機決斷之權,而李績和張公瑾乃是當世名將,又豈會錯過如此良機?

李恪看着兩翼繞出的輕騎,臉上掛起了一絲笑意,他知道,這一仗勝了。

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十七章 急招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章 密信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六章 加註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四章 祿東贊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二十章 敲打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二章 將行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一章 接風第二十章 馬周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七章 朝議第五十章 隨行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十章 拉攏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
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十七章 急招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章 密信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六章 加註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四章 祿東贊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二十章 敲打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二章 將行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一章 接風第二十章 馬周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七章 朝議第五十章 隨行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十章 拉攏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