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

若是在長安,以向充區區四品武臣,他的帖子能否遞進楚王府都是兩說,而且就算遞進了楚王府,李恪恐怕也未必會理睬一個地方軍府的統軍。

可如今李恪初至揚州,在東南尚未站穩腳跟,正是用人之際,哪怕是爲了千金買馬骨,丹陽府統軍相邀,李恪自然不會直言相拒。

春末夏初,夜色漸臨,熱鬧的彩絲巷華彩初上,李恪身着便裝,帶着王玄策、席君買還有秦懷道和一衆王府衛率,如約出現在了煙雨樓的門口。

“大都督到了,快請。”李恪剛到,向充已經在煙雨樓門外等候,連忙上去牽住李恪的馬繮,殷勤道。

向充乃丹陽府統軍,在地上也算是一方人物,可到了李恪的跟前竟也如家僕一般,甚至還是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

“向統軍,此處便是揚州城最大的青樓煙雨樓?”李恪還未說話,倒是一旁的小公爺秦懷道指着煙雨夢的門匾,對向充問道。

向充忙道:“小公爺說的正是,此處便是煙雨樓。”

秦懷道聞言,面露笑意道:“久聞揚州女子柔美,與我關中不同,今日我倒要來看看。”

向充笑道:“小公爺放心,在下已經安排妥當,今晚必叫大都督和小公爺滿意而歸。”

向充說着,把李恪和秦懷道等人引進了樓上雅間。

江淮富庶,不下關中,而江淮之重,更在揚州,揚州作爲江淮首要,自是豪富非常,李恪走近煙雨樓的內廳,廳中裝飾華美,所佈之字畫古玩,金銀玉器甚至比之長安之擷玉樓還要更勝一籌。

“好!”

李恪入內,恰逢內廳正前的曲臺之上一曲奏罷,正廳之中,包括三側的樓上雅間裡都爆出一陣叫好聲。

李恪也擡頭望去,之間曲臺之上正站着一位一身青衣,身形纖瘦,容貌姣好的妙齡女子,抱着琵琶正端坐着。

青衣女子的琵琶曲李恪也聽了最後一小段,着實不錯,在這青衣女子的模樣也未過雙十,這個年紀能有這份功底已經很是不易了。

不過叫李恪驚訝的還遠不止此,待這青衣女子一曲罷後,臺下的內廳,包括樓上的雅間上紛紛丟入了許多紅綃紫綾,原本闊綽的曲臺子上瞬間佈滿了彩絹。

一尺紅綃作價五十,一尺紫綾作價百錢,更有甚者還有直接砸了金銀上去的,李恪看着這臺上的賞物,一曲下來怕不是有近萬錢,而這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樂女而已。

這一瞬,李恪這才知道,爲何殷芸有言,‘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語了,殷芸亦是風流之輩,揚州青樓恩客都如此闊綽,殷芸若是腰間不纏個十萬貫錢,在揚州耍樂豈是長久之計?

“久聞大都督亦是長安紅粉場上的高手,不知我揚州小娘比之關中如何?”向充領着李恪徑直上了二樓,挑了個二樓房門正對着曲臺子的雅間,領着李恪一衆在雅間坐定,指着進來時候的幾個姑娘,對李恪笑問道。

李恪看着翩然入內的幾個女子,姿容也算上佳,不過有仙娘驚爲天人在前,這些女子要說驚豔,便也談不上了,李恪只是笑道:“女子非是物什,豈能輕評好壞,左右全看個人罷了。”

李恪之言未置高低,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恪對她們並無甚興致。

一來,李恪也算是見多識廣,這些女子在李恪眼中頂多也就是中等之姿,二來李恪初到揚州未久,局面尚未打開,故而心思也不在玩樂之上,對這些自然興趣缺缺,

不過李恪的反應落在了旁人眼中,那邊有了些其他的意味了。

揚州坊間傳聞,李恪自打運河一遇後便傾心於煙雨樓琴姬仙娘,起初向充以爲以李恪的身份此話未必可信,但看着李恪眼下的情狀,倒是信了八分了,若非是如此,素有風流之名的李恪爲何對眼前的佳人竟提不起半點興致?

不過想來也是,李恪生在皇宮,又貴爲親王,想必是見慣了美人如雲,尋常女子又怎能入得了他的眼。

向充看着李恪一臉淡然的模樣,笑道:“大都督見多識廣,眼界自非我等能及,倒是向某所言欠妥了,不過...”

向充起身,親自爲李恪斟了杯酒,道:“不過一炷香的功夫便該是煙雨樓仙娘獻藝之時,屆時殿下當可飽耳目之福。”

仙娘乃煙雨樓花魁,名動揚州的美人,當然李恪的接風宴上李恪對她也是讚譽有加,向充故有此言。

聽着向充的話,李恪的腦海中不禁又浮現起了那日運河之上,一襲紫紗長裙的翩翩女郎。仙娘彷彿翩然降世,落入塵埃的仙子,三分清冷,也帶着幾許人間煙火氣,可又不顯得豔俗,給李恪的感覺同其他女子都不相同。

煙雨樓仙娘之名秦懷道早有耳聞,他聞得向充之言,早已坐不住了,秦懷道問道:“爲何還需再等這般功夫,何不直接請仙娘過來。”

向充面露難色道:“這仙娘乃煙雨樓百花之首,向來有一個規矩,那便是她每日獻曲只在戌時,而且每日只奏兩曲,一曲便是在這曲臺子上,而另一曲則是價高者得。”

李恪聽了向充的話,臉上露出了笑意。

李恪道:“哦?還竟有此事?”

向充道:“自打一年前仙娘在煙雨樓初次獻曲便是如此規矩,往後也少有破過。”

秦懷道道:“這算是什麼規矩,難不成大都督在此,也不值得她破一次例嗎?”

向充道:“若是大都督想破例,不過是一句話的事罷了,只是大都督有言,此行不必聲張,故而末將未曾知會這煙雨樓的東家,不知大都督可要末將去知會一聲?”

李恪既然便裝來此,自然就是不想聲張,李恪擺了擺手道:“這倒是不必,正所謂客隨主便,咱們既來了煙雨樓,便就依了此處的規矩又能如何,左右也無甚事,便等上一等吧。”

李恪這麼說着,向充心中對自己的猜測便越發地篤定了。

李恪若非對仙娘有意,以他的身份,又何必守這裡的規矩,平白等上許久。

向充不知煙雨樓的那位東家要見李恪是爲何事,但交好李恪,對向充而言本也是緊要之事,向充眼珠一轉,心裡也有了自己的盤算。

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十八章 請旨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十章 收局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六章 分封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四章 面聖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八章 惡陽嶺第十三章 拜師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章 結好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五章 侯君集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十三章 拜師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四十三章 名冊
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十八章 請旨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十章 收局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六章 分封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四章 面聖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八章 惡陽嶺第十三章 拜師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章 結好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五章 侯君集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十三章 拜師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四十三章 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