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賭約

一個權萬紀,區區四品侍御史,但他的一封奏疏卻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不小的動靜,也將原本藏於朝堂之下的儲位之爭擺在了大庭廣衆之下,拉開了牽扯十餘年,諸子奪嫡的帷幕。

現在的李世民更多的是爲人父,而非君,處事自也多了幾分私心。

李世民回了甘露殿,半日之後,三封詔書便自甘露殿中發下,一封發往了東宮,一封發往了揚州,最後一封則發往了長安房玄齡府上,但歸根結底卻也只是一件事情。

“太子言行失當,罰閉門思過一月,一應用度減半,抄《孝經》百遍,以明其意。”

“楚王於淮南治水安民有功,賜封地三千畝,加驃騎大將軍。”

“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監修國史有功,加太子詹事府詹事,掌教化太子之職。”

李世民三封詔書,其一責罰太子,其二慰撫李恪,其三,則是通過加宰相房玄齡爲太子詹事的方式告訴滿朝文武,太子雖是有過,但他卻並無易儲之心,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還穩當地很。

就眼下而言,李世民所爲倒還妥當,既保全了太子,又安撫了李恪,但他又怎知,正是他今日的所爲,爲日後埋下了更大的苦果,帝位之爭,從來只有勝負和生死,哪還有什麼模棱兩可的答案。

淮南,揚州城。

廬州行刺案不是李恪隨手設的一個局,李恪本也沒想着一舉盡功,這個局能有如此的效用李恪已覺足矣。

不過長安相距揚州畢竟千里,長安的消息要傳到此處還需些時日,現在李恪最爲關注的還是東南鹽行的事情。

李恪給周鼎方的時間不多,兩日後,李恪便在臨江宮再次傳見了周鼎方。

“兩日前本王曾傳你來此議事,你回府後可曾思慮清楚了?”李恪捧茶坐在偏殿上首,對下面站着的周鼎方道。

周鼎方恭敬地回道:“殿下吩咐,草民豈敢不聞,回府之後,草民便仔細思慮了再三。”

李恪問道:“哦?卻不知你思慮地如何了?”

周鼎方道:“殿下有命,又是爲國效力,按理小人本不該回絕,然家中老小百來口都仰仗這處鹽行過活,若是丟了,恐怕這日子便過不下去了。”

李恪微微皺眉,對周鼎方道:“本王說了,只要你願將鹽行交由官營,朝廷必不會虧待於你,你這般猶疑,莫不是信不過本王?”

周鼎方忙搖了搖頭道:“草民不敢,殿下仁德,又於我淮南百姓有恩,草民豈會信不過殿下,只是這鹽行生意若是收歸官府所營,那便是由地方官府掌控,與殿下無關,草民是擔心地方官府那邊實在是難做。”

李恪當面,周鼎方自不會說是信不過李恪,故而便將話鋒一轉,指向了地方官府,擔心地方官府行事未必能如李恪所言。

周鼎方的話本就算緩兵之計,畢竟李恪在淮南的地位雖然超卓,可他畢竟不是親事官,無論是大都督還是黜陟使,都不涉鹽政,李恪在此自然也不便大包大攬。

可週鼎方哪裡知道,李恪方纔所言本就是給他設了套的,周鼎方所言正中了李恪下懷。

李恪道:“如此說來,你倒是信得過本王,只是擔心地方官府那邊了?”

周鼎方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

李恪聞言,笑了笑,將手中捧着的茶杯擱在了桌案之上,撫掌笑道:“如此甚好,既然周主事也信得過本王,那又何必叫地方官府摻和進來,這比買賣便由我楚王府出面做了。”

什麼!

周鼎方聽了李恪的話,一下子似乎還有些反應不及,雙目圓瞪地愣在了當場,還不清楚剛纔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是說要另設鹽運衙門,專司鹽政嗎?怎的周鼎方只是稍稍轉了轉口,李恪便找準時機一口應了下來,甚至都沒有多給周鼎方片刻思索的機會。

直到這一刻,周鼎方纔算真正明白了過來,李恪哪裡是要收鹽行生意爲官府專賣,分明就是看上了他的買賣,要拿了去。

周鼎方的心裡已經後悔萬分,他若早知李恪有這等心思,又何必爲了那些暴利高擡鹽價,給了李恪對自己下手的由頭。李恪與淮南州縣的這些地方官員可不同,不是銀子便能簡單打發了的。

周鼎方故作不知地問道:“殿下這是何意?”

李恪道:“本王的意思已經很清楚,既然周主事信得過本王,以後鹽行的生意便交由我楚王府來做,本王每歲歲末便分你兩成利,如何?”

周鼎方這些做買賣的,能靠得上李恪這樣的人物,自然是求之不得,但李恪給出的條件實在是太過了,竟要一下子分去了八成利,而且鹽行的主人也成了李恪,那他周鼎方還剩下些什麼。

無奈周鼎方方纔已經把話放了出去,現在也不便食言,只得面露難色道:“殿下實在是強人所難了些,各州縣鹽行主事府上每月開銷都不小,若是照殿下這種算法,恐怕都活不成了。”

李恪聞言,笑道:“若周主事擔心的是每歲到賬的錢財,那周主事便大可不必了。若只是鹽行眼下的這些年收,本王還真瞧不上,這鹽行生意若是到了本王手上,又豈會如周主事這般小打小鬧,只限東南半隅?嶺南、兩川、關中、河北,甚至是塞外,本王的手都伸地過去。只要周主事聽命本王,這兩分利絕不會比現在的少了。”

聽了李恪的話,周鼎方不得不承認,有一瞬間,他也有點動心了。

李恪所說的話正是他也曾想過的,只是大唐各處鹽營生意各有靠山,他一介草民,他的勢力也只限淮南,其他的他也動彈不得罷了。

不過周鼎方也不會因爲李恪的幾句話便鬆了口,畢竟李恪所言也只是空口白話,李恪雖然了得,但大唐各地的鹽商也都不是無根之萍,不是李恪想拔便能拔掉的。

李恪盯着周鼎方看了片刻,見他悶不做聲,也知道他的擔憂,於是頓了頓又道:“看來周主事還是有所顧慮啊,既然如此,那本王便給你算另外一筆賬。”

“殿下請講。”周鼎方道。

李恪道:“東南鹽行,往日平價鹽售價幾何?”

周鼎方如實回道:“百錢一斗。”

李恪接着問道:“每煮鹽一斗,所費柴火、人力幾何?”

周鼎方回道:“約莫五十錢,若是遇上柴火價漲,甚至更高。”

李恪道:“每出鹽一斗,你便可盡得五十錢,這鹽行也着實是個掙錢的買賣,不過在本王看來五十錢終究還是少了,若是依本王的法子製鹽,每鬥至少可得九十錢。”

周鼎方聞言,臉上露出了滿滿的驚訝之色,每鬥得錢九十,那煮鹽所費便只在十錢,這怎的可能。

周鼎方知道李恪聰敏,也不知他從何而來的這些生意上的彎彎繞繞,但每鬥煮鹽只費十錢是絕無可能的。

周鼎方道:“這怎的可能,殿下莫不是在同草民玩笑。”

李恪端起茶杯靠在嘴邊緩緩地啜了一口,笑道:“那你我便賭上一把,若是本王成了,這鹽行便由本王說了算,而本王若是不成,這鹽行生意本王便再不過問,如何?”

周鼎方跟鹽打了半輩子的交道,他對鹽比對什麼都要熟悉,這天下哪有什麼法子能叫煮鹽所費如此之低,別無選擇之下,周鼎方也當場應了下來。

周鼎方道:“好,草民便同殿下賭了。”

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一章 朝覲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十六章 質子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十七章 朝議第八章 婚成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五十章 隨行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十四章 拉攏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六章 岑長倩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七章 武家女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九章 拒親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八章 逼反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十四章 求親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十一章 擇師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四十一章 苦心
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一章 朝覲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十六章 質子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十七章 朝議第八章 婚成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五十章 隨行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十四章 拉攏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六章 岑長倩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七章 武家女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九章 拒親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八章 逼反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十四章 求親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十一章 擇師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四十一章 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