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

李恪身無官職,更無權節制突厥,欲谷設殺了人,本該去大理寺亦或是刑部,他們來此尋他作甚?

李恪剛聽到這個消息,便聞到了此事背後陰謀的味道。

果然,當李恪自秦府趕回到府門外時,透過已經漸黑的夜色中,李恪隱約能夠看到彙集在楚王府門外的百姓,細細看去怕不是有百人之多。

這些百姓除了死去書生的親屬,還有許多一同被煽動過來的路人。

“他們在此等了多久?”李恪對前來報信的護衛問道。

護衛回道:“他們已經在府門前等了半個時辰了,看樣子似是沒有之前那般多了,想必小人報信之時陸陸續續又走了一些。”

李恪接着道:“王府衛率未曾動手吧。”

護衛忙道:“都是百姓,王司馬也下了令,未曾有人動手。”

李恪聽見護衛的回答,稍稍放了心。

這些都是被挑撥來找他做主的百姓,若是王府衛率動了手,傷了百姓,說不得便會有人傳謠,說楚王李恪爲庇護突厥人,竟下令打殺大唐百姓,那李恪的名聲就差了。

李恪看見了這些百姓,百姓們自然也看到了遠來的馬車。

“楚王回來了,楚王回來了。”李恪的馬車方一出現,人羣中便有人高呼了起來,原本聚集在門外的百姓則紛紛靠向了李恪的馬車。

“家中獨子被突厥人醉酒殺害,請殿下爲小人做主。”李恪剛掀開簾子出了馬車,人羣中便有一個老嫗跪在了李恪的馬車前,伏地拜道。

李恪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禁皺起了眉頭。

欲谷設失手殺人之事,份屬刑案,他們去尋刑部便可,抑或是大理寺,哪怕是兵部和御史臺也還算是合理,可他們卻偏偏聚到了他的王府外作甚?

當然了,這些話也只能是李恪自己在心中想想,百姓既然來尋了他,他自然不便全然不顧,再把他們再推回去。

於是李恪下了馬車,扶起了身前跪拜着的老嫗,問道:“方纔本王不在府內,也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你可能仔細同本王講明?”

老嫗起身對李恪道:“回殿下的話,老婦本是城西商戶,而我兒卻是個讀書人,今日我兒同窗小聚,不料卻在青樓中因爲不慎衝撞了突厥來的將軍,而被那突厥將軍給推下樓活活摔死了。老婦夫家兩代單傳,只這麼一個獨子,如今卻被人殺死,還望殿下爲老婦做主啊。”

李恪低頭看着老嫗,問道:“長安城各部衙門甚多,老夫人爲何不去請衙門的人做主,反倒來尋本王呢?”

老嫗回道:“老婦聽聞那突厥將軍位高權重,尋常的衙門人恐怕懼他權勢,動不得他,而殿下一向爲民請命,愛民如子,故而老婦專程來求殿下做主。”

李恪聽着這老婦的話,心中已經滿是疑惑。

按着老婦自己說的,他不過是城西的一家尋常商戶,既是尋常商戶想來是沒見過什麼大世面的,可方纔當着李恪堂堂楚親王的面,這老婦說話的調理竟很是清晰,不忙不亂,彷彿是早先就背好的話一樣。

不過儘管李恪心中疑惑,但臉上依舊不見絲毫異色。

李恪對既是對老嫗,又是對衆位百姓道:“本王雖無官職在身,此事亦非本王管轄,然長安百姓有難,本王絕不會袖手旁觀,明日一早,本王便當前往大理寺一趟,與大理寺卿講明此事,他們若不仔細辦理,本王便將直達天聽,稟奏父皇。”

此事蹊蹺非常,李恪自然看的出來,但此時他也不得不表態,是一個欲谷設重要,還是他在長安百姓中的聲望重要,李恪自有衡量。

李恪身爲親王,他的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也已經足夠了。

這老嫗聞得李恪之言,連忙拜道:“老婦謝殿下恩德。”

李恪扶起老嫗,對身後一同前來請願的衆人道:“時辰已經不早了,你等快各自回去歇息吧,此事自有本王做主。”

wωw▲ тт kan▲ co

李恪都已經應了此事,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自然不必再留在此處,也都紛紛離去了。

李恪見得衆人離去,臉色猛地一沉,對身旁的王府衛率道:“立刻前往岑府,把家師請來。”

“諾。”王府衛率應了一聲,直往岑文本府上趕去。

此時已是戌時,天色已暗,李恪此前從未在這個時候傳見過岑文本,岑文本聞得李恪傳見,自知是有要事,當即收拾出門,往楚王府趕來。

岑文本與旁人不同,他來見李恪向來不必通稟,直奔李恪的內院而去。

“方纔之事,王府衛率可曾告知岑師?”岑文本一入內院,李恪已在院內等候,上前問道。

岑文本道:“在來的路上臣已經問清楚了。”

李恪道:“岑師以爲此事如何?”

岑文本道:“此事本與殿下無關,這是生生有人要把殿下拉扯進去。”

李恪道:“若只是一個欲谷設,本王倒是還好。以往在漠北時欲谷設便與本王不合,沒少給本王下絆子,本王縱是下帖子到大理寺,要大理寺嚴懲欲谷設,那些突厥人也怪不到本王的身上。”

此次投降大唐的突厥人甚多,但李恪真正看得上眼,想要拉攏的不過寥寥數人,而才幹平庸的欲谷設絕不在其中。

岑文本皺了皺眉道:“欲谷設算不得什麼人物,區區一個欲谷設自然爲難不到殿下。可前些日子殿下剛剛拉攏了執失思力,答應執失思力在必要關頭可拉突厥一手,現在欲谷設便出了事,臣以爲此事還有後手。”

李恪道:“岑師是擔心通過欲谷設波及整個突厥?”

岑文本道:“欲谷設乃阿史那氏之人,亦是突厥皇族,他在突厥人中地位不低,如若有人有心利用,波及整個突厥倒不是難事。”

李恪聽着岑文本的話,也意識到了什麼,欲谷設一個人雖然李恪看不上,但李恪卻有意通過拉攏執失思力來收攏突厥人,若是這把火真的燒的大了,說不得真的會波及所有突厥降臣,甚至會燒到與執失思力相交甚好的李恪的身上。

李恪當即道:“我即刻命人前往平康坊,務必查清那死去書生的來路。”

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十九章 鹽行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十一章 擇師第十章 拉攏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十四章 求親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七十章 雍王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十六章 殺機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十三章 歸寧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五章 引薦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九章 奪河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十九章 夏乏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
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十九章 鹽行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十一章 擇師第十章 拉攏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十四章 求親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七十章 雍王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十六章 殺機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十三章 歸寧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五章 引薦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九章 奪河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十九章 夏乏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